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8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设计》(中图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14-1中国地理概况
考情概览 · 备考定向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命题趋势 考试 内容 核心知识点 中国 自然 地理 特征 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 2012 课标卷, 6 ~ 7 题, 8 分 2012 大纲卷, 3 ~ 5 题, 12 分 选择题 内容探究: 中 国区域地理是高考试题命题中的重要载体,注重考查我国北方、南方、西北以及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中国 人文 地理 特征 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及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2011 课标卷, 37 题, 18 分 综合题 形式探究: 选 择题和综合题并重,侧重于综合题的形式,难度系数为 0.6 左右,分值多在 10 ~ 50 分。 中国 地理 分区 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区域特征、区域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主要省级、省内、跨省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自然特征、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特点及环境问题 2015 课标 Ⅱ , 37(1) 、 (2) 题, 12 分 2013 课标 Ⅱ , 4 题, 4 分 综合题 选择题 热点探究: “ 一 带一路”国内沿线区域,南水北调通水,自贸区扩大和 2015 年新开通 12 条高铁线路等大型工程建设和时事热点地区。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 了解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2. 记忆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我国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3. 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与保护。 4. 理解我国农业分布、发展条件。 5. 记忆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主要工业区。 6. 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 知 识 整 合 ] 1 . 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 优 越的位置 ①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少部分位于热带。 ② 海陆位置:东临 ,背靠亚欧大陆。 考点一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北温带 太平洋 (2) 辽阔的疆域 ① 领土:约 960 万平方千米。在上图中填出四至点。 ②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 300 万平方千米,自北向南包括 a 渤海, b 黄海, c , d 南海。 东海 (3) 众多的邻国 ① 陆上 14 个: A 朝鲜, B , C 蒙古, D 哈萨克斯坦, E 吉尔 吉斯斯坦, F 塔吉克斯坦, G 阿富汗, H , I 尼泊尔, J 不丹, K 印度, L 缅甸, M 老挝, N 。 ② 隔海相望 6 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 行政区划 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 市, 2 个特别行政区。 俄罗斯 巴基斯坦 越南 23 2 .我国的人口和民族 (1) 众 多的人口 ——13.7 亿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政策 是基本国策 分布 分布不均,以 一线为 界,东南多、西北少 计划生育 黑河 — 腾冲 (2)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 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 91.5% ,少数民族中 人口最多。 ② 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 。 壮族 大杂居、小聚居 现阶段,为什么我国还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维持低生育水平? 提示 尽管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很大,每年净增的人口仍很多,人口压力依旧很大,所以我国仍要继续维持低生育水平。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1 . (2012· 江苏地理, 23 ~ 24) 下图是 2000 ~ 2010 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 ( 不含港澳台数据 ) 。 读 图回答 (1) ~ (2) 题。 (1) 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 双选 ) ( ) A .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B .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C .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D .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 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 双选 ) ( ) A .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 .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 .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D .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直辖市中,重庆人口在减少;东部地区人口都在增加;中部地区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增加;西部地区人口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第 (2) 题,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人口迁入区,即人口增长区,经济落后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出区,即人口减少区。 答案 (1)BD (2)BD 命题角度二 黄岩岛的位置及地理意义 2 . (2012· 上海地理, 1 ~ 2) “ 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 …… 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 ……” 。 读 图回答 (1) ~ (2) 题。 (1) 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右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 ( ) A .甲岛 B .乙岛 C .丙岛 D .丁岛 (2)2012 年 5 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 ( ) ① 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 ② 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 ③ 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④ 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解析 第 (1) 题,本题考查中国地理黄岩岛地理位置。