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南安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第一次阶段考地理科试卷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A. 由南向北倾斜 B.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 由东向西倾斜 D.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2. 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A. 南岭 B. 太行山 C. 天山 D. 大兴安岭 3. 推测该自然保护区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 沙尘暴 B. 风雹 C. 雪崩 D. 泥石流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常绿灌木、山地灌木草地分布区的热量依次变差,因此海拔逐渐升高。结合指向标可知,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方向为山地灌丛,东南方向为常绿林,因此该地的地势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基础自然带与当地纬度保持一致,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应位于中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选项中只有南岭符合,太行山、天山 、大兴安岭均在北方,无亚热带植被,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该自然保护区位于南方山区,受夏季暴雨的影响,如果地表植被被破坏,极易发的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故D正确。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少见,故A错误。风雹灾害是指冰雹、雷雨大风和龙卷风等强对流性天气造成的一种自然灾害,其主要特点是突发性强,因此由题中信息无法判定当地是否易发生风雹灾害,故B错误。雪崩应发生在有积雪的高山,读图可知该山地无积雪,故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及地理综合能力。通过山地植被的分布及变化可以推测山地的倾斜状况;基础自然带与当地纬度保持一致;南方低山丘陵区夏秋季节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 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A. 坡顶>坡中>坡脚 B. 坡顶>坡脚>坡中 C. 坡中>坡脚>坡顶 D. 坡脚>坡中>坡顶 6. 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A. 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 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 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答案】4. A 5. D 6.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和位置差异,植被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的生态作用,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4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正确,D错误。该地夏秋 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C错误。 【5题详解】 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从图示直奔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6题详解】 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被分布,但植被稀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A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B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C错误。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梭梭分布在平地,且该地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不会发生水土流失,D错。 剑湖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面积在不断萎缩,“3S”技术已运用于湖泊面积变化的研究。为获取大量湖滩耕地,1956年开始对海尾河裁弯取直,大挖海尾河,降低海尾河南端水位。1983年当地政府决定不再通过排泄湖水来获取耕地。下图为不同时期剑湖流域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1983年以前,剑湖萎缩的首要原因是( ) A. 疏浚出湖河道 B. 入湖流量减少 C. 泥沙大量淤积 D. 大面积围湖造田 8. 获取剑湖萎缩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 A. GIS+RS B. RS C. GIS D. GPS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1956年开始对海尾河裁弯取直,大挖海尾河,降低海尾河南端水位”,即通过疏浚出湖河道排泄湖水来获取耕地,为获取大量湖滩耕地提供了条件,造成大面积围湖造田,从而使得剑湖萎缩,1983年,当地政府决定不再通过排泄湖水来获取耕地,所以1983年以前,剑湖萎缩的首要原因是大面积围湖造田,D正确。疏浚出湖河道为剑湖萎缩提供了条件,但不是剑湖萎缩的首要原因,A错;入湖流量减少,泥沙大量淤积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其影响力,不是剑湖萎缩的首要原因,BC错。故本题选择D。 【8题详解】 获取剑湖流城分布图运用的主要是遥感技术,B为正确选项。GIS主要应用于数据分析、表达,GPS主要用于定位,A、C、D错误。 故本题选择B。 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 据此下面小题。 9. 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 ) A. 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 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C. 河流年径流量增加 D. 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 10. 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 A. 资金不足 B. 气候恶劣 C. 交通不便 D. 氧气缺乏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煤田露天开采.一定会破坏地表植被.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D正确:冰川面积萎缩原因是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最增大,A错:河由材料可知当地草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趋于简单,B错。河流年径流量是否增加影响因素是河流的补给类型,C错。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水里煤田位于祁连山附近.海拔高.气温低.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修复困难.B正确。 “城市绿心”指在城市中央或多个城市组团围合起来的绿色空间,通常兼顾有多种自然或人工绿地、水域、湿地等类型。