-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 命题、审题:合肥一六八中学命题中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地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第Ⅱ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注意:以下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读我国四大自然地理区域局部图,完成下列小题。 1. 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土壤肥力 B. 乙——旱涝灾害 C. 丙——有效积温 D. 丁——灌溉水源 3. 丁区域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 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 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 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 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从气候条件来看,南方和北方地区降水较多,晴天相对较少,太阳年辐射总量较小,排除A、B。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降水少都少,晴天都多,但青藏地区海拔更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更弱,青藏地区纬度更低,正午太阳高度更大,太阳辐射的强度更强,因此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青藏地区,排除D,选项C符合题意。 【2题详解】 读图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有肥沃的黑土和疏松的黄土地,土壤肥力不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A符合题意。南方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容易出现旱涝灾害,因此旱涝灾害是其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B不符合题意。青藏地区平均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因此有效积温是其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C不符合题意。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因此灌溉水源是其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 【3题详解】 丁区域为西北地区,从东往西离海洋渐远,降水渐少,因此植被从森林草原,逐渐过渡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选项D符合题意。从东往西降水减少,不可能由草原过渡到森林,排除A。B选项中缺少荒漠草原和荒漠,排除B。绿洲不具有从东往西的分异规律,排除C。所以选D。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4. 图示区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A. 资金 B. 技术 C. 水源 D. 能源 5. 图示地区对沿长江经济带的作用是 A. 提供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 B. 承接内陆地区产业转移及市场 C. 为内陆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D. 成为内陆地区商品出口的唯一通道 【答案】4. D 5.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形态和注记判断,图示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因此资金和技术不是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排除A、B。长江三角洲气候湿润,河流众多,特别是临近长江,水源丰富,排除C。长江三角洲本身常规能源缺乏,产业和人口集中,能源需求量大,因此能源是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D符合题意。 【5题详解】 图示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紧张,需要大量输入,因此不可能为沿长江经济带提供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排除A。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用地紧张,生产成本较高,需要产业升级,需要把大量产业向内地转移,不可能承接内陆地区产业转移,排除B。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可以为内陆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支持,C符合题意。长江经济带许多地区通过陆上交通与南部沿海地区相连,或与国境线直接相接,因此长江三角洲不是内陆地区商品出口的唯一通道,排除D。所以选C。 【点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两省,其中江苏的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和大量的非金属矿产,另有一定数量的金属矿产。浙江的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多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等用途。上海矿产资源相当贫乏,基本无一次常规能源,所需的能源都要靠其他省市的支援。但是,具有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二次能源生产,产品主要是电力、石油油品、焦煤和煤气(包括液化石油气)。其他可以利用开发的能源还有沼气、风能、潮汐及太阳能。 下图是利用技术手段,将新疆南部某河流域1985年土壤普查图与1998、2008年的土地盐渍化分布影像进行叠加和统计获得的“1985-2008年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制取该图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A. RS与GIS B. RS与GPS C. GIS与GPS D. GPS、GIS与RS 7. 造成该流域土地盐渍化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开垦流域荒地 扩大灌区面积 B. 全球气候变暖 蒸发蒸腾减弱 C. 退耕还草还牧 恢复自然植被 D. 完善排灌系统 降低地下水位 【答案】6. A 7. D 【解析】 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土壤盐渍化及原因。 【6题详解】 根据材料,获取资源普查信息,需要用RS技术。将信息进行叠加、统计处理,需要用GIS技术。所以获取该图的地理信息技术有RS与GIS,A对。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能进行资源普查与统计,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图中显示该地区非盐渍化土地面积逐渐增加,说明盐渍化现象在减轻。根据题干中“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的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地表,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可推测出导致盐渍化现象减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完善排管系统,降低地下水位,D对;开垦流域荒地 扩大灌区面积,不能治理盐碱化问题,A错;全球气候变暖 蒸发蒸腾增强,B错;退耕还草还牧,恢复自然植被,耕地总面积应减小,图中耕地总面积增加,C错。故选D。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土地盐碱化 C. 土壤酸化 D. 地面沉降 9. 为促进图中区域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 A. 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B. 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 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 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答案】8. B 9. A 【解析】 考查绿洲发展种植农业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8题详解】 该处绿洲附近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盐分不断在地表积累而出现土地盐碱化。