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鲁教版山东专用:第十七单元-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鲁教版山东专用:第十七单元-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作业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 基础题组 ‎  下图示意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影响因素构成情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9山东烟台期中)对我国耕地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主要是(  )‎ A.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 B.灾害损失、农业结构调整 C.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 D.灾害损失、建设用地 答案 D ‎ ‎2.(2019山东烟台期中)“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有(  )‎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 ②减少蒸发量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促进水循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 ‎  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沉降,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回答下面三题。‎ ‎3.(2018湖北八校二模)该山可能是(  )‎ ‎                     ‎ A.长白山 B.太行山 C.贺兰山 D.武夷山 答案 D 该山山麓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上,可判断该山位于亚热带地区,则D正确。‎ ‎4.(2018湖北八校二模)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答案 C 1月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气温要低于东南坡;则图中气温较高的实线代表东南坡、虚线代表西北坡。则①是西北坡极端最低气温、③是西北坡平均最低气温。‎ ‎5.(2018湖北八校二模)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 B.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 C.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 D.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米附近高度出现“暖带”‎ 答案 D 图示1月份西北坡300米处气温最高而形成“暖带”,但并不能看出全年西北坡近地面会出现“冷湖”现象,则A错误、D正确。“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先增后减,则B错误;“暖带”中气温升高,农作物的生长变快,使生长周期变短,则C错误。‎ ‎  羊卓雍错是青藏高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封闭型内陆湖,湖面海拔约4 450 m,湖水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较大,近年来羊卓雍错水位逐年呈波动下降趋势。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 羊卓雍错流域图 ‎1974—2009年羊卓雍错水位年内变化特征 ‎6.羊卓雍错流域(  )‎ A.北部支流比南部支流长 ‎ B.湖泊北部盐度高于南部 C.湖水主要来自冰川融水 ‎ D.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 B 图中显示湖泊南部有多条河流(河流水是淡水)注入,北部河流较少且短小,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中提及“湖水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故C错误;图示区域位于青藏高原(海拔约4 450 m),故自然带以高原草原和荒漠为主。‎ ‎7.下列月份中,羊卓雍错流域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答案 C 图示8月份湖泊水位上升最快,可能降水量最多。注意降水通过河流补给湖泊需要一个过程,故湖泊水位最高时间要滞后于降水量最大时间。‎ ‎8.湖泊水位下降对该流域的地理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A.地下水位下降 B.湖泊泥沙淤积加重 C.流域面积变小 D.上游水量变化减小 答案 A 湖泊水对周边区域地下水具有补给作用,湖泊水位下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故A正确。湖泊水位下降与来水减少有关,但不会造成上游水量变化减小,故D错误;河流来水减少,必然导致带来的泥沙减少,则湖泊泥沙淤积减轻,故B错误;流域面积受地形因素影响,不受湖泊水位变化影响,故C错误。‎ ‎  地理学中,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各个方向的力量对比保持相对平衡。重心移动可用来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电力强度是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下图示意1985—2014年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2018福建莆田一模)推测中国电力强度重心(  )‎ A.1985—2003年位于京津唐工业基地 B.2003—2014年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C.1985—2003年大致向东南方向移动 D.2003—2014年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动 答案 D 图示2003—2014年间,中国电力强度重心纬度上向北移动、经度上向西移动,则整体向西北方向移动。‎ ‎10.(2018福建莆田一模)影响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能源消耗 B.产业规模 C.技术水平 D.能源结构 答案 C “电力强度是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则电力强度重心迁移主要受产业结构(不同产业单位产值能耗不同)、技术(同一产业不同区域能耗不同)影响。‎ 提升题组 ‎                     ‎ ‎  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表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和根据小康水平标准换算成的可供养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热量(1012千卡)‎ 蛋白质(万吨)‎ 脂肪 ‎(万吨)‎ 甲 ‎1 401.8‎ ‎4 355‎ ‎1 792‎ 乙 ‎30.9‎ ‎281‎ ‎208‎ 丙 ‎47.1‎ ‎764‎ ‎123‎ 净进口食物 ‎121‎ ‎662‎ ‎564‎ 合计可供养人口数量 ‎20.57亿人 ‎22.84亿人 ‎12.14亿人 ‎11.