从2013年至今,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一直致力打造"中国绿心"(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 打造“中国绿心”的优势条件是 A. 湘、鄂、皖之间,居全国中心位置 B. 位于阶梯交界处,山林茂密 C. “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 D. 城市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 12. 图示“城市绿心”的生态效益表现在 A. 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 B. 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 C. 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 D. 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 【答案】11. C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中国绿心"湘、鄂、赣之间,A错;"中国绿心"位于第三阶梯,并没有处于阶梯交界处;"中国绿心" 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水循环活跃;"中国绿心"所在区域的农村人口较多,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人口应小于农村人口,据此分析选C。 12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城市绿心”主体由长江、洞庭湖、鄱阳湖组成,形成“一江、两湖”流域。该绿心主要是乡村、田园风光,周边是城市群,绿心是江、湖组成的湿地主体,建设绿心可以通过城乡间热力环流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周边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区域小气候,C对;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园艺业增加收入属于经济效益,A错;绿心的建设旨在让城乡协同发展,使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目前城市提供的服务、就业、收入等远好于乡村,故该现象不会促使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这也不是生态效益,B错;增加周边居民的休憩场所不属于生态效益,D错。据此分析选C。 【点睛】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下面分别为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统计图及黄河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开发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造成黄河上游水利枢纽密集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 河流水量 B. 地形地势 C. 经济发展水平 D. 技术水平 14. 刘家峡水库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A. 5月 B. 6月 C. 11月 D. 12月 15. 刘家峡水库每年11月下旬开闸放水,主要是为了( ) A. 农田引水灌溉 B. 放水调沙冲淤 C. 减轻凌汛危害 D. 满足高峰用电 【答案】13. B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因此造成该河段水利枢纽密集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地势起伏,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 查读图析图能力,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4-6 月,刘家峡水库蓄水变化量一直为负值,水库水位持续下降,7-9月蓄水变化量大于0,说明蓄水量开始增加,10-11月蓄水变化量为负值,但水量较6月多,故刘家峡水库水位最低月份应为6月,选B。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1 月下旬农作物已经收割完毕,耕地处于休耕期.排除A;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 河流含沙量小,水库淤积不严重,排除B;11月份气温下降到0℃左右,刘家峡水库下游河段开始结冰,所以刘家峡水库每年11月下旬开闸放水主要是为了减轻凌汛危害,故选C;盛夏和隆冬是用电高峰,排除D。故选C。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等豫南地区,传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春夏种植水稻,秋冬种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本植物)。近年来,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2017年5月,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野,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地区“白地”的范围正越过淮河逐渐向北蔓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 A. 种植业收益降低 B. 当地的产业升级 C. 城镇建设用地 D. 全球气候变暖 17. 豫南地区一些农业部门干部解释说,出现“白地”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好处,主要体现在 A. 增加生物多样性 B. 提高专业化水平 C. 恢复土壤的肥力 D. 提高机械化水平 18. 为缓解豫南地区“白地”蔓延趋势,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②积极发展基塘生产等生态农业 ③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 ④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6. A 17. C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A.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的最主要因素。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种植业收益降低,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下降,A正确。 B.两熟田变成一熟田与当地产业升级无关,B错误; C.如果此地区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应全年都不耕种,而不是变为一熟田,C错误; D.全球气候变暖,农作物生长期变长,更适宜一年两熟,D错误; 故选A 【17题详解】 A.题干强调“白地”对农业生产的好处,而增加生物多样性不是对农业生产的好处,A错误; B.“白地”即农民弃耕的土地,与提高专业化水平无关,B错误; C.“白地”即农民弃耕的土地,土地被弃耕后,得到休养生息,能够有效恢复土壤的肥力,C正确; D.“白地”即农民弃耕的土地,不能提高机械化水平,D错误; 故选C 【18题详解】 ①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可以保证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农民的收益,对农民种粮形成激励,能有效缓解豫南地区“白地”蔓延趋势,①正确; ②基塘生产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豫南地区不适宜发展基塘生产,②错误; ③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找到高收益的种植项目,从而激发农民种植热情,③正确; ④“白地”的出现主要是人为原因,与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无关,④错。 