故选B。 【9题详解】 沙漠景观和草方格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对东部民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选A。 坡面侵蚀是指在坡面上发生的一切侵蚀现象。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0. 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B. 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C. 坡度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 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11. 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 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B. 坡面径流流速小 C. 植被破坏程度较轻 D. 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12. 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上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0. C 11. D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图中曲线显示,坡度为0°~40°时,随坡度的加大侵蚀强度加大;坡度为40°~90°时,随坡度的加大侵蚀强度减弱,由此判断,A、B错误,C正确。根据曲线的斜率判断,坡度为0°~20°时的曲线斜率大于坡度为20°~40°时的曲线斜率,因此坡度在0°~2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D错误。所以选C。 【11题详解】 坡面上侵蚀强度受坡度、径流量、流速和植被覆盖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坡度在40°~90°时,坡度越大,受雨面积小,坡面径流量小,虽然径流流速大,但侵蚀强度较小,选项D符合题意。坡度大小对降水量和强度影响不大,排除A。坡度越大,坡面径流流速越大,排除B。坡度过大,不易生长植被,植被覆盖率不一定高,排除C。所以选D。 【12题详解】 鱼鳞坑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鱼鳞坑内水源条件好、土层较深厚、土壤肥沃,因此鱼鳞坑内最适宜植树,图中显示,②位于鱼鳞坑内,选项B符合题意。图中①、③、④位于鱼鳞坑之间,容易水土流失,土壤水分条件和肥沃程度较差,且容易被坡面短时径流冲毁,为不适宜植树的地点,排除A、C、D。所以选B。 【点睛】坡面流,地表坡面水流汇集运动的过程。是径流形成的一个阶段。降雨落到地面时须经植物截留、下渗、填洼和蒸发过程。当包气带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时或降雨强度超过土壤表面的下渗能力时,剩余的水分就形成地面漫流。坡面漫流由许多时合时分的细小、分散水流组成,平整坡面或大暴雨时可绵延成片状流或沟状流。 据报道,作为保障首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地区130多万亩杨树防护林,由于严重老化、连年干旱、地下水超采等,大面积干枯死亡,威胁当地及京津生态安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更新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3. 从生态的角度分析,针对张家口坝上地区杨树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 发动群众,迅速补种新的杨树苗 B. 全部采伐后,更换新的森林树种 C. 改进灌溉措施,保障森林用水 D. 实行乔灌草结合或种植耐旱树种 14. 该防护林大量老化、死亡,对京津地区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A. 加重酸雨危害 B. 加剧风沙危害 C. 加速地面沉降 D. 加大洪水威胁 【答案】13. D 14. B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杨树需水量大,不适宜在缺水地区种植。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造林绿化时,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林、草植被相结合,才能巩固造林成果,提高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故选D。 【14题详解】 张家口坝上地区位于京津的西北方向,为冬春沙尘天气的尘源地,防护林大量老化、死亡,使森林防风固沙能力迅速下降,会加剧京津地区的风沙危害。故选B。 考点:种植防护林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 “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 687米,是海南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创建项目,其核心区总面积约0.92万公顷,有8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75万人。下图示意儋州市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局部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 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 ) ①美丽的乡村风景 ②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③浓郁的农耕文化 ④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那大“中国农业公园”适宜布局的园区有( ) A. 小麦种植园 B. 苹果采摘园 C. 傣族风情园 D. 古村文化园 17. 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农民( ) A. 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B. 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的产量 C. 积极外迁,改善生活 D. 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15. A 16. D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因此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是需要有美丽的乡村风景,另外需要有浓郁的农耕文化,因此A①③正确;旅游服务设施和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对“中国农业公园”作用不大,②③错误。 故选A。 【16题详解】 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7米。小麦属于北方的作物,苹果属于温带的水果,AB错误;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C错误;海南的古村文化园适宜布局在那大“中国农业公园”,D正确。 故选D。 【17题详解】 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利用农业和当地的农耕文化发展旅游业能够就地创业,增加收入,A正确;对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影响不大,B错误;主要是就地就业,不会导致人口外迁,C错误;能够传承传统文化,但对该地城市化水平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A。 2016年1月14日《京华时报》消息,中粮开卖“沙漠小米”推进荒漠化治理。专家介绍,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400立方米水。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如图为我国某地区荒漠化形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甲所处的绿洲地区自从推广种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这间接说明该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B. 水资源利用不当 C. 过度开垦 D. 过度放牧 19. 