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 二轮复习 区域经济发展-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学案(全国适用)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备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6 区域经济发展 【课标解读细化】 1.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明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东北地区三大农业区的分布和生产状况 3.东北地区不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方向 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构建知识网络】 【思维发散训练】 1.为什么东北大米的品质优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2.东北地区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3.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生长的需要,与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及一年三熟相比,相差甚远,但为什么还称“东北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黄土高原地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7.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8.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9.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哪些问题? 10.不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何不同? 【参考答案】 1.自然环境优越(地势低缓,气候条件好,河网密布,交通便利,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劳动力优势和侨乡优势;文化、教育科技发达;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2.(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 3.城市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城市有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对农业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2)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4.环境问题,城市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等。 5.因为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产生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6.东北大米质量最优,是由于其生长期较长,而且具有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日温差大等特点,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十分丰富。同时由于冬季气温低,不利于作物害虫越冬,因此水稻病虫害少,品质优良。 7.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以下几方面:(1)饲料丰富。东北地区的玉米及糠麸、秸秆、豆饼、豆渣等农副产品作为饲料、饲草,来源广,潜力大;(2)农区人口众多,经济技术条件较好,发展畜牧业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益;(3)农区经营畜牧业一般以舍饲为主,经营管理的集约化水平较高,生产比较稳定;(4)在饲养的同时积攒了大量优质的有机粪肥。 8.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大的不足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只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但这里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而且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又高。所以人均产粮多,粮食的商品率高,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 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9.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产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10.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重点发展经济林及对产品的深加工。 【自主梳理归纳】 一、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大部分属于 气候区; 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可满足___________作物的需求;易受 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 (1)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形,利于农业进行 。 (2)土壤: 、 广布,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答案】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 一年一熟 低温冷害 多种经营 黑土 黑钙土 工业 二、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地貌、 和 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 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分布在A 平原,B 平原,C 平原;作物主要有 、大豆、 、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D ,E ,F 。 (3)畜牧业区:分布在 、 及部分林区草地。 【答案】气候 植被 土壤 农业生产方式 松嫩 三江 辽河 玉米 玉米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部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 、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最大的 三江平原 大规模机械化 地区专业化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发展问题及影响 (1)问题: 、高强度农林开发。 (2)后果:农业 退化。 2.发展方向及重点 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强化 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 ①提高 ;②加快发展 ,延长产业链条;③建设 基地 西部 草原区 围绕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_________和__________ 强化______________建设,发展_______经济;②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______________畜牧业 山区 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半山区实现“_____________”,山区发展_______和_______ 配套加工业 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的转变 【答案】人口激增 生态环境 商品粮、豆 粮食需求 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业 绿色食品 生态建设 增加农牧民收入 生态农业 舍饲畜牧业 人工草地 草业 集约化草食性 森林资源保育 立体开发 特色农业 特产品 原料型生产 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 五、对外开放的前沿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调整 (1) 产业比重下降, 产业比重上升。 (2) 产业比重下降, 、 产业比重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毗邻 ,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 ,参与 。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答案】产业结构 第二 第三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 技术 知识密集型 港澳 扩散 扩散 【注意提示】图示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 主导产业: 型产业 优点:一些工厂迅速成为 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缺点:吸引的外资额及 的增长相对较慢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主导产业: 产业 面临问题: 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需进行产业升级 2.城市化 (1)现状:我国城市分布最为 的地区之一。 (2)表现 城镇 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城市 迅速扩大 【答案】劳动密集 国内 工业增加值 高新技术 政策 密集 数量 规模 【注意提示】 1.城市群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或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它具有一下四个特征:①高密度的聚落;②一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枢纽;③拥有发达的网络结构;④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 2.工业化 工业化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化工业国。 七、问题与对策 1.问题产生的原因 (1)受地区 和 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 。 2.问题表现 (1) 面临困境。 (2) 相对落后。 (3) 问题日趋严重。 3.对策 (1) 调整:发展重工业和 ,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 城市群。 (3)加强 。 【答案】产业基础 市场腹地 规划与管理 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 产业结构 机械制造业 大珠江三角洲 规划与管理 【剖析高考真题】 (2017•北京卷)图4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6、7题。 图4 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6.A 7.B 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考点:土地利用类型,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内蒙古和贵州两省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图,判断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是耕地、牧草地,从而再判断甲是哪个省级行政区。 (2017•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15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16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 (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简述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形成原因。