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2019-2020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白山市2019-2020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www.ks5u.com 高一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央视节目《北纬30°·中国行》,向我们展示了北纬30°沿线神奇的自然环境,下图是某校地理考查小组收集整理的北纬30°附近地区五个城市(①拉萨②重庆③恩施④武汉⑤杭州)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年太阳辐射量最高的城市位于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云贵高原 D. 横断山区 ‎2. 到达重庆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拉萨市少的主要原因是重庆市 A. 海拔高 B. 多阴雨天气 C. 距海远 D. 植被丰富 ‎3. 长期生活在拉萨市的人比生活在重庆市、武汉市的人肤色要黑的主要原因是拉萨市 A. 海拔高,气温低 B. 纬度较低,降水较多 C. 地势高,紫外线照射强 D. 地势较高,白昼时间长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从图中年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分析,辐射量最高的城市①是拉萨,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故A项正确。‎ ‎【2题详解】‎ 到达重庆地面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拉萨市少的主要原因是:重庆市海拔低,大气层厚;位于东部季风区,距海近,多阴雨天气;故B项正确,AC项错误。植被丰富程度对年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综合分析,B项正确。‎ ‎【3题详解】‎ 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含量高,所以长期生活在拉萨市的人皮肤的黑色素分泌多,比生活在重庆市、武汉市的人肤色要黑。与气温高低、降水多少、白昼长短关系不大,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2019年6月8日5时40分(当地时间),某摄影爱好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布鲁克草原一河道附近拍撬了弯曲河道中有九个太阳倒影的美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拍摄此美景时,拍摄者的朝向应为( )‎ A. 东偏北方向 B. 西偏北方向 C. 东偏南方向 D. 西偏南方向 ‎5. 再次在同一地点以相同角度拍摄此美景的日期最可能是( )‎ A. 4月5日 B. 12月10日 C. 9月11日 D. 7月6日 ‎6. 该日巴音布鲁克草原( )‎ A. 昼短夜长 B. 昼长夜短 C. 昼最长,夜最短 D. 昼最短,夜最长 ‎【答案】4. A 5. D 6. B ‎【解析】‎ ‎【4题详解】‎ 拍摄此美景时间是2019年6月8日5时40分(当地时间),日出时间早于6时,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故拍摄者的朝向应为东偏北方向。故选A。‎ ‎【5题详解】‎ 当昼长时间与6月8日相似时,即日出、日落方向相似,因此会出现日出景观,北半球6月22日昼长达一年中最长, 7月6日前后和6月8日与6月22日相差天数相当,与北回归线 相差的纬度相等,因此太阳直射同一纬线,日出方向相近。故选D。‎ ‎【6题详解】‎ 该日巴音布鲁克草原日出时间早于6时,昼长夜短,北半球6月22日昼长达一年中最长,故选B。‎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①②③④四地温度最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①②两地之间由于水平气流运动形成的风是( )‎ A. 西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9. 下列示意图中,与上图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 A. B. ‎ C. D. ‎ ‎【答案】7. A 8. D 9. C ‎【解析】‎ ‎【7题详解】‎ 同一垂直面,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气温,据图分析,①②处气温高于③④,①处空气上升,近地面是低压,气温高;②处空气下沉,近地面是高气压,气温低,所以四地中气温最高的是①处。故选A。‎ ‎【8题详解】‎ 据图分析,①处空气上升,近地面是低压;②处空气下沉,近地面是高气压,①气压小于②;气压梯度力由②指向①,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北半球向右偏转为西北风。故选D。‎ ‎【9题详解】‎ A、B项为海陆风: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响陆地,吹海风;夜晚相反,风由陆地吹响海洋,为陆风,据图分析,AB错误;C.晴朗的白天,沙地为热源,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草地为冷源,空气下沉,近地面为高压,风由草地吹响沙地,结合吐舌判断,C正确;D.考查城市热岛环流,根据城市热力环流判断,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响城市,高空,风由城市吹响郊区,据图判读,D错;故选C。‎ 下面为四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四个城市纬度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A. 甲高于乙 B. 乙低于丁 C. 丙高于丁 D. 丙低于甲 ‎11. 丙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 热带、副热带大陆内部和西岸 B.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C. 热带、副热带大陆内部和东岸 D.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四地的最低月平均气温分析,甲、丁最低在150C以上,所以地处热带,乙、丙最低在00C以上,150C以下,为亚热带或温带,所以乙、丙的纬度高于甲、丁,故C项正确。‎ ‎【11题详解】‎ 因为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为地中海气候,所以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B项正确。‎ ‎【点睛】根据图中降水特征分析,甲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为地中海气候;丁全年高温少雨为热带沙漠气候。‎ 下图示意我国位于东北某河流主要的三种朴给类型(图中①②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据图推测该河流补给类型( )‎ A. ①为地下水补给 B. ②为雨水补给 C. ③为季节性积雪融水 D. ③为冰川融水 ‎13. ③补给类型( )‎ A. 