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0月份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10月份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 1. ‎2018年1月,重庆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格雷斯教授来渝讲学。如图为格雷斯教授通过微信与重庆某大学王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据此完成1~3题。 根据格雷斯教授与王教授的微信聊天信息可推知,格雷斯教授飞抵重庆江北机场的时间(北京时间)约为(  )‎ A. 10日05:00 B. 10日21:‎00 ‎C. 11日04:00 D. 11日12:00‎ 2. ‎2018年1月,重庆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格雷斯教授来渝讲学。如图为格雷斯教授通过微信与重庆某大学王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据此完成1~3题。 伦敦和重庆两地相比(  )‎ A. 伦敦和重庆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伦敦和重庆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重庆小于伦敦 D.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重庆大于伦敦 1. ‎2018年1月,重庆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格雷斯教授来渝讲学。如图为格雷斯教授通过微信与重庆某大学王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据此完成1~3题。 格雷斯教授到达重庆后,发现(  )‎ A. 夜长比伦敦长 B. 日出时刻比伦敦早 C. 昼长比伦敦短 D. 太阳高度比伦敦小 1. 如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4~6题。 该日为北半球的(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2. 如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4~6题。 图示四个城市中,该日夜长最长的是(  )‎ A. 北京 B. 乌兰巴托 C. 新加坡 D. 珀斯 3. 如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4~6题。 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 A. 12时 B. 8时40分 C. 10时 D. 9时 4.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架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并在‎4月22日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对接。对接成功后,“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2个月;然后,“天舟一号”独立飞行3个月。完成既定任务后,“天舟一号”将受控离轨,陨落至预定安全海域;“天宫二号”留轨继续开展拓展试验和应用。据此完成7~9题。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期间,我国(  )‎ A. 昼渐短,夜渐长;昼短夜长 B. 昼渐短,夜渐长;昼长夜短 C. 昼渐长,夜渐短;昼短夜长 D. 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 5.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架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并在‎4月22日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对接。对接成功后,“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2‎ 个月;然后,“天舟一号”独立飞行3个月。完成既定任务后,“天舟一号”将受控离轨,陨落至预定安全海域;“天宫二号”留轨继续开展拓展试验和应用。据此完成7~9题。 “天舟一号”在太空飞行期间,武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为(  )‎ A. 先减小后增大 B. 先增大后减小 C. 逐渐减小 D. 逐渐增大 1. ‎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架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并在‎4月22日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对接。对接成功后,“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2个月;然后,“天舟一号”独立飞行3个月。完成既定任务后,“天舟一号”将受控离轨,陨落至预定安全海域;“天宫二号”留轨继续开展拓展试验和应用。据此完成7~9题。 “天舟一号”发射时,纽约(西五区)所在时区的区时是(  )‎ A. 19日6时41分 B. 20日6时41分 C. 21日8时41分 D. 20日19时41分 2. 如图示意拍摄爱好者某日某时刻拍摄的我国哈尔滨(约45°N)街道景观(图示骑行者头顶到地面的高度与日影等长),且街道两侧树木开始“吐绿”。读图完成10-12题。 拍摄者可能位于骑行者的(  )‎ A. 右后方 B. 左后方 C. 右前方 D. 左前方 3. 如图示意拍摄爱好者某日某时刻拍摄的我国哈尔滨(约45°N)街道景观(图示骑行者头顶到地面的高度与日影等长),且街道两侧树木开始“吐绿”。读图完成10-12题。 当拍摄者按下快门时,当地的地方时为(  )‎ A. 8:00 B. 10:‎00 ‎C. 12:00 D. 18:00‎ 4. 如图示意拍摄爱好者某日某时刻拍摄的我国哈尔滨(约45°N)街道景观(图示骑行者头顶到地面的高度与日影等长),且街道两侧树木开始“吐绿”。读图完成10-12题。 此时,图中骑行者将前往(  )‎ A. 正东 B. 正西 C. 正南 D. 正北 5. 内河航运船舶航道的区位选择要根据水流的速度、泥沙沉积的实际情况而定,应尽可能实现节省能源、降低运输成本等效益最大化。如图为某河流航运图,依据图中信息,回答13-14题。 假如河流自东向西流,那么该河流位于(  )‎ A. 北半球 B. 南半球 C. 东半球 D. 西半球 6. 内河航运船舶航道的区位选择要根据水流的速度、泥沙沉积的实际情况而定,应尽可能实现节省能源、降低运输成本等效益最大化。如图为某河流航运图,依据图中信息,回答13-14题。 假如该图是长江上海-武汉航道,那么货船从武汉港装载50万吨钢材运往上海港时,选择的航道及其原因是(  )‎ A. A航道 水流平稳,航运安全 B. B航道 河流含沙量小,阻力小 C. A航道 航道宽阔,水深流急 D. B航道 靠近河岸,基础设施完善 1. 如图,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回答15~16题。 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如图,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回答15~16题。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如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读图完成第17~18题。 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 A. 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B. 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C. 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D. 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 4. 如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读图完成第17~18题。 该房屋模型能够提升室内气温,利用的地理知识(  )‎ A. 气流辐合下沉 B. 大气环流 ‎ C. 气流辐合上升 D. 热力环流 ‎ 1. 如图,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剖面示意图”,环节③不畅通可能导致(  ) ‎ A. 洪涝灾害 B. 海平面上升 C. 暴雨灾害 D. 土地荒漠化 2. 