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届高三9月双周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届高三9月双周考地理试题

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满分60分)‎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边界十分简洁,由49°N、60°N(近似)、102°W和110°W这四条线相交划定,下图为萨省北界上M和N两地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若M、N图上距离7.4cm,两地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上图比例尺约为(  )‎ A. 1∶750000 B. ‎ C. 二十五万分之一 D. 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74km ‎2. 根据已学知识推测可知萨省(  )‎ A. 理论上位于西六区 B.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 各地遍布常绿阔叶林 D. 面积超过100万km2‎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根据题干可知,M、N两地的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M、N的经度差为1°,由于两点位于60°纬线上,所以两地的实际距离为55.5千米=5550000厘米;其图上距离7.4 cm,所以图2比例尺约为7.4/5550000=1:750000。故A正确, B、C、D错误。‎ ‎【2题详解】‎ 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A、由材料可知,萨斯喀彻温省位于102°w--110°w之间,应当属于西七区, A错误;‎ B、根据经纬度可知,萨斯喀彻温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B正确。故选B。‎ C、根据纬度可知,萨斯喀彻温省植被应属亚寒带针叶林带, C错误;‎ D、依据经纬度可计算:该省南北长约2300km,东西宽约440km ,计算可知该省的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D错误;‎ ‎【点睛】比例尺计算要注意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统一。 纬度差1°,仅限长差110km ‎;赤道处经度差1°,纬线长差110km ,南北纬60处纬线长是赤道的一半。‎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A. B. ‎ C. D. ‎ ‎【答案】3. B 4. B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昼夜长短变化以及日出日落方向变化。难度较小。‎ ‎【3题详解】‎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分,昼长为12个小时,当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时候,地球上的点昼长应当接近12个小时,因此可以计算四个日期的昼长时间,最接近12小时的即为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日期。①昼长为9小时36分,②昼长为11小时44分,③昼长为14小时54分,④昼长为9小时27分,因此正确答案选B。‎ ‎【4题详解】‎ ‎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排除CD;雾灵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因此正午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A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日出日落方向的判断:‎ 规律一: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规律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 规律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 判断某地一天的太阳视运动轨迹,首先确定日出日落方位,然后再确定正午时太阳方位即可得出结论。‎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甲地处湖心岛,1~6为地质勘探队采集的样本岩石序列,其中1、3、4、6与2、5分别为两个不同时期的地层,且前者比后者形成较早,现旅游规划部门欲连接点2~5,修建玻璃栈桥。‎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湖心岛的最高点可能是(  )‎ A. 675米 B. 650米 C. 600米 D. 625米 ‎6. 下列关于该区域的旅游开发思路不正确的是(  )‎ A. 行走于玻璃栈桥上无法观看甲处为起点的漂流项目 B. 陡崖处进行雕刻题字,内容高差不超过200米为宜 C. 湖心岛的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可建大型游乐设施 D. 陡崖处可开发成瀑布,盛夏时节观赏瀑布效果较好 ‎【答案】5. D 6. A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等高距为50米;则可得出湖面的海拔高度为500米,因此,湖心岛中最高等值线为600米,则湖心岛海拔范围(600,650)米, 故选D。‎ ‎【6题详解】‎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湖心岛岩层没有发生断层,地质构造稳定,可以修建大型游乐设施,C对。玻璃栈桥上两端的海拔,都较甲处为高,且中间没有山脊等地形阻挡,是可以看到甲处的,A错,故选A。‎ ‎【点睛】1.闭合等值线的判读方法: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中心位置如果是高值中心,其值范围为大于外围最大等值线的值,小于值加一个等高距;中心位置如果是低值中心,其值范围为大于外围最大等值线的值减等高距,小于外围最大等值线的值。‎ ‎2.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需要多个高质量的景点组合。(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附近无雷同景点。‎ 柳絮即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每年四月开始,北方部分地区柳絮飘飞。读柳絮飘飞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南方柳絮飘飞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较多 B. 光照较多 C. 