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左图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 右图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 C. 左图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D. 右图中的区域为不同层次的区域 ‎2.下列有关左图中四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 乙区域降水少但光照充足 C. 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 丁区域土层厚,土壤肥力高 ‎【答案】‎ ‎1.C ‎2.B ‎【解析】‎ ‎1.考查区域的特征。左图是区域的自然带,是按照植被类型划分的,故A项错误;右图是政区图,故B项错误;左图显示,区域之间的植被类型不同,差异较大,故C项正确;右图中的区域为不同国家的区域,故D项错误。‎ ‎2.据图可知,甲图所示地区处于低纬度地区,热量丰富,故A项错误;乙区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故B项正确;丙区域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季节变化明显,故C 项错误;丁区域的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营养物质流失的多,土壤肥力较差,故D项错误。‎ ‎【点睛】‎ 区域的概念与特点 ‎1、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区域的特点:‎ 区域的特点与区域的性质、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有关。‎ ‎(1)层次性,即区域之间是有等级差异的 ‎(2)差异性,指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来说,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区域内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性越小。‎ ‎(3)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可变性,即区域范围、区域界线具有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①界线的模糊性:有的区域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 ‎②区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地表空间。‎ ‎③区划的角度、指标、目的不同,同一地表空间,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读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山脉的主要走向大致为 A. 东西 B. 南北 C. 西北—东南 D. 东北—西南 ‎4.当大量白鹤向南迁徙至鄱阳湖区时 A. 鄱阳湖面积缩小 B. 该区域山麓树木大量落叶 C. 该区域河流水量较大 D. 该区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答案】‎ ‎3.D ‎4.A ‎【解析】‎ ‎3.根据河流的流向判读地势的高低,判读山脉的走向。图中河流,主要的流向为西北方向和东南方向,说明山脉的走向为东北—西南,故D项正确。‎ ‎4.当大量白鹤向南迁徙至鄱阳湖区时,说明正值北半球的冬季,鄱阳湖区域降水较少,湖泊补给量较小,面积缩小,故A项正确;该区域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B项错误;正值降水少的季节,河流水量较小,故C项错误;该区域属于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偏北风控制,故D项错误。‎ 四川盆地的中江县觉慧村是以制作“中江挂面”闻名的小山村。中江挂面主要是“手工制作,天然晾晒”,需要较好的天气条件。自明清时期开始,家家户户手工制作挂面,天然晾晒,挂面细如丝,口感与营养俱佳。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历史上全盛时期,挂面作坊林立,产量很大,销往鄂、湘等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地处稻食文化区的中江县觉慧村,被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是 A. 历史原因 B. 饮食习惯 C. 盛产小麦 D. 气候原因 ‎6.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销量大,适逢销售旺季 B. 原材料丰富,水质最好 C. 光照温度适宜,空气湿度小 D. 劳动力丰富,空闲时间多 ‎【答案】‎ ‎5.A ‎6.C ‎【解析】‎ ‎5.根据材料,处于稻食文化区的中江县觉慧村,自明清时期开始,家家户户手工制作挂面,远销省外,被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是历史原因,故A 项正确;饮食习惯、气候不是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故B、D项错误; 稻食文化区,盛产水稻,故C项错误。‎ ‎6.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主要原因可能是光照温度适宜,空气湿度小,适宜晾晒,故C项正确;挂面需要天然晾晒,生产的最佳时间应是适宜晾晒的气候条件,销量、原材料、水质、劳动力丰富,空闲时间不是主要因素,故A、B、D项错误。‎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黄色中国”—海拔所致 B. “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C. “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 “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8.关于各区域与其命名组合正确的是 A. ①-“黄色中国” ②-“金色中国” ③-“绿色中国” ④-“银色中国”‎ B. ①-“金色中国” ②-“银色中国” ③-“绿色中国” ④-“黄色中国”‎ C. ①-“银色中国” ②-“金色中国” ③-“绿色中国” ④-“黄色中国”‎ D. ①-“金色中国” ②-“黄色中国” ③-“银色中国” ④-“绿色中国”‎ ‎【答案】‎ ‎7.B ‎8.B ‎【解析】‎ ‎7.据图可知,①位于大西北,荒漠、戈壁面积广大,黄沙漫漫,为“金色中国”主要原因是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所致,故B项正确;②是大西南,有雄浑的青藏高原,冰川绵延,雪峰皑皑,为“银色中国”原因是高寒多冰雪所致,故D 项错误;③地处南方,气候暖湿,植被葱郁,为“绿色中国”,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侵蚀作用,故C项错误;④在我国北方,有广阔得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黄色中国”,黄土高原的成因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华北平原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故A项错误。‎ ‎8.据图可知,①位于大西北,荒漠、戈壁面积广大,黄沙漫漫,为“金色中国”;②是大西南,有雄浑的青藏高原,冰川绵延,雪峰皑皑,为“银色中国”;③地处南方,气候暖湿,植被葱郁,为“绿色中国”;④在我国北方,有广阔得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黄色中国”,结合选项B项正确。‎ 地理信息技术逐渐被大量运用到社会经济中的各个部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环保部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各地区秸秆着火点,若图中甲为环保部,乙为秸秆着火点监测区,则该地理信息技术为 A. 遥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北斗导航系统 ‎10.我国某共享单车企业利用国产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米级定位,即使在树荫下单车也不会出现“漂移”。若图中甲为国内某共享单车企业,乙为共享单车,则该地理信息技术为 A. 