综上所述,B①③正确。 故选B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总长55千来,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和22.9千米的桥梁组成,沉管隧道是由预先制成的管道沉入开挖好的海底稳定地层并连接而成的隧道,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港珠澳大桥的桥头堡—珠海,曾经是一个渔村,在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影响其快速发展的主要社会区位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科技 D. 政策 20.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采用“岛——隧”方式修建,其目的是 A. 躲避台风侵袭 B. 缩短桥梁长度 C. 便于江海联运 D. 避免雾霾影响 21. 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B. 缩短主要城市间的距离 C. 提升港澳国际地位 D. 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19. D 20. C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地形和气候不属于社会区位因素,故A、B错误。1980年8月,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经济开放区,故D正确, 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港珠澳大桥线路要跨越海域,如果全部建桥,不但费用低,而且有已经建成的多座跨海大桥的成熟技术,这是首先考虑的方案。但大桥靠近香港方向有一个重更的深水航道,它是大型运输船只在这片海域通行的唯一通道。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港珠澳大桥采取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和229公里长的跨海大桥的联合方案。所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采用岛-- 遂的原因,是为了保障航道的畅通,实现江海联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会强化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会提升港澳国际地位,故D正确、C错误。港珠澳大桥建成会对区域生态环境构成破坏;不会缩短主要城市间的距离,故A、B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组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珠江三角洲快速发展的原因及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相关内容,试题较易。 某学者提出“红旗河”调水工程设想:从雅鲁藏布江取水,以“山区打隧洞、平原开明渠”的方式,输水至我国西北地区。下图为“红旗河”调水工程设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平原开明渠”的主要好处是 A. 减少工程量 B. 水量损失小 C. 调节沿途气候 D. 减少水污染 23. “红旗河”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哈密盆地的耕地面积增加 B. 长江上游水电站的发电量增加 C. 塔里木河的洪涝灾害加剧 D.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加剧 【答案】22. A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A、与打隧洞、铺设输水管道相比,开明渠可以减少工程量,A正确; B、明渠在输水过程中,受蒸发 、沿线调水等因素影响,水量损失大,B错误; C、明渠可以调节沿途气候,但作用不大,因此调节沿途气候不是“平原开明渠”的主要好处,C错误; D、明渠开放性强,易受污染,D错误。 故选:A。 【23题详解】 水源条件新疆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有利于哈密盆地的耕地面积增加,故A正确。“红旗河”调水工程不影响长江上游水量,因此对长江上游水电站的发电量无影响;“红旗河”调水工程是为了缓解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不足的状况,因此不会加剧塔里木河的洪涝灾害;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是因黄土土质疏松、当地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等原因所致,“红旗河”调水工程中的水在输水管线中流动,因此对当地水土流失无影响,故B、C、D错误。故选A。 LED(发光二极管)由于能量利用率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照明光源。该产业关键零部件与材料专利大多掌握在日、美大厂手中,产业链(如下图)从上游到下游进入门槛逐渐降低。我国台湾地区较早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但近几年该产业逐渐从台湾转移到福建、江西、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台湾地区的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是因为该产业( ) A. 以高科技投入为核心的经营策略 B. 产品的生产过程高耗能、高污染 C. 上下游工厂间有紧密的工业联系 D. 终端成品具有标准化的产品规格 25. 福建在承接LED产业链时,最先引进的一般是( ) A. 衬底制备 B. 外延片制造 C. LED芯片生产 D. 应用产品生产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A、关键零部件与材料专利大多掌握在日、美大厂手中,与以高科技投入为核心的经营策略无关,A错误; B、产品的生产过程能耗较低,污染少,B错误; C、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是因为该产业上下游工厂间有紧密的工业联系,C正确;D、终端成品具有标准化的产品规格不是整体转移的原因,D错误。 故选:C。 【25题详解】 福建在承接LED产业链时,最先引进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是应用产品生产,故D正确。衬底制备、外延片制造属于上游环节需要技术较高,LED芯片生产属于中游环节,属于关键部件生产,产业转移的晚,故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需仔细阅读材料。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科尔沁沙地主体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是因人为原因沙化速度最快的沙地典型。为治理沙漠,人们在漏水漏肥、养分含量极低、风沙活动强烈的流动、半流动沙丘或丘间地上,拉沙平整后铺设衬膜以形成防渗层,种起沙地衬膜水稻。左图是科尔沁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是当地农民种植衬膜水稻景观图。 (1)分析科尔沁沙地具有潜在荒漠化威胁的自然特征。 (2)说明科尔沁沙地面积扩大对当地农牧业生产条件可能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3)分析科尔沁沙地种植衬膜水稻有利的自然条件。 (4)说明种植衬膜水稻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变率大;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河流欠发育,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2)气候干旱加剧,风沙灾害增多;土地贫瘠,土壤肥力下降;草场退化,载畜量下降。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沙地透气性好。 (4)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改善区域小气候;防风固沙,抑制风沙危害;改良盐碱地(土壤),保护耕地;增加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以及荒漠化的成因,难度一般。 【详解】(1)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植被)等要素。 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现象。成因应从沙源、动力、植被、天气等方面考虑。 科尔沁沙地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变率大,冬春多大风天气,为风沙活动提供动力条件。受气候影响,植被稀少,固沙能力差;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河流欠发育,生态环境脆弱。 (2)沙地面积扩大会使农业的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沙地面积扩大还会为沙尘暴提供沙源,危害农作物生长。沙地面积扩大对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使草场退化,降低草场载畜量。此外沙漠面积扩大,还会是地表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加剧气候干旱,从而影响农牧业生产。 (3)本题考查对区域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从光照、热量、土壤、病虫害等方面考虑。根据图中科尔沁沙地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夏季昼长夜短,降水较少,因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减少病虫害;该地是沙地,沙地透气性好,有利于水稻生长。 (4)分析本题应首先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然后再结合湿地(水稻田为人工湿地)、植被的作用作答。科尔沁沙地气候干旱,植被、河流稀少,多沙尘暴天气,土地盐碱化严重。衬膜水稻属于人工湿地,种植衬膜水稻可以增加湿地面积,从而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改善区域小气候;绿色植物可以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拉利昂工业基础薄弱,以矿业开采为主,私营小企业众多,开采方式粗放。山东钢铁集团在2016年11月14日获得了塞拉利昂北部最大铁矿100%的所有权,该地区的铁矿资源储量大、埋藏浅、开采条件好。随着铁矿开发、钢厂生产以及港口、公路铁路专线、供电等配套设施的逐步完等,当地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居民收入不增加。山东钢铁集团在塞拉利昂受到当地民众和政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成为中塞两国经济合作的典范。下图示意塞拉利昂铁矿及城市分布。 (1)从矿业生产的特点说明2016年前北部铁矿区环境恶化的原因。 (2)山东钢铁集入驻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试分析其原因。 (3)指出投资塞拉利昂对山东钢铁集团发展的积极影响。 (4)有人建议,将钢厂搬迁到佩佩尔,你否赞成,试说明理由。 【答案】(1)私营小企业多,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污染严重;开采方式粗放,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修建港口、公路、铁路专线等基础设施,减少运输污染;更新生产设备,开采方式更科学;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 (3)降低铁矿石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铁矿石的自给率,有效抵御国际风险;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4)赞成:靠近海港,便于出口产品;当地市场需求量大;用铁路运输铁矿石非常便利;佩佩尔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反对:距原料地远,增加运输成本;加剧城市和海洋污染;加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区域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1)塞拉利昂工业基础薄弱,以矿业开采为主,私营小企业众多,污染严重;开采方式粗放,对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山东钢铁集团入驻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可以从减少运输污染、更新生产设备、开采方式更科学、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回答。 (3)投资塞拉利昂对山东钢铁集团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以从降低铁矿石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铁矿石的自给率、利于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回答。 (4)这一道开放性试题,赞同或者不赞同都可以,赞同可以从佩佩尔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等方面回答,不赞同可以从距原料地远、加剧城市污染等方面回答。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十几年来,亚马逊流域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逊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逊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水坝,产生足够强力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型水电站。下左图示意亚马逊流域水电站分布,下右图示意亚马逊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1)说明亚马逊流域土壤贫瘠的原因。 (1)分析亚马逊流域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的原因。 (2)简述亚马逊流域降水特征及其对发电量产生的影响。 (3)分析亚马逊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2)水资源丰富,支流径流量大;高原向平原的过渡地带,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大;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 (3)降水特征:11月至次年5月多雨,6月至10月少雨,降水季节性变化大。 影响:河流径流量不稳定,导致水力发电量波动较大。 (4)砍伐森林,水库淹没森林,造成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失衡,陆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库区淹没等诱发引起崩岸、滑坡,诱发地震;水流减缓,河流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并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库区泥沙沉积,导致下游土壤肥力降低;大坝建设阻断了洄游性鱼类路径,影响部分洄游性鱼类的生存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差异性、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等知识点,内容虽多,但题目常规,较容易。 【详解】(1)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分解对植物残体。