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6月月考 高二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22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村中城”是指很多村落内或邻近村落间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解放前,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民乐地区凭借发达的水运成为华南地区的集散中心。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纺织业蓬勃发展,民乐迅速走上乡村城市化的道路。2000年以后,民乐纺织业转移到西樵科技工业园,其“村中城”的空间景观一直持续至今。 读民乐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与佛山市相比,民乐地区 A. 服务的范围更广 B. 服务的种类更少 C. 服务的级别更高 D. 服务体系更完善 2. 与周边村落相比,民乐乡村最先开始城市化的主要区位因素 A. 改革开放政策 B. 科技力量雄厚 C. 水运交通便利 D. 国内市场广阔 3. 2000年以后,民乐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变化可能引起 A. 产业布局靠近河流 B. 户籍人口大量增加 C. 纺织产业技术提升 D. 当地就业结构改变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城镇等级低,服务的种类少,服务的范围较小。乐地区凭借发达的水运成为华南地区的集散中心,与周边村落相比,民乐乡村最先开始城市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水运交通便利。 【1题详解】 民乐地区属于佛山市西樵镇,与佛山市相比,民乐地区等级低,服务的种类更少,B对、C错。服务的范围较小,A错。服务体系不如佛山市完善,D错。 【2题详解】 乐地区凭借发达的水运成为华南地区的集散中心,与周边村落相比,民乐乡村最先开始城市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水运交通便利,C对。改革开放政策 、国内市场对各地影响相同,A、D错。乡村地区科技力量较弱,B错。 【3题详解】 2000年以后,民乐纺织业转移到西樵科技工业园,其“村中城”空间景观一直持续至今。民乐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变化可能引起当地就业结构改变,大量农业人口从事第二、第三产业,D对。产业布局靠近河流是城市化主要区位因素,没有改变,A错。没有大量人口迁入,村中城的户籍人口不会大量增加,B错。纺织业转移,不能使纺织产业技术提升,C错。 下图为黄河某河段的河流阶地剖面图,洪水期间,河水能淹没T1而不能达到T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 T2表层砂砾层形成期间 A. 地壳迅速抬升 B. 风力沉积显著 C. 河水流速较快 D. 流域内气候干燥 5. 与T3相比,阶地T2 A. 形成时间较晚 B. 面积不断扩大 C. 是流水沉积形成 D. 是断裂下陷形成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洪水期间,河水能淹没T1而不能达到T2,T2表层砂砾层形成期间河水流速较快,将T1区的砂砾层侵蚀,C对。河流阶地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主要外力是流水,B、D错。图示河流地貌不能体现地壳抬升,A错。 【5题详解】 与T3相比,阶地T2距河道较近,海拔较低,形成时间较晚,A对。面积与该时期河流水量变化有关,可能扩大,也可能缩小,B错。阶地是流水侵蚀形成,不是断裂下陷形成,C、D错。故选A。 土壤湿度表示一定深度土层的土壤干湿程度,又称土壤含水量。土壤湿度的高低受农田水分平衡各个分量制约。下图示意华北地区0-50cm深度土壤湿度季节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华北地区3、4月份土壤湿度明显下降原因是 A. 冬小麦返青,蒸发量减小 B. 冬小麦返青,蒸发量增大 C. 冬小麦收获,蒸发量减小 D. 冬小麦收获,蒸发量增大 7. 关于华北地区土壤湿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深层土壤湿度整体上小于浅层 B. 降水量大的季节土壤的湿度最高 C. 12月土壤湿度明显增加是由于农作物需水量减少 D. 1月土壤湿度没有数字记录可能是田间没有种植农作物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华北地区3、4月份土壤湿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春季气温回升,冬小麦返青,蒸发量增大,B对,A错。冬小麦收获是在夏季6月份,C、D错。 【7题详解】 根据图示曲线,华北地区土壤湿度,深层土壤湿度整体上大于浅层,A错误。降水量小的初冬季节土壤的湿度最高,B错误。12月土壤湿度明显增加是由于农作物需水量减少,C正确。1月土壤湿度没有数字记录可能是表层土壤冻结,D错误。 【点睛】华北地区3、4月份春季,气温回升,冬小麦返青,蒸发量增大,所以土壤湿度明显下降。12月土壤湿度明显增加是由于农作物需水量减少。 下图为某大陆四地月均温与月均降水量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关于四地的推测,正确的是 A. ①地与②地典型植被类型差异显著 B. 从②地到③地自然带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 ③地种植的瓜果特别甜 D. ④地夏季易出现洪涝灾害 9. 下列没有②地气候类型分布大洲是 A. 亚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北美洲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示气温、降水资料,①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②地终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两地典型植被类型相同,A错误。③地冬冷夏热,年降水量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从②地到③地自然带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错误。③地降水少,昼夜温差大,作物养分积累多,种植的瓜果特别甜,C正确。④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夏季不易出现洪涝灾害,D错误。 