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8章中国地理课时达标48
课时达标(四十八) 一、选择题 西昌(约102°E、28°N)、酒泉(约99°E、40°N)、太原(约112°E、38°N)是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据此回答1~2题。 1.三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 A.酒泉、西昌分别位于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B.太原、酒泉分别位于华北平原、河西走廊 C.西昌、太原分别位于横断山脉、黄土高原 D.西昌、酒泉共同位于四川盆地 2.三地的气候相比( ) A.西昌气温的年较差最小 B.酒泉的年降水量最多 C.西昌的年雨日最少 D.太原的气温年较差最大 1.C 2.A 解析 第1题,由题中所给经纬度可知,西昌位于横断山区,酒泉位于河西走廊,太原位于黄土高原,故C正确。第2题,三地中,酒泉纬度最高,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最大,气温年较差最大;西昌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小,同时,西昌处于我国西南地区,北部有山脉阻挡,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所以,三地中西昌的气温年较差最小。西昌和太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西昌处在西南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双重影响,雨季较长;三地中,酒泉距海最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 安徽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被誉为“画里的乡村”。宏村背山面水,村中建筑密集排布,小巷狭仄,且巷中遍布水道,民居白墙黑瓦,房屋山墙多采用“马头墙”的形式。读安徽宏村实景图,完成3~5题。 3.“背山”“面水”的区位对宏村的影响是( ) A.“背山”利于冬季通风 B.“背山”利于冬季降水 C.“面水”利于夏季通风 D.“面水”利于增大温差 4.宏村的民居风格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A.春季多风 B.夏季炎热 C.秋季多雨 D.冬季寒冷 5.宏村民居采用“马头墙”的作用不包括( ) A.收集雨水 B.增加遮阴 C.防范火灾 D.增加美感 3.C 4.B 5.A 解析 第3题,根据宏村“位于黄山余脉南部”可以判断,该村北部受山地阻挡,不利于冬季通风;由于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冬季气流下沉增温,不利于冬季降水,A、B错误。该村南部“面水”减小了夏季风的阻力,使该村更易受夏季风影响;水域对气温有调节作用,可减小温差。C正确、D错误。第4题,宏村位于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村庄内水道密布,房顶坡度较大,利于通风、透气和排水,而白墙黑瓦,带给人清凉的感觉,B正确。第5题,“马头墙”高于房屋其他建筑,不可能用于收集雨水,故选A;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突出的“马头墙”可起到遮阴效果;古代房屋多用木材建造,加上房屋修建密集,着火时火势容易蔓延,高高的“马头墙”,能在发生火灾时,起到隔断火源的作用;“马头墙”的设计使房屋高低错落,增加了美感。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耕地天然状态下作物需水量和亏水量的平衡状态图。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亏水量7~8月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积雪的融化 B.降水量的增大 C.冰川融水增多 D.湖水补给河水 7.该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 A.东北平原 B.河西走廊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B 7.C 解析 第6题,图示该地在4~6月(春季及夏初)作物亏水量大,说明此时水分补给少;若有积雪或冰川融水补给,因气温高而补给量应较大,与图示信息不符,则可能是该地以降水补给为主,而此时降水少。而7~8月亏水量减少,必然是降水补充所致;故B正确。第7题,根据4~6月亏水量大,7~8为雨季,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为华北地区。 下表为2016年东北某河流下游河段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该河段自西南流向东北。据此完成8~9题。 月份 1 2 3 4 5 6 发送量(万人) 0.0 0.0 0.0 0.0 15.6 42.5 月份 7 8 9 10 11 12 发送量(万人) 72.8 110.8 135.1 156.3 156.3 156.3 8.该河段在下列时间能发生凌汛的是( ) 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 9.该河段航运的大致规律是( ) A.1~4月份因河流断流而停止 B.8月份旅客发送量最大 C.5~10月份旅客发送量逐月增加 D.至少营运8个月 8.C 9.B 解析 第8题,凌汛发生在河水初冻(秋末冬初)、河冰开始融化(春季)时。表中显示1~4月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为0,说明河水已经全部封冻,不可能出现凌汛;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10月大于9月,但11月没有增加,说明10月河流开始封冻,故C正确。第9题,表中后一个月的数据减去前一个月的数据,就是本月的旅客发送量,计算可知8月发送量最大,且5~8月逐月增加、8~10月逐月减少。 下面是“我国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图”,①为天山。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甲、乙两地形区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形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 B.乙地形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 C.乙地形区东南部边缘谷地以流水侵蚀为主 D.甲地形区西北部以冰川侵蚀为主 11.