遥感 B. 数字地球 C. 地理信息系统 D. 北斗导航系统 ‎【答案】‎ ‎9.A ‎10.D ‎【解析】‎ ‎9.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 ‎、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故该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A项正确。‎ ‎10.北斗导航系统具备民用功能,通过在车辆上安装卫星导航接收机和数据发射机,车辆的位置信息就能在几秒钟内自动转发到中心站,故该地理信息技术为北斗导航系统,D项正确。‎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1.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A. 赤潮、酸雨、水土流失 B. 海洋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C. 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干旱、洪涝灾害 D. 泥沙淤积、水土流失、红漠化 ‎12.图中乙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质疏松 ‎②大风日数多 ‎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植被破坏 ‎ ‎⑤不合理的灌溉 ‎⑥地壳活跃,岩层破碎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答案】‎ ‎11.B ‎12.B ‎【解析】‎ ‎11.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数值及地理事物的轮廓可以判断, ‎ 甲位于渤海湾,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海洋污染;乙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丙位于西北地区,为干旱地区,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 ‎12.乙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主要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为原因是植被的破坏。结合选项,B项正确;大风日数多和不合理的灌溉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问题,故②⑤错误。‎ ‎【点睛】‎ 荒漠化的成因 ‎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 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整治模式: 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若尔盖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部,属新构造运动上升区,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若尔盖地区滥采乱挖泥炭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下图为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不同级别荒漠化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若尔盖地区被称为黄河“蓄水池”,主要原因是 A. 降水丰富 B. 湿地广布 C. 畜牧业发达 D. 人口稀少 ‎14.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 A. 荒漠化总面积持续增加 B. 中度荒漠化变化幅度最大 C. 轻度荒漠化减少速率先快后慢 D. 重度荒漠化面积以减少为主 ‎【答案】‎ ‎13.B ‎14.B ‎【解析】‎ ‎13.若尔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降水较少,故A项错误;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以冰雪融水为主,有多年冻土,形成湿地,成为黄河“蓄水池”,故B项正确;以游牧业为主,畜牧业不发达,故C项错误;人口稀少与称为蓄水池无关,故D项错误。‎ ‎14.图示曲线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荒漠化总面积波动增加,故A项错误;中度荒漠化变化幅度最大,故B项正确;轻度荒漠化整体上增加,故C项错误;重度荒漠化面积以增加为主, 故D项错误。‎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草场退化 B. 水土流失 C. 森林破坏 D. 土地盐碱化 ‎16.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最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A. 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 B. 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 C. 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 D. 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 ‎【答案】‎ ‎15.A ‎16.C ‎【解析】‎ ‎15.据材料可知,共和县塔拉滩以戈壁沙丘为主,光伏产业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说明了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场退化,故A项正确。‎ ‎16.沙丘广布地区植被生长的关键要素是水分条件。减弱风力不会直接导致植被生长,故A项错误;太阳能电池板因遮挡阳光会降低土壤温度,电池板下的光照条件相对较差,故B、D错;塔拉滩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表蒸发强,太阳能电池板能遮挡阳光,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草类生长,故C项正确。‎ 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 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 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基本丧失 D. 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18.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爬山难度 B. 增加耕地面积 C. 便于汇集雨水 D. 提高地面美观度 ‎19.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的特点应具有 A. 耐旱、耐贫瘠 B. 耐旱、耐盐碱 C. 耐涝、耐贫瘠 D. 耐涝、耐盐碱 ‎【答案】‎ ‎17.C ‎18.C ‎19.A ‎【解析】‎ ‎17.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需要人工修复的最主要原因,说明其自然修复能力差,自然修复能力差的原因是山体波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C正确。‎ ‎18.由材料可知,该山是废弃石灰岩矿山,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退台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汇集雨水,C正确。‎ ‎19.由材料可知,该山是废弃石灰岩矿山,坡度大、涵养水源能力差,因此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耐旱、耐贫瘠的特点,A正确。‎ 非洲森林退化日趋严重,正破坏着地球生态系统平衡。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最新数据,非洲现在森林面积年均减少1000万公顷,其退化速度是全世界平均速度的两倍。读“非洲雨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非洲热带雨林没有覆盖整个赤道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人类活动 B. 