气温较高 D. 风力较小 ‎8. 柳絮飘飞对当地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 ‎①诱发火灾    ‎ ‎②阻碍物种繁衍    ‎ ‎③引起呼吸道疾病    ‎ ‎④影响出行安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7. A 8.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最关键的是结合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明确柳絮飘飞的条件,并由此推测南方与北方、一天中不同时刻相比,柳絮飘飞的差异。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并将学科知识融合,理解生活中的现象。‎ ‎7题详解】‎ 根据生活经验,每年四月开始,北方部分地区柳絮飘飞,也就是说柳絮飞舞的季节主要是春季。四月份,南方气温较高是柳絮飞舞的条件,C不对;四月南方雨季到来,光照较少, B不对;四月南方相比较于北方, 风力较小,降水较多,二者都是限制柳絮飞舞的条件,此时南方和北方比较,四月雨带到达南方,降水多少是最大的差别,因此正确答案选A,BCD错误。‎ ‎【8题详解】‎ 柳絮是过敏源,会引起打喷嚏、流鼻涕、易引发过敏症状,引起呼吸道疾病;柳絮容易飞入眼睛,导致眼睛不适,甚至阻碍人的视线,引起出行安全问题;柳絮是易燃物,温度较高时,极有可能引发火灾,所以避免在有柳絮的地方抽烟和用火;①③④正确。春季飞絮实际上是雌性杨树、柳树自然繁衍的现象,飞絮里携带的黑色颗粒,就是雌树的种子,白絮借助风力在空气中飘飞,然后落地生根、生长壮大,有利于物种繁衍,②是有利的方面。选C。‎ ‎【点睛】柳絮的飞舞时间和气温、光照等象条件密切相关。形成柳絮最重要的条件是温度高,湿度小,只有达到一定的积温才能产生柳絮飞舞的条件,风是动力,让其飞舞,而高温让其生长成熟脱落;北方春季气温回升,干燥、高温、光照充足、湿度小以及-定的风速是利于杨柳絮飞舞的天条件。‎ 下图分为图Ⅰ和图Ⅱ两部分,图Ⅰ为澳大利亚某地理事象的分布示意图,图Ⅱ为该区域内三地月降水量分布图和月最高气温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地理事象可能是(  )‎ A. 陆地自然带 B. 年降水量 C. 风力 D. ≥10℃积温 ‎10. 甲地月降水量与月最高气温,正确的组合是(  )‎ A. ②③ B. ④⑥ C. ②⑤ D. ①④‎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澳大利亚的东部有南北纵贯的大分水岭,所以在大分水岭的东侧,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较大,风力较大,广大内陆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相对较小,南部沿海地区受西峰的合或者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西北方位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风力也较大,所以澳大利亚的风能资源,沿海地区较为丰富,而广大中部内陆地区较为贫乏,所以图中地理现象应当为风力。而年降水量和陆地自然带,应基本呈半环状分布,与图示地理事物分布不符,AB错。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积温应当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基本与纬线平行,与图中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不相符,D错,故选C。‎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最多月在当地的冬季,对应图中的降水柱状①。而从气温来看,该地纬度较高。且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气温在澳大利亚应较低的地区,且最冷月均温在零度以上,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对应图中的④,故选D。故选D。‎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2)、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3)、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5)、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径流的形成与变化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因素、流域下垫面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下图是甲河两次相同降水量条件下形成的流量过程曲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区域气候因素是影响径流的决定因素,其中降水过程对径流形成过程的影响最大。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T1降水强度大 B. T1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速度慢 C. T2的降水历时短 D. T2的降水损失小 ‎12. 甲河流量过程曲线T1出现的频率很高,则推测甲河的流域形状为 A. B. ‎ C. D. ‎ ‎13. 甲河流域内的下列人类活动对其径流形成影响程度最小的是 A. 旱地改水田 B. 修建调水工程 C. 坡地改梯田 D. 覆盖地膜 ‎【答案】11. A 12. A 13. D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 ‎【1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T1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峰值高,径流量变化大,说明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速度快,故A正确,B错误;T2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变化相对平缓,说明降水强度小,降水时间长,径流速度慢,下渗量大,蒸发量大,所以降水损失大,故C、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2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流量过程曲线T1说明该河水量汇集快,流速快,据此推测可能是多条河流在此汇集,只有A项形状符合题意,上游和两侧支流同时来水,水流汇集快;其他三项支流的分布,径流汇集量相对较小,速度较慢,与T1线不符。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3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结果,甲河流域内旱地改水田会使农业用水量增加,径流量减少,A错误;修建调水工程,径流量会发生明显变化,B错误;坡地改梯田,坡度减小,使径流发生显著变化C错误;覆盖地膜会减少径流下渗,但甲河径流速度快,下渗量小,故影响程度小,D正确。