关于甲、乙两地形区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形区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B.乙地形区有丰富的地热能和太阳能资源 C.乙地形区太阳能资源非常缺乏 D.甲地形区常规能源缺乏 10.C 11.B 解析 第10题,图中甲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乙地形区是青藏高原。甲地形区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形区东南部边缘谷地以流水侵蚀为主;乙地形区西北部以冰川侵蚀为主。第11题,青藏高原有丰富的地热能和太阳能资源。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山西汾河流域图和A市的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杏花村(B村)地形平坦,相传于公元5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1 500多年的历史。杏花村酿酒用晋中地区、吕梁地区的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豌豆做原料,加上杏花村取之不竭的优质水源,给杏花村酒以无穷的活力。 (1)指出A市的气候类型,并分析A市气候大陆性强的主要原因。 (2)简要分析汾河夏季的水文特征。 (3)分析杏花村发展酒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解析 第(1)题,由A市的气候资料图可知,A市最低气温在0 ℃以下,降水集中在夏季,根据我国的气候分布判断,A市为温带季风气候。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A市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气流影响小;同时东部山地(太行山)阻碍了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深入,故A市气候大陆性强。第(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量、含沙量、流速、结冰期、汛期等方面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汾河夏季时河流的水文特征,需结合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分析,汾河地处黄土高原,故河流含沙量大;汾河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量较大,流速快。第(3)题,一般而言,酒的好坏与酿酒的原料、水源、酿酒(技术)历史紧密相关。结合此思路,联系材料信息可知,原料方面:杏花村酿酒用晋中地区、吕梁地区的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豌豆做原料,原料丰富。水源方面:有取之不竭的优质水源。酿酒(技术)历史方面:酿酒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杏花村的知名度高。 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距海较远,东部山地(太行山)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东南季风),使其受夏季风的影响小,气候大陆性强。 (2)径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流速较快。 (3)靠近优质高粱、大麦、豌豆产地,酿酒的原料丰富,杏花村的知名度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流域位于长江干流南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于2003年首次蓄水发电,2006年建成后,一般于每年汛末蓄水,枯水期三峡水库清水下泄,下游河道侵蚀作用加强。三峡水库汛末蓄水造成鄱阳湖枯水期提前,枯水期延长。2009年,有关部门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的方案,该方案遭到长江下游省市的反对。下图是长江流域局部图,下表为长江径流流入鄱阳湖年平均状况表。 长江径流流入鄱阳湖年平均状况 项目 时间 洪水天数 径流量 1953~2003年 13.19 24.5×108 m3 2003年后 9.17 18.8×108 m3 (1)分析2003年后长江湖口河段枯水期河道侵蚀作用加强的原因。 (2)说明2003年后长江汛期流入鄱阳湖年径流量减小的原因。 (3)分析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启用后鄱阳湖枯水期提前的原因。 (4)阐述长江湖口段下游省市反对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的理由。 解析 第(1)题,由“水库清水下泄,下游河道侵蚀作用加强”可知,关键在于“清水”(泥沙少)和“下泄”(水量增加)两方面。第(2)题,河水与湖水的补给关系关键在于水位高低。水库对下游河水起到调节作用,导致河流水位下降;同时上题告知河道侵蚀增强,则同样水量下水位降低。第(3)题,枯水期提前,就是水量提前减少,只能是流入长江的水量增加所致。第(4)题,由题意可知,总体上是湖水补给长江水。则修建水利枢纽,必然减少下泄到长江的湖水量,使下游水量减少,并带来一系列问题。 答案 (1)三峡水库拦截泥沙,枯水期含沙量较小的清水下泄,泥沙堆积作用减小;三峡水库调节径流,(蓄水结束后)枯水期水库下游平均径流量增加,流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加强。 (2)长江汛期,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长江干流发生大洪水的频率降低,洪水位下降,天数减少;建坝后,湖口段长江河道侵蚀作用加强,河床加深,长江洪水不易流入鄱阳湖。 (3)三峡水库汛末蓄水,湖口段长江水位下降,鄱阳湖与长江水位落差加大,将加速湖水外泄,导致枯水时间提前;湖口段长江河床受侵蚀加深,增加了鄱阳湖湖水向长江的下泄量。 (4)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将会拦截入江湖水,长江下游径流量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可能导致长江下游省市枯水期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有洄游习性的鱼类无法正常排卵,处在灭绝边缘,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可能会给长江下游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