(2018福建4月质检)表中甲、乙、丙三大生态系统分别是(  )‎ A.草地、农田、水域 B.农田、水域、草地 C.农田、草地、水域 D.水域、草地、农田 答案 C 表中数据显示甲的各项数量都最大,表明各类食物产量大,应为农田;乙的脂肪较高,符合畜产品食物特点,为草地;丙的蛋白质较高,符合鱼虾食物特点,为水域。‎ ‎12.(2018福建4月质检)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是因为(  )‎ A.饮食习惯的影响大 ‎ B.食物需求的多样化 C.绿色食物需求量增大 ‎ D.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答案 B “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说明总产量基本能满足需求,但某些品种不能满足需求而进口,则B正确。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速度较慢,则D错误。‎ ‎13.(2018福建4月质检)在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为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 答案 D 表中数据显示,各类食物提供的脂肪可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热量和蛋白质可供养人口数量多,则应提高脂肪类食物的生产比重;故D正确。‎ ‎14.(2018山东济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  某研学旅行小组7月选择下图中的“三江并流”保护区进行地理考察,考察中发现:崇山峻岭中,并肩奔腾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壮观的雪山冰川、险峻的丹霞峰丛和灿烂的喀斯特台地都在此“安家落户”,成为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三江并流”地区有100多座海拔5 000米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与雪山相伴的是静立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然而好多的峡谷谷底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我国中药资源和民族药资源的重要宝库。‎ ‎(1)简要说明三江并行奔流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4分)‎ ‎(2)“三江并流”保护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地区,但大多的峡谷河畔却因干旱而荒凉一片。请运用地理学原理解释干热河谷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 ‎(3)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种类较多的原因。(8分)‎ ‎(4)说明如何依托生物多样性,实现“三江并流”地区的脱贫致富。(4分)‎ 答案 (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隆升;(2分)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形成河谷;(2分)高山与大江交替分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的自然奇观。‎ ‎(2)“三江并流”地区山高谷深、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背风坡的下沉气流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3分)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并在山谷的上空积聚下沉,加剧了河谷底部的干热环境的形成。(3分)‎ ‎(3)“三江并流”地区由于纬度低,山高谷深,垂直海拔差异大,垂直带谱复杂,动植物种类众多;(2分)高山峻岭,山高谷深,气候复杂,局地小气候类型多,动植物种类独特;(2分)“三江并流”地区山脉为南北走向,因此这里成为亚欧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2分)独特的地质地貌也保护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生态体系。(2分)‎ ‎(4)发展旅游业,提高收入,实现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2分)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2分)‎ 解析 (1)可从山地及河流形成角度分析。(2)可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角度分析。(3)可从纬度、垂直地带性及地形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角度分析。(4)可从产业选择及延长产业链角度分析。‎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  棉花喜热、好光、耐旱、忌渍。位于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下图)作为“中国棉都”,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其棉纺织工业的深加工环节主要在内地完成,棉产品再运回新疆销售或出口。2010年,浙江省援疆项目“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正式成立,吸引大批浙江棉纺、印染、服装企业进驻,建设成为国家西部面向中亚的重要纺织品出口基地。‎ ‎(1)分析阿克苏地区成为全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的自然条件。(8分)‎ ‎(2)说出阿克苏地区吸引浙江棉纺织企业入驻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6分)‎ ‎(3)分析阿克苏地区发展棉纺织产业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答案 (1)阿克苏地区降水少,光照强,日照足;昼夜温差大;土地面积广,土质疏松,土层深厚;高温天气多,热量充足;有灌溉水源。(1点2分,4点满分)‎ ‎(2)靠近棉花产地;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政策扶持力度更大,基础设施改善;邻近中亚市场。(1点2分,3点满分)‎ ‎(3)棉花种植耗水量大,易造成水资源短缺,(2分)可能造成生态破坏;(2分)棉纺织生产过程排放大量污水造成环境污染;(2分)厂房等基础设施改变自然景观,形成城市聚落景观。(2分)‎ 解析 (1)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光、热、水)、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回答。(2)“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体现了原料因素;“面向中亚”体现了市场因素;“援疆项目”体现了政策因素;还要考虑土地、劳动力因素。(3)大力发展棉纺织产业,首先会加大对棉花的需求,从而对水资源的需求加大,该地为干旱区,可能造成水资源紧张及由此引发生态问题;其次,印染等企业可能会带来水污染;最后,工业化过程会改变原有的自然景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