洋流 C. 地势 D. 海陆位置 ‎21.非洲雨林大面积减少的根本原因是 A. 气候变化,降水减少 B. 人口快速增长和贫困 C. 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D. 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 ‎22.为促进非洲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封山育林,禁止森林的砍伐 B. 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 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D. 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 ‎【答案】‎ ‎20.C ‎21.B ‎22.C ‎【解析】‎ ‎20.据图可知,东非高原地区是热带草原带,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为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形成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地带性植被为热带草原带,故C项正确。‎ ‎21.非洲雨林大面积的减少,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人口增长较快,乱砍滥伐,破坏植被,开垦耕地,造成植被大面积的减少,故B项正确;短期内,气候条件变化较小,故A项错误;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故C项错误;非洲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进程较慢,故D项错误。‎ ‎22.封山育林,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A项错误;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开发,会导致环境问题,故B项错误;应该是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并注重环境保护,故C项正确;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D项错误。‎ 陕西省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榆林市已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榆林市发展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①煤、气、盐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 ‎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家政策支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24.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④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23.C ‎24.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23.根据图例分析,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煤、气、盐资源丰富,①对。该地河流少,水运不便利,②错。市场广阔,③对。科技力量没有明显优势,④错。有国家政策支持,⑤对。C对。A、B、D错。‎ ‎24.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改变地表形态,加重水土流失,①错。可能加剧大气污染,导致雾霾天气增多,②对。利于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不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③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发展,④对。A对,B、C、D错。‎ ‎【考点定位】我国能源基地建设条件,重化工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能源基地建设条件,主要从资源、水源、市场、科技、政策等方面分析区域的优势。区域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污染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方面分析。‎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面对巨大的能源需求与环境问题间日益尖锐的矛盾,煤炭产业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5.山西省煤炭产量和使用量都很大,但酸雨危害轻于江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A. 法制健全 B. 风力弱 C. 降水少 D. 水土流失严重 ‎26.下列关于节能减排的措施,正确的是 A. 关停重化工企业,从源头杜绝污染物的排放 B. 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 C. 发展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D. 开发清洁能源,全面取代化石燃料 ‎【答案】‎ ‎25.C ‎26.C ‎【解析】‎ ‎25.山西省位于北方地区,降水较少,酸雨危害小于江苏省,江苏省降水量较丰富,酸雨危害较大,故C项正确;法制健全与酸雨无关,故A项错误;冬季山西省风力较大,故B项错误;水土流失与酸雨无关,故D项错误。‎ ‎26.关停重化工企业,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故A项错误;环境的自净能力无法提高,故B项错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故C 项正确;全面取代化石燃料,短期内无法实现,故D项错误。‎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题组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此幅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 准噶尔盆地 B. 东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三江源地区 ‎28.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 A.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B.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C.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D. 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答案】‎ ‎27.C ‎28.A ‎【解析】‎ ‎【分析】‎ 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7.以小桥,流水景观为主为我国南方平原地区,故C正确。‎ ‎28.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地势低平,降水丰沛,A正确。‎ ‎2018年1月18日下午,作为全球城市复杂环境下的首次试跑,京东配送机器人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上路运行,与此同时,京东开办的无人超市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式开张纳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京东配送机器人按系统设定路线精准送达所需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GIS B. GPS、RS C. GPS、GIS D. 数字地球、GIS ‎30.京东在无人超市选址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 GIS B. RS C. GPS D. GPRS ‎【答案】‎ ‎29.C ‎30.A ‎【解析】‎ ‎29.