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 地理试卷(解析版)‎ 考生注意:本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西安与成都间的列车运行时间由原来的16小时缩短为3小时。西成高铁即西成客运专线,全长643km,设计时速为250km,全线共设14个车站,工程的桥隧比高达93.5%,下图为西成高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1. 造成西成高铁桥隧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穿越地形起伏较大的秦巴山地②通过岭谷相间的横断山区③经过较多的自然或水源保护区④经过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 西成高铁连接了以西安和成都为中心的两个“天府之国”,其共同特点是 ①属于盆地或谷地中的平原②水利、灌溉体系发达③传统的水稻种植区④年降水量超过 800mm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西成高铁的建成最有利于 A. 促进川陕两省传统工业的发展 B. 稳定沿线各站点城市的土地、房地产价格 C. 加强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联系 D. 降低四川农副产品的外运成本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成高铁联系成都和西安,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和长江经济带,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秦岭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年降水量800mm大致沿秦岭经过。‎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西成高铁全线经过大巴山和秦岭,自然或水源保护区较多,①、③正确,故D选项正确;横断山区在四川盆地的西侧,没有经过横断山区,②错误,故排除A、B选项;西成高铁全线没有到黄土高原,才到渭河谷地,④错误,故C选项错误。‎ ‎【2题详解】‎ 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安位于渭河谷地,①正确;两地都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区,水利、灌溉体系发达,②正确;西安位于秦岭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mm,以种植小麦为主,③、④错误;故A选项正确。‎ ‎【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西成高铁的建成,对二、三产业促进作用比较大,结合题意,故A选项错误;西成高铁的建成,交通便利,导致各站点城市的土地、房地产价格上涨,故B选项错误;成都位于长江经济带,西安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成高铁的建成加强了两地联系,故C选项正确;高铁主要运用于客运,农副产品的运输是物流,西成高铁的建成对四川农副产品的外运影响不大,故D选项错误。‎ 下图为“某道路照明景观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题。 ‎ ‎4. 太阳电板接收到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 A. 核聚变反应 B. 核裂变反应 C. 氢的燃烧 D. 氢和氧的碰撞 ‎5. 该道路照明除了利用太阳能外,还利用了 A. 水能 B. 核能 C. 生物能 D. 风能 ‎【答案】4. A 5. D ‎【解析】‎ ‎【分析】‎ 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图中道路照明除了光伏板还有风力发电的叶轮,采用太阳能与风能相互结合互补。‎ ‎【4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这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故A选项正确。‎ ‎【5题详解】‎ 据图可知,道路照明除了光伏板还有风力发电的叶轮,采用太阳能与风能相互结合互补,故D选项正确。‎ ‎【点睛】本题组考查太阳辐射和自然资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仔细观察图片联系所学知识即可解答。‎ 读某年5月各省地质灾害发生数量统计表,回答下列各题。 ‎ ‎6. 由材料可知,我国的地质灾害特点是 A. 除上述19个省区外,其他省份从没有发生过地质灾害 B. 5月份地质灾害造成广西91人死亡 C. 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广布,相对集中 D. 我国的地质灾害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 ‎7. 按发生数量看,广西多于广东。但是从造成经济损失看,广东远大于广西,其主要原因是 A. 广东地势低洼,受灾严重 B. 广东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侵袭,受灾严重 C. 广东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D. 喀斯特地貌可以减缓地质灾害的影响 ‎【答案】6. C 7. C ‎【解析】‎ ‎【分析】‎ 据材料可知,该表是某年5月各省地质灾害发生数量统计表,表中只能看出除上述19‎ 个省区外,其他省份这个研究时间段内没有发生过地质灾害,表中有19个省份发生地质灾害,表明分布广布,但是发生次数较多的又只有5个省份,说明相对集中,广东省、湖南省等省份发生地质灾害次数多,并且分布在我国第三级阶梯上;灾害发生在经济发越达,人口越密集的地区损失越严重。‎ ‎【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表是某年5月各省地质灾害发生数量统计表,表中不能看出除上述19个省区外,其他省份其他时间没有发生过地质灾害,故A选项错误;91代表的是灾害发生次数,不是死亡人数,故B选项错误;表中有19个省份发生地质灾害,表明分布广布,但是发生次数较多的又只有5个省份,说明相对集中,故C选项正确;表中广东省、湖南省等省份发生地质灾害次数多,并且分布在我国第三级阶梯上,故D选项错误。‎ ‎【7题详解】‎ 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广东省地势平坦,发生地质灾害数量相对于广西少,结合题意,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是地质灾害,而台风、风暴潮等是气象灾害,故B选项错误;广东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发生灾害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故C选项正确;广西喀斯特地貌比较发育,但是不能减缓地质灾害的影响。广西经济欠发达,灾害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小,这才是主要原因,故D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考查自然灾害。意在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灾害发生在经济发越达,人口越密集的地区损失越严重。‎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 ‎8. 以下四国中“空巢老人”现象较为普遍的可能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为 A. 社会经济原因 B. 家庭原因 C. 自然空巢 D. 个人原因 ‎【答案】8. D 9. A ‎【解析】‎ 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图中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最大的国家是丁,表明“空巢老人”现象可能较为普遍,甲、乙、丙三国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相对于丁小,“空巢老人”现象较为普遍可能性小;大多数“空巢老人”现象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大多数年轻人追求经济外出工作造成的。‎ ‎【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最大的国家是丁,表明“空巢老人”现象可能较为普遍,故D选项正确。甲、乙、丙三国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相对于丁小,甲、乙、丙三国“空巢老人”现象较为普遍可能性小,故A、B、C选项错误。‎ ‎【9题详解】‎ 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大多数“空巢老人”现象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大多数年轻人追求经济外出工作造成的,大多数年轻人追求经济外出工作是属于社会经济因素,故A选项正确;家庭原因、自然空巢、个人原因造成“空巢老人”现象在社会中占的比例较小,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故B、C、D选项错误。