______ 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6分) (2)据图16,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_______(4分)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_______(3分) 【答案】 (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 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 (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三点) 【解析】 (2)根据图16可知,苏州、无锡和常州市位于苏南地区, 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少,粮食增产慢;徐州、盐城等苏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江苏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可从市场需求、技术、生态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分析。 考点: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区域农业发展。 【点睛】解答该题主要是理解人口变化和粮食增产之间关系,流动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增产速度慢。新中国之所以成功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主要经验有:改革农村生产关系,扩大粮食的市场调节范围,合理调整粮食价格,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增加农业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综合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2017•江苏卷)图12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A.日照市 B.潍坊市 C.青岛市 D.威海市 24.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A.单位GDP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 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答案】23.CD 24.BC 【解析】 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7•江苏卷)图13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25~26 题。 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A.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D.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26.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答案】25.BD 26.AB 【解析】 考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2017•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 图17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 图18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_______(4分)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4分)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______(4分)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_______。(1分)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 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 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 【解析】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因地制宜的重要思想。 考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点睛】雄安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雄安新区定位二类大城市。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7•新课标Ⅰ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3)本题主要考查剑麻要及时加工的原因。主要从剑麻的特点和区域气候的特点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 剑麻生长在热带,温度高,降水多;刚割下来的剑麻叶片的水分含量大,如果不及时加工,则非常容易腐烂,从而会破坏纤维的质量,进而影响品质。 (4)本题主要考查剑麻农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可知能够为该地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从“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可知,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考点:农作物生产与用途 农产品及时加工的原因 农场兴建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点睛】分析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大的原因,一般从生产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从产量不足,需求量大分别组织答案。国内产量不足,从国内种植面积,产量及其质量方面分析,需求量大,就从国内船舶及汽车制造的发展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 (2016•上海卷)(八)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 15.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16.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5、A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我国的经济带。 【名师点晴】这道题考查学生看图能力。直观的读图,加以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 2000-2010年十年间,人口流动的变化主要是经济因素。省际间的人口、县际间人口及县内人口变化,只在认真读图都可看出;经济发达,吸收外来人口;经济落后,人口外迁。 (2016•新课标Ⅰ卷)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 (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工农业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 【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广西横县地理位置和茉莉花种植为背景材料,从地域认知到人类活动,设问细致灵活,注重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过程与探究问题的能力。(4)设问自由度高,能很好的评价区域发展观。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答题。该开放性的问题与以前的高考试题略有变化,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一改过去正反观点进行选择然后论证的情况。 (2015•重庆卷)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4.B 5.A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涵盖城市化率(乡村人口比重)计算、城市化的动力等。 【名师点睛】该组题目以地理图表为切入点,将城市化率计算、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动力等问题联系起来,重点考查教材中城市化这一主干知识。采用常见的地理坐标图展示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城市化过程中地铁开始运营的时间等地理信息,注重学生读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体现地理学科多图表、重能力的特点和要求。 (2015•海南卷) 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0. 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家投资 11.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12. 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 A.农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 【答案】10.C 11.B 12.D 【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建设的作用、区位因素等。 【名师点睛】本组试题以区域地图为切入点,以城市化为背景,将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城市建设的区位因素、城市功能定位等问题联系起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等能力。材料中“埃及沙漠广布”是人口集中于少数大城市的原因,其结果是导致少数大城市出现城市化问题,在此背景下,设置“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这一问题,分析出题人意图可知,该问题的实质是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沙漠广布”的埃及,与位于尼罗河下游沿岸地区的开罗相比,开罗以东地区只能具有土地广阔,地价较低的优势。新城市的定位是政治中心,理解这一点,才能对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做出准确推测。根据材料理解出题人意图,并灵活运用教材相关知识,是解决该组试题的关键之处。 (2015•上海卷)(九)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19、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答案】19、A 20、A 【解析】 考点: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名师点睛】该题以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为材料,考查城镇化的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图中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5•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8、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7、B 8、B 考点:本题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条件,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 【名师点睛】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与地形环境密切相关,湿地分布区海拔相对较低,河流源头的海拔较高。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生产力水平、土地政策相关,容易开发的地区开垦为耕地的时间早。