针对无人配送机器人的导航,主要原理是通过服务端向配送机器人下发导航关键地点的信息,并通过高精度传感器来判断车辆当前位置是否偏离预定航向,来对配送机器人的行动进行实时引导。导航主要利用GPS,系统设定路线需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利用GIS。故C正确。‎ ‎30.京东无人超市的选址需要对客流量、交通状况等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GIS具有分析功能,故A正确。‎ ‎【点睛】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分析和城市规划。遥感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和监测事物的变化,主要用于资源勘探和灾情监测,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3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河套平原(位置见下图)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为内蒙古主要农业区。‎ ‎(1)简述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河套平原成为“塞上米粮川”的主要自然原因。‎ ‎(3)鄂尔多斯羊绒衫闻名于世,分析大力发展羊绒产业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原因。‎ ‎【答案】(1)南北高、中间低;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高原;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从东部向西部递减;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植被稀少,以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为主;河流密度小,水量小,季节变化大。‎ ‎(2)地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引黄河水灌溉,水源充足;夏季热量充足;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3)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 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河套平原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考查农业主要的区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图示地区位于内蒙古,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从东部向西部递减;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植被稀少,以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为主;河流密度较小,水量较少,季节变化较大;根据河流的流向可知,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高原。‎ ‎(2)考查农业主要的区位因素。河套平原是黄河冲积而成,地形平坦;泥沙大量沉积,土壤肥沃;临近黄河,引黄河水进行灌溉,水源充足;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热量充足,多晴朗天气,光照强,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3)考查人类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力发展羊绒产业会导致植被的破坏,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土地荒漠化加剧;主要的原因是过度放牧,植被破坏。‎ ‎【点睛】‎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状况 ‎1.地形特征: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 ‎2.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热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国的“干极”)。‎ ‎3.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有大片无流区。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丰。‎ ‎4.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 ‎5.主要湖泊:罗布泊植被: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 ‎6.土壤:以漠钙土和灰钙土为主。主导因素: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表示四个地区的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 材料二 ‎ ‎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片海”之称的广西,具备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据介绍,广西“林纸一体化”纸浆生产项目的生产原料80%是桉木,20%为相思树原木。‎ 材料三 桉树以其速生丰产、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等优点成为主要的纸浆生产原料之一。我国桉树的主要产区是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和四川。但是桉树有“地下抽水机”之称,大面积种植对其环境也会造成影响。‎ ‎(1)据表中提供的资料说明甲、乙两地的森林类型。‎ ‎(2)乙、丙两地区的森林在南美洲 (国家)分布最广,该类森林目前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主要原因是( )‎ A.该类森林被称为“地球的肾”,可以净化水质 B.该类森林面积较小,濒临灭绝,需要加强保护 C.该类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能够净化空气,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D.该类森林中的树种是世界主要的造纸原料,世界各国每年消耗的纸浆都来源于此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试分析广西具备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什么。‎ ‎(4)广西等地大量种植桉树会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甲:亚寒带针叶林;乙:热带雨林。‎ ‎(2)巴西 ; C ‎(3)①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适合桉树生长;②广西山地众多,适合发展林业;③广西南部有北海等海港,方便纸浆和纸制品的运输;④邻近广东、海南,靠近东南亚,方便原料输入。‎ ‎(4)有利影响:增加森林覆盖率,为发展造纸业提供大量原料。‎ 不利影响:桉树生长对地下水需求很大,大面积种植桉树会造成地下水减少;导致生物入侵。‎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广西桉树种植资料为背景,考查工业主要的区位因素,考查桉树种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地带性植被的分布。据图可知,甲地的纬度位置为49°N—80°N,位于温带地区,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乙地的纬度为8°N—12°S,位于热带地区,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 ‎(2)据图可知,乙丙两地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带,南美洲地区巴西分布最广泛;热带雨林目前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主要原因是该类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能够净化空气,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故C项正确。