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步步高》(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必修1第五章第2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步步高》(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必修1第五章第2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2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最新考纲 ‎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因素。2.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思维导图 考纲解读 ‎1.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和断层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掌握地质构造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意义。3.掌握主要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特点。4.理解山地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微专题一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地质构造图的判读与应用)‎ ‎1.褶皱山 ‎(1)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2)基本单位——褶曲。‎ 褶曲基 本形态 岩层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貌 背斜 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较老,两翼较新 发育成山岭,但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 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较新,两翼较老 发育成谷地,但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3)规模:大规模的褶皱山可绵延数千千米,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4)板块构造学说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①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方向 ‎3.火山 ‎(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深度思考 ‎1.有同学认为山地一定是背斜,谷地一定是向斜。这种认识对不对?为什么?‎ 答案 不对。 因为在外力长期的差异性侵蚀下,会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 ‎2.地质构造就是构造地貌。这种认识对不对?为什么?‎ 答案 不对。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与错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如褶皱和断层。构造地貌是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构造控制形成的地貌,如山地和谷地等。‎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油较重,分布于背斜中部;水最重,分布在下部。‎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考向一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2014·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答案 1.B 2.A 解析 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后,向斜中心位置岩层因受到挤压变得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成为山地,此为向斜山。而两侧的背斜顶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图中心为向斜,由此向西北和东南方向坡度大,应该是相邻的两个被侵蚀成谷的背斜,因此该地区的褶皱是沿西北—东南方向延伸,所以M处的岩层东南(背斜方向)高、西北(向斜方向)低。第1题,根据前面分析,M点位于向斜的东南侧,根据向斜岩层的弯曲规律,可判断B正确。第2题,根据前面分析,该地的褶皱延伸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XY一线与褶皱方向垂直,沿此线看,岩层是水平的。‎ 考向二 地质构造图中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3.(2014·山东文综)读下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判断图示中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答案 B 解析 向斜岩层新老关系是中心较新、两翼较老,根据向斜东翼的地层关系,可知Ⅱ比Ⅰ老。Ⅲ覆盖在Ⅰ、Ⅱ上,Ⅲ最新。‎ 方法技巧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考向三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a~e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回答第4题。‎ ‎4.若图中d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出甲地的地质构造是背斜,而背斜是储藏石油最好的地质构造,所以应该在甲处开采石油。‎ 读图技巧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分析地质剖面图,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重点观察分析以下要点:‎ ‎(1)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如区分背斜、向斜,有无断层,在什么位置,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 ‎(2)判定岩石类型:具有层理现象或有生物化石的必为沉积岩;有无侵入岩和变质岩,变质岩往往紧邻岩浆侵入体,火山锥上必为喷出岩,在判读岩石类型的基础上进而判断其特征。‎ ‎(3)判定地质构造或岩层形成顺序:一般而言,沉积岩层下老上新,岩浆侵入体或断层、褶皱、‎ 火山喷发晚于其所在的沉积岩层,总之,之后出现的破坏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如下图所示,图中有侵入岩,说明在某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被侵蚀岩层的形成时代。‎ ‎(4)推测岩层形成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地层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地层形成时是海洋环境。沉积岩层中有煤、石油,反映出该岩层形成时暖湿的气候环境,曾经有过森林或其他丰富的有机物质来源。石灰岩反映出温暖的浅海环境。‎ ‎②地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 ‎③某种地层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当时地壳隆起,地势升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隆起后被外力侵蚀;三是当时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④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是由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形成的。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如下图所示)‎ ‎⑤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下图)。若出现有断层,说明相应岩层形成后,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甚至出现过地震。‎ ‎(5)在上述判断分析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工程选址、资源开发、旅游观光等。‎ 微专题二 板块构造理论 ‎1.板块的含义 整个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每一个单元为一个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 ‎2.板块的分布 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如下图所示:‎ 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3.板块运动与地貌 ‎(1)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2)板块相撞 ‎①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②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易错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错误的说明理由。‎ ‎(1)板块就是地壳。‎ 答案 错误。 理由:板块是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的地理单元。地壳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2)海沟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 答案 错误。 理由: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底部形成的。裂谷则是陆地板块张裂形成的。‎ ‎(3)印度洋板块就是印度板块。‎ 答案 错误。 印度洋板块属于六大板块之一,大板块可分成若干小板块,印度板块是印度洋板块中的小板块。