全年对河流补给量不变 B. 冬季受①补给量大 C. 受②补给类型影响很小 D. 秋季流量大于春季 ‎14. 图中该河流( )‎ A. 全年都没有结冰期 B. 春季径流量大于夏季 C 一年中有两次汛期 D. 秋冬季节多洪涝灾害 ‎【答案】12. B 13. D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示不同水源补给的大小和时间的差异分析,图示②补给量大,且主要分布于夏季,故判断为夏季雨水补给;①主要在春季形成补给,故判断为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而③补给终年较稳定,故判断为地下水补给。东北山地没有冰川,河流没有冰川融水补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③补给类型为地下水补给,终年较稳定,秋季流量大于春季,冬季气温低,受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小,受②补给类型影响很大。故选D。‎ ‎【14题详解】‎ 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受夏季雨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而形成双汛,C正确。位于我国北方,有结冰期,A错误。春季径流量小于夏季,B错误。夏秋季节多洪灾害,D错误。故选C。‎ 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图中有箭头方向绘制错误),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箭头方向错误的有( )‎ A. ③④⑧ B. ④⑤⑥ C. ①②⑤ D. ⑥⑦⑧‎ ‎16. ⑧过程包括( )‎ A.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B. 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C. 变质、风化、侵蚀、沉积 D. 冷却、侵蚀、堆积、固结成岩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因此②错误;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结而成,不能由其它类岩石转化,因此①、⑤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而⑧是岩浆岩转化成沉积物的过程,因此排除与固结成岩有关的选项,B、D错误;岩浆岩转化成沉积物的过程是外力作用的过程,而变质作用属内力作用,C错误;⑧是岩浆岩转化为沉积物的过程,出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日晒、雨淋、冻融、生物等作用下风化、崩解破碎,然后经过风、流水或冰川等的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物,A正确。故选A。‎ ‎【点睛】第一小题宜采用直选法,第二小题宜采用排除法。‎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条河流某处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示该河段( )‎ A. 流水向下侵蚀作用强烈 B. 西南岸基岩坚硬 C. 河谷呈U字形,宽而浅 D. 东北岸地层下降 ‎18. 图中M地貌( )‎ ‎①为河流阶地 ‎ ‎②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③沉积物颗粒下细上粗 ‎ ‎④沉积物形成最晚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图示该河段河谷呈V型,窄面深,流水向下侵蚀作用强烈,A正确,C错误;西南岸更陡峭,侵蚀更严重,基岩不坚硬,B错误;对比地层可以看出,东北岸地层上升,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M处地貌呈阶梯状,属于河流阶地,河流阶地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河流地貌,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阶地呈现一层一层的堆积状态,可以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丰水期水面宽阔,水流速度慢,沉积物颗粒小,故沉积物颗粒下粗上细。沉积物位于阶地表面,形成最晚。①④正确。故选B。‎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a、b、c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 A. 断层、向斜、背斜 B. 背斜、断层、背斜 C. 向斜、背斜、断层 D. 向斜、断层、向斜 ‎20. 图中①②③④四岩层按年龄从老到新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②③‎ ‎21. 图中a山的海拔高于c山的原因可能是( )‎ A. 断裂上升的高度大 B. 岩层抗蚀力强 C. 褶皱隆起的高度大 D. 地表植被覆盖度高 ‎【答案】19. D 20. C 21. A ‎【解析】‎ ‎【19题详解】‎ a、c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b处岩层发生断裂,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为断层构造。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①③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水平方向上背斜处中心岩层较两侧老,因此①年龄较③新;根据图中断层两侧岩层的对应关系可知,②年龄较①新;④年龄较②新。因此①②③④四岩层按年龄从老到新③①②④,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图中a山与c山位于地堑的两侧,对比地堑两侧同一岩层的高度可知,a山断裂上升的高度大于c山,A正确;读图可知,a山和c山均属向斜构造,岩层的类型相同,因此岩层抗蚀力应相同,B错误;a山和c山均属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褶皱隆起应为背斜构造,C错误;植被覆盖度不影响山体海拔高度,D错误。故选A。‎ 读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从甲山到丁山,山麓自然带(基带)的变化反映了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3. 甲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较丁山地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 B. 纬度低 C. 降水多 D. 蒸发小 ‎【答案】22. A 23. B ‎【解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2题详解】‎ 从图中看,从甲到丁基带依次为亚热带、温带、亚寒带、苔原,变化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 ‎【23题详解】‎ 甲山地纬度低,从山底到山顶的水热差异大,自然带数量较多,B正确。‎ 下图为北半球“理想大陆”的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甲自然带是()‎ A. 