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此题涉及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和逆温现象,图中横坐标表示气温,纵坐标表示高度,图①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②中曲线的转折点以下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产生雾霾天气,转折点向上部分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图③逆温范围更大,图④的逆温范围相对小些,此类逆温多见于锋面活动所产生的逆温现象。由此可见BCD都有逆温现象,只有A项符合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变规律,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 某年4月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下图回答下题。 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2.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分布判断风向;图中甲地吹东北风,乙地吹东南风,丙、丁地吹偏南风,其中乙、丙两地吹向岸风;乙地位于低压系统控制;根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所以乙处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B正确。 读图,回答下题。 3.下列曲线图能正确反映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 【答案】B 【解析】图中甲侧处于迎风坡,从山麓到山顶,气流上升,气温一直下降,水汽凝结,多地形雨,且一般高山山腰降水最多;乙侧处于背风坡,从山顶到山麓,气流下沉,气温一直升高,降水减少,结合四个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 km/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4. 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5. 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A. 14日14时 B. 14日19时 C. 15日4时 D. 15日11时 6. 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A. 华北平原,3、4月份 B. 四川盆地,1、2月份 C. 黄土高原,10、11月份 D. 东南丘陵,4、5月份 【答案】4. B 5. B 6. D 【解析】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天气系统及我国的气压分布及天气变化。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L为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是逆时针方向由外向里吹的;甲在L的东侧,偏南风,B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当低压中心控制甲地时可能出现暴雨,图中甲地距低压中心以东约100千米多,该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可算出该低压中心附近移至甲地需要12个多小时,即当低气压中心控制甲时是19点左右,B正确。故选B。 【6题详解】 图示为我国某地区,而且气压低,出现低压中心,说明气温较高,判断为夏半年。华北平原,3、4月份春旱严重,受高压系统影响频繁,低压中心少见,A错; 1、2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受亚洲高压控制干燥少雨,四川盆地也是一样,B错; 10、11月份我国北方开始入冬,这时蒙古高压控制加强,气候干燥少雨,黄土高原也开始入冬,C错;4、5月份时太阳直射点移向北半球,夏季风开始从南向北推,东南丘陵纬度低,气温高,更易出现低压中心。故选D。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 连续层片状 B. 鱼鳞状 C. 间隔团块状 D. 条带状 8. 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 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 热带雨林地带 9. 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 日出前后 B. 正午 C. 日落前后 D. 午夜 【答案】7. C 8. D 9. A 【解析】 【7题详解】 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 【8题详解】 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故选D。 【9题详解】 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一天中,通常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垫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失,下垫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下垫面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下垫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A,B、C、D错。 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 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 受沿岸寒流影响 C.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 受沿岸暖流影响 11. 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A. 纬度位置较低 B. 受西风影响较弱 C. 地势相对较高 D. 距地中海较近 【答案】10. B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当,夏季,两地均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没有明显的盛行风,AC错误。根据气温曲线图可知,里斯本的夏季气温低于雅典的夏季气温,是因为里斯本受寒流影响,所以气温较低,夏季凉爽,B正确。根据气温曲线图可知,里斯本的夏季气温低于雅典的夏季气温,若受沿岸暖流影响会使里斯本气温升高,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两地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不是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A错误。地中海气候区的降雨主要来自于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雅典距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的影响较弱,所以降水较少,B正确。无法确定两地地势高低,C错误。雅典距地中海较近,距地中海较近不是雅典降水少的原因,D错误。故选B。 下图“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测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 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 B. 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C. 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D. 