‎ 考向一 板块的分布 ‎1.(2014·海南地理)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P地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答案 A 解析 根据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特征,可以判断P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 考向二 板块构造理论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2014·上海地理)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 A.喜马拉雅山区 B.日本太平洋岩区 C.新西兰南北岛屿 D.冰岛火山带 ‎3.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 A.石灰岩 B.片岩 C.板岩 D.石英砂岩 答案 2.A 3.D 微专题三 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流向的判断)‎ ‎1.侵蚀地貌 时期(或部位)‎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 初期 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侧蚀为辅 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形成“V”型谷 中期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 以侧蚀作用为主 河谷进一步展宽,呈槽型 ‎2.堆积地貌 ‎(1)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2)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 ‎(3)入海口的海滨地区:三角洲。‎ ‎1.河流侵蚀地貌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方向 向河流源头 垂直于地面 垂直于两侧河岸 对河谷 的影响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特别强调 伸长 加深 展宽 特别提醒 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1)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解释。(2)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 部分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土壤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 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土壤肥沃,易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 特别提醒 (1)河流堆积地貌并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也可以形成于河流上游。‎ ‎(2)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大、密度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分选性。但是,这个规律只适合于连续发生沉积的某个河段,对于整条河流来说,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河流的侵蚀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的,因此自上游到下游,堆积物的颗粒并非都是由粗到细。‎ 考向一 河谷地貌的发育 ‎(2014·重庆文综)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 ‎ ‎ ‎ 答案 1.B 2.C 3.D 解析 图中显示的是砾石堆积地貌。第1题,图中砾石直径较大且较圆滑,而河流源头的石 块多具有棱角;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入海口处河流流速较慢,沉积物颗粒很小。第2题,图中砾石是在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受到挤压、摩擦、碰撞而形成的。石笋是含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的;冰斗是典型的冰蚀地貌,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B项错误;风蚀蘑菇是由于近地面的气流含沙量大,突兀的岩石下部受到风沙的磨蚀较上部严重,下部变得愈来愈细,最后变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岩石;花岗岩风化球属于风化地貌。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砾石有大有小,且直径在9 cm左右的砾石较多,所占比重最大,而比其直径大一倍左右即直径在17 cm以上的砾石所占比重很小。‎ ‎4.读图,回答下题。‎ 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答案 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解析 河流三角洲的成因一般从河流含沙量大、流速减缓、海水顶托作用等方面分析。‎ 微专题四 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 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迂回前进 原因 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 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地势起伏大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①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②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③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②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影 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方 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线 路 走 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尽可能多地经过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线路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施工难度;③保障施工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⑤避免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④成昆铁路按地形大势曲折伸展 线 网 密 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地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 ‎2.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聚落 密度 小 较小 大 原因 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 特别提示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不利于人类居住,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考向一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2012·江苏地理)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 A.多断崖、深谷 B.多石灰岩溶洞 C.多高山、陡坡 D.多角峰、U形谷 ‎2.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双选)(  )‎ A.减轻冰川的危害 B.减轻冻土的危害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 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答案 1.AC 2.CD 解析 第1题,雅西高速公路经过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高山、陡崖等复杂地形。修建隧道和桥梁不仅仅可以缩短路程,更能保证通车后的平稳安全。第2题,该高速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多雨的气候易造成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修建桥梁和隧道能有效防止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 考向二 河流对聚落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2013·北京文综)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答案 甲区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乙区域: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解析 甲区域:甲处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聚落一般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说明;气候上的明显优势是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上的明显优势是黄土覆盖,土层深厚。乙区域:乙处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地形破碎,所以聚落一般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南北的聚落分布密度有差异。