如图,读三圈环流简图,回答20~21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是极地高气压带 B. 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C. ③是盛行西风带 D. ④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3. 如图,读三圈环流简图,回答20~21题。 二战期间,日本曾用氢气球携带燃烧弹轰炸美国,造成美国许多地区发生森林大火。该事件中,氢气球飘向美国借助的是(  )‎ A. 东南信风 B. 西南季风 C. 极地东风 D. 盛行西风 4. 下列四幅图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读图回答22~23题。 以上四幅图表示的日期属于同一天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5. 下列四幅图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读图回答22~23题。 受以上四幅图中的气压带的影响,最不可能出现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草原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1. 如图,读“亚洲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回答24~25题。 关于a、b季风风向、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为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a为东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 b为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b为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 如图,读“亚洲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回答24~25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季风影响下温和湿润 B. b季风影响下高温干燥 C. 此时节我国东部高温多雨 D. 此时节我国多受寒潮影响 3. 如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第26~27题。 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 如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第26~27题。 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 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 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 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 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2. 如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回答28~29题。 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3. 如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回答28~29题。 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 A. 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 连绵阴雨天气 C. 强对流降雨天气 D. 沙尘暴天气 4. 如图,读世界两区域略图,回答30~31题。 ①②两地在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 A. 冬季盛行风向相同 B. 夏季有梅雨和伏旱 C. 气温年较差都较大 D. 冬季降水量都较多 1. 如图,读世界两区域略图,回答30~31题。 影响①②两地气候共同点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高低和洋流性质 B. 盛行风向和下垫面状况 C. 距海远近和纬度高低 D. 海陆热力差异和风带移动 2. 如图,读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回答32~33题。 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 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B. 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 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 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3. 如图,读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回答32~33题。 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 A. 亚马孙平原地区 B. 撒哈拉沙漠地区 C. 西西伯利亚地区 D. 德干高原地区 4. 如图,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34~36题。 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 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 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 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1. 如图,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34~36题。 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  )‎ A. 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 黄赤交角的变化 C. 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 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2. 如图,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34~36题。 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 雪线上升 B. 暖冬频繁 C. 海平面下降 D. 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3. 如图,读“某地的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37~38题。 图中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箭头是(  )‎ A. a、b、c、d B. b、c、h、e C. d、e、f、g D. e、f、g、h 4. 如图,读“某地的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37~38题。 下列能实现b环节功能的是(  )‎ A. 长江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我国的夏季风 D. 我国的冬季风 1. 如图为我国“新疆某年某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回答39~40题。 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 湖泊水 B. 冰川融水 C. 季节性积雪融水 D. 地下水 2. 如图为我国“新疆某年某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回答39~40题。 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冬季降雪量过大 B. 春夏季气温过低 C. 夏季降水量偏多 D. 夏季融水量过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 读“某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甲、乙、丙三地所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2)从地表形态上看,乙地是______,其成因是______。 (3)在图中甲、乙、丙三处中选择一处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其选址应为______,并说明其合理性。______。 (4)形成丁、戊两地地貌类型的地质作用是______,两地分别位于______、______。 (5)说明丙处易有泉水出露的原因。‎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我国最干(年降水量<50毫米)、最热(极端高温>45‎ ‎℃)的地方,却创造了最绿(植被与作物)、最甜(吐鲁番的葡萄和哈密的瓜)的奇迹。 材料二 我国新疆地区的劳动人民早在2 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方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1)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2)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最大水量出现在______季,理由是______。 (3)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作用是______,蓄水池的作用是______。 (4)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为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 (5)坎儿井发挥的重要作用是:①______;②______。‎ 1. 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 (3)如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______。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 ‎【解析】解: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伦敦为中时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靠西8个时区,时间晚8小时,所以当伦敦为10日13时时,北京时间为13+8=21时,由于飞机飞行15个小时,所以当格雷斯教授飞抵重庆江北机场的北京时间约为10日21时+15小时=11日12时,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 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 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根据时区差与区时的关系即可计算解答。 2.【答案】D ‎ ‎【解析】解:伦敦和重庆两地相比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重庆大于伦敦。 故选:D。 地球自转的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周期: (1)自转3600,23时56分4秒。 (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 3、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考查了地球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要求学生能根据基础知识熟练应用,并能知识迁移,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判断题以及填空题出现。 3.【答案】B ‎ ‎【解析】解:重庆位于东经105°左右,伦敦位于0°经线,重庆位于伦敦的东方,较早看到日出,故日出时刻较伦敦早。 故选:B。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球运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4.【答案】B ‎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日北极圈及以北出现极昼,说明该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故选:B。 极昼极夜,地球两极地区的自然现象,所谓极昼,就是太阳永不落,天空总是亮的,这种现象也叫白夜;所谓极夜,就是与极昼相反,太阳总不出来,天空总是黑的,发生在北极圈北纬66度34分以内和南极圈南纬66度34分以内。 本题以某日地球光照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 ‎5.【答案】D ‎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日北极圈及以北出现了极昼,说明是夏至日,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越往南夜晚时间越长,结合选项可知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北半球冬天,纬度越高,白昼时间短,夜越长;夏天,纬度越高,白昼时间长,夜越短。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本题以某日地球光照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6.【答案】B ‎ ‎【解析】解:据图可知,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并且该经线与120°E经线相隔40个经度,故相隔2小时40分钟,并且120°E经线在东方,故此时120°E(北京时间)的时间为8时40分钟。 故选:B。 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等,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隔4分钟。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方时的计算,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7.【答案】D ‎ ‎【解析】解: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架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并在4月22日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对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我国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 故选:D。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8.【答案】B ‎ ‎【解析】解:由题中材料可知,“天舟一号”在太空飞行期间是从4月到7月,武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为先增大后减小。 故选:B。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 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 本题以“天舟一号”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9.【答案】B ‎ ‎【解析】解:纽约位于西五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两者相差13小时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如图所示①地)顺利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升空时,李华同学所在地的区时为20日6时41分。 故选:B。 区时的计算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区时的计算,掌握其计算方法即可。 ‎ ‎10.【答案】A ‎ ‎【解析】解:据图可知,拍摄者位于骑行者的后方,拍摄者位于骑行者的右方,故拍摄者位于骑行者的右后方。 故选:A。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本题难度小,需掌握地球运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11.【答案】C ‎ ‎【解析】解: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位于北纬45度的东北地区,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推知,只有正午时物体高度与日等长,所当地处于正午12点。 