北美1月0℃等温线北移 13. 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纬度和距海远近 B. 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C. 地形和季风环流 D. 纬度和地形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微型冰河世纪”里的气温偏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应南移,A对。气温低,雪线下降,B错。水稻是喜温喜湿的作物,分布范围会缩小,C错。气温下降,北半球的1月份是冬季,0℃等温线南移,D错。故选A。 【13题详解】 读图,图中R地和Q地的纬度相似,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和纬线延伸方向不一致,不是纬度的影响,A错。图中R地和Q地都位于季风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不是差异的主要原因,B、C错。R地的等值线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大,Q地的等值线延伸方向山脉走向相一致,所以主要因素分别是纬度和地形,D对。故选D。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14. 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 1~2月 B. 3~4月 C. 6~7月 D. 11~12月 15. 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 冰川、地下水 B. 雨水、地下水 C. 雨水、海洋水 D. 海洋水、冰川 16.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 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 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 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 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答案】14. C 15. B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箭头a代表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这种补给主要发生在长江水位高的夏季,即选C。 【15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可以和洞庭湖水、长江水直接相互转化,结合四个选项,洞庭湖水、长江水不能直接转化为冰川,海洋水不能直接转化为洞庭湖水和长江水,只有雨水、地下水符合条件,即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雨水、地下水。故选B。 【16题详解】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湖区面积增大,调蓄能力提高,则可导致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故选D。 17.我国钓鱼岛附近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 B. 有寒流经过 C. 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 D. 盛行上升补偿流 【答案】A 【解析】大陆架地区海水较浅,阳光充足,有利于生物的光合作用,所以鱼类的饵料丰富;大陆架地区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大陆架地区往往有寒暖流的交汇。钓鱼岛附近海域属于大陆架海域,但距离陆地较远,所以受入海河流影响较小;B、D为中低纬大陆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而钓鱼岛位于大陆东岸,附近洋流为暖流,故B项、D项不符题意。所以选A。 18.读河流地貌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 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 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 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甲地是凹岸,水流流速快,受流水侵蚀作用强,可建立防洪堤坝和防洪坡或者港口,A错误,D正确。乙地是凸岸,水流速度慢,受流水的堆积作用强,不适宜建港口,可作为仓储用地,BC错误。故选D。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②为( ) A. 草原 B. 荒漠 C. 针叶林 D. 针阔混交林 20. 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洋流 C. 地形 D. 季风 【答案】19. A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②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该地区由东向西距海洋渐远,降水逐渐减少,分别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其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和贺兰山,故②地应为草原带,选A。 【20题详解】 我国南方地区受季风影响范围较广,东南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西南地区受来自印度洋的南亚季风的影响,因此,森林的东西宽度较宽;北方地区则主要受东亚季风影响,其范围较小,据此选D。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题。 21. 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 A. 6时 B. 9时 C. 12时 D. 14时 22. 该日( ) 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21. B 22. B 【解析】该题组考查等值线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1题详解】 由图中纬度和海陆分布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等温线的弯曲变化会受到太阳辐射和海陆分布的影响,图中三条等温线平直,说明海洋和陆地近地面气温基本没有差异,不可能是在海陆气温差异最大的6时(日出前后)和14时(午后),12时(正午)太阳辐射强烈,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会形成较大的海陆温度差异,等温线发生弯曲,一般在9时~10时,海陆温度差异最小,等温线较为平直,最有可能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B选项9时,故答案选B。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题详解】 从纬度上看,该地为北半球,且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丙地(20°N)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应为90°,即太阳垂直照射,甲地(21°N)和乙地(19°N)分别位于丙地南北两侧,与丙地纬度都是相差1°, 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应该相同(都是89°),可以排除C、D选项;该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日落时间越往北越晚,所以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故答案选B。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图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3.