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30张)
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点导航 思维导图 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三 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分析 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 (1)成因 (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③ 带状 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④ 热量 为基础 ,⑤ 东西 延 伸 ,⑥ 南北 更替 , 如图中大陆东岸从南向北依次为⑦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⑨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 水分 为基础, 南北 延 伸, 东西 更替,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如图中温带地区自东向西 依次为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并不完全吻合,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 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 温带海洋性 气候和 温带季风 气候;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 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是 温带草原 带和 温带荒漠 带。 1.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 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特别提醒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与成因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 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 地带性) 影响 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 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 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 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 变化例证 方法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 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命题视角一 气候与自然带 1.[2017北京文综,41(1),10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 图,回答下题。 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 任选其一 ,说明该自然带 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答案 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 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 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与自然带。根据图文中的信息:东非、10 ° S—15 ° S、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等可判断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1月为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温高、降水多,植物繁茂;7月为干季,受信风带影响,气温高、降水少,草木枯黄。 命题视角二 水平地带分异规律的判读 2.(2017北京丰台期末)读图,回答下题。 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 ( ) A.①—②—③—④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①—②—③—④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C.①—⑤—⑥—⑦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①—⑤—⑥—⑦体现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C 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①—②—③—④分布海拔升高,是因为 随海拔变化,水热条件也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自然带发生更替,体现的是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属于地带性现象,A、B错;①—⑤—⑥—⑦体现 的是随纬度不同,热量条件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自然带发生更替,体现的 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对,D错。 C 考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 形成基础 : 随着海拔的变化 , 从山麓到山顶的① 水热状况 差异很大 , 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 , 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 , 该分异规律是以② 热量 和水分为基础的。 2.分布特点:在山地的垂直方向上更替,山地所处的纬度③ 越低 ,海 拔④ 越高 ,垂直地带性越明显。 3.阴阳坡:同一自然带(如自然带2、3)的海拔α坡高于β坡,由其推断α坡 水热条件好于β坡,应为⑤ 阳 坡。 4.雪线:α坡雪线低于β坡,是因为α坡为迎风坡,⑥ 降水较多 。 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3)同一自然带在山地阳坡的分布高度高于阴坡。 (4)纬度低的高大山地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地。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3.雪线 (1)雪线的概念 高山常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雪线。确切地说,雪线指 的是某一个海拔,雪线以上的地带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 了常年积雪区;雪线以下的地带,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形 成常年积雪区,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地貌因素 坡度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收到的太阳辐 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偏高,阴坡则相反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 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使雪线上升;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 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 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 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2)影响雪线的因素 (3)雪线的分布规律 ①纬度分布规律 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是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降低。例如,雪线高度在 热带非洲为4 500~5 600米,阿尔卑斯山降至2 400~3 200米,北极圈附近 只有500米左右。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雪线高度具体如下表: 纬度 最大高度(米) 最低高度(米) 北纬 80 ° —90 ° 50 0 60 ° —70 ° 1 000 300 40 ° —50 ° 4 100 1 400 20 ° —30 ° 6 100 4 900 0 ° —10 ° 4 600 4 500 南纬 0 ° —10 ° 5 600 4 500 20 ° —30 ° 6 100 4 600 40 ° —50 ° 2 200 700 60 ° —70 ° 0 0 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差异 雪线的高度与降水量关系密切。迎风坡降水量较大,雪线较低;背风坡 降水量较小,雪线较高。 命题视角一 山地垂直分异规律的判读 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 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1.(2016北京文综,8,4分)该山地 (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 答案 C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等。读图 可知,该山地全年日出6时,日落18时,应位于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气 压带控制,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A项错误,C项正确;赤道地区不受台 风影响,B项错误;山顶最高温接近14℃,而赤道地区山地基带最高温大 于20℃,故山顶海拔高于1 000米,D项错误。 C 命题视角二 山地垂直自然带和雪线的综合判读 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 气温。读图,回答下题。 2.(2017北京文综,8,4分)该山地 ( ) A.海拔3 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 C 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板块构造学说及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读图可知,海拔3 000米左右月均温都在0℃以上,故没有终年积 雪,A项错误;气温年较差总体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项错误;该山地基带 月均温在15℃以上,且山麓海拔低,接近海平面,应该位于喜马拉雅山脉 南坡,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为 消亡边界,D项错误。 C 考点三 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分析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理想模式状况 实际状况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几乎无大陆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北极地区大部分是北冰洋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处于背风坡雨影区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相对较少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 岸是寒流,降温减湿;西岸 是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 岸是暖流,增温增湿;西岸 是寒流,降温减湿 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海岸 针阔叶混交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特别广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方法技巧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的判断方法 依据某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该地应 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 致就是地带性分异,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分异。 命题视角 非地带性热带雨林的分布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 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下图,回答下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0 分) 答案 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流经, 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解析 本题以南美洲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自然景观的成因,以及运用知 识阐释地理现象的能力。①地为热带雨林景观,属于典型的非地带性现 象,其形成原因可用“纬度+地形迎风坡+洋流”模式来分析回答。② 地植被垂直变化现象的成因,可从山地垂直自然带成因角度分析,即从 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有垂直方向上的差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