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 一、选择题。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反映出区域的主要特征( )‎ A. 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B. 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C. 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 区域具有明显的界线 ‎2. 图中关于甲、乙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城市空间结构比乙区域城市复杂 B. 甲区域城市呈岛状 C. 甲区域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大于乙区域 D. 乙区域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 ‎【答案】1. C 2.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读图可以从图中的信息判断区域的特征。 ‎ ‎【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区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区域之间相互联系,C对;图示反映不出区域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具有明显的界线,选择C。‎ ‎【2题详解】‎ 从图中看甲城市少规模小,空间结构比乙城市简单,A错;看不出甲区域城市呈岛状,B错; 甲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小于乙区域,C错;乙区域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D对。‎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读下图,回答下面题。‎ ‎3. GIS技术的( )‎ A. 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 数据模型用点、线、面表达 C. 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 D. 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 ‎4. 图中城市( )‎ A. ①位于规划区 B. ②位于非矿区 C. ③位于现矿区 D. ④位于原矿区 ‎5. 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 A. 原料地 B. 消费地 C. 水资源 D. 交通线 ‎【答案】3. D 4. C 5. A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读图,图中GIS技术的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D对。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A错。数据处理过程包括建立空间模型和数据模型,其中用点、线、面来表达地物空间特征和属性,应为空间模型,B错。主要功能是查寻、分析、处理信息,C错。‎ ‎【4题详解】‎ 读图,两图层叠加,图中城市①、②位于原矿区,A、B错。③位于现矿区,C对。④位于现矿区,D错。‎ ‎【5题详解】‎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原矿区长期开采,资源将尽。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原料地,A对。消费地城市主要在原矿区,B错。原矿区、新矿区水资源都充足,C错。区域的交通发达,不是为了靠近交通线,D错。‎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城市矿区的发展方向及原因。‎ ‎11月3日,我国首个《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明确全国的资源型城市有262个。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6. 图中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 A. 铁矿资源丰富 B. 煤炭资源丰富 C. 水资源充足 D. 内河航运发达 ‎7. 图中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衰落的共同原因有( )‎ ‎① 煤炭资源日趋枯②生产结构太复杂 ③生产结构单一④环境污染严重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8. 借鉴鲁尔区发展经验,加快该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 ‎①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6. B 7. D 8. A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B对。鲁尔区铁矿资源缺乏,A错。辽中南水资源不足、内河航运条件差,C、D错。‎ ‎【7题详解】‎ 图中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都为重工业基地,二者衰落的共同原因有环境污染严重,④对。煤炭资源能源地位下降,未枯竭,①错。两地的生产结构单一,②错,③对。D对,A、B、C错。‎ ‎【8题详解】‎ 借鉴鲁尔区发展经验,加快该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①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对。减少劳动密集型工业,③错。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④对。A对,B、C、D错。‎ 读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9.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B. 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 地势高,气候寒冷 ‎10. 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和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 ④⑤⑥ B. ①③⑤ C. ①②③ D. ②④⑥‎ ‎【答案】9. D 10. D ‎【解析】‎ ‎【9题详解】‎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高寒气候。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气候寒冷,D对。高原东南部受海洋水汽影响,不是远离海洋,A错。湿地广布不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B错。近看成川,高原内部比较平坦,冻土分布广,交通不便,C错。‎ ‎【10题详解】‎ 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人类活动影响小,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是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②对。高寒环境生态脆弱,生物量小,为人类提供的农副产品少,①错。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源头地区,不能调蓄洪水,③错。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④对。高寒气候区,不适宜发展农业,⑤错。环境具有独特性,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⑥对。D对,A、B、C 错。‎ 点睛:了解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根据高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生态环境脆弱,生物量少,不适宜农业发展的原因。独特的环境,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根据国务院批复,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 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 整体性 B. 开放性 C. 差异性 D. 阶段性 ‎12. 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 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构 C. 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13. 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 )‎ A. 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 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 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答案】11. C 12. D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差异性,故C项正确。‎ ‎【12题详解】‎ 考查区域主要的特征。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故A项错误;区域划分都有一定的规则和依据,故B项错误;区域界线有些是明确的,有些是模糊的,故C项错误;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特征不同,故D项正确。‎ ‎【13题详解】‎ 区域之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都不同,不宜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不宜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不宜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应该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故D项正确。‎ ‎【点睛】区域的概念与特点 ‎1、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区域的特点:‎ 区域的特点与区域的性质、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有关。‎ ‎(1)层次性,即区域之间是有等级差异的 ‎(2)差异性,指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来说,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区域内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性越小。