乙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由文字信息“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400立方米水”可知,水资源利用不当是当地沙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另外,结合图可知,甲地绿洲位于祁连山北麓河流的下游,中上游(甘肃境内)过度用水,会导致下游缺水,加速当地沙漠化。故答案选B项。 【19题详解】 乙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主要靠引黄河水灌溉,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比如大水漫灌往往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一旦水分大量蒸发,盐分聚集在表层土壤中,形成土壤盐碱化,故②③正确,故选C项。 【点睛】土壤盐碱化: 1、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其形成原因有: (1)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 (2)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 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3)在严重缺乏淡水的地区,如:西北黄土高原,由于淡水资源不足,与农业生产发展供需矛盾尖锐,采用低劣质水灌溉是人为造成的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原因。 (4)无计划开垦荒坡地,滥砍乱伐,破坏植被,使裸露土壤的地表蒸发量增大,也易形成土地盐碱化。 2、盐碱地的分布: 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3、治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 (2)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 (3)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4)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0. 下列描述符合2010年~2017年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是 ①煤炭消费比重下降 ③石油消费比重上升 ②煤炭不占重要地位 ④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下降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1. 下列能促进我国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①加快发展风能等新能源 ②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 ③结合国情,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④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20. C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图中显示,2010年煤炭消费比重为69.2%,而2017年煤炭消费比重为60.4%,说明煤炭消费比重下降,①正确。2010年石油消费比重为17.4%,而2017年石油消费比重为18.8%,说明石油消费比重上升,③正确。2017年煤炭消费比重为60.4%,仍然是我国消费比重最大的能源,说明煤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②错误。2010年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为13.4%,而2017年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为20.8%,说明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21题详解】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有两大问题: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大,能源紧张;二是能源消费结构中矿物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比重过大,对环境压力较大。加快发展风能等新能源,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从而促进我国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①正确。提高重化工业比重,不属于产业升级,且提高重化工比重,导致消费能源量会持续增加,加剧我国能源紧张状况,不利于促进我国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②错误。提高煤炭消费比重,会增加环境压力,不利于促进我国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③错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利于促进我国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④正确。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宁夏石嘴山市位于贺兰山东麓,号称“塞上煤城”,硅石(主要作为太阳能光伏板原料)、草场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缩影。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 石嘴山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水资源枯竭 B. 煤炭资源枯竭 C. 耕地资源枯竭 D. 草场资源枯竭 23. 最适宜石嘴山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 A. 以风力发电为主的能源工业 B. 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C. 航空航天等高新科技产业 D. 生态农业和光伏设备制造业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宁夏石嘴山市位于贺兰山东麓,号称“塞上煤城”,因此石嘴山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可能的原因是煤炭资源枯竭,选项B符合题意。资源枯竭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由此判断,石嘴山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与水资源枯竭、耕地资源枯竭、草场资源枯竭无关,水资源、耕地资源和草场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不可能枯竭,排除A、C、D。所以选B。 【23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石嘴山市的硅石(主要作为太阳能光伏板原料)和草场资源丰富,因此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最适宜石嘴山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生态农业和光伏设备制造业,D符合题意。宁夏石嘴山市位于贺兰山东麓,冬季受贺兰山阻挡,风力相对较小,春季多风,由于火力发电量大,风电优势不明显,因此目前以风力发电为主的能源工业不是当地最适宜的转型发展产业,排除A。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这些产业不是当地最适宜的转型发展产业,排除B。石嘴山市技术力量有限,目前不适宜以航空航天等高新科技产业做为转型发展产业,排除C。所以选D。 读田纳西河流域水坝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图中水坝的数量和密度,可以反映该地的( ) A. 降水多少 B. 气温高低 C. 地形特征 D. 含沙量大小 25. 图中水坝及形成的水库主要功能有( ) ①发电 ② 航运 ③防洪 ④防沙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24. C 25.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24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位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中水坝数量多密度大,呈现梯级开发,说明该地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所以本题C正确。 