综上分析,本题正确答案是D 水车亦称“翻车”、“踏车”,主要由木槽、刮水板、轮轴和木链构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能引水灌溉和排水的农具,最初的水车是用人力转动的,长约3米左右,后来出现了利用畜力、风力、水力等转动的多种水车。从汉朝至20世纪70年代,水车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仅博物馆或个别乡村可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从汉朝至20世纪70年代,水车之所以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因为其能 A. 减少水利工程的修建 B. 扩大和保障种田规模 C. 使农作摆脱水源制约 D. 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15. 下图示水车曾广泛适用于我国 A. 地势和缓的平地 B. 洪涝频发的湖沼地 C. 地势起伏的山区 D. 干旱缺水的垦荒地 ‎16. 20世纪70年代后水车在我国逐步消失,主要是因为我国 A. 种植结构的调整 B.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C. 耐早稻种的推广 D. 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答案】14. B 15. A 16.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4题详解】‎ 我国农业分布区大部分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作为引水灌溉和排水的水车,可增加农田的灌溉面积和洪水期的农田排水,有利于扩大和保障种田规模,B正确。水车输水距离有限,不能减少水利工程的修建,A错误。可以缓解水源制约,不可以摆脱,C错误。 我国古代农业多为小农经济,农产品的商品率低,D错误。‎ ‎【1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水车输水距离有限,适合地势和缓的平地输水和排水,A正确。古代受农业技术条件限制,湖沼地不利于农业的发展,B错误。地势起伏的山区,输水距离较远,不适合水车使用,C错误。干旱缺水的垦荒地,水源少,水车需求量少,D错误。‎ ‎【16题详解】‎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效率更高的抽水机广泛使用,水车逐渐被取代,慢慢消失,D正确。种植结构的调整、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和耐旱稻种的推广对农业用水的需求没有减少,故农田输水仍是需要的。‎ ‎【点睛】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林地内树冠的多少影响森林对降雪的截留效果和融雪过程。下图示意某地不同林下积雪厚度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 该地最可能位于 A. 大兴安岭 B. 青藏高原 C. 黄土高原 D. 四川盆地 ‎18. 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 A. 降雪量大 B. 积雪消融快 C. 枝叶繁茂 D. 多大风 ‎19. 与林外空地相比,林地的水文意义主要在于 A. 增加融雪量 B. 减少融雪量 C. 降低汛期水位 D. 缩短汛期长度 ‎【答案】17. A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积雪期长且在三月中旬的空地积雪开始消融,结合植被类型(落叶松和云冷杉),可以判断最可能位于东北地区。故正确答案选择A。‎ ‎【1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地表积雪比落叶松人工林厚度小,由此可以判断其枝叶繁茂,对积雪的截留多,从图中可以看出3月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积雪厚度下降慢,说明其林下积雪消融慢。故正确答案选择C。‎ ‎【19题详解】‎ 林地仅仅是对积雪起到截留作用,不改变其数量,因此融雪量不会发生改变,但是融雪速度会减缓,因此其水文意义是可以降低汛期水位,延长汛期长度。故正确答案选择C。‎ 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16年12月,入冬以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多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下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000m高空等气压差分布示意图(单位:hPa)。‎ 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 A. 长沙 B. 重庆 C. 南昌 D. 武汉 ‎21. 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 ‎22. 若仅考虑天气因素,此时下列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武汉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B. 重庆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 C. 武汉盛行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D. 重庆盛行下沉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答案】20. B 21. C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由图可知,四个城市所在地海平面与相应5000m高空等气压差从大到小依次为重庆、南昌、长沙、武汉,可推知重庆5000m高空气压最低,根据热力环流中气压分布与气流的运动方向可推出,重庆垂直方向上空气做下沉运动,近地面气压最高,故选B。‎ ‎【21题详解】‎ 结合上小题分析可知,武汉近地面气压最低,近地面从南昌到武汉气压逐渐降低,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从南昌高压处向武汉低压处流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偏南风,C正确。‎ ‎【2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静稳天气是指由于出现持续不利于扩散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大范围积累。