‎ ‎(3)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可变性,即区域范围、区域界线具有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①界线的模糊性:有的区域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 ‎②区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地表空间。‎ ‎③区划的角度、指标、目的不同,同一地表空间,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 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 河道淤积 B. 降水变率增大 C.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D.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15.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蒸发(腾)量增加 ③地下径流增加 ④坡面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D.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答案】14. D 15. B 16. A ‎【解析】‎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蒸腾量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多,地下径流增加。‎ ‎【14题详解】‎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D对。河道淤积是洪涝灾害多的原因,A错。植被破坏,对降水影响小,可能就业率减小,C错。下渗少,降水转化为地下水少,D错。‎ ‎【15题详解】‎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蒸发(腾)量增加,②对。降水量不一定增加,①错。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多,地下径流增加,③对。坡面径流减小,④错。B对,A、C、D错。‎ ‎【16题详解】‎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能力增强,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A对,B、C、D错。‎ 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再到丙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 A. 整体性特征 B.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8. 目前,丙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酸雨 C. 荒漠化 D. 大气污染 ‎19.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大量引水灌溉,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B. 向西北地区大量移民,加快城市化进程 C. 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当地群众能源问题,防止过度樵采 D. 超载放牧,增加牧民收入 ‎【答案】17. C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从甲到乙地再到丙地自然带的变化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影响,水分越来越少,自然带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选C正确。‎ ‎【18题详解】‎ 丙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目前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选C正确。‎ ‎【19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土地荒漠化问题突出;要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发展节水农业,避免大量引水灌溉,要保护现有的绿洲,A错;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容量小,不宜向西北地区大量移民,加快城市化进程,B错;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当地群众能源问题,防止过度樵采,减缓荒漠化,C正确;应避免超载放牧,要科学放牧,D错。选C正确。‎ 据报道,在世界各国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免遭破坏的今天,一向被视为仍保留着原始森林风貌的巴西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正遭受着严重破坏。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0. 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称,其可以(  )‎ A. 防止臭氧层空洞 B. 加剧全球变暖 C. 减轻酸雨危害 D. 影响大气的碳氧平衡 ‎21. 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雨林受人类破坏最少,因此保存完好 B. 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 C. 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 D.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 ‎22. 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 A. 生物残体分解快 B. 植物生长速度快 C.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答案】20. D 21. A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称,是由于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影响大气的碳氧平衡。‎ ‎【21题详解】‎ 雨林受人类破坏最少,因此保存完好,物种资源丰富,所以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2题详解】‎ 热带雨林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一旦被破坏,就不易恢复,所以雨林生态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的特征。‎ 奥里诺科河是世界大河之一,流域面积95万平方公里,其边界西、北抵安第斯山脉,东搂奎亚那高原,南接亚马逊河流域分水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奥里诺科河( )‎ A. 干流可通航里程段 B. 左岸支流比右岸流程短 C. 干流落差大、水流急 D. 右岸支流比左岸水能丰富 ‎24. 奥里诺科河平原南部接近赤道,却形成了大面积草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深居内陆 ②地形 ③干热信风 ④副热带高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5. 奥里诺科河平原( )‎ A. 由右岸支流侵蚀形成 B. 地势由东向西缓慢倾斜 C. 由左岸支流冲积形成 D. 由于降水过多形成沼泽 ‎【答案】23. D 24. B 25.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河流流域地理知识。从落差和流量 可以判断一个地区的水能资源,从等高线可以直接判断地形,结合地形和风向可以判断对气候的影响。‎ ‎【23题详解】‎ 干流可通航里程比较长,A错;左岸支流比右岸流程长,B错;干流落差小,C错;右岸落差大,支流比左岸水能丰富,D对。‎ ‎【24题详解】‎ 平原东部地势较高,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所以形成了大面积草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干热信风,选择B。‎ ‎【25题详解】‎ 奥里诺科河平原位于河流的左岸,是由左岸支流冲积形成,C对,A错;从河流流向看地势由西向东缓慢倾斜,B错;由于地势低洼形成沼泽,D错。‎ 下图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图中M地是水草丰富的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20世纪初期以前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专门化,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读图和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 ‎26. 历史上开发M地区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  )‎ ‎①水土流失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③夏季土壤盐碱化严重 ④土壤板结与酸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7. 胡佛水坝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有关胡佛水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 B. 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 C. 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 D. 水坝只有发电功能,防洪、航运、供水功能不明显 ‎【答案】26. B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由图分析,M地位于河流上游,降水集中,过度开发M地区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①②对。而当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时,盐分向下运动,有利于淋盐,不会导致土壤盐渍化,③错。土壤中化肥使用量过多,会导致土壤板结,④对。故选B。‎ ‎【27题详解】‎ 胡佛大坝位于美国西部高原山地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A对。海拔高,生物量小,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B对。该区域山高谷深,交通不便,C对。