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说明;气候上的明显优势是水热条件优越。‎ 练出高分 ‎ [基础落实练]‎ 汾河平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结合“黄土高原东西向基岩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与我国泰山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 A.太行山 B.太岳山 C.子午岭 D.六盘山 ‎2.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  )‎ A.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B.褶皱—断层 C.断裂下陷—流水侵蚀 D.水平挤压—风力沉积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图示太行山、太岳山、子午岭分别属于褶皱山、向斜山、向斜山,六盘山和泰山一样是断块山。第2题,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洼地→地势较低,集水成河→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平原。‎ ‎3.下图中①②两地貌类型与密西西比河不同河段对应正确的是(  )‎ A.①—a ②—b B.①—b ②—d C.①—a ②—c D.①—c ②—d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可知,①为“V”型谷,多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②为山前冲积扇,多分布在河流流出山口处。a位于密西西比河上游山区,形成“V”型谷;b位于密西西比河山区和平原过渡处,易形成冲积扇。‎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进行探测,该小组得到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第4题。‎ 地点 A B C 海拔 ‎450‎ ‎520‎ ‎450‎ 某沉积岩埋藏深度(米)‎ ‎170‎ ‎140‎ ‎160‎ ‎4.该区域可能属于(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答案 D 解析 利用表中三个地点的海拔减去某沉积岩埋藏深度,可计算出该岩层在三个地点的海拔如下:A:280米、B:380米、C:290米,即中部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部地势较高,则可判断该区域为背斜山。‎ ‎5.读“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相邻板块运动方向。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  )‎ A.甲乙之间——裂谷、海洋 B.甲丙之间——海沟、海岭 C.甲丁之间——海沟、岛弧 ‎ D.甲戊之间——褶皱山脉、高原 答案 C 解析 箭头相向运动表示板块碰撞,为消亡边界,多形成海沟和岛弧地貌;箭头相离运动表示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多形成海岭、裂谷和海洋。‎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编号为1)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为2、3、4)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图中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形成的。读图,回答6~7题。‎ ‎6.火山岛屿1至4主要由下列哪种岩石组成(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7.下列四图中最能代表链状火山岛屿(2、3、4)和夏威夷群岛主岛(1)的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6.A 7.C 解析 第6题,火山岛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是岩浆岩。第7题,由图可知,由于板块的运动,距离热点越近,岛屿年龄越轻,越远则年龄越老。‎ ‎[能力提升练]‎ 读图甲与图乙,回答8~9题。‎ ‎8.图甲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 A.海沟 B.海岭 C.褶皱山 D.裂谷 答案 8.B 9.D 解析 第8题,图乙显示的是张裂运动,是岩浆上升形成岩石之处;图甲中②属于东非裂谷带的一部分,地壳运动形式与图乙最相符。第9题,张裂边界一般易形成裂谷和海岭,再结合图中断层箭头运动方向,可判断张裂处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故最可能形成裂谷。‎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 A.⑥处岩层不可能含有化石 B.③物质主要来自于地核 C.④处岩石类型不同于①是因为发生了变质作用 D.⑤处形成大陆岛 ‎11.从地质条件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沉积岩 C.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④②①‎ 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⑥处构造好于①处 答案 10.C 11.D 解析 第10题,⑥处为沉积岩,有可能含有化石;③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④处是由于①岩层受热而形成的变质岩;大陆岛是陆地向海洋的延伸部分,⑤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第11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①处是向斜;②处是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④②①岩层相比①先形成,②④后形成;⑥处是背斜构造,①处是向斜构造,修建隧道最好选择在背斜处,这样地基稳定,便于施工。‎ ‎(2014·北京文综)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13.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 12.A 13.D 解析 第12题,根据河流两岸岩层①和②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①在②之下,故①形成的年代较早,故A正确。根据图例可知①为页岩,其硬度比②石灰岩硬度小,更易受侵蚀,故B错误。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形成的,故C错误。从图示形态看,河谷不是“V”型,在断层上也不宜修建水库,否则会导致断层活动,威胁大坝安全,故D错误。第13题,流水的侵 蚀与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呈正相关,河流的流量大,其流速相应的也大,故当水位上升时,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水的含沙量会增大,故A、B、C错误。河流的侵蚀有侧蚀和下蚀两种,其作用分别使河床变宽和河谷变深,且由图可知,河床在中后期明显加宽和变深,故D正确。‎ ‎14.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图示地质构造及判断理由。‎ ‎(2)描述图示地区各岩层的形成过程。‎ ‎(3)若图中河流沿岸居民点很少且居民点规模很小,其地质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断层。 岩层沿河流沿线附近发生断裂,并且产生错动位移。‎ ‎(2)岩层f、e、d、c按顺序沉积;在岩层c沉积后,岩浆沿断层侵入形成b岩层;最后岩层a沉积。‎ ‎(3)位于断层线一带,多地质灾害。 ‎ 解析 第(1)题,参照图例,从同一岩层的连续状态即可观察得出图示地质构造为断层。第(2)题,沉积岩具有明显层理构造,按顺序从下向上沉积;b岩层没有层理构造特点,分布于断层顶部并且不呈喷出岩的火山锥形态,应为侵入岩。第(3)题,河流在断层线上,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5.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近年来智利与我国交往密切。该国地理位置偏远,有“天涯之国”之称。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智利人称自己的国家是“天涯之国”,请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原因。‎ ‎(2)据图说出冰川对科尔科瓦多湾地区地貌形成的作用。‎ ‎(3)说出智利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4)有人认为应扩大智利南部港口规模,营造世界大港。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 (1)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西濒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东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北有沙漠与邻国阻隔,交通不便。‎ ‎(2)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了峡湾型海岸;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冰川与流水共同作用下,河谷平行状分布。‎ ‎(3)北部聚落多(密度大),南部少;北部聚落等级高(规模大)。‎ 原因:北部气候温暖,矿产资源丰富;南部气候寒冷,多为原始森林。‎ ‎(4)可行。 南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适宜建港;可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南部地区资源开发与出口。‎ 不可行。山脉直逼西海岸,经济腹地小;远离世界主要航线,影响力小,贸易量小;城市规模小,经济水平低。‎ 解析 第(1)题,回答时应针对“天涯之国”对交通条件的影响进行说明。第(2)题,根据题干要求,在说明冰川作用多形成峡湾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流水侵蚀所起的作用。第(3)题,从聚落密度、规模说明分布特点;从气候和资源条件说明原因。第(4)题,解答该小题应观点明确,并做到观点与论证过程的统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