重庆位于近地面的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雾霾扩散,雾霾持续时间较长,D正确;武汉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物能容易扩散,雾霾持续时间短, C错;此图并非近地面等压线图,无法判断重庆与武汉的风力大小,A、B错。故选D。‎ 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下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 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甲时期的沙坎 A. 粗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 B. 粗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 C. 细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 D. 细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 ‎24. 与甲相比,乙时期 A. 河口盐度上升 B. 河流流量增加 C. 潮流减弱 D. 地壳抬升 ‎25. 如果该河口区位于珠江口,近年来沙坎最可能的运动状况及原因是 A. 向陆地移动   用水量增加,径流作用增强 B. 向外海移动   上游兴修水库,径流作用减弱 C. 向陆地移动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D. 向外海移动   气候变化,流域内降水增加 ‎【答案】23. B 24. A 25. C ‎【解析】‎ 本题考查流水作用(河流作用与海流作用)的影响,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3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时期,沙坎靠外,位置较低,内坡粗泥沙较多,表明该时期河流的的径流量较大,河流含沙量多,流水侵蚀作用较强,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故选B。‎ ‎【24题详解】‎ 据泥沙沉积的粗细状态。可以判断出乙时期河口处径流动力作用小于海流动力作用,也就是说入海径流较少,河口盐度上升。故选A。‎ ‎【25题详解】‎ 考虑径流和海流的共同作用,珠江口处。由于珠江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入海径流减少,径流动力减弱,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流动力增强。径流动力作用减弱,海流动力增强,是沙坎向陆地移动。故选C。‎ 帕图斯湖(下图)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之间有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形成沙坝的外力作用是 A. 流水堆积 B. 风力堆积 C. 海水堆积 D. 风化作用 ‎27. 导致沙坝海岸线平直的原因主要是 A. 东北信风的影响 B. 地处断层面 C. 人工修整 D. 洋流的作用 ‎28. 下列关于沙坝的推测,最合理的是 A. 沙坝的高度不断增加 B. 沙坝向潟湖方向扩展 C. 沙坝的面积在不断萎缩 D. 沙坝向海洋方向扩展 ‎【答案】26. C 27. D 28. B ‎【解析】‎ ‎【2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的帕图斯湖为潟湖,原为大西洋的一部分,由于海潮上涨时速度慢,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所以沙坝形成的外力作用为海水堆积,流水堆积一般在中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为三角洲,A错。风力堆积地貌一般为沙垄、沙丘,B错。风化作用是在外力作用下,将物质破碎为碎屑物的过程,不会形成沙坝,D错。故选C。‎ ‎【27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坝外侧有巴西暖流流经,在洋流作用下,使得海岸线平直,D对。沙坝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断层属于内力作用,B错。沙坝海岸线形态是自然形成的,C错。该处位于南半球,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A错。故选D。‎ ‎【28题详解】‎ 由于沙坝阻隔,当海水涨潮时,海水超过坝顶,对沙坝产生侵蚀作用,沙坝高度不会增加,A错。进入潟湖,退潮时部分海水留在湖内,由于湖内的海水基本为静水,随着泥沙沉积,沙坝向潟湖方向扩展,沙坝内侧有新的堆积体生成,面积增加,CD错。故选B。‎ 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力。在任一海拔,隆起地块的表面积越大,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大气的影响越大。下图是科罗拉多落基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落基山脉山体效应最为显著的是 A. 40°N山体 B. 39°N山体 C. 38°N山体 D. 无法确定 ‎30. 导致图中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 A. 吸收太阳辐射多 B. 吸收地面辐射多 C. 大气逆辐射强 D. 反射的太阳辐射少 ‎【答案】29. C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10℃等温线分布海拔高度越高,表明同一海拔高度上该处气温越高,增温越明显,由图上看,38°N山体10℃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最高,故增温最显著。又由材料中“隆起地块的表面积越大,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大气的影响越大。”从图上看,38°N山体内部跨越经度最广,面积最大,故山体效应最显著。综上所述,C项正确。‎ ‎【30题详解】‎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造成山体内部气温较高的直接原因是同一海拔高度上,山体内部比山体外部(平原)离地面更近(由于山体基面海拔高),所以同一海拔高度的大气在山体内部吸收的地面辐射更多,故温度更高,B项正确;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很少,A错。山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反射和大气逆辐射都较弱,故C、D错,故选B。‎ 二、综合题(第31~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独龙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人口由刚解放时的1700人发展到7000人(2010年数据),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目前该族已整族脱贫。