故选:C。 由材料可知秋分日,东北地区某市约北纬45度,由图中可见,拍摄时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相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审题并提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解本题。 12.【答案】B ‎ ‎【解析】解:根据题干可知,该地位于45°N的哈尔滨;该日骑行者身高与日影等长,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根据计算可知,该日太阳直射赤道,哈尔滨掌握日影朝向正北;根据日影朝向正北建立指向标,则图中骑行者将前往正西方向,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太阳视运动方向与物体的影子的朝向相反。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本题主要考查方向的判读,属于基础题,根据题干内容与日影的朝向分析解答。 13.【答案】B ‎ ‎【解析】解:假如河流自东向西流,根据泥沙堆积量,河流北岸即右岸堆积多,河流南岸即左岸泥沙堆积少,说明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地转偏向力向左偏,那么该河流位于南半球。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读图可知,A航道位于河流的中心线,A 航道北侧泥沙堆积量较多,A航道南侧泥沙含量较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我来本题主要考查地转偏向力的知识,根据图中泥沙沉积量的多少,判断地转偏向力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C ‎ ‎【解析】解:假如该图是长江上海一武汉航道,那么货船从武汉港装载50万吨钢材运往上海港时,选择的航道是A航道,原因是A航道位于河中心,航道宽阔,水深流急。 故选:C ‎。 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据“资源优势”确定流域开发方向资源开发;生态(恢复)建设;(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对河流污染的治理,对生物资源破坏的治理措施)。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5.【答案】B ‎ ‎【解析】解: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故选:B。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即可。 16.【答案】A ‎ ‎【解析】解: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阴天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故温度低。而图中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⑤为大气辐射中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故是因为图中的①作用增强。 故选:A。 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弱,故而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多云的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低。 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削弱作用即可,属于基础题。 17.【答案】D ‎ ‎【解析】解: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可以充分接受太阳辐射增温,室内气温比房间乙高,气压比房间乙低,因而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空气从通风口2进入甲。 故选:D。 根据热力环流的过程,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本题以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8.【答案】D ‎ ‎【解析】解:由示意图可知该房屋模型是利用空气冷热不均引起空气流动来达到冬季增加室内温度的目的,所以属于热力环流。 故选:D。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 19.【答案】A ‎ ‎【解析】解:读图可知,③是地表径流,若地表径流不畅,导致河湖水泛滥或低洼地积水形开洪涝灾害,A正确。 故选:A。 先判读出③环节,然后根据地表径流不畅通可能导致低洼处积水,从而可能引发洪涝灾害。 本题考查了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水循环环节和意义。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 ‎20.【答案】B ‎ ‎【解析】解:读图可知,①是副极地低气压带;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③是东南信风带;④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故选:B。 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21.【答案】D ‎ ‎【解析】解:这两个国家在中纬度地区,在北半球的中纬度是西风带,方向是西南风。日本借西风带用氢气球袭击美国的。 故选:D。 此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根据日本和美国的位置判断这两个国家在中纬度地区,在北半球的中纬度是西风带,方向是西南风。日本在美国的西边,借西风带用氢气球袭击美国的。 此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掌握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此题难度不大,是个有一定生活性的题目。 22.【答案】B ‎ ‎【解析】解:读图可知,①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至日。 故选:B。 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和气候。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23.【答案】C ‎ ‎【解析】解:读图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四幅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最不可能出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和气压带、风带的积极移动。 故选:C。 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和气候。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24.【答案】D ‎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a为东亚的东南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为南亚的西南风,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故选:D。 东亚地区,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而南亚地区,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当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本题以亚洲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5.【答案】C ‎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此时我国东部盛行东南季风,是夏季,故此时节我国东部高温多雨。 故选:C。 东亚地区,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而南亚地区,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当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本题以亚洲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6.