‎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回答下列题 ‎ ‎10. 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1. 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③加强环境保护 ‎④限制外地人口进藏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数量的制约,其中数量最少的资源往往对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其决定性作用。青海、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热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力小,因此环境承载力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故选D。‎ ‎11题详解】‎ 影响环境容量的因素还包括地区开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等,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有利于从外界获取更多资源,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能使资源量增加或相对增加,以及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均能提高环境人口容量。故选C。‎ ‎【点睛】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影响因素是资源,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除此之外,环境人口容量还和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有关,上述因素均通过影响资源数量多少或影响人均资源数量多少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其中,前两者和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而后者和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认为乡愁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寄乡愁于笔端,表达思乡之情,这些乡愁都是基于文化范畴的对故乡的思念与怀想。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言:“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若从地理角度解读乡愁,其意蕴与内涵应有所有拓展。‎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 乡愁产生的地理原因不包括 A. 人口迁移 B. 经济全球化 C. 城市化 D. 逆城市化 ‎13. 下列地理现象中不能体现乡愁的是 A. 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建厂 B. 每逢春节期间,高速公路车流量增大 C. 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 D. 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俗博物馆和民俗村 ‎【答案】12. D 13. C ‎【解析】‎ 据材料可,人口迁移是身在他乡的乡愁,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民族多愁,城市化是一种田园乡愁,民俗村和民俗博物馆出现、春节期间高速路车流量大、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选择在工业区位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的地方建厂都反映了人们回乡思念家乡的理念。‎ ‎【1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人口迁移使身在他乡的人们终日被异域文化包围,身在他乡的游子能深刻感受别样乡愁,故A选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的背景下,科技的较量,经济的比拼,文化的冲突过程中产生失落与焦虑,这是一种民族多愁,故B选项错误;城市化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使其生活方式改变,农村地区变成城市地区,使建筑等景观变化,城市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人们怀念过去的青山绿水,产生田园乡愁,故C选项错误;排除了A、B、C选项 ,故D选项正确。‎ ‎【1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民俗村民俗博物馆就是要记住我们的文化根脉,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记住根本,结合题意,故D错误;每逢春节期间,高速公路车流量增大,反映了人们回乡,结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个别投资者因为个人偏好,反映了思念家乡的理念,结合题意,故A选项错误;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没有体现出乡愁,故C选项正确。‎ 贵州省晴隆县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制约茶马镇茶际村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 土地资源 B. 淡水资源 C. 气候资源 D. 能源资源 ‎15. 导致茶际村整体搬迁的主要因素是 A. 生态环境 B. 经济发展 C. 政策扶持 D. 社会文化 ‎【答案】14. A 15.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表明该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政府开展当地整体搬迁,这是政府政策扶持。‎ ‎【1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表明该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故A选项正确;淡水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D选项错误。‎ ‎【1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表明政府开展当地整体搬迁,这是政府政策扶持,故C选项正确;通过材料不能判断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是导致茶际村整体搬迁的主要因素,故A、B、D选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城区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 ‎16. 该城市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7. 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A. 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好 B. 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 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 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答案】16. A 17.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市重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区地价上涨,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A正确。图中并没有显示人口密度大小和矿产资源分布。‎ ‎【17题详解】‎ 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从图中看出,甲地靠近河流,反映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高级住宅群首要考虑的因素.A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据报道,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于2017年整体或部分从市中心迁入北京市东南距市中心30千米的通州区,通州区已成为以行政办公、文化旅游、商务配套为主的北京政务新区。