独龙江是横断山脉西部“四江并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独龙江峡谷中保留着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专家认定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 材料二:“四江并流”地形水系略图。‎ 材料三:解放前,独龙族的农业活动主要从事原始的采集经济和刀耕火种为主,其中水冬瓜地是独龙族传统农耕文化中最有特色的耕地类型。水冬瓜是一种中亚热带落叶阔叶树种,生长较迅速,落叶量大,喜光喜湿润气候,耐水湿,耐干旱瘠薄,其根瘤菌根系发达,固氮能力较强。下表是独龙族水冬瓜地的土地利用时序。‎ ‎(1)分析水冬瓜地生产方式对独龙江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护价值。‎ ‎(2)指出解放前独龙族从事原始采集经济的资源条件。‎ ‎(3)解放后,独龙族虽脱离原始社会,但因交通不便,经济水平依然低下,分析独龙江流域交通不便的自然条件。‎ ‎(4)独龙江流域地跨西藏和云南两省,请分析这种分布对该流域内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答案】(1)水冬瓜生长迅速,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强;大量落叶,提供土壤肥力;根瘤菌发达,固氮能力强,提高土壤肥力;采用轮作和休耕方式,可以让土地得以恢复;还可以防止杂草丛生和病虫害问题。‎ ‎(2)气候湿热,植被生产迅速;山高林密,垂直差异显著,采集食物种类多样;人少地广,采集食物数量较多。‎ ‎(3)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东西交通不便;地质破碎,对滑坡、泥石流;冬季大雪封山,独龙江与外界联系中断;北高南低,河流流速快,水运不便。‎ ‎(4)区域内部差异增大,资源利用效率低;影响对自然保护的完整性,降低生物多样性;加大区域间经济和社会差异,形成社会矛盾;破坏文化遗产的系统性,阻碍文化交流与传承。‎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流域的综合开发。‎ ‎【详解】(1)本题考查水冬瓜地生产方式对独龙江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护价值,结合水冬瓜的生长习性及种植方式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水冬瓜是一种中亚热带落叶阔叶树种,生长较迅速,落叶量大,喜光喜湿润气候,耐水湿,耐干旱瘠薄,说明水冬瓜生长迅速,具有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其根瘤菌根系发达,固氮能力较强,能够提高土壤氮的含量,增加土壤的肥力;多枯枝落叶,腐烂后能够直接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冬瓜与玉米、洋芋、春芽等进行轮作和休耕,可以让土地得以恢复;还可以防止杂草丛生和病虫害问题。‎ ‎(2)本题考查解放前独龙族从事原始采集经济的资源条件。由材料可知,独龙江峡谷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专家认定为“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解放前独龙族从事原始采集经济是因为该地自然资源丰富,主要从气候和地形两个角度分析。该地纬度低,气候湿热,植被生产迅速;该地海拔高差大,垂直差异显著,采集食物种类多样;该地解放前1700人,人少地广,采集食物数量家较多。‎ ‎(3)影响交通建设的自然因素主要从地形,地质和气候、水文等角度分析。地形地质来看,独龙江位于横断山脉西部“四江并流”区域,该地区山高谷深,地形崎岖,地形起伏大,修路技术难度高,且山谷呈南北走向,导致东西交通不便;位于横断山区,地质结构破碎,且降水众多,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滑坡、泥石流;从气候条件分析,独龙江河谷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夏季多暴雨,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会阻断独龙江与外界联系;从水文条件分析,独龙江位于横断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水运不便。‎ ‎(4)本题考查独龙江的分布对该流域内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结合材料可知独龙江流域地跨西藏(青藏高原)和云南(云贵高原)两省,区域面积大,区域内部差异增大,会导致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区域面积大,区域差异大,会加大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会增大区域间经济和社会差异,形成社会矛盾;对文化而言,会破坏文化遗产的系统性,阻碍文化交流与传承。‎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莱索托地形以山地为主,年降水量在700-1000‎ ‎ mm左右,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电力、通信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豪登省(首府约翰内斯堡)是南非的工业和经济中心,人口稠密,对水的需求量很大。为满足豪登省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同时使莱索托实现电力自给,由莱索托和南非共同兴建的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将从奥兰治河上游引水到瓦尔河,该工程于1990年开工,计划到2020年建成输水。‎ ‎(1)简析该工程得以建设的地理背景。‎ ‎(2)说出该工程选线的优点。‎ ‎(3)推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 ‎(4)从莱索托或南非的角度,简述该工程建成后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莱索托境内降水量较多,水资源丰富,但国内水资源需求较少,有富余水资源;豪登省城市众多,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短缺严重;豪登省矿产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却严重缺乏,制约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 ‎(2)引水线路短;基本可自流引水;水源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3)沿线地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莱索托年降水量较多,易出现暴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工程施工;沿线地区人迹罕至,本地劳动力短缺;工程沿线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不利于工程机械、人员、物资等的运输。