【9题详解】 ②地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中没有②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大洲是亚洲,亚洲西部与欧洲相临,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之西的欧洲大陆西部,A对。大洋洲 、南美洲、北美洲均有分布,B、C、D错。 2017年7月30日北京时间9时,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内蒙古的训练基地举行。下图示意受官兵正在向驶过后的检阅车辆上的首长行注目礼。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小李,想要看视频直播,时间应选择在当地时间 A. 7月29日6时 B. 7月29日20时 C. 7月31日6时 D. 7月31日20时 11. 据图分析,当时首长的检阅车辆大致的行驶方向为 A. 向东 B. 向南 C. 向西 D. 向北 【答案】10. B 11. A 【解析】 西五区比东8区晚13小时,直播时,美国纽约的区时是7月29日20时。9时太阳位于东南天空,人的影子朝向西北方向,判断图示队列应是呈东西向排列。首长检阅车辆应从队伍前经过,图示官兵正在向驶过后的检阅车辆上的首长行注目礼。 【10题详解】 直播时间是北京时间7月30日9时,西五区比东8区晚13 小时,直播时,美国纽约的区时是7月29日20时,在纽约的小李看视频直播,时间应选择在当地时间7月29日20时,B对。A、C、D错。 【11题详解】 9时太阳位于东南天空,人的影子朝向西北方向。由此判断图示队列应是呈东西向排列。首长检阅车辆应从队伍前经过,图示官兵正在向驶过后的检阅车辆上的首长行注目礼,官兵目视方向是东南方向,当时首长的检阅车辆大致的行驶方向为向东,A对。B、C、D错。 香菇是一种食用真菌,干鲜香菇在中国菜中广泛使用。香菇栽培始源于中国,浙江省庆元县是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早期菇民选择某些阔叶树的倒木利用刀痕栽培香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香菇栽培系统。目前,当地形成了栽培、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一整条香菇产业链,是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庆元菇民采伐菇木林时通常采用“伐大留小”的异龄林择伐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A. 利于菇木林的可持续利用 B. 扩大香菇栽培规模和产量 C. 促进林下土壤肥力的恢复 D. 改善香菇栽培场地的光照 13. 与我国其他香菇栽培区相比,庆元发展香菇产业突出优势为 A. 劳动力廉价丰富 B. 便捷的交通网 C. 悠久的栽培技术 D. 空气质最优良 14. 目前,庆元依托香菇产业建设特色小镇,这样有利于 ①扩大栽培规模 ②提升产品品牌价值 ③挖掘本地市场 ④促进栽培技术创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2. A 13. C 14. D 【解析】 本题以庆元香菇栽培为例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地理意义。 【12题详解】 “伐大留小”的异龄林择伐方式,只砍伐树龄大的,留下树龄小的,与另一种砍伐方式“皆伐”相比,这样更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故A 正确。影响香菇栽培规模和产量是林木的采伐量 ,不是采伐方式。故B错误。土壤肥力包括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 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可见土壤肥力的恢复与采伐林木的方式于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故C错误。香菇适合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伐大留小”的异龄林择伐方式并不是为了改善香菇栽培场地的光照。故D错误。综上,A为正确答案。 【13题详解】 庆元发展香菇产业的突出优势,即庆元具备而其他香菇栽培区不具备的特点。材料中提到“浙江省庆元县是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 所以与我国其他香菇栽培区相比,庆元发展香菇产业的突出优势为悠久的栽培技术。答案为C。我国很多其他香菇地区也具有劳动力廉价丰富,交通网便捷,空气质优良的特点,但是唯独不是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所以,ABD都不是正确答案,只有C选项正确。 【14题详解】 依托香菇产业建设特色小镇,这样有利于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同时“栽培、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一整条香菇产业链”将大大促进栽培技术创新,通过技术的创新,加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正确答案为D。“是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说明香菇小镇的市场不仅仅包括本地,更包括广大的外地市场。故③错。扩大栽培规模本身就是“依托香菇产业建设特色小镇”的表现形式,所以,扩大栽培规模不是特色小镇的意义或影响。故①不能选择。所以ABC错误,正确答案为D。 下图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脸室模拟的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的退化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与图中显示信息相符的推断 A. 多年冻土厚度加大 B. 多年冻土上限抬升 C. 多年冻土面积缩小 D. 多年冻土下限下降 16. 多年冻土的变化趋势持续将导致黄河源区占主导地位的高寒草甸 A. 土壤肥力提高 B. 草地干化加重 C. 水源更加充足 D. 物种变得丰富 【答案】15. C 16.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冻土的变化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 【15题详解】 图中显示多年冻土上限下降,多年冻土下限上升,所以多年冻土厚度变小,所以ABD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推断与全球变暖有关,继而可推测,多年冻土面积可能会缩小。故D正确。 【16题详解】 多年冻土的变化趋势持续,即全球不断变暖,土壤微生物活动将更加活跃,有机质被更多的分解,土壤肥力会下降。故A错。