【25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坝及形成的水库主要功能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综合效益,促进了三大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A选项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非洲东部部分区域略图,图乙为肯尼亚北部东非大峡谷内某一湖泊及湖岸火山锥景观,图丙为内罗毕(海拔 1798 米)气温年内变化折线。 材料二 在养蜂生产中,蜂蜜可以大量集中采蜜的地方称之为蜜源地。近年来以肯尼亚为首的东非高原国家成为世界蜂蜜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地区,该地区的蜂蜜产量约占非洲蜂蜜总产量的 70%以上。 (1)归纳内罗毕的气温特征,并从太阳辐射和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 (2)说出该区域主要国家目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并说出该阶段主要的产业结构特点,并指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3)从自然的角度,分别阐述东非高原地区蜜源种类繁多和适宜快速繁殖蜂群的原因。 【答案】(1)特征:终年暖热(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原因:地处热带,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纬度低,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 (2)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以初级产品经济为主。措施:发展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缓解粮食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矿产品和农产品的加工能力;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3)蜜源种类多的原因: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利于植被生长;地势落差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自然环境复杂,植被(蜜源)种类丰富。蜂群繁殖速度快的原因:地处热带,气温高,利于生物快速繁殖。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东非肯尼亚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气温特征及成因、区域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特点、可持续发展措施、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内罗毕的气温特征应结合图丙从平均气温和气温变化方面进行归纳。图丙显示,内罗毕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9℃~2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说明终年暖热(温和),气温年较差小。题意表明,内罗毕气温特征的原因应从太阳辐射和地形角度进行分析。图中显示,内罗毕接近赤道,纬度低,太阳辐射年变化较小,导致气温年较差较小;材料信息表明,内罗毕海拔为1798米,海拔较高,气温相对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小。 (2)该区域主要国家经济落后,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因此目前该区域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即以初级产品经济为主。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应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进行梳理作答。从经济可持续发展来看,当地应发展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缓解粮食短缺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矿产品和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增加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看,应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加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从生态可持续发展来看,应积极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防止生态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3)东非高原地区蜜源种类繁多应从生物多样性角度进行分析。纬度低,降水较丰富,水热条件好,利于多种植被生长;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自然环境复杂,适合多种植被(蜜源)生长,因此东非高原地区蜜源种类繁多。适宜快速繁殖蜂群的原因主要从热量条件方面进行分析。纬度位置低,图丙显示,当地全年气温较高,利于生物快速生长繁殖。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通过对 2016 年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县和武隆县以及重庆东北部的巫山县等3个县的12 个比较典型的村庄调查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耕地撂荒情况严重。 材料二 如图分别为巫山县、酉阳县和武隆县位置示意图和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 (1)说明三县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 (2)为缓解三县的耕地撂荒现象,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有利影响:耕地撂荒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当地的水土保持,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不利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收入大大降低。 (2)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在给予合理经济补偿情况下,由集体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土地整理、道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巫山县、酉阳县和武隆县耕地撂荒为背景,通过图文信息设置两道小题,涉及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缓解耕地撂荒的建议等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三县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应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说明。从有利影响来看,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可以看出,大量耕地位于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山坡地区,因此耕地撂荒可减少,自然植被在撂荒地生长,有利于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自然植被的恢复提高了当地植被覆盖,有利于当地的水土保持,减少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自然植被调节气候的功能,因此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从不利影响来看,耕地撂荒,土地利用率下降,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不利于粮食安全,当地居民的农业收入降低。 (2)为缓解三县的耕地撂荒现象的合理化建议应从产业定位、土地经营方式、生产条件等方面作答。土地生产效益低下是导致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寻找一条高效农业模式,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做到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针对大量土地撂荒的现实,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应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在给予合理经济补偿情况下,由集体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做到规模化经营,走产业化道路;开展土地整理、道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过去广种薄收的状况,提高土地生产效益。