2019年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人民政府机关由东城区搬迁到通州区。‎ 完成下面小题。‎ ‎18. 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的主要目的是 A. 减轻中心城区人口压力 B. 解决北京大气污染问题 C. 缩小城市内部经济差异 D. 淡化北京市首都功能 ‎19. 为了解决迁入人员的后顾之忧,通州区需要 A. 大力发展农业,提供充足粮食和蔬菜 B. 大力引进工业,增加就业岗位 C. 提高教育、医疗、餐饮、文化等服务水平 D. 提高工资水平,增加收入 ‎【答案】18. A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搬迁主要是为了减少北京市中心人口数量,减轻中心城区交通拥挤情况;有利于缓解北京大气污染,但不能解决;搬迁的对象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无法缩小城市内部经济差异;中央政府机构没有搬迁,不会淡化北京市首都功能。‎ ‎【19题详解】‎ 迁入人员的后顾之忧指的是搬迁之后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餐饮、教育、医疗等服务,粮食和蔬菜可以从外地运入,不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由于搬迁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就业问题不是迁入人员担忧的主要问题,仅提高工资也不能解决迁入人员的后顾之忧。‎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20. 未来三四十年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1. 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 更高的社会地位 B. 更高的收入 C. 更多的休闲时间 D. 更优的自然环境 ‎22. 我国大庆、攀枝花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气候条件适宜 B. 政治中心的改变 C. 经济发展较慢 D. 矿产资源的开发 ‎【答案】20. A 21. B 22. D ‎【解析】‎ 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墨西哥、印度为迁出国,并且三国均为发展中国家,美国、德国、加拿大为迁入国,并且三国均为发达国家;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我国大庆石油资源丰富、攀枝花铁矿资源丰富,兴起的主要因素是矿产资源的开发。‎ ‎【20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中国、墨西哥、印度为迁出国,并且三国均为发展中国家,美国、德国、加拿大为迁入国,并且三国均为发达国家,故A选项正确;美国、德国、加拿大均位于北半球,故B选项错误;美国、加拿大位于西半球,故C选项错误;中国、墨西哥、印度都是海陆兼有的国家,故D选项错误。‎ ‎【21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移民外迁主要为了寻求更多经济收入,故B选项正确。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休闲时间、更优的自然环境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故A、C、D选项错误。‎ ‎【22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大庆石油资源丰富、攀枝花铁矿资源丰富,兴起的主要因素是矿产资源的开发,故D选项正确;气候条件适宜不是主要因素,故A选项错误;政治中心的改变大庆、攀枝花等城市均不是省城市,故B选项错误;经济发展较慢对于人口迁入没有拉力,人不会迁入这些城市,故D选项错误。‎ 下图为苏黔两省1990、2000和201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题。‎ ‎23. 与江苏省相比,贵州省城市化发展 A. 速度慢,目前水平低 B. 速度快,目前水平高 C. 速度慢,目前水平高 D. 速度快,目前水平低 ‎24. 影响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资源 B. 人口数量 C. 环境质量 D. 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23. A 24. 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23题详解】‎ 根据图例和坐标分析可知,贵州省2010年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江苏,而1990年两省的城市化水平相当,故贵州省城市化速度比江苏慢。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4题详解】‎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故影响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点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下图中上海市Q区是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 读下图完成下列题。‎ ‎25. 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A. 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B. 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 C. 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 D. 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 ‎26. 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户籍人口 A. 环境承载力逐渐缩小 B.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C. 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 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 ‎【答案】25. C 26.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表明该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人口增长缓慢;上海市Q区是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科学水平低,只能从事廉价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导致收入较低。‎ ‎【2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上海市Q区是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是人口倒挂区,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收入较低,不可能入住高档住宅,故A选项错误;学历低,科学水平低,不可能从事高新技术产业,故B选项错误;由于学历低,只能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故C选项正确;学历低,薪资水平低,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低,故D选项错误。‎ ‎【2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表明该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人口增长缓慢,故B选项正确;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故A选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造成户籍人口迅速增加,不会出现“人口倒挂”,与题干矛盾,故C选项错误;城市化进程在“人口倒挂”出现前,就已经加快了,故D选项错误。‎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 ‎27.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城市规模扩大 B. 城市化水平提高 C.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D.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28. 从甲图到乙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现象有 A. 大量的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 B. 