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图中标示黄岩岛的是甲岛。第 (2) 题,该题组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我国的海洋主权、权益。 2012 年 5 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这标示着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但我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解决。 ①② 为政治意义, ④ 为直接的现实意义。 ③ 设计的问题原因很复杂,但主要是我国石油资源进口和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问题。 答案 (1)A (2)B [ 知 识 整 合 ] 1 . 地形、地势 考点二 我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阶梯状 (2) 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 — 阴山、昆仑山 —b 、南岭 东北 — 西南走向 c — 太行山 —d — 雪峰山、长白山 —e 武 、 f . 西北 — 东南走向 g 、阿尔泰山 南北走向 h 、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i . 天山 秦岭 大兴安岭 巫山 夷山 台湾山脉 祁连山 贺兰山 喜马拉雅山 季风 复杂多样 冬季风 青藏高原 吐鲁番 ② 温度带 —— 根据 的多少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 区。 积温 东南 西北 夏秋 四 1 .我国气温年较差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提示 ① 气温年较差北方大,南方小; ② 气温年较差内陆大,沿海小。 2 .为什么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提示 夏季风不稳定。 3 . 河流和湖泊 (1) 河 流 ① 注入海洋:绝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 ,注入北冰 洋的河流是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 和 怒江。 ② 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 太平洋 额尔齐斯河 雅鲁藏布江 (2) 京杭运河:自北向南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作为 线的输水通 道。 (3) 主要湖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是我国最大的淡 水湖。 东 青海湖 鄱阳湖 3 .如何判断一条河流是否有凌汛? 提示 河流有凌汛,一般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① 有冰期; ② 由低纬流向高纬。 4 . 自然资源 (1) 特 点: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 (2) 主要自然资源。 类型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特点 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类型多样,比例不均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分 布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 ( 湿润、半湿润区 ) ;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 ( 干旱、半干旱区 ) ;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丘陵地区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 矿南方居多 鱼类:舟山渔场;海盐:长芦盐场 西北 青藏高原 有色金属 问 题 淡水日趋紧张,浪费污染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荒漠化、盐渍化;森林资源减少;草场资源超载 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对 策 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利;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依法管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节约用地等 贯彻 《 矿产管理法 》 ;提高能源利用率;寻找新的代替品等 捕养结合;防治污染等 (3) 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综合开发。 [ 深 度 解 读 ] 1 .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 我 国主要地形区都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可利用图表对其对比分析如下: (1) 四大高原 高原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 (A) 世界最高;平均海拔 4 000 米以上;多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内蒙古 高原 (B) 海拔一般在 1 000 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著名 黄土高 原 (C) 世界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云贵高 原 (D) 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从 2 000 米降到 1 000 米;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 坝子 ” 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2) 四大盆地 盆地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 (E)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准噶尔盆地 (F)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柴达木盆地 (G) 平均海拔 3 000 米左右,内陆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四川盆地 (H) 低山丘陵起伏,海拔在 500 米左右;只有成都平原较为平坦;紫色土广布 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城市密集 (3) 三大平原 平原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东北平原 (I)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海拔大多在 200 米以下,地势坦荡;肥沃的黑土;多沼泽地;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 (J) 海拔多在 50 米以下,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 (K) 东西狭长,海拔低,河湖密布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 鱼米之乡 ” ,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我国地理特征判断 1 . (2016· 北京市西城二模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 读 图回答 (1) ~ (2) 题。 (1) 图中河段 ( ) A . ① 河位于 ② 河东侧 B .流经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C . ① 河落差大于 ② 河 D .适宜大力开发航运和旅游 (2) 该区域 ( ) A .地壳厚度不大,岩桨活动频繁 B .冰川侵蚀,流水沉积作用强烈 C .旅游资源丰富,距客源市场近 D .