随着全球变暖,蒸发更加旺盛,土地中水分含量会更小,草地干化会加重。故B正确。全球持续变暖,最终将导致冰川融化量减少,水源减少,故C错误。随着气温的改变,其他自然因素也会随之改变,原来的生态环境也会变化,有些物种可能难以适应新的变化而迁徙或者灭绝,所以物种可能会减少。故D错误。 【点睛】全球变暖是一个重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其影响主要有:灾害事件增加,威胁人类健康,使世界各地的降水和干湿地区发生变化,而极冰的融化和海水的受热膨胀又导致海平面的上升,海平面的上升是当前重要的海洋灾害之一,它能淹没沿海低地,使土地盐渍化,地下水变咸,台风等自然灾害加剧。 某地理科考队在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恩戈罗自然保护区(如图)内,考察完历史上经过多次喷发形成的恩戈罗火山口后,经过短暂的休整,向西北驱车10多千米前往非洲著名的奥杜威峡谷进行考察,他们在谷底看到两侧悬崖壁立,高百米有余,有多个连续的湖相沉积物夹层。生长在崖壁上的植被根深叶厚,富含水份,茎叶边缘有刺,这些植被能够在任何土、石质土壤中生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奥杜威峡谷的主要成因是 A. 流水强烈侵蚀 B. 地壳断裂下陷 C. 冰川侵蚀刨蚀 D. 湖水外泄切割 18. 在崖壁上的湖相沉积物夹层中,最可能观察到多层 A. 火山灰层 B. 草木质层 C. 石灰岩层 D. 金属矿层 19. 奥杜威峡谷植被形态反映了该谷地环境特点是 A. 寒冷干燥 B. 高温多雨 C. 冬雨夏干 D. 干旱少雨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峡谷的成因及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17题详解】 奥杜威峡谷位于东非大裂谷内,“两侧悬崖壁立,高百米有余”,所以其主要成因是地壳断裂下陷。故B正确。峡谷的形成原因中有外力流水作用,但是该峡谷的主要成因是内力的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故A错。此地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冰川作用弱,故C错。湖水外泄切割,对应的地形应该为盆地,比如刚果盆地,就是刚果河湖水外泄切割形成,故D错。 【18题详解】 该峡谷距离恩戈罗火山口10多千米,图中显示附近还有另外一个火山,所以崖壁上的湖相沉积物夹层中,最可能观察到多层火山灰层。故A 正确。草木质层,石灰岩层,金属矿层在材料中未涉及,无法判断,故BCD错。 【19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生长在崖壁上的植被根深叶厚,富含水份,茎叶边缘有刺”,植物根深是因为附近水源少,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水分。茎叶边缘有刺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说明这个地区蒸发旺盛,但是降水又较少。 所以正确答案为D干旱少雨。该地纬度较低,所以“寒冷”不符合题意,故A错。根据前面分析,该地降水少,所以BC错误。 【点睛】本题的特点是充分利用材料解答问题,所以,学生要提高自己分析材料利用材料的能力。 据相关媒体报道,2019年国内首个海上浮动核电站有望开工建设,这是继俄罗斯、美国等国之后又一实现该技术的国家。海上浮动核电站(如图)也被称为海上移动“充电宝”,是小型核反应堆和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 下列国家,最适合广泛使用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是 A. 加拿大 B. 印度尼西亚 C. 冰岛 D. 尼日利亚 21. 与陆上核电站相比,海上浮动核电站的优势是 A. 机动灵活,发电量大 B. 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小 C. 适用范围广,建设难度小 D. 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22. 美国核工业界一直在寻求建造一种模块化的小型核电站满足美国阿拉斯加地区能源的供给,他们认为这些小型核电站应该建造在地下。主要原因是 A. 建造在船舶上所需要的成本高 B. 为了有效防止恐怖袭击 C. 有利于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 D. 阿拉斯加地区海冰广布 【答案】20. B 21. B 22.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能源开发。 【20题详解】 印度尼西亚岛屿众多,海上石油资源丰富,海上浮动核电站可为其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最适合广泛使用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是印度尼西亚;加拿大、冰岛和尼日利亚岛屿较少,使用范围较小,B正确。 【21题详解】 海上浮动核电站使用的是小型核反应堆,发电量小,A错误。海上移动“充电宝”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小,B正确。实现该技术的国家非常少,说明技术要求高,建设难度小,C错误。核能开发也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D错误。 【22题详解】 阿拉斯加纬度高,气候极端寒冷,核电站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难以正常运作,建在地下是为了能在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C正确。建在地下成本更高,A错误。有效防止恐怖袭击并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 海冰对船舶的影响越来越小,D错误。 【点睛】该题以海上浮动核电站为材料,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综合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3题20分,第24题20分,第25题16分,共5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总面积47.63km,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区域。花江峡谷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石漠化现象严重。水海坝附近岩层裂隙发育明显,峰丛地貌最为典型。图a 为花江喀斯特峡谷地质剖面图,图b为该地月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 生长在此处的植物表现出石生性、 耐旱性、喜钙性。