城市郊区的种植业比重不断上升 C.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 D. 出现“热岛”现象,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答案】27. D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看出由甲图到乙图,城市数目明显增多,且城市等级升高,为城市化进程,并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8题详解】‎ 从甲图到乙图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郊区的种植业比重不断下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所以C正确。‎ ‎【点睛】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开始明显加快,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外,这种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与捷运系统,已在南京、沈阳、成都、武汉、西安、重庆、深圳、苏州等10余个城市开通。‎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29. 上述大城市积极兴建地下隧道铁路交通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 B. 节省地面空间,美化地表景观 C. 减少能源消耗,保护城市环境 D. 缓解交通拥堵,节省通勤时间 ‎30. 针对近些年一些大城市夏季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 A. 停水断电预案制定 B. 防火通风设施 C. 隧道塌方修复机制 D. 防水排水设施 ‎【答案】29. D 30. D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结合材料分析,在南京、沈阳、成都、武汉、西安、重庆、深圳、苏州等地均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洪涝灾害频发,10余个城市开通地铁,主要原因是这些大城市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缓解交通拥堵,节省通勤时间,不得不修建地铁,分散地面交通运输压力。‎ ‎【29题详解】‎ 大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现象严重,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缓解交通拥堵,节省通勤时间,越来越多大城市积极兴建地下隧道铁路交通系统,故D选项正确;地铁建设主要目的不是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就业机会,故A选项错误;地铁建设能够节省地面空间,美化地表景观,但不是主要目的,故B选项错误;地铁建设不能减少能源消耗,故C选项错误。‎ ‎【30题详解】‎ 我国大部分城市位于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洪涝灾害频发,因此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防水排水设施,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故D选项正确;停水断电预案制定、防火通风设施、隧道塌方修复机制是整个工程需要考虑的,而不仅仅是夏季,故A 、B、 C答案与题目中针对夏季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要求不对应,故A、B、C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察交通运输、我国气候特点的有关知识,主要考察学生对大城市问题的了解、对建设地铁目的的理解、对季风气候夏季降水特征的掌握情况,从城市的人口、用地、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方面思考。‎ 二、综合题(共40分)‎ ‎3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搬迁、乞力马扎罗山冰雪融化了80%、三十年后欧洲人将可能告别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所有这些事物的变化正在告诉我们——全球气候变暖。‎ 材料二:下图是近几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示意图 ‎(1)近几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是_____,另一方面是___。‎ ‎(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温 _____,这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强烈吸收 _______的缘故。‎ ‎(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将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 ‎【答案】(1)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破坏。‎ ‎(2)升高(变暖)  地面(长波)辐射 ‎(3)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将会发生变化。‎ ‎【解析】‎ 试题分析:‎ ‎(1)近几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人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是森林破坏,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全球变暖。这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量。‎ ‎(3)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将会发生变化,水旱灾害增多。‎ 考点: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二氧化碳增多的人为原因。‎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校学生张锋在做课题《调查家庭人口的增长和迁移》时,发现家族先后迁移了几个地点。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到了新疆;爸爸为了寻找好的工作,迁到了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同学爸爸的迁移因素是什么?‎ ‎(2)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类似于张锋爸爸的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主要流向是什么?‎ ‎(3)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优秀人才迁移到发达国家,这种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对发展中国家又什么不利影响?‎ ‎(4)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政府应如何安置这些劳动力?‎ ‎【答案】(1)经济因素迁移。‎ ‎(2)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 ‎(3)原因:为了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追求发达国家的优厚经济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 不利影响:使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使经济的发展潜力受到严重影响。‎ ‎(4)给出优惠政策,让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吸收回乡农民工参加工作,增加收入;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农民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以一个家庭在不同时期,不同原因的人口迁移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由材料可知,张峰的爸爸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而迁入到北京的,所以影响因素应该是经济因素。‎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迁移。