山河相间,板块挤压作用形成 解析 第 (1) 题,图中 ①② 两地纬度相同, ② 地经度大于 ① 地,说明 ② 地在东;根据该地经纬度可知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属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根据不同纬度 ① 河以及 ② 河河床的海拔高度变化可知, ① 河落差大于 ② 河;该地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不适宜开发航运。第 (2) 题,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壳厚度大;该地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流水沉积作用不显著;旅游资源丰富,但距客源市场远;山河相间,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作用所形成。 答案 (1)C (2)D 命题角度二 我国地形气候特征分析 2 . (2012· 课标文综, 6 ~ 7) 读 图,完成 (1) ~ (2) 题。 (1) 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 A . 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 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 7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 7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解析 第 (1) 题,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由图示信息可判断,甲城市大致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大致位于我国东部黄淮平原一带。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由于秦岭阻挡,冬季风对甲城市影响较小,故 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7 月份普遍高温,根据图示信息,两地均温大小不易判定。第 (2) 题,本题考查区域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示经纬度采用排除法不难选出 C 项。 答案 (1)A (2)C 命题角度三 中国主要河流特征分析 3 . (2012· 大纲卷, 3 ~ 5)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 “ 吞吐 ” 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 1970 ~ 2000 年间年净径流量 ( 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 ) 和年净输沙量 ( 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 。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 (1) ~ (3) 题。 (1) 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 A . 1970 ~ 1976 年 B . 1977 ~ 1984 年 C . 1980 ~ 1989 年 D . 1989 ~ 2000 年 (2) 该支流流入 ( ) A .黄河 B .长江 C .辽河 D .黑龙江 (3)1983 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 A .建设用沙量增加 B .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 .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 .连续干旱 解析 第 (1) 题,由图可知, 1970 ~ 1976 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 1977 ~ 1989 年的某时段,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相反,故排除 B 、 C 项; 1989 ~ 2000 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接近程度较 1970 ~ 1976 年小,故 D 项错误。第 (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支流每年净注入干流的流量在 1 500 亿立方米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其干流的年净径流量巨大;从年净输沙量可以看出该支流每年的含沙量也较大,由此则可以判断该干流最可能为长江 ( 辽河和黄河的年净径流量较小,黑龙江的含沙量较小 ) 。第 (3) 题,读图可知,该河流 1983 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因为兴修水库可使泥沙在库区沉积,森林覆盖率提高可减少泥沙入河量。 答案 (1)A (2)B (3)B 考点三 中国的经济发展 [ 知 识 整 合 ] 1 . 中国的农业 (1) 农 业的地区分布 地区 主要部门 主要分布区 东部 地区 种植业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 地区 林业 东北、 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 渔业 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 西部 地区 畜牧业 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 和 牧区 种植业 有 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平原 西南 西藏 灌溉水源 (2) 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① 粮食作物:分布格局为 “ ” 。水稻:主要分布 在 以南;春小麦:主要分布古长城以北;冬小 麦:主要分布在古长城和 之间。 ②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经济作物差异 南稻北麦 秦岭 — 淮河 秦岭 — 淮河 项目 秦岭 — 淮河以北 秦岭 — 淮河以南 耕地类型 旱地 . 经济作物 棉花、花生、甜菜 棉花、油菜、甘蔗 耕作制度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 . 水田 两熟或三熟 ③ 挑战与对策 Ⅰ . 挑战:面临 、耕地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 Ⅱ . 对策: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调整 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人口增加 农业 1 .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农业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纬度 ( 热量 ) 。 2 . 中国的工业 (1) 空 间分布 ① 铁路沿线:京广线、京沪线、 等铁路沿线。 ② 河流流域 Ⅰ . 黄河流域: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Ⅱ . 长江沿线:形成了以 、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 中心的沿江发展地带。 Ⅲ . 沿海地区:集中了四大工业区:长江三角洲、 、 京津唐、 ;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京哈线 上海 辽中南 珠江三角洲 (2) 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 ① 产业特点 Ⅰ . 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大。 Ⅱ . 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比例 ,产品更新换代 。 大 快 ② 地区差异 地区 优势 方向 沿海地区 资源和技术力量 侧重发展 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 国家的 政策、沿边的地理优势 发展 型产业 内地 优势 、工业基础 多发展与 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智力 科技园区 开放 贸易外向 资源 国防军工 2 .