顶坛花椒是广泛栽培于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的地方品种,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该地区已建成数万亩的连片顶坛花椒生产基地,顶坛花椒林成为当地主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发现,花椒林下保留低密度矮小的杂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但是当地农民有时需要刈割杂草。 (1)说明水海坝附近地表峰丛地貌的形成过程。 (2)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花江峡谷的植被表现出耐旱特点的原因。 (3)分析近年来顶坛花椒成为当地主要人工林的原因。 (4)推出当地农民通常在何时刈割杂草,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表分布的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岩石多裂隙发育;该地夏季炎热多雨,雨水沿裂隙侵蚀、溶蚀,长时间作用形成峰丛地貌。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易滲漏;地形坡度大,水资源存储条件差;夏季高温,蒸发旺盛,造成本地区地表土壤缺水,易发生干旱,生长在此处的植物具有耐旱的特征。 (3)当地自然环境条件适宜顶坛花椒的生长:花椒种植规模大,品质好,产量高,经济收益大、水土保持效果好;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国家政策支持。 (4)5月至9月(夏季)或雨季。理由:夏季(雨季)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杂草的密度和高度增加较快, 刈割杂草可减少对花椒林生长的影响。 【解析】 【详解】(1)该地位于贵州西南部, 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水海坝附近地表分布的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水海坝附近岩层裂隙发育明显,岩石多裂隙发育。位于湿润地区,夏季炎热多雨,雨水沿裂隙侵蚀、溶蚀,长时间外力作用,形成峰丛地貌。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考虑,花江峡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区域内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易滲漏,地形坡度大,水资源存储条件差,导致地表水缺乏。夏季高温,蒸发旺盛,造成地表土壤缺水,易发生干旱,所以生长在此处的植物表现出石生性、 耐旱性、喜钙性,具有耐旱的特征。 (3)顶坛花椒是广泛栽培于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的地方品种,当地自然环境条件适宜顶坛花椒的生长。有国家政策支持,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该地区已建成数万亩的连片顶坛花椒生产基地,花椒种植规模大,品质好,产量高,经济收益大。花椒林下保留低密度矮小的杂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顶坛花椒林成为当地主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效果好。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 (4)夏季是雨季,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杂草的密度和高度增加较快, 刈割杂草可减少对花椒林生长的影响。所以,当地农民通常刈割杂草通常在5月至9月,即雨季。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70年代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半导体产业总共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成就了东芝、松下、日立等知名品牌;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0年, 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的发展与升级,美国逐步把IC的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并将制造业转移。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我国台湾转移,造就了三星、海力士、台积电、日月光等大型厂商。 材料二 半导体产业每一次转移的过程都带动了当地科技与经济飞速的发展。我国正在承接第三次转移,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了部分国外半导体分装、制造等业务。随着全球电子化进程的开展,我国半导体产业厚积薄发,半导体产业下游发展兴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 材料三 半导体产业链示意图 (1)简析美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第一次产业转移的原因。 (2)第二次转移,美国开始主动将生产线外搬,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判断此阶段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生产特点 。 (3)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为规模转移。简述我国承接半导体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 (4)简述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半导体加工产业利润降低:美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日本劳动力较美国廉价 (2)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与升级;产业链更加完整、细化;掌握利润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等高技术环节。 (3)劳动力成本较低;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迅速,消费市场广阔;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资金充裕。 (4)有利于增加我国半导体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有利于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等。 【解析】 【详解】(1)美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第一次产业转移,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主要原因是半导体加工产业利润降低,美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日本劳动力较美国廉价。 (2)第二次转移,美国开始主动将生产线外搬,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的发展与升级,美国逐步把IC的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并将制造业转移。此阶段美国半导体产业生产特点是,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与升级,产业链更加完整、细化。美国掌握着利润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等高技术环节。 (3 )我国承接半导体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等因素考虑。根据材料二,我国半导体产业厚积薄发,半导体产业下游发展兴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迅速,消费市场广阔。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经济增长快,资金充裕。 (4)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市场、产业升级、就业、经济、科技发展等方面考虑。增加我国半导体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推动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等。 【点睛】第二次产业转移,美国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与升级,产业链更加完整、细化。美国掌握着利润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等高技术环节。我国承接半导体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等因素考虑。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指出巴音河的流向及其该河的流域类型。 (2)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由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 (3)说明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 (4)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为该专家提供合理的解释。 【答案】(1)流向:自东南向西北。流域类型:内流区。 (2)阶段I至阶段II: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II至阶段III: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3)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随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成咸水湖。 (4)(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特点。“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的两个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对于托素湖,只有“一条小小的淡水河”注入,无河流流出,所以盐分累积,形成咸水湖;可鲁克湖则为淡水湖,通过“一条小小的淡水河”流出湖水和盐分,巴勒更河由高山地区发源,流入可鲁克湖;通过图片右侧巴音河的支流判断巴音河的东侧海拔高,所以巴音河也是注入可鲁克湖。 【详解】(1)通过周边的海拔高度,可以判断,湖泊位置海拔低,所以河流都流入湖泊,因此巴音河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因为河流注入湖泊,并未流向海洋,所以该河的流域类型为内流区。 (2)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即要求学生把图片显示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阶段I至阶段II: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II至阶段III: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3)根据第一问的答案, 可知该地为内流区,所以托素湖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流入其中,而无河流流出,随着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最终逐渐形成咸水湖。 (4)自然原因:在全球变暖影响下,该地区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如果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可能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流出,盐分累积,湖水盐度越来越大。人为原因:流域内人口增殖,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点睛】第二小题,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图片演化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考查的是学生的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学以致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目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