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洋流 24. 该区域位于( ) A. 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 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 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25.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 常绿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针阔叶混交林 D. 草原 【答案】23. B 24. D 25. C 【解析】该题组以图像为载体,考查世界地理、气候和自然带。 【23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根据题干中信息“45°N”和“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可知图示区域西部降水多、东部降水少,体现东西差异,故排除C。可知该地应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和沿岸暖流影响,但是图像中有“山脉”呈南北走向,且“距海岸约180千米”,说明离海近,故排除A、D。图示区域位于45°N,位于西风带,距海(180km)较近,西侧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植被较好,东侧为山地背风坡,降水少为高原荒漠,所以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所以选B。 【24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空间定位。从上题中的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亚欧大陆西部或北美大陆西部,排除A、C。“距海约180千米”说明在沿海地区,结合基本知识“亚欧大陆西部以平原为主和北美大陆西部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故排除B,该地位于西风带,西侧植被较好,东侧为高原荒漠,说明距西侧海洋近,因此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25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气候和植被的分布。结合以上两题,可知该区域位于45°N的北美大陆的西部,纬度较高,为温带地区,故排除A和B,降水较多,不可能为草原,故排除D。结合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典型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局部地区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针阔叶混交林,该区域位于45°N纬度较高,且位于山区,海拔较高为针阔混交林,故选C。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 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 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 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 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 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7. 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答案】26. C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读图,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是一种高温、高压环境,所以温度升高,压力升高,C对。 【27题详解】 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是岩浆喷发涌出冷凝的过程, 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④,表示岩浆活动,C对。②、③表示高温熔化, A、B错。⑤表示变质作用,D错。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 A. 大湖萎缩而成 B. 古河道残遗而成 C. 人工挖掘而成 D. 风力侵蚀而成 29. 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 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 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 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答案】28. B 29. D 【解析】运用排除的方法,将不可能选项排除。月牙泉是天然形成的,只能是古河道残遗而成。沙漠区降水少,泉水主要来自地下水补给。 【28题详解】 大湖萎缩只是面积缩小,不能形成月牙形状,B错。是天然形成,不是人工挖掘而成,C错。位于沙漠中,沙漠是风力沉积地貌,不是风力侵蚀而成,D错。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古河道残遗而成,A对。 【29题详解】 位于沙漠地区,降水少,泉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D对。气候变暖,蒸发增强不是主要因素,A错。雨水不是主要补给水源,B错。与古河道淤塞形成的月牙泉,C错。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图中P地与Q地相比,P地( )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1. 形成该区域P、Q两地地表景观形态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海陆位置 C. 纬度 D. 植被 【答案】30. A 31. A 【解析】 【30题详解】 图中P的西边是贺兰山,这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P地由于贺兰山阻挡西北季风,年大风日数少,①正确。沙尘暴日数少,④错误。P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所以较Q地年降水量多,②正确。年降雪日数多,③错误。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 【31题详解】 该区域P、Q两地,Q在贺兰山西侧,西北风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少,风沙多,而P在贺兰山东侧,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从而导致P、Q两地地表景观形态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A正确。P、Q两地海陆位置相同,纬度位置相同,均不是形成两地地表景观形态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BC错误。由于地形因素影响,形成两地地表景观形态差异,植被差异是两地地表景观形态差异的结果,而不是形成两地地表景观形态差异的原因,D错误。故选A。 32.读“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等高线图”,图中所标出的三道堤坝,其主要作用是( ) A. 蓄水发电 B. 水产养殖 C. 拦泥蓄水 D. 修桥筑路 【答案】C 【解析】该区域为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堤坝主要作用是拦泥蓄水,故C项正确;蓄水发电一般是在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故A项错误;水产养殖一般是在湖泊或者水库中,故B项错误;堤坝没有修桥筑路的作用,故D项错误。