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位于南非东海岸的圣卢西亚湿地,由一个沿海平原及大陆架组成,包括珊瑚礁、漫长的沙滩、海岸沙丘、湖泊、沼泽、大片的芦苇丛及海岸森林和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使之成为南非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1999 年,圣卢西亚湿地公园成为南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但近几十年来,南非几家大型的纸业公司大规模种植作为造纸原材料的松树和桉树(从澳大利亚引种),圣卢西亚湿地面积不断萎缩。 材料二 下图为圣卢西亚湿地分布图。 (1)分析圣卢西亚湿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近几十年来,圣卢西亚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简述其主要的人为原因。 (3)从生态保护的角度,简述圣卢西亚湿地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答案】(1)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降水较多:地形地貌类型多样,生物生存环境多样:处于沿海平原与大陆架的交界处,海陆兼各,生物种类多样;人类活动破坏少。 (2)过度开垦土地(围湖造田):这些速生树种都属于外来物种,耗水耗肥能力极强,导致注入湖泊湿地的水减少:造纸厂污染物的排放。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南非圣卢西亚湿地的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湿地萎缩的原因、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圣卢西亚湿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应从生物生长条件、自然环境复杂性、人为干扰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该湿地公园位于30°S以北,属于低纬度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热量条件好,为东南信风的迎风海岸和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适合多种生物生长生存;材料信息表明,该湿地包括珊瑚礁、漫长的沙滩、海岸沙丘、湖泊、沼泽、大片的芦苇丛及海岸森林和草原,地形地貌类型多样,生物生存环境多样;材料信息表明,该湿地由一个沿海平原及大陆架组成,处于沿海平原与大陆架的交界处,海陆兼各,生物种类多样;湿地内居民少,人类活动破坏少。 (2)近几十年来圣卢西亚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的人为原因应从开垦、种植树木、工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当地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过度利用湿地开垦为耕地,导致湿地萎缩;材料信息表明,近几十年来,南非几家大型的纸业公司大规模种植作为造纸原材料的松树和桉树,这些速生树种都属于外来物种,耗水耗肥能力极强,导致注入湿地的水量减少,从而导致湿地萎缩;大型造纸厂排放大量污染物,影响湿地生物生长,破坏湿地质量。 (3)圣卢西亚湿地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意义应从调节、净化、生物等角度进行分析。建立圣卢西亚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差,有利于调节当地气候;有利于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提高当地水源质量;圣卢西亚湿地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湿地自然保护区还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格鲁水电站横跨在尼日利亚北部的卡杜纳河(是尼日尔河主要支流,源出乔斯高原,该河大部分流经开阔的草原林地)上。距离首都阿布贾 200 多千米。这里曾经是荒无人烟的丘陵地带。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水电)的建设者们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宗格鲁水电站大坝设计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碾压混凝土量高达 200 多万立方米。高峰施工强度预计为 13.5万立方米/月。碾压混凝土采用自卸汽车直接入仓。平仓机摊铺,振动碾振动密实等方式施工,施工简单,减少胶凝材料用量。据介绍。水电站将在 2020年9月发电,并入尼日利亚国家电网。发电量为 750 兆瓦。可以满足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这样规模的两座城市用电。 材料二 下图示意宗格鲁水电站的位置。 (1)指出宗格鲁水电站建设的有利条件。 (2)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水电站中获得的利益。 【答案】(1)卡杜纳河源出乔斯高原。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该地区是荒无人烟的丘陵地带,人口比较稀少,开发水能建设大坝淹没的耕地少。移民数量少,可以节约建设资金:距离首都阿布贾较近。输电成本低。 (2)大量资金的投入对该地的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该工程是大型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训。促进就业。增加收入:促进该地的电力网和输电网的形成,促进该地基础设施的建设。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尼日利亚北部的宗格鲁水电站建设为背景,通过相关图文信息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水电站建设的条件、承建水电站的效益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宗格鲁水电站建设的有利条件应水能资源、移民和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当地纬度在10°N附近,北半球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当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同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影响,受高原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因此该河流量大;材料信息表明,卡杜纳河源出乔斯高原,图中显示,宗格鲁水电站处向下游平原过渡,落差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利于建设水电站。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区是荒无人烟的丘陵地带,人口稀少,修建大坝淹没地区的耕地少、居民少,因此移民数量少,可以节约建设资金;图中显示,宗格鲁水电站距离首都阿布贾较近,离电力消费市场低,输电成本低,且市场需求量大。 (2)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水电站中获得的利益应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进行叙述。从经济角度来看,修建水电站大量投资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通过水电站获得大量清洁能源,促进该地的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的发展;水电站的建设促进该地的电力网和输电网的形成,带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从社会角度来看,水电站工程是大型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有利于当地专业人才的培训;水电站建设和运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就业,增加收入。从生态角度来看,水电站建设有利于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有利于提供大量生态用水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