(任答3点,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4)对莱索托:增加国内电力供应;增加外汇收人;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相关工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任答3点,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或对南非:缓解豪登省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南非的供水能力;有利于豪登省矿产资源开发;促进相关工业发展;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等。(任答3点,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工程建设的背景、困难及意义。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信息提取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分析。读材料可知,莱索托年降水量在700 -1000 mm左右,境内降水量较多,水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电力、通信和供水等基拙设施;莱索托国内水资源需求较少,有富余水资源。豪登省(首府约翰内斯堡)是南非的工业和经济中心,城市众多,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短缺严重;豪登省矿产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却严重缺乏,制约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因此工程得以建设。‎ ‎(2)该题考查读图能力,根据图例读图,图中引水线路短,工程量小;从山上引水基本可自流;水源地位于高山地区,河流上游,水质好。‎ ‎(3)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从自然灾害、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角度分析。该工程位于山区,根据等高线判读沿线地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莱索托年降水量较多,山区易出现暴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工程施工;沿线地区人迹罕至,本地劳动力短缺;读图可知工程沿线地区没有交通线,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不利于工程机械、人员、物资等的运输。‎ ‎(4)工程建成后无论从对莱索托的积极影响还是对莱索托的积极影响都是从工程建设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方面分析。对于莱索托来说能增加国内电力供应;增加外汇收人;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相关工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对南非的影响是能缓解豪登省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南非的供水能力;有利于豪登省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充足,促进相关工业发展;引水灌溉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等。‎ ‎33.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保存了大量清宫旧藏。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开放区域逐步从30%扩大到80%,井在过去的非开放区域举办各类藏品的专项展览;建立文物医院;建立数字博物馆,实现全景虚拟游览。‎ 分别说明故宫博物院的上述措施对于实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都活起来”的作用。‎ ‎【答案】扩大开放区域和举办专项展览可丰富旅游体验,满足游客对文物的观赏需求,激活文化遗产的现实价值;建立文物医院可修复与保护文物,保障文物展览的持续性和多样性;建立数学博物馆和开展全球展览虚拟旅游可实现全天候的跨地域游览,增加文物观赏方式,提高文物知名度,扩大文化旅游价值的传播范围。‎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详解】作用分别从扩大开放区域和举办专项展览、建立文物医院和数学博物馆的方面分析。‎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34.外来植物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域的生态系统中,不是本地自然发生和进化而来,而是后来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其他地区传播过来的植物。外来植物如果能够在自然状态下获得生长和繁殖,就构成了外来植物的入侵。下图为根据文献报道统计的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的外来入侵植物种数。‎ 比较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差异并分别说明成因。‎ ‎【答案】差异:入侵植物种数西藏自治区少雨云南省。成因:西藏自治区地处高寒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地理环境单一,土壤发育差,植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差;与区域外的交流较少。云南省纬度低,受季风影响,水热丰富;地形多种多样,垂直地带性明显;适合大多数外来植物生长繁殖,与区域外交流频繁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来物种入侵,意在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总体难度不大。‎ ‎【详解】读图可知,西藏自治区的外来入侵物种为57,而云南有239,西藏少于云南。原因主要从环境整体性角度,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云南纬度低,降水多,水热条件好,且加之地形复杂多样,垂直地域分异明显,适合外来植物生存的环境多,而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少,所以西藏自治区的外来入侵物种少于云南。‎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