所以选C。 在下图中,①是地表径流,②③是地下径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三类径流流速比较( ) A. ①>②>③ B. ①>②;①<③ C. ①<②;①>③ D. ①>②;①>③ 34. 若沿P垂线三类径流同时受到相同程度的一次性镉污染,10天内,在B地进行检测( ) A. ②最先检测到水体被污染 B. ①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C. 任何时候②③污染程度都比①严重 D. ③中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答案】33. D 34. B 【解析】 【3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①是地表径流,②③是地下径流。②潜水和③承压水二者流速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确定;一般而言,①地表径流比②③地下径流的流速快,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4题详解】 检测到的污染与流速有关,①流速最快,最先检测到,A错误。①地表径流没有被泥沙过滤,污染最严重,①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B正确。②③流速慢,且被泥沙过滤,检测到的污染浓度小、时间晚。CD错误。故选B。 阿拉斯加是世界著名的寒冷区,其海岸线分布有近40 m厚的海冰,这些海冰对座落于北部海岸的村庄来说是他们的生命线。近年来,在北极圈内的阿拉斯加北部洼地地带的白桦和黑云杉等浅根系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大量“醉树”被淹死。下图为阿拉斯加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5. 海冰成为阿拉斯加北部海岸村庄生命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提供主要水源 B. 提供渔业空间 C. 阻挡海风入侵 D. 阻挡海水入侵 36. 导致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醉树”被淹死的主要原因是( ) A. 迎风坡向,降水较多 B. 暖流经过,降水增加 C. 距海较近,海浪侵蚀 D. 气候变暖,冻土消融 37. 阿拉斯加北部“醉树”的增多可以( ) A. 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范围 B. 促进海陆之间的物质循环 C. 增加原住居民的燃料来源 D. 改善当地居民的农业结构 【答案】35. D 36. D 37.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和调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35题详解】 对于高纬度的沿海地区,海冰可阻挡海水人侵,阿拉斯加北部海岸纬度较高,是世界著名的寒冷区。夏季,阿拉斯加北部沿岸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海水由海洋流向陆地,容易形成海侵,对沿岸村庄造成极大的破坏,而未融化的海冰的存在会阻挡海水入侵,保护沿岸村庄的安全。故选D。 【36题详解】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有所消融,该地属低洼地带,易积水,地基松软,再加上白桦、黑云杉根系较浅,不发达,树木很容易倒伏,并落人消融的冻土水中,从而导致树木被淹死。故选D。 【37题详解】 倒伏的树对阿拉斯加北部沿岸某些原住民聚落是有益的,倒下的树愈多,河流中可能就会有愈多漂流木漂向海岸,漂流木是阿拉斯加北部沿岸地区聚落很重要的燃料及建材来源。故选C。 2003年12月26日5时26分,图中甲地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丙地位于( ) A. 非洲板块 B. 美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南极洲板块 39. 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 A. 板块内部挤压造成 B. 位于两大板块的碰撞地带 C. 位于板块内部的断裂带 D. 位于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 40. 乙、丙两地间距离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 A. 越来越远 B. 越来越近 C. 不会有变化 D. 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38. C 39. B 40. A 【解析】 【38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9题详解】 读图,甲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消亡边界,两大板块的碰撞地带,B对。A、C、D错。 【40题详解】 读图,乙、丙两地间是红海,是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向两侧张裂开,两地距离未来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远,故选A。 4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低纬,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烈;热带雨林水热条件好,生物循环十分旺盛;热带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故①②③正确;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导致热带雨林土壤十分贫瘠,植被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这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劣势,故④错误。 故选B。 42.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若在该河开发源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 A. a区 B. d区 C. e区 D. g区 【答案】A 【解析】河流应位于河谷位置,从海拔较高处流向海拔较低处;根据“凸高为谷”原则可知,a、b、c、g均位于河道上且a离河流源头最近,g离源头最远;进行河流漂流的条件主要是水流要比较急,所以漂流地点越接近上游越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3.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 ①华北平原 ②青藏高原 ③海南 ④塔里木盆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受寒潮的影响比较小,海南岛地处热带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比较远,受寒潮的影响比较小。华北平原和塔里木盆地受寒潮的影响比较大,青藏高原和海南受寒潮的影响比较小,可知②③正确,①④错误,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44.以西风为动力的洋流是( ) ①南赤道暖流 ②北太平洋暖流 ③本格拉寒流 ④西风漂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太平洋暖流和西风漂流以西风为动力的洋流,可知②④正确,南赤道暖流是以信风为动力的洋流,本格拉寒流是补偿流,可知①③错误,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45.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的塔里木河曾多次改道,下游几度断流,造成被誉为“沙漠神木”的胡杨林大片枯死,现在塔河两岸恢复的绿色生命得益于塔里木河输水工程,即便这样,水依然是这里最宝贵的资源。