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区位条件是什么?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 高新技术产业一般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地域,一般要依附于一批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京津唐、沪宁杭等地区。 3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 分 布: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2) 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运输。 铁路 南北铁路干线:图中的 ① 线, ② 线, ③ 线, ④ 线, ⑤ 同蒲线 — 太焦线 — 线, ⑥ 宝 成线 — 线。 东西铁路干线:图中的 ⑦ — 线, ⑧ 北疆线 — 线 — 线, ⑨ 线 — 线 — 线 — 线, ⑩ 线 — 线。 京哈 京沪 京九 京广 焦柳 成昆 京包 包兰 兰新 陇海 贵昆 湘黔 浙赣 沪杭 兰青 青藏 (3) 水运 ① 海运: a. 沿海航线:北方沿海航区以 、大连为中心;南 方沿海航区以 为中心。 b .远洋航线:包括东行、西行、南行、北行航线。 ② 河运:长江、京杭运河、珠江、 等。 (4) 主要的国际航空港:北京、 、广州。 上海 广州 松花江 上海 [ 深 度 解 读 ] 1 . 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及区位条件分析 主要农作物 主要分布区及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粮食作物 小麦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西北灌溉农业区 有利: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 不利:热量不足,复种指数低 玉米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谷物 华北平原 水稻 长江流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 有利:农业基础好、地势平坦、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经济作物 棉花 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地区,南疆地区 光照时间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 油料作物 花生 山东丘陵 沙质土壤,排水好 油菜 长江流域,并有北迁南移趋向 水热丰富的亚热带气候、地势平坦 大豆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雨热同期 其他 西北内陆的胡麻,河南的芝麻 光照好,作物耐旱 经济作物 糖料作物 甜菜 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北疆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甘蔗 台、闽、粤、桂、滇、川、琼 喜高温,需水量大,生长期长 水果作物 苹果 北方地区的丘陵区 暖温带气候 柑橘 南方地区的丘陵区 亚热带气候 花卉 西南 四季如春的气候 【 即时突破 】 1 . (2013· 江苏地理, 21 ~ 22) 下 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 ① 热量更丰富 ② 地形更平坦 ③ 土壤更肥沃 ④ 水源更充足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 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 ) ① 扩大播种面积 ② 提高机械化水平 ③ 选用优良品种 ④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解析 第 (1) 题,图中甲为东北平原地区,丙为四川盆地地区,相比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地区纬度更高,热量不足;平原地形较盆地及周边地区更平坦;东北平原为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四川盆地紫色土要肥沃;北方地区整体水源状况较南方地区差。第 (2) 题,乙地为华北平原地区,造成该地中低产田较多的原因是旱涝、盐碱、风沙,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该地单产的措施是选用高产、耐盐碱的优良品种,以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减小旱涝对于农作物单产的影响,确保高产稳产。扩大种植面积是提高总产量的措施,而非提高单产;提高机械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但并不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乙地属于华北平原,提高玉米单产需选用优良品种,该地水资源短缺,提高单产还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答案 (1)B (2)D 2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1) 辽 中南工业基地 ① 特点:重工业基地。 ② 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雄厚的工业基础。 ③ 存在问题: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 ④ 发展方向: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适当限制某些能耗大、当地缺乏原料的工业发展。 (2) 京津唐工业基地 ① 特点:轻、重工业都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② 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统一的电网;便利的海陆交通;紧靠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 ③ 存在问题:能源、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 ④ 发展方向: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重点放在钢铁、石油加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精纺和精细化工方面。 (3)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① 特点: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② 发展条件: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力量雄厚;统一的电网;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③ 存在问题: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④ 发展方向:继续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4)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① 特点:出口为主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② 发展条件: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多侨乡,可利用外资发展工业;水、陆、空交通便利。 ③ 存在问题: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④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区内各城市的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 即时突破 】 2 . (2016· 赣州模拟 ) “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 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读 下图,回答 (1) ~ (2) 题。 (1)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 (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 ③ 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 A .工业基础薄弱 B .交通条件落后 C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 .劳动力不足 答案 (1)B (2)C 3 .我国主要铁路及内河航道 (1) 中 国主要铁路干线及其意义 ① 南北铁路干线 ( 五纵 ) 走向 意义 加强西南和西北地区联系,促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民族团结 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的能力,分流京广线的运量 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是我国铁路网的中轴线,运量最大的南北大动脉 缓解京广线、京沪线的运输压力,加速老区脱贫致富,维持港澳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沟通了东北、华北和华东的联系,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南北大动脉 ② 东西铁路干线 ( 三横 ) 走向 意义 促进华北与西北的联系,分担陇海线的运量,建设民族地区,巩固边防 沟通东部和西北部,促进西北地区的发展,巩固边防,横贯亚欧的第二条大陆桥中国段,加速沿线工业的发展 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强华中、中南、西南之间的联系,与长江航线相辅相成 (2) 我国主要的内河航道 航道 沿岸港口 特点 长江航道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我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运量占全国内河航运总量的 70% ; 江海联运,促进沿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京杭运河航道 济宁、扬州、苏州、无锡 沟通五大水系 (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 ; 从济宁到江南段的航运,因向南运煤、向北运输工业品而日益发展; 货运量仅次于长江,居内河航运第二位 珠江航道 广州、梧州 通航里程仅次于长江; 主干是西江,它对沟通广东、广西各地与沿海地区的物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 即时突破 】 3 . (2016· 北京东城一模 ) 沪昆高铁是国家 《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 中 “ 四纵四横 ” 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全线预计于 2015 年建成通车。下图为 “ 沪昆高铁干线示意图 ” , 读 图回答 (1) ~ (2) 题。 (1) 下列铁路干线,纵向与沪昆高铁干线交会的是 ( ) A .陇海线 B .湘黔线 C .京九线 D .浙赣线 (2) 沪昆高铁干线 ( ) A .途经昆明、武汉等省级行政中心 B .横跨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C .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 .沿线地区多泥石流、洪涝等灾害 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看出,沪昆高铁是东西向铁路,纵向与之相交的干线是南北向的。陇海线、湘黔线、浙赣线都是东西向的干线, A 、 B 、 D 错。京九线是南北向的铁路线,且与沪昆线相交, C 对。第 (2) 题,读图,根据省区轮廓可以判断,沪昆高铁干线位于长江以南,不经过武汉, A 错。没有到达青藏高原,只是跨地势的第二、第三级阶梯,没有第一级阶梯, B 错。没有跨热带地区, C 错。所经地区降水多,山地丘陵地形分布广,多泥石流、洪涝灾害, D 对。 答案 (1)C (2)D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 . (2013· 上海地理, 7) 黄 土高原上的陕西洛川苹果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洛川苹果种植的自然条件优势是 ( ) ① 黄土梁、黄土峁密布 ② 日照较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 降水集中在冬春两季 ④ 黄土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陕西洛川苹果香甜可口,主要原因是日照较为充足,昼夜温差大,黄土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有利于有机物的合成,糖分的积累。所以本题选择 B 项。 答案 B 命题角度二 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及优势条件 2 . (2011· 课标卷, 37,18 分 ) 下图示意 2007 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 500 强总部的空间分布。 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企业 500 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8 分 ) (2) 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 (10 分 ) 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制造业企业 500 强总部的空间分布具有分布不均且多集中于东部的特点。第 (2) 题,可从我们熟悉的城市或地区为例,从位置、科技、交通、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 分 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 ( 或京津冀地区 ) 、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 举例 ( 略 ) 。优势条件 ( 略 ) 。 ( 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 命题角度三 运河开凿的原因及意义 3 . [2012· 大纲文综, 39(3) ~ (4) , 20 分 ] 阅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灵渠位置示意图 (1) 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 ( 12 分 ) (2) 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 ( 8 分 ) 解析 第 (1) 题,从军事角度来看,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之间的南岭为南北交通巨大障碍,岭南地形崎岖,也难以进行陆上运输,这两方面都使南北军事人员和军用物资运输困难,不利于秦政权对岭南地区的控制和安全防卫。而运河的开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局面。第 (2) 题,灵渠的开凿,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沟通了两大流域的水运网,明显提高了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通达度,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间经济文化往来、维护区域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用明显。 答案 (1) 主 要目的是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原因是 ( 对秦政权而言,岭南地区位置偏远,远途劳军以至长期统治,保障后勤供给尤为重要。 ) 岭南地区地形崎岖 ( 丘陵广布 ) ,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为主。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 (2)( 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 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