因此肥沃土壤分布区应具备动植物资源丰富,分解缓慢,养分不易流失等特点。 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气温高,湿度大,易于细菌等繁殖和生存,所以细菌的分解作用很强,树叶等有机物在掉落到地上,很快被细菌彻底分解,导致有机质残留少;过量的雨水带来强烈的淋溶作用,可溶解并带走差不多所有的有机质和可溶解性矿物,如钾、钠、镁、钙等,使土壤失去植物所需的养分而变得贫瘠;为了尽可能多的吸收植物营养元素,热带雨林的树木长有巨大的板状根,与地面接触面积大,迅速将地表面土壤中的植物营养元素吸收,植物快速吸收了土壤中的养分,也是造成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之一。 (2)水电开发的原因一般从水量和落差分析水能是否丰富,水能本身的优势,市场需求,资金等方面分析。 亚马逊流域内各国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支流径流量大;亚马逊流域为平原地形,南北两侧为高原,西部为山地,处于高原向平原的过渡地带,落差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当地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大;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 (3)结合流域降水特征示意图可知该流域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11月至次年5月多雨,6月至10月少雨,降水季节性变化大。 热带雨林气候区,大气降水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河流流量受降水的影响也会出现季节变化,导致水力发电受到波动。 (4)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生物、土壤、水电、气候等因素。水电开发需要修建水库和大坝 ,在大坝和水库建设过程中,会改变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 亚马孙河流域为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在调节气候、和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该地区水电开发将造成大量雨林破坏或被淹没,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受损;库区蓄水,可诱发引起崩岸、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大坝建设阻断了洄游性鱼类路径,影响部分洄游性鱼类的生存环境;库区水流减缓,河流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并滋生蚊蝇、传播疾病;库区泥沙沉积,导致下游土壤肥力降低。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遵义市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平均海拔720米,曾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县。“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养鸡为了盐巴钱”是凤冈县人民过去生活的写照。凤冈县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以茶产业推动扶贫战略落地,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获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称号。2018年9月,凤冈县退出国家贫困县行列。下图示意凤冈县的地理位置。 (1)推测凤冈县过去贫困落后的原因。 (2)指出凤冈县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 (3)分析凤冈县脱贫经验对我国山区贫困县发展经济的启示。 (4)为了发展经济,有人建议凤冈县应大规模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但遭到质疑。请你说出遭到质疑的原因。 【答案】(1)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较差;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地处高原山区交通条件不便;信息闭塞;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政府扶贫力度不够。 (2)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山地面积大,排水条件好;土壤呈酸性,且富含锌、硒等元素;劳动力廉价且充足;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等。 (3)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找准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专业化生产;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旅游业。 (4)适宜种植茶叶的面积有限;种植面积过大,破坏原有生态;过度种植会降低土壤中锌、硒等元素含量;交通不便,不利于茶叶外运;工业基础薄弱,深加工能力不足。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 凤冈县过去贫困落后的原因可结合材料和图片资料来回答,由材料“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等信息可知,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处高原山区交通条件不便,信息闭塞;由材料“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养鸡为了盐巴钱”是凤冈县人民过去生活的写照”可知,该地农业生产水平落后,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政府扶贫力度不够。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 应结合茶树的生长习性,从地形、气候、土壤、劳动力、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由材料可知,该地以山地为主,排水条件好;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气候区土壤为红壤,呈酸性,且富含锌、硒等元素;该地经济落后,劳动力廉价且充足;“以茶产业推动扶贫战略落地,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说明当地发展茶产业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 (3)本题应结合材料来分析,由材料“风冈县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以茶产业推动扶贫战略落地,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获得‘中国富锌富硝有机茶之乡’的号”可知,该地因地制宜,利用优势地形和气候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茶叶);找准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实现专业化生产。同时,当地在制茶过程中,可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 (4) 质疑大规模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的理由,应从种植茶叶的不利区位因素和对当地不利影响两方面考虑。地处山区,如适宜种植茶叶的面积有限;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不利于茶叶外运;工业基础薄弱,深加工能力不足;种植面积过大,破坏原有生态;过度种植会降低土壤中锌、硒等元素含量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