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放松控制,再加上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首先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的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自然条件也比较优越。于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够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到城市。 张峰的爸爸 也是因为需找更好的工作,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而迁入到北京的,与改革开放后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具有相似性。 ‎ ‎(3)本题主要考查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发达国家的原因以及影响。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实力、受教育的水平以及工作待遇和个人发展机遇的差异,一些高素质人才为追求发达国家优厚的经济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而走出国门,移民到发达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受到影响。‎ ‎(4)本题主要考查解决人口返乡后安置劳动力的措施。该题是主要从政府的角度出发的,对与政府而言,一方面可以从通过相关的优惠政策,促进返乡农民自主创业;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断完善投资条件,吸引企业迁入,促使农民在当地就业等措施。‎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以及对返乡人员的安置措施等知识点,该题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能够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尺度的人口迁移的方向与原因。一般来讲,如果要分析导致人口迁移的因素,往往需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治、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宗教、社会变革、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但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一个,这需要针对材料中的信息,对众多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从中选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即决定性因素。‎ ‎33.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X、Y、Z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 A B. ‎ C. D.‎ ‎(3)假如你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你认为哪一块最合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3分)‎ ‎(2)B(2分)‎ ‎(3)d(2分) d地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噪声污染少;靠近河流,且在河流上游。(任答3点,3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详解】(1)读图可知,X位于城市的中心,为商业区;Y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为住宅区;Z位于河流的下游,盛行风向的下风向,为工业区。‎ ‎(2)从A到B的中心是市中心,地租最高;沿线交通线经过的位置出现次高值,故选B。‎ ‎(3)d地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噪音污染少;靠近河流,且在河流上游,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调动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6月国家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9市(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8市和安徽省8市,区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2.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并致力于在 2030年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材料二:浙江省湖州市境内群山逶迤,素有“极目千里秀,林木十里深”之称。近年来,湖州市重点打造为长三角的“健康谷”,即生态养生中心、诊疗康复中心、户外运动中心、健品产销中心等。下图为长三角区域示意图。 ‎ ‎(1)长三角地区城市主要沿 、 分布,等级越高的城市,数量越 ,服务范围越 。‎ ‎(2)湖州市打造长三角“健康谷”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__。‎ ‎(3)试评价长三角地区新建、升级高速铁路运输网对该区域的主要影响。‎ ‎【答案】(1)河流、铁路(交通线) 少 大 ‎(2)自然风光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支持;位于发达地区且与大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市场广阔(任答两点)‎ ‎(3)有利: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密切人员、经济等交流;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不利:占用土地;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解析】‎ ‎【分析】‎ 城市的分布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交通、资源、等,从图中找到相应的要素即可;城市的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据材料可得,湖州市境内自然风光优美,湖州市重点打造为长三角的“健康谷”,说明有政府支持,图中交通方式多样,交通便利,靠近长三角地区,市场广阔;新建、升级高速铁路运输网能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密切人员、经济等交流;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但是也会带来占用土地;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详解】(1)读长三角区域示意图可知长三角地区城市主要沿着长江干支流、铁路(交通线)分布,工农业用水充足,交通便利;结合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等级越高的城市,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类型也越齐全;‎ ‎(2)打造健康谷,需要具备相应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材料中提到湖州市内群山逶迤,素有“极目千里秀,林木十里深”之称,自然风光优美;近年来,湖州市重点打造为长三角的“健康谷”说明有政府支持;由图可知湖州市与大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市场广阔;‎ ‎(3)对于影响类的题,一般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思考作答,新建、升级高速铁路运输网能够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从而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密切人员、经济等交流;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但是也会带来占用土地;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城市分布、城市功能和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城市的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对于影响类的题,一般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思考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