【答案】B ‎ ‎【解析】解:读图可知,虚线内乙地属于蒙古国,气候干旱,地表沙源丰富,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最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故选:B。 气候干旱,地表沙源丰富,风力大的地区容易发生沙尘暴天气。 本题以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天气。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7.【答案】C ‎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M地将要经历冷锋过境,会出现风力增强、降水天气。 故选:C。 冷锋过境时容易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冷锋因移动速度快,强度大,历时短。 本题以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天气。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8.【答案】B ‎ ‎【解析】解: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24小时后甲地将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南侧,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甲地主要吹东南风,故B正确。 故选:B。 北半球低压(气旋)是逆时针运动的,向中心辐合。北半球的高压是顺时针运动的,向外辐散。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24‎ 小时后甲地将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南侧,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甲地主要吹东南风。 本题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风向的判断。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29.【答案】C ‎ ‎【解析】解:A、30-48小时之间,甲先经历高压系统,后经历低压系统,不会一直是高温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B、30-48小时之间,甲先经历高压系统,后经历低压系统,不会一直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计算,30-48小时之间,甲先经历高压系统,后经历低压系统。高压控制是晴天,低压控制是雨天。所以在30-48小时之间出现了强对流降雨天气,故正确; D、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不会出现沙尘暴,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台风,指形成于热带或亚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地区通常称其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则普遍称之为飓风。气旋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 本题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30.【答案】D ‎ ‎【解析】解:据图可之,两地都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并且都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的迎风坡,故冬季降水多。 故选:D。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31.【答案】B ‎ ‎【解析】解:据图可之,①地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影响,并且都位于临海地区,受海洋湿润水汽的影响较大。 故选:B。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32.【答案】B ‎ ‎【解析】解:据图可知,②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故代表热带雨林气候。 故选:B。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33.【答案】A ‎ ‎【解析】解:据图可之,②地全年高温多雨,故位于赤道附近。 故选:A ‎。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34.【答案】B ‎ ‎【解析】解:根据树木的年轮判断气候,树木年轮宽,表示当年气候温暖湿润,年轮窄,说明气候冷干。根据图示近百年年气候变化为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故选:B。 气候越暖湿,树木年轮越厚,反之越薄。 本题以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全球气候变化,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35.【答案】C ‎ ‎【解析】解: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故选:C。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就地区而言,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2.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 3.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考查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原因、影响,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 36.【答案】C ‎ ‎【解析】解:M时期年轮最薄,说明气候寒冷,雪线较低,海平面下降。 故选:C。 气温是影响树木的主要因素,温暖气候环境中,树木生长速度较快,年轮较厚;寒冷气候环境中,树木生长速度较慢,年轮较薄。据此可推断出该段时间此地气候由温暖变为寒冷,在变为温暖。 本题以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气候变化,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并学以致用。 37.【答案】A ‎ ‎【解析】解:图中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箭头是a为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为地表径流。 故选:A。 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a为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为地表径流、e为地下径流、f为蒸发、g为降水。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8.【答案】C ‎ ‎【解析】解:A、长江实现的是地表径流的功能,故不符合题意; B、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与水循环的环节无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实现的是图中水汽输送的功能,故正确; D、我国的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与水循环的环节无直接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a为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 为地表径流、e为地下径流、f为蒸发、g为降水。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9.【答案】C ‎ ‎【解析】解:由题中图,该河在3-5月份水位高为汛期,其他月份流量少;由于湖泊水、地下水补给,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故排除选项A、D;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补给形成的汛期应该在夏季,故排除选项B;3-5月份属于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季节性积雪融化,可以形成汛期,故选项C正确。 故选:C。 