‎ ‎(3)考查工业主要的区位因素。广西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桉树生长;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适合发展林业;广西南部有北海等海港,方便纸浆和纸制品的运输,运输成本较低;邻近广东、海南,靠近东南亚,距离原料生产地较近,方便原料输入。‎ ‎(4)考查桉树种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向分析。有利影响,增加森林覆盖率,为发展造纸业提供大量原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利影响:桉树生长对地下水需求很大,大面积种植桉树会造成地下水减少;导致外来生物的入侵,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33.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图甲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乙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 ‎(1)结合图甲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2)由图乙可看出,我国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 地区和 地区。‎ ‎(3)评价图乙中A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区位因素。‎ ‎【答案】(1)变化特点:快速(持续)增长。‎ 主要原因: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量增大,供需矛盾加剧;②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③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 ‎(2)西北; 东部沿海 ‎(3)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地价低;我国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 不利: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夏季风力相对较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水平较低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风能资源分布为背景,考查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特征,考查风能发电的区位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据图可知,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是快速(持续)增长。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矿物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量增大,供需矛盾加剧;从技术条件分析,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从环境因素分析,风能资源属于清洁能源,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 ‎(2)考查我国风能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据图可知,我国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 ‎(3)考查风能发电的区位条件。评价区域风能的开发条件,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有利条件:A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离风源地较近,风能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地价较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市场广阔。不利条件:距离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较远,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输电成本较高;夏季风力相对较小,风电发电效率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科技落后,不利于开发风力发电。‎ ‎34.读“长江中游湿地变迁”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中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其面积变化的人为原因。‎ ‎(2)试分析长江中游湿地的形成原因。‎ ‎(3)列举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湿地面积快速萎缩;原因:围湖造田;人类过量用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人类排放污染物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降水量大;河湖众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质黏重,不易下渗。‎ ‎(3)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旱涝灾害加剧;降解污染物能力下降;气候变干;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长江中游湿地变迁为背景,考查湿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湿地的形成原因,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据图可知,湿地面积快速萎缩。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量大,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泥沙淤积;人类排放污染物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考查湿地形成的原因,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下渗,地势等方面分析。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密布,地表水丰富;地势地平,不利于地表水的排出;土质黏重,下渗较慢。‎ ‎(3)考查湿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湿地的功能包括调节径流、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功能。当湿地面积减小,导致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旱涝灾害加剧;降解污染物能力下降;气候变干;生物多样性减少。‎ ‎【点睛】‎ 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及价值 一、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 ‎1.提供水资源及丰富的动植物产品;2.提供矿物资源及能源和水运条件。‎ 二、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 ‎1.调蓄水量、调节气候;2.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3.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4.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5.具有景观和旅游价值;6.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