塔克拉玛干地区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蒸发量却在2500~3500毫米之间,是世界上年降雨量最少的干旱地区之一,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处在风沙中。 (1)分析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旱的原因。 (2)简述该地区大规模种植棉花和西红柿且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3)试分析干旱的气候对本地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答案】(1)塔里木河流域距海遥远,且有地形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以气候干旱。 (2)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积累。 (3)由于气候干旱,气温的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多风成地貌;河流多为内流河,流程短,流量小;土壤发育差,有大面积荒漠土;植被以荒漠为主,植被少。 【解析】该题考查气候成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对环境的影响。 (1)考查气候成因。塔里木河分布在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是深居内陆距海洋远;四周高山高原等地形阻挡,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2)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积累,种植的棉花和西红柿品质优良。 (3)考查气候对环境的影响。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干旱的气候对植被、土壤、河流、地貌等的影响,在干旱的条件下,人口、城市、农业区、交通线路、工业区的分布都会近水源。 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西南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西藏拉萨(30°N)凭借先天地理优势,提出以高原有机农牧业为基础,以先进技术改进和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有机生命产品、高原保健药品、心灵休闲旅游产业等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净土”健康产业发展思路。 (1)简述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地质作用。 (2)简述西藏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在川藏铁路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 (4)在拉萨(30°N)居民在屋顶安装可以调节倾角的太阳能热水器(下图),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指出太阳能集热板朝向并计算集热板与地面倾角的调节范围。 【答案】(1)内力作用: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使青藏高原抬升;外力作用:河流纵比降增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使河谷不断下切变深,形成大峡谷地貌。 (2)高原生态环境质量好;冰雪融水、水源洁净;空气清新;动植物种类丰富且独特。 (3)川藏铁路途径板块交界处,多发地震及地震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易造成铁路损毁。川藏铁路经过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多样;铁路沿途跨越众多冰川雪峰,雪害、冰害等气象灾害频发;气候变化使冰雪消融,且山区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4)向南;6.5°-53.5°。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地貌形成过程、健康产业发展的条件、交通线修建的区位条件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应用等相关知识。 (1)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力作用来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使青藏高原抬升。从外力作用来看,由于地壳抬升,河流纵比降增大、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河谷不断被下切变深,最终形成大峡谷地貌。 (2)西藏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以从空气、水源、生物、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从空气来看: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污染小,空气清新。从水源来看:西藏海拔高,冰川广布,冰雪融水多、水源洁净。从生物来看,地理环境独特,动植物种类丰富且独特。从生态环境来看,高原生态环境质量好。有利于发展“净土”健康产业。 (3)在川藏铁路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可以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地质灾害:川藏铁路途经板块交界附近,多发地震,而且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易造成铁路损毁。气象灾害: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地形类型多样;川藏铁路沿途跨越众多冰川、雪峰,雪害、冰害等气象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使冰雪消融,加之山区多暴雨,也容易诱发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拉萨位于30°N,冬至日太阳直射23.5°S,夏至日太阳直射23.5°N,太阳直射点均位于拉萨的南方,因此,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的天空,所以,太阳能集热板应该朝向正南方。夏至日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为30°-23.5°=6.5°,冬至日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为30°-23.5°=53.5°,所以,集热板与地面倾角的调节范围是6.5°~53.5°。 47.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答案】(1)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解析】该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1)对比甲乙两图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情况,可知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因而可以推测出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读出甲图中山脉南、北坡各自然带分布高度情况,可知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这是由于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3)雪线的高低与气温、坡向和降水量有关,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由于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