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专题14 中国的农业(测)-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区域地理)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分数______ (测试时间 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图是我国棉花、油菜、甜菜、甘蔗四种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分布图,其代表的作物依次是 A.①棉花、②甜菜、③油菜、④甘蔗 B.①棉花、②甜菜、③甘蔗、④油菜 C.①甜菜、②棉花、③甘蔗、④油菜 D.①棉花、②甜菜、③油菜、④甘蔗 【答案】B 读下图,回答2-3题。 2.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 3.影响A、B两地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 【解析】2.A河流为渭河,B为汉水,中间山脉为秦岭,是我国南北方分界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水田和旱地分界等。3.影响A、B两地区粮食作物不同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不同,即水热条件不同。 【答案】2.A 3.C 读下图,回答4~5题。 4.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 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4.D 5.D 甲、乙两图分别是我国两个省会城市附近的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6-7题。 6.根据图中信息,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 A.甲地附近是我国位置最北的商品粮基地 B.乙地附近有我国位置最东的商品粮基地 C.甲地附近的农业基地的机械化程度很高 D.乙地附近的立体农业非常发达 7.有关甲乙两地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雄厚 B.乙地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C.国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乙地先于甲地 D.在两城市的水运交通方面,乙地优于甲地 【答案】6.C 7.B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完成8-10题。 8.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该地形区主要自然土壤的特点是 A.矿物质含量低 B.有机质含量高 C.土质疏松 D.酸性较强 10.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今后农业发展中应当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C.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 D.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种植园农业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提取图中景观的信息。8.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形,因此可排除D项;该地区种植了柑橘、茶、水稻等亚热带作物,可排除位于暖温带的黄土高原和山东丘陵。9.江南丘陵的典型土壤是红壤,这种土壤的突出特点是酸、瘦、黏,即土壤的酸性强、有机含量少、土质黏重。10.该地地形起伏,有山地、平原和池塘,因此在发展农业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在较陡的山坡发展林业生产,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低缓的山坡发展经济林,平原地区种植粮食作物水稻,池塘则用来养鱼。 这样既能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又可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的局面,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答案】8.C 9.D 10.B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图3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地区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 春小麦 B.早稻 C.晚稻 D.冬小麦 12.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M地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A. 长、热量 B.短、热量 C.长、光照 D.短、光照 13.在该农作物收获期内N地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A.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 B.台风肆虐 C.寒潮频繁来袭 D.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 【答案】11.D 12.A 13. A 【解析】 13.根据图示,N地收获冬小麦时约在6月中旬,该时间会形成梅雨天气,故A项目正确; 7、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伏旱天气,故D项错误;台风发生在夏季季节,故B项错误;寒潮发生在冬春季节,故C项错误。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回答下列各题。 14. 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看,共同点是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15. 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 ③半干旱和干旱分界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14、A 15、D 【解析】 二、综合题(共40分) 16.阅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植被主要为草原和荒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牧区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天然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等牲畜。 (1)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图文材料提供的地理信息,试确定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和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阴山—________。 (2)图中牧区①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种的分布主要呈________地带性变化。限制牧区②和③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中,牧区②是________,牧区③是______________。 (3)东部农区牲畜头数约占全国总数的80%,其饲养和放牧牲畜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和 __________。东部农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鸭、鹅数量和放养规模远远大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其自然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论东部农区还是西部牧区,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的畜牧业都为当地居民供应__________等禽畜产品,其生产布局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 第(3)题,主要从农区畜牧业生产的方式“饲养和放牧”分析:农作物秸秆可以作饲料,南方的草山草坡适宜放牧。第(4)题,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 (1)大兴安岭 青藏高原东缘 (2)经度 气候干旱 高寒 (3)饲料丰富 南方山区山地草坡众多 河网稠密 (4)肉、乳、蛋 经济地理位置(或消费市场) 17.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读“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图和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本区可能为________地区,并简要分析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 A区域人口密度________(大或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区域人口密度________(大或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区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北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平原广布。 (2)大 降水多,土壤肥沃,作物高产 小 降水少,地表多流沙,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3)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还草,保持黑土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营造防护林等 过度开垦,只种不养,植被破坏等 18.根据甲、乙两幅图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甲图中河流BC段和CD段的走向,并分析河流泥沙含量大的原因。 (2)甲图中,A城市所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和商品棉生产基地,说明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3)写出经过A城市的铁路干线名称。 (4)结合乙图,简述1~9月份该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自然灾害,并说明理由。 【解析】根据经纬度和相关信息进行区域空间定位进而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是高考的常考点,准确地区域定位有助于正确调动相关的地理知识。确定区域位置后,不仅要调动所学的知识,而且要注意题干和地图提供的地理信息。 【答案】(1)BC段为东西向,CD段为西南—东北走向。因该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故河流泥沙含量大。 (2)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 (3)京广线、陇海线。 (4)该地区在冬小麦越冬期间出现冻害,理由:该地区1~2月份气温远低于常年。该地区在春季出现明显春旱,理由:该地区3~4月份气温高于常年,降水量低于常年。该地区在夏季农业遭受洪涝灾害,理由:6、7、9月降水量远远超过常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