温带常绿阔叶林带 B. 山地落叶针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5. 从赤道到极地影响图示自然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土壤肥力 ‎【答案】24. C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落叶阔叶林带是典型的温带森林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典型的亚热带森林带,故A说法错误。图中显示的是B处水平自然带的分布,不是山地自然带的分布,故B错误。甲地处温带地区,所以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地中海气候区的自然带,故C正确,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25题详解】‎ 从赤道到极地,因为纬度不同,所以热量不同,因此从赤道到极地影响图示自然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故A正确。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才水分,故B错误。光照和土壤肥力不是自然带变化的影响因素,故C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 ‎26.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甲为某年12月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图乙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位置示意图。‎ ‎ ‎ ‎(1)表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赤道的是________线速度由小到 大的顺序是________。‎ ‎(2)12月5日,地球大致位于图中________(填数字)处,地球公转速度逐渐________(填“变快”或“变慢”)图中A代表的节气是________日,C代表的节气是________日。‎ ‎(3)当我国北方地区室内日照面积最小时地球公转位置位于图中________(填字母)处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位于________,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 ‎【答案】 (1). 丁 (2). 丙 (3). 甲<乙<丁<丙 (4). ④ (5). 变快 (6). 秋分 (7). 春分 (8). D (9). 北回归线(或23°26′N) (10). 昼长夜短,昼长为一年中最大值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地球运动特征、光照图判读及直射点移动对昼夜长短影响等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考查,不难解答。‎ ‎【详解】(1)赤道永远昼夜平分,昼长为12时,丙位于赤道。此日为12月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丁白昼时间大于12小时,所以丁位于南半球。某地白昼时间与12时的差值越大,说明该地纬度越小,表中白昼时间与12时差值从大到小排序为甲乙丁丙,所以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丙丁乙甲,纬度越小线度速度越小,故线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甲<乙<丁<丙。 ‎ ‎(2)图中B位于近日点附近,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①④是冬至日附近的时间,①冬至日之后,④是冬至日之前,12月5日更接近④。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12月5日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从地球公转可以看出,图中A位于冬至日之前,代表的节气是秋分日,则C代表的节气是春分日。‎ ‎(4)当我国北方地区室内日照面积最小时,太阳高度角最大,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公转位置位于图中D处,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位于北回归线(或23°26′N) ,我国昼长夜短,昼长为一年中最大值。‎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温线(单位:℃)分布图。‎ 材料二 下表为杰克逊维尔和萨菲气候资料表。‎ ‎(1)图示季节最可能为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指出该月奇德利角和克温海拉德气温的差异,并说明原因________。‎ ‎(3)比较杰克逊维尔和萨菲两地的气候差异。‎ 城市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 杰克逊维尔 ‎_____‎ ‎ _______‎ ‎_____‎ 萨菲 ‎____‎ ‎_____‎ ‎____‎ ‎【答案】 (1). 冬季 (2). 冬季气温较低,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3). 奇德利角气温在一20℃~-30℃,克温海拉德接近0℃。(或奇德利角气温远低于克温海德)原因:奇德利角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流经,寒流对沿岸具有降温作用;克温海拉德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暖流对沿岸具有增温作用。 (4).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5).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6).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7). 地中海气候 (8).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9).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世界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温线分布图和两个城市的气候差异,考查区域环境特征及差异的总结和原因分析能力。‎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气温较低,且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凸出,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温,判断图示季节最可能为该区域的冬季。‎ ‎(2)读图可以看出,奇德利角气温在-20℃~-30℃,克温海拉德接近0℃,奇德利角气温远低于克温海德。奇德利角位于北美东部,沿岸有拉布拉多寒流流经,寒流对沿岸具有降温作用;克温海拉德位于欧洲西部,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暖流对沿岸具有增温作用,故奇德利角气温远低于克温海德。