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6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专题课件:专题二 必考点5 人类活动的时间变化
必考点 5 人类活动的时间变化 专题二 时间变化与地理事象 栏目索引 明考向 对点练 析考点 悟真题 01 02 03 04 考向 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2014· 福建文综 )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 (15 ~ 64 岁 ) 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 1980 ~ 2030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 (1) ~ (2) 题。 悟 真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 . 性别比例 B . 医疗水平 C. 教育程度 D . 年龄结构 解析 √ 解析 根据题干中人口抚养比的概念可知,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 A 项错误; 医疗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可能提高老年抚养比,但这个过程还是要通过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实现的, B 项错误, D 项正确。 教育程度与老年抚养比没有直接关系, C 项错误。 (2) 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 2025 年后可能出现 ( ) A . 人口迁移加剧 B. 劳动力渐不足 C. 人口分布不均 D. 社会负担 减轻 √ 解析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2015 年以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少儿抚养比较平稳,说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B 项正确, D 项错误。 人口抚养比的变化与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关系不大, A 、 C 项错误。 2.(2013· 浙江文综 ) 右 图 为 1950 ~ 2010 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的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 和 右 图 ,完成 (1) ~ (2) 题 。 (1) 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 的 是 ( ) A. 1950 ~ 2010 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 出生率 B.1950 ~ 1970 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 ~ 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 ~ 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上升 √ 解析 解析 本题 结论主要通过判读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线得出。 1950 ~ 2010 年人口死亡率小于出生率, A 项错误 ; 在 各时间段中, 1950 ~ 1970 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 B 项错误; 1990 ~ 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 项错误 ; 1950 ~ 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 20 ‰ 以下上升至以上, D 项正确。 (2) 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 A.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解析 解析 通过 对 2010 年的 “ 三率 ” 对比可知,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最高的 ① 是非洲,次高的 ② 为亚洲,最低的 ④ 为欧洲,次低的 ③ 为北美洲。 √ 3.(2010· 课标全国文综 ) 下图曲线为某国 2000 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 0 到 1 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 ~ 65 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 2001 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 2000 年新生人口的 80% 。据此完成 (1) ~ (2) 题。 解析 (1) 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为 ( ) A.2019 年, 2066 年 B.2066 年, 2019 年 C.2001 年, 2019 年 D.2001 年, 2066 年 √ 解析 劳动力 人口负担最轻就是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人口比值越大,说明该年龄段的人口数越多。从图上看, 0 ~ 18 岁年龄段的人口比值最大,说明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数最多,当他们进入劳动力人口年龄以后,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当他们进入老年后 (65 岁及以上 ) ,劳动力人口负担最重。 (2) 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 ) A . 数量 B . 职业构成 C. 性别构成 D . 年龄构成 √ 解析 解析 出生 人口的减少会影响劳动力人口的数量,但是需要一段时间,不是最先受影响的。性别构成、年龄构成与人口数量无必然联系。而出生人口减少会导致妇女就业数量的增多,因此出生人口减少最先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 考向 2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化问题 1.(2016· 全国文综丙卷 ) 与 2014 年相比, 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 “ 十三五 ” 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 (1) ~ (3) 题 。 (1) 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 加重 解析 √ 解析 根据 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需要。 (2)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 ① 服务设施齐全 ②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 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 生态环境较好 A.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解析 上海市 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与上海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不是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 解析 √ (3) 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 A. 资源密集型产业 B . 劳动密集型产业 C. 资金密集型产业 D . 知识密集型 产业 解析 “ 质量型 ” 人才,技术水平高,主要从事知识、技术水平高的产业 。 解析 √ 2.(2016· 全国文综乙卷 )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 3 000 平方千米的 “ 绿心 ” —— 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 “ 绿心 ” 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 20 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 A. 服务种类 B . 服务等级 C. 服务范围 D . 服务人口 解析 √ 解析 兰斯塔 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使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核心城市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各不相同。即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等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是难以通过空间规划限制的。 (2)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 A. 技术创新 B . 空间集聚 C. 市场拓展 D . 产品 升级 解析 各 城市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分工明确,必然会促进同类产业活动在同一城市的空间集聚,以获取规模效益 。 解析 √ (3)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 A. 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 降低人口密度 C. 促进城市竞争 D. 优化城乡用地 结构 解析 该 区的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 “ 绿心 ” ( 乡村地带 ) 的周围,且城镇之间设置的绿地不可侵占,既有利于城市群的发展,又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充分说明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 。 解析 √ (2015· 北京文综 ) 下图为 “ 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 。读图,回答第 3 题 。 3.