农业生产的大规模经营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只有依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让少数人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所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2015•江苏卷)下图为2011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B.Ⅲ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C.Ⅳ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 D.V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4.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 ) A.I区 B.Ⅲ区 C.Ⅳ区 D.V区 【答案】23.BD 24.BC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2011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为切入点,图片形式给出材料,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的理解。本题要求学生准确度图,第一小题还要求学生在准确度图的基础上,抓住同一区域的共同的区位特征;第二小题则要求学生寻找满足当前对粮食需求的农业区域,一个是该地的粮食商品率要高,或者是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粮食生产能力强。 (2015•海南卷)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 【答案】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3分) 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4分)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3分) 【解析】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粮食产需变化及其原因。 【名师点睛】本题采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地理信息,题中所给地图依然是构成高中地理能力主干的坐标图,准确解读图中曲线含义并据此推断二者变化特征,不难解决“概述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这一问题。而文字材料虽短,但材料中所提供信息非常关键。“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造成产量变化的原因是耕地面积和农业结构的变化;“吸引大量省外人口”,其隐含的意义是广东省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可推测粮食消费量增加。 (2015•福建卷)图1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答案】1.D 2.C 【解析】 考点: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业生产类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且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的规模相当。所以判断是否属于混合农业,一是看该地农业生产类型的多少,二是看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是否达到一定规模。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使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考点归纳总结】 一、区域农业发展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创汇农业基地之一。该地区水热条件配合良好,作物、蔬菜、瓜果产量高;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水运、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方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等。 2.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生产生活用水、电力和广播电视的建设。 (2)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和畜牧养殖业,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绿化山坡,防治水土流失。有计划地对村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净化人居环境。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对农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节约土地。 (4)壮大集体经济:搞好资源开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吸引外来投资。 (5) 协调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强村民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改变卫生习惯。加强村级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支持,构建和谐新村。维护社会大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群众就医难状况。拓宽劳务输出主渠道,发展劳务经济。 3.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 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三角洲 出口创汇农业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 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 海南岛 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 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学以致用】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②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③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水土资源丰富 ②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③水资源呈东多西少的特点 ④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1)D (2)B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2.我国城市化的不同模式 城市化模式 城市化主要推动力 具体过程特点 珠江三角洲模式 工业化 在外资推动下工业化与城市化不断发展 苏南模式 工业化 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温州模式 工业化 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 东北模式 工业化 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劳动力职能变化和促进工业发展 云南德宏模式 边贸发展 由于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到这里务工、经商,推动了区域城市化的发展 3.问题原因与对策 问题: 问题 原因或表现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崛起;②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不及长江三角洲地区;③外商投资区位选择转向扩大市场规模,迁往其他地区;④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城市建 设相对落后 ①城市人口、数量迅增,城市规模急胀;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缺少分工合作,竞争力下降;③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等问题,“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已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②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③噪声扰民;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原因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推动下发展的,而受产业基础薄弱和市场腹地小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后劲不足。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对策 对策 内容 实施原因 产业结 构调整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①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②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同,使得工业化、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加强规划与管理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 ②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查处私招滥雇,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②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现象较普遍 【学以致用】 1.2010年5月24日新华网消息: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三角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结合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目前很多外商选择在长三角地区投资建厂,长三角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原因有哪些? (2)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你认为长三角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 (3)资料显示长三角地区气温在不断升高,专家估计,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到2013年,江苏沿海海平面将上升27毫米。这会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4)在图示区域工业发展中,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增加这两大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大开发,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 (1)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等。 (2)改造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减少耗能多、资源型工业,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等(3)风暴潮灾害破坏程度加剧;沿海滩涂湿地等生态群落也会减少或丧失;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海岸、河口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等。 (4)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改变本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扩大铁路、水运、管道、输电线路等的运输能力;向西部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部门。(本题为开放型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2.