‎ ‎(3)对比表中的数据可知,杰克逊维尔和萨菲两地都是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高于0℃,均为亚热带气候;杰克逊维尔夏季降水多,形成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冬季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形成不同的季风。萨菲降水集中在冬季,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西风带受控制,温和湿润。‎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雨水收集系统是指雨水收集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五大环节,即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一弃流截污一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一过滤消毒一净化回用。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用途。下图示意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过程。‎ ‎(l)分析雨水收集系统给当地水循环带来的影响。‎ ‎(2)简述雨水收集和利用对城市水环境的积极意义。‎ ‎【答案】(1)减少街道地表径流;增强植物蒸腾作用;增强地表下渗能力;地下径流变大等。‎ ‎(2)可以调蓄城市积水,减轻内涝压力;有利于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雨污合流;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压力;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等。‎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雨水收集系统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的影响、雨水收集对城市水环境的意义等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l)雨水收集系统给当地水循环带来的影响应从地表径流、蒸腾、下渗、地下径流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弃流截污—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过滤消毒—净化回用。大量雨水并没有形成径流,因此可以减少街道地表径流;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带生态用水,从而增强植物蒸腾作用;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灌溉农作物、补充地下水,因此增强地表下渗能力;由于下渗增强,所以地下径流变大等。‎ ‎(2)雨水收集和利用对城市水环境的积极意义应从内涝、污染、水资源等角度进行叙述。材料信息表明,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收集雨水—弃流截污—雨水收集池储存雨水—过滤消毒—净化回用。大量雨水并没有形成城市径流,因此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调蓄城市积水,减轻内涝压力,城市地表积水减少,有利于减轻城市排水压力;由于大量城市雨水没有形成城市地表径流,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雨污合流;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有过滤、净化作用,因此可以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压力;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可以有多种用途,从而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等。‎ ‎29.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 ‎ ‎(1)图示E→F→G三地自然带更替主要以________为基础,呈现出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该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图中E自然带为________,F自然带为_________,N自然带为________。简述E、N两地自然带所在地区气候特征的差异。‎ ‎(3)简述G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水分 经度地带性 海陆位置 ‎(2)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差异:E地全年高温多雨;N地全年温和多雨。‎ ‎(3)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多晴朗天气;全年降水稀少;受地形阻挡,东部沿海暖湿水汽难以深入;西部沿海地区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显著;纬度相对较低,全年气候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疏。‎ ‎【解析】‎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较难。‎ ‎【详解】(1)图中E→F→G三地自然带南北延伸(经线方向)、东西更替(经度方向),属于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也可称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以水分为基础。影响该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 ‎(2)图中E自然带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F处属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N处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E处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N处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3)G自然带为热带荒漠,植被稀少。当地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稀少,水资源成为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从大气环流因素看: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多晴朗天气;从地形因素看:东部为大分水岭,东部沿海暖湿水汽难以深入,从洋流因素看:西部沿海地区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显著,因此当地降水稀少。本地区纬度相对较低,全年气候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