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水坝建设除了具有发电功能外,还可以调节径流,起到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D错。故选D。‎ 读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28. 图示区域多水灾的原因有( )‎ ‎①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特别狭小,易形成水灾 ‎②上中游地区植被近年来破坏严重,河道淤塞 ‎③围湖造田,造成湖泊分洪能力减小 ‎④灾害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措施欠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9. 图示区域有效的防洪措施是( )‎ ‎①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 ‎②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 ‎③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④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0. 甲、乙两湖泊的作用有( )‎ ‎①增加云量,防止土地荒漠化 ②维护生物多样性 ③蓄洪防洪,调节径流量 ④缩短汛期,推迟降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8. C 29. D 30. C ‎【解析】‎ 考查长江洪涝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28题详解】‎ 南北支流与干流同时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面积广,易造成水灾,①错误;上中游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泥沙淤塞严重,②正确;围湖造田,造成分洪能力下降,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水灾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原因,导致河床抬高,排水不畅,造成洪涝灾害频发,③正确;灾害预警系统较完善,监控措施较好,④错误。故本题选C。‎ ‎【29题详解】‎ 长江流域支流多,面积广,进行人工干预,减少流域内的降水总量不易实现,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和城镇,会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措施①②均不现实;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加强长江上中游地区林地建设,加强和完善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是有效的工程和生物措施。③④正确;故选D。‎ ‎【30题详解】‎ 湿润地区一般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①不是甲、乙两湖泊的作用;湖泊可调节径流量,降低洪峰,④不是湖泊的作用。C正确。‎ 二、综合题。‎ ‎3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令哈市位于青海省北部,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平均海拔2 980米,区域内资源丰富。青藏铁路和国道315穿城而过,区域内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通信、能源网络。区域内河湖较多,其中南部的尕海湖为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西部的克鲁克湖面积五十余平方千米,盛产草鱼、鲤鱼、鲫鱼等,湖区有大面积天然芦苇。‎ 材料二 下图为德令哈市位置图。‎ 材料三 德令哈市人均用水量高达3688.7m3 /人(全国平均水平428m3 /人),每万元GDP用水量为2786.79m3(全国平均水平537m3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用水水平为36816 m3 /万元,第二产业为63.8m3 /万元,德令哈总体用水效率较低。‎ ‎(1)根据德令哈市的环境特点,分析该地可能存在的资源利用方式。‎ ‎(2)德令哈市建设了大规模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分析该地太阳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说明德令哈市用水效率的特点,并提出可行性的应对措施。‎ ‎【答案】(1)位于盆地边缘,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进行水电开发;咸水湖盐度较高,可发展盐化工产业;芦苇等水生植物可发展纤维加工和制造类产业;地理景观独特,可发展旅游业。‎ ‎(2)海拔较高,地处内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域内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国内的新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 ‎(3)特点:人均水资源消耗量大;单位产值耗水量大,农业生产的用水效率较低。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技术进行微咸水利用;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 ‎【解析】‎ ‎(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地具有丰富的水能、盐、水生植物以及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等,可进行相应的开发。‎ ‎(2)太阳能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可从太阳能资源、政策、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3根据材料从该地在人均用水量和单位产值用水量上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即可得知该地的用水效率特点。应对措施可从开源、节流两大方面分析。‎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和长江水系图。‎ 材料二 黄河是世界第五长河,河程长度5400多千米,流域面积有75万平方千米。而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河程长度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有180万平方千米。‎ 材料三 黄河中游建有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上游建有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阅读材料二,比较黄河和长江的河程相差不算太大,而流域面积就相差很大的原因。‎ ‎(2)黄河中游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 ,简述其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 ‎(3)对比三峡和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作用的异同。‎ ‎【答案】(1)黄河流经降水较少的地区,支流少,流域面积小;河曲发育,加长了河程,减少了流域面积; 下游地上河。‎ ‎(2)含沙量大;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易被侵蚀 ; 缺少植被覆盖。‎ ‎(3)相同点:防洪; 发电 不同点:三峡是航运; 小浪底是调水调沙 ‎【解析】‎ ‎(1)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内降水较少,支流少,流域面积小。河流侧蚀严重,河曲发育,河流流程加长。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没有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小。长江流经湿润地区,降水量大,河流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2)黄河中游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河水侵蚀能力强。黄土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地表缺少植被覆盖,水土保持能力差,水土流失多。流失水土进入河道,河流含沙量大。‎ ‎(3)三峡和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作用相同点是都具有防洪、发电功能。不同点是三峡工程有航运作用。小浪底工程主要是调水调沙功能。‎ ‎33.据新华社报道,下图中甲地大片湿地被偷偷开垦为耕地,转租暴利惊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粮食价格的上涨使土地收益增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 ‎(1)分析甲处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乙处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 ‎ ‎(3)甲处湿地开垦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请提出对湿地合理开发的可行性建议。‎ ‎【答案】(1)降水较多,蒸发较弱,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多,来水量大;冻土广布,水不易下渗;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分条件好 (2)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程度高;土壤肥沃 (3)影响:气候变干,径流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污染加剧。建议:进行保护性开发,如发展生态旅游、水产养殖等 ‎【解析】‎ ‎(1)沼泽的成因主要考虑水的补给多,排泄少。甲处沼泽位于三江平原: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河流有凌汛,易泛滥成灾。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 ‎(2)乙处纬度高,气候条件较甲处差,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程度高;乙处为黑土,土壤肥沃。‎ ‎(3)甲处为湿地,湿地的主要作用有:提供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因此开垦后可能造成气候变干,径流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污染加剧。‎ 建议:进行保护性开发,如发展生态旅游、水产养殖等;对农产品进深加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