季节性冰雪融水主要是指在高纬度地区的积雪,春初时节,气温升高,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及湖泊,地下水,是季节性的,水量的大小与积雪的多少及气温有关。 本题以新疆某年某河流流量过程线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陆地水体的类型及相互补给。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40.【答案】A ‎ ‎【解析】解:根据图可以看出图中的洪峰主要是在4,5月份,此时气温较低,因此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原因与冬季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融雪量大有关。 故选:A。 新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补给水源的分析,关键是结合图中河流的洪峰出现的季节进行分析。 41.【答案】背斜   向斜   断层   山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   甲   背斜岩层的走向是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坍塌   流水沉积作用   河流出山口   河流入海口 ‎ ‎【解析】解:(1)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丙处岩层发生断裂,并且沿断裂面发生位移,为断层。 (2)乙处中间高,四周低,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石较坚硬,不易被侵蚀,沉积形成山地。 (3)背斜处岩石向上拱,不易坍塌,并且地下水不易渗漏。 (4)丁位于河流出山口,为冲积扇,戊位于河流入海口,为河口三角洲,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流速较慢,泥沙沉积而形成。 (5)断层处岩层断裂,地下水容易涌出。 故答案为: (1)背斜;向斜;断层。 (2)山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 (3)甲;背斜岩层的走向是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坍塌。 (4)流水沉积作用;河流出山口;河流入海口。 (5)位于断层地带,岩层断裂,受风化侵蚀作用明显,形成裂缝,地下水易沿断裂带涌出。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知识;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地质构造。最常见的有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地垒、地堑);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 ‎42.【答案】陆上内循环   高山冰雪融水   夏   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水源主要依靠冰雪融水,最大水量出现在气温最高、冰雪融水量最大的夏季   减少水的蒸发   调蓄灌溉水量   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   防止土壤盐渍化 ‎ ‎【解析】解:(1)坎儿井所在地区位于内陆地区,其水循环类型主要为陆上内循环,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含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2)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最大水量出现在夏季,理由是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水源主要依靠冰雪融水,最大水量出现在气温最高、冰雪融水量最大的夏季。 (3)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作用是减少水的蒸发,蓄水池的作用是调蓄灌溉水量。 (4)由于新疆地区晴天多,光照强烈,蒸发旺盛,地表水损失大,因此,作为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 (5)坎儿井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同时,由于其居于内陆地区,且使用地下输水方式,坎儿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土壤盐渍化。 故答案为: (1)陆上内循环;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2)高山冰雪融水;夏;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水源主要依靠冰雪融水,最大水量出现在气温最高、冰雪融水量最大的夏季; (3)减少水的蒸发;调蓄灌溉水量 (4)由于新疆地区晴天多,光照强烈,蒸发旺盛,地表水损失大,因此,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 (5)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防止土壤盐渍化 (1)本题考查了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判读,可以结合坎儿井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判断。新疆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所属水循环类型是陆上内循环。 (2)本题考查了河流补给水源的判读,可以结合坎儿井的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判断。新疆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3)本题考查了坎儿井开挖暗渠和蓄水池的作用,可以结合区域特征进行判断,西北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开挖暗渠可以减少水的蒸发。 (4)本题考查了坎儿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的原因,可以从区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新疆地区晴天多,光照强烈,蒸发旺盛,地表水损失大,因此,坎儿井采取地下输水的方式。 (5)本题考查了坎儿井的作用,可以从减少水分蒸发,保证农业灌溉用水,能有效防止盐碱化。 考查水循环类型及环节,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作用及采取地下输水方式的原因,坎儿井的重要作用。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43.【答案】B   C   B   PA>PB>PB′>PA′   TB>TA>TB′>TA′   B ‎ ‎【解析】解:(1)B低中间气压低四周气压高,C地中间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2)B地气压值最低,若受气温影响,为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中心。 (3)A地为高压,大气收缩下沉,B地为低压,大气膨胀上升,水平方向大气由高压往低压运动。 (4)B′为高压,等压面上凸,A′为低压,等压面下凹。 (5)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向右偏转30-45度,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摩檫力与风向相反。 故答案为:(1)B;C。 (2)B ‎。 (3)如下图: PA>PB>PB′>PA′;TB>TA>TB′>TA′。 (4)B。 (5)如下图: (1)考查气压中心的知识,气压中心有高气压中心和低气压中心。 (2)考查气温对气压的影响,受热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冷却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3)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4)考查等压面的知识,等压面上凸高压、下凹低压。 (5)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近地面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相斜交;高空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热力环流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