读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85年至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要说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的原因有哪些? (4)简述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2)工业化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加工制造业转移;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3)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小。 (4)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发展交通,建立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扩大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腹地。 【针对强化训练】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答案】 1.D 2.C 昆仑雪菊是具有降压降脂、清肝明目等独特功效的稀有高寒植物。昆仑雪菊生长于昆仑山3 000米以上的冰峰峭崖上,每年8月盛开,花期短,生长区域狭窄,产量极小,弥足珍贵。于是新疆茶农纷纷将这种产自昆仑山高海拔地区的菊花品种引到平原地区进行人工种植,单产明显提高,但品质却大大降低,因而价格从曾经的黄金价跌落至白菜价。读图回答3~4题。 3.与原产地相比,且末引种昆仑雪菊单产高但品质差的原因是( ) A.种植规模扩大,雪菊产量多 B.土壤肥沃,雪菊生长好 C.海拔低,光热条件充足,临近河流,雪菊生长迅速 D.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雪菊生长周期长 4.为了促进新疆昆仑雪菊产业的发展,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 B.加强市场调研,减少农户盲目种植 C.完善流通体系,拓宽流通渠道 D.提高产品价格,缩小种植规模 【答案】 3.C 4.D 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读表回答5~6题。 5.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沿海沿边的区域条件 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外企的迅速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基础设施落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答案】 5.D 6.D 一个城市制造业就业密度与服务业就业密度的比值,通常用R值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特大城市2000年和2010年R值随距市中心距离远近的分布曲线。读图完成7~8题。 7.与R值的最大值出现在近郊区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A.环境 B.地租 C.交通 D.技术 8.该特大城市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 ②整治城区河流,减少污水排放 ③实行垃圾分类,化废为宝,综合利用 ④使用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7题,R值的最大值出现在近郊区,说明在近郊区制造业布局密集,这主要是考虑到近郊区的地租较低,交通方便,对市中心环境影响小。第8题,②是为了减轻水污染;③是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答案】 7.D 8.A 9.下表是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值、三大产业比重构成表。读表可知,自1990年以来,该省( ) 年份 总产值 (亿元)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1990年 200 47 36 17 1999年 1 023 19 45 36 2008年 6 110 13.4 54.4 32.2 A.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 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C.第三产业产值先升后降 D.环境承载力下降 【答案】 A 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10~11题。 10.从图中可知,该地( ) A.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B.城市化水平高 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D.工业发达 11.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解析】 第10题,对比两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一半以上,而产业结构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工业落后。第11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区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产值比重较低,说明农业落后。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并非只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答案】 10.C 11.A 12.(28分)2014年是改革开放36周年,有学者总结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出现了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分别对应下面三幅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图b所示地区与a、c两地相比较,促使该地区乡镇企业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区位优势条件是什么? (3)近年来,欧美国家多次发起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c地区商品出口也受到了影响。请结合意大利新兴工业发展经验,谈谈你对该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看法。 (4)乡镇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试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答案】 (1)地处长江三角洲,工业基础好;濒临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受上海辐射影响;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水陆交通便利。 (2)临近港澳,依托港澳引进外资和技术;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海外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 (3)重视团结协作,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信息,积极拓宽国际市场。 (4)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技术水平较难提高;排放的废弃物较多;环境方面的投资过少,易产生污染,破坏农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较难形成规模效益等。 1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两个重要城市群,阅读两三角洲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酸雨危害严重,减少这些酸性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 (3)伴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地区农业应如何发展? 【答案】 (1)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量,并进行回收利用(推广原煤脱硫技术、工业废气脱硫处理);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污染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2)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构建区域核心城市,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合作等。 (3)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加大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城市需求量大的农副产品生产;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野樱桃李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野生果木,它具有喜光、喜温凉、喜潮湿的生长习性, 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伊犁,下图示意野樱桃李等野生果木的分布。1993年专门从事樱桃李开发的甲饮料公司在该区域成立,至2010年该公司的樱桃李饮料已成为新疆三大品牌饮料之一。2014年甲公司决定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野樱桃李生长地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出于生态保护的考虑,公司尝试在伊犁河谷仿生试种野樱桃李,但因冬季河谷气温较低,导致野樱桃李大量死亡。原料危机已经成为制约甲公司发展的瓶颈。 (1)从地形角度指出图中野樱桃李的分布特点。 (2)简析野樱桃李仿生试种区冬季气温较低的原因。 (3)简析当前甲饮料企业拓展市场的优势条件。 (4)试为甲饮料公司克服原料危机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位于博洛霍罗山南坡;且分布于海拔1 000~1 500米的山地;密布于大西沟、果子沟等沟谷地区。 (2)地处河谷,且河谷走向与西风一致。地势西低东高,有利于(冬季)寒冷气流的堆积,导致冬季温度过低。 (3)原料优质(或珍贵、无污染等),产品知名度高;多年生产经营,工艺等基础好;地处边疆(靠近霍尔果斯口岸),便于拓展国际市场;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利于产品运输。 (4)(在1 000~1 500米高度上)寻找适宜野樱桃李生长的人工种植区(或培育良种,增强野樱桃李的环境适应性)(或实施大棚生产),以确保原料的数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原料利用率,寻找其他野生水果替代,拓展饮料产品种类;加强野樱桃李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15.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安徽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12年夏粮总产量达到260.3亿斤,比2011年增产16.1亿斤,实现“九连增”。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300亿斤。 材料二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2)分析河南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 (4)安徽、河南两个农业主产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试分析原因与对策。 【答案】 (1)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水稻播种面积大,单产较高。 (2)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京广、陇海)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4)原因: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季风区降水变率增大,降水较常年偏少,加之人为破坏生态,地表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干旱灾害加剧。 对策:兴修水利;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