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 ( 镇 ) 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 A. ⑥①② B . ⑤③⑥ C. ③②④ D . ①④⑤ 解析 √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图中博物馆的服务范围是最大的,它的服务范围可以跨越行政界线,所以 ⑤ 最可能 ; 乡 ( 镇 ) 行政机构的服务范围要小一些,且有严格的行政区划,不能跨越行政界线,最可能为 ②③ ; 集贸 市场的等级更小,为居住在附近的当地人提供服务,没有行政区划和界线的限制, ①④⑥ 最可能,所以答案为 B 。 4.(2014· 新课标全国文综 Ⅱ )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 “ 握手楼 ” 。据此完成 (1) ~ (2) 题 。 (1) 农民建 “ 握手楼 ” 的直接目的是 ( ) 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 . 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 . 出租房屋增加 收入 解析 解析 图 中显示,该地的 “ 握手楼 ” 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 “ 握手楼 ” 增加收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 D 。 √ (2) “ 握手楼 ” 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 A. 居住人口减少 B . 城区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 城区不再 扩大 解析 根据 材料, “ 握手楼 ” 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 B 。 解析 √ 考向 3 人类产业活动的季节变化 (2013· 大纲全国文综 )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 8 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 5 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 (1) ~ (2) 题。 (1) 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 ) A. 西瓜品种优 B . 种植成本低 C. 种植利润高 D . 市场需求 大 解析 √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温州和海南岛的地域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温州 瓜农到海南岛种植西瓜的时间段是冬半年,该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因气温低而无法种植西瓜,因而海南岛生产的西瓜上市后利润很高,故选 C 项 ; 瓜农 到海南岛种植西瓜是由于其冬季气温高,适合西瓜生长,而非海南岛西瓜品种优、种植成本低,故排除 A 、 B 两项 ; 海南岛 冬季生产的西瓜销往全国各地而非主要在海南岛销售,故 D 项错误。 (2) 温州瓜农每年 5 ~ 8 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 ) A. 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 . 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 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 . 海南岛西瓜竞争力 弱 解析 温州 瓜农 5 ~ 8 月离开海南岛,是由于该时期全国普遍高温,大部分地区都能够生产西瓜 ; 而 海南岛远离消费市场,运价高,且地租高,因而西瓜的市场竞争力弱 。 √ 解析 返回 明考向 1. 人口的两种增长方式 (1) 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 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净迁入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 2.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过快、过慢,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等。 3. 理解应用几种人口统计图表。 4. 城市化概念的理解 ——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逆城市化也属于城市化,这个过程不是城市人口变成了农村人口,不是城市化水平下降,而是城市化的扩展。 返回 5.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 “ S ” 曲线 ) 的应用。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 (30% 以下 ) 、发展慢、问题少;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速度加快,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问题突出;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70% 以上 ) ,城市化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问题缓解。 6. 联系实际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 7. 农业生产周期性、季节性特点的应用。 析考点 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人口增长模式 特征 利 弊 原始型 ( 高高低模式 )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 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传统型 ( 高低高模式 ) 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 劳动力充裕,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贫困加剧等,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现代型 ( 低低低模式 ) 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人口压力减小,就业机会较多,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 2. 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 3. 城市化进程 (1) 进程 (2) 城市化 差异 4.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1) 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 (2)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5. 人类产业活动的季节性变化 (1) 不同季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差异 ① 长芦盐场的晒盐时间选择在雨季来临之前。 ② 我国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夏季蓄水,冬春季放水,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 ③ 在天山地区,夏季牧民在水草丰美又比较凉爽的海拔 3 000 米以上的夏季牧场放牧,冬季回到相对温暖的海拔 1 000 ~ 2 000 米的冬季牧场。 ④ 西北地区人们利用太阳能最好的季节是夏季 ( 此时太阳辐射最强 ) 。 ⑤ 沼气在我国北方地区夏季使用比较方便。 (2) 农业生产活动的季节性 ① 水稻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夏种秋收,亚热带地区双季早稻夏季收获、晚稻夏播秋收。 ② 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秋播、次年夏收。 ③ 玉米春季或夏季播种,秋季收获。 ④ 棉花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⑤ 许多水果在秋季成熟。 (3) 科学考察活动的季节性 ① 极地科学考察:应选择在极昼、气候较温暖的时期。 ② 高山科学考察:应避开雨季和冬季,选择天气状况比较好的季节。比如珠峰的最佳攀登季节是每年的五月份。 (4) 旅游活动 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春季, 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外出踏青的好时机;夏季,气温升高,海边、 高山是人们避暑观光的好地方。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一些高山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青海湖鸟岛观鸟 5 月是最佳时机;南方高山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多云雾;北方的园林宜夏季观赏;冰雕、雪景、雾凇宜冬季观赏。 易错点 (1) 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 ( 表示人口总数增加 ) ,也可能是零 ( 表示人口总数不变 ) ,甚至可能为负值 ( 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 。 (2) 对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应该分析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但并没有具体的数值标准。 (3) 除人口自然增长外,人口的数量变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 ( 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 。 (4) 在判读人口统计图时,要注意纵横坐标上的数值,不要采取粗略估算的方法。特别是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会得出完全错误的数据。 (5) 人口老龄化是指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0% 或者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7%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 (6)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不只表示年龄构成,还能表示性别构成。 (7) 发展中国家也会出现老龄化现象,如中国。 (8) 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一定会导致人口问题。只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范畴很广,除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外,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结构失调也属于人口问题。 (9) 我国的人口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基数大,我国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新增人口仍然很多,这是最大的问题;二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由于一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这也给未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10) 同一级别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地区城镇服务范围大。 (11) 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其自身外,还包括周围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返回 (12) 注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百分比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13) 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14)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的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15) 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也不是必然出现的。 题组 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2015· 福建文综 ) 下图示意 “ 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 ” 。读图完成 (1) ~ (2) 题。 对点练 1 2 (1)c 方案与 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 A. 人口性别比 B . 老年人口比重 C. 青壮年人口比重 D . 少儿人口 比重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人口结构图的含义 。比较 a 方案和 c 方案两图可知, a 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小,而 c 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大,故 D 选项正确 。 解析 √ 1 2 (2)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 A.a 方案较合理 B.b 方案较合理 C.c 方案较合理 D. 均不 合理 解析 分析 三种生育率方案可知, a 方案生育率太低,导致老年人口比重太大,老龄化问题严重,而 c 方案生育率较高,导致少儿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b 方案生育率使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故该方案较合理 。 解析 √ 1 2 2. 下图为 “ 1982 年和 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2 (1) 图中信息反映出 ( ) A.1982 ~ 2009 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 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 2009 年的低 C.1982 年的 4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 2009 年 的 高 D.1982 年的 20 ~ 24 岁 年龄组 人口数量 比 2009 年的多 解析 √ 1 2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懂人口金字塔图,明确人口比重与人口数量的区别 。 0 ~ 14 岁人口的比例是 1982 年高于 2009 年,所以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 ; 14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是 2009 年大于 1982 年,所以 1982 年的人口平均年龄小于 2009 年 ; 从 图中可以看出 1982 年 4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 2009 年低 ; 1982 年 20 ~ 24 岁年龄组人口的比例虽然高于 2009 年,但是 2009 年人口总数高于 1982 年,所以本年龄段的人口数是 2009 年大于 1982 年。 1 2 (2) 与 1982 年相比, 2009 年我国人口 年龄结构 的 变化 ( ) A. 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 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 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表明 25 ~ 59 岁劳动力 资源 数量 下降 解析 √ 1 2 解析 由 上题可知, 1982 ~ 2009 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因此人口的增长速度减缓 ; 不同 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影响了劳动人口的就业结构,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 构成; 2009 年 25 ~ 59 岁的人口数量比重高、人口多,所以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 ; 随着 老龄人口的增多,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1 2 题组 2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 (2015· 安徽文综 ) 下图表示某市 2003 ~ 2013 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 (1) ~ (2) 题。 (1) 据图推测, 2003 ~ 2013 年该市 ( ) A. 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 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 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 持续 增加 D. 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解析 √ 解析 分析 图中相关要素的变化可知,林地面积先增后减,总体上有所增加,并非持续增加, A 项错误 ; 水域 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先增后减,总体上变化不大, B 、 C 项错误 ; 图 中显示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据此推断,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并非主要来源于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而是占用大量耕地所致,故 D 项正确。 (2) 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 A. 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 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 城市 “ 热岛 ” 效应增强 D. 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析 √ 解析 建设 用地面积的增加,使地面硬化,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 A 项错误 ; 建设 用地增加,城市规模扩大,会使部分居民的居住地和工作地空间距离增大,加之交通拥堵,造成居民上下班的路程增加,耗时更长,平均通勤距离更长, B 项错误 ; 该 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会使 “ 热岛 ” 效应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故 C 项正确, D 项错误。 题组 3 人类产业活动的季节变化 农作物南繁 ( 我国作物育种的专业术语 ) ,是 指 把 北方种植一代的农作物育种材料,移至 南方 再 种植一代或两代,即在南方、北方交替 种植。 右 图 中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南繁基地, 农业科 研 人员说它是 “ 育种的天堂 ” ,农民说它 是 “ 种子基地 ” ,还有人说它是 “ 天然温室 ” 。从高产的玉米、水稻到抗虫害的棉花,一个又一个农业奇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创造。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图示甲地区成为南繁基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 水源丰富 B . 土壤肥沃 C. 光热充足 D . 地势平坦 解析 解析 由 图可知,甲地区位于海南南部,纬度低,再结合材料中的 “ 天然温室 ”“ 温暖的土地上 ” 可推知,甲地区成为南繁基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光热充足。 √ 解析 南繁 主要是利用海南温暖的气候条件,将夏季在北方种植的一代农作物育种材料,在秋冬季节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故南繁基地最繁忙的时间是 9 月到次年 5 月。 (2) 推测甲地区作为南繁基地最繁忙的时间可能是 ( ) A.3 月到 5 月 B.9 月到次年 5 月 C.5 月到 7 月 D.7 月到 9 月 解析 √ (3) 关于选择在南繁基地培育农作物的主要原因或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环境清洁,无污染,便于培育绿色产品 B. 加速作物世代繁殖,加快品种培育速度 C. 开拓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D. 作物新品种资源丰富,便于杂交 培育 解析 由 上面两题可知,将北方种子在南繁基地培育,主要是因为这里光热充足,农作物繁殖速度快,育种周期短,故建立南繁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加速作物世代繁殖,加快种子培育速度 。 √ 解析 返回 本课结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