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9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2017
临沂第十九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2017年10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2.请把第I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2.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3.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的是 A.黄淮海平原 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C.长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①.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②.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③.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④.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①.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②.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③.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④.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 ①人才缺乏 ②交通落后 ③资源短缺 ④外商投资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 )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陆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回答8--10问题。 8.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期较早的主要成因是 A. 水质较好 B. 土壤肥沃 C. 人口迁移 D. 地缘优势 9.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照 B. 气温 C. 市场 D. 技术 10.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A. 甲、戊 B. 乙、甲 C. 丁、乙 D. 戊、丙 我国分为三大自然区,地理学家把东部的四个地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合并为一个自然区。据此回答11--13题。 11.东部四个地区合并为一个自然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A.都完全属于太平洋流域 B.地形都为平原 C.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D.都强烈地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12.东部四个地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 C.地形 D.热量 13.有关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风是大地的唯一“雕刻大师” B.西北干旱区水是景观的唯一“构建者” C.青藏高原区冰川是大地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D.秦岭是三大自然区的重要分界线 广西某县曾经“多山少林”,当地政府鼓励农民种植果树,积极发展“猪一沼一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现在已是绿水青山的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下图示意该县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县生态农业模式的主导产业是( ) A. 果树种植 B.沼气制取 C.农业观光 D.生猪养殖 15.发展“猪一沼一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有利于 ①把握市场信息,降低交易成本 ②节省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④实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图10示意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喊市分布,图11示意底特律人忸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6--19题。 16.18世纪末,底特律成为交通枢纽的主导交通条件是 A.水运 B.高速公路 C.铁路 D.航空 17.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 A.航运业 B.造船工业 C.汽车工业 D.第三产业 18.底特律发展汽车工业有利的条件有 ①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丰富的煤和铁 ③便捷的水运④充足的劳动力 ⑤新兴的市场需求 ⑥丰富的原材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①⑤⑥ 19.底特律走向破产的原因有 ①石油危机 ②他国汽车产业的冲击 ③高速公路的发展 ④劳动力的减少 ⑤市场需求的减少 ⑥第三产业的发展 ⑦产业结构的单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⑦ D.①⑥⑦ 下图为某市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的a、b、c分别代表( ) A.自然、市场、资源 B.资源、市场、自然 C.自然、资源、市场 D.资源、自然、市场 21.该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中( ) A.钢铁、石化等部门的污染物被完全回收利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B.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海水再回归大海,以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C.中水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该示范区的突出特色 D.该示范区运输总量虽大,但多以中小型货物运输为主 读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我国东北部工业区比较图,回答22--23题。 22.两工业区的主导因素相同,均为( ) A便利的海运 B接近原料和能源 C先进的科技 D广阔的市场 23.两个工业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东北部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中国东北部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发展了季风水田农业 C美国东北部本着面向城市市场的原则,发展乳畜业 D中国东北部本着支援全国的原则,种植了大豆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24--26题。 24.图中①②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 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B. 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25.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26.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问题 B.促进了调出区人们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 C.资源调配的前提是保障调出区和调入区社会经济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与图中输水线路的bc段相比,ab段具有的特征是 A.可自流引水 B.水位落差小 C.两岸多山地 D.需要逐级提水 28.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调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29--31题。 29.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 人口锐减 B. 资源耗竭 C. 产业升级 D. 生态恶化 30.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 改善生态环境 B. 优化交通布局 C. 发展旅游产业 D. 促进商业发展 31.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A. 甘肃玉门 B. 福建厦门 C. 辽宁鞍山 D. 湖北武汉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9%。读西电东送示意图,据图回答32--34题。 32.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地区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地区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境质量 33.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地区,图中坑口电站(火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 A.AD B.CD C.DE D.AE 34.近年来,山西也存在拉闸限电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① 山西的常规能源缺乏 ② 山西的发电量满足不了当地的需求 ③ 山西的用电量大增 ④ 山西的电力大量输出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35--36题。 35.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36.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37--38题。 表1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荒漠化土地总量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111.32 2.35 4.31 50.54 54.12 表2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水蚀 风蚀 冻融 盐碱化 12.53 83.93 5.24 9.398 37.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 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38.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于人类不合理农牧活动所造成的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39--40题。 降雨量 (mm) 降雨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 量(L) 泥沙量 (kg) 径流 量(L) 泥沙量 (kg) 径流 量(L) 泥沙量 (kg) 径流 量(L) 泥沙量 (kg) 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39.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草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40.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第Ⅱ卷 (共4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2道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原题上作答无效。 41.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图10“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共21分)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4分)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2分)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6分)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和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至少答3点) 。(5分) (5)很多专家认为,跨流域调水包括南水北调并不能彻底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4分) 42.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设立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9分) 材料1:下图是山西省交通、矿产、主要城市分布概况图。 材料2:下图为“煤矸石及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山西省除煤炭外,还应大力发展电力、________、机械、化工、____________等工业部门。(2分) (2)根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产生的综合效益有哪些。(6分) (3)请结合所学知识,为山西省实现资源型经济的全面转型出谋划策。(8分) (4)从减少SO2排放的角度提出该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至少三点)。(3分) 附加题,不计入总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我国平均每年土地石漠化的面积约为2500平方千米,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 表列出我国西南某地区坡度与土层厚度与有机质层厚度的实测数据,图为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人口环境容量的统计图。 坡度 5°-15° 15°-25° >25° 土层厚度(毫米) 120-80 80-70 70-20 有机质层厚度(毫米) 28-20 20-12 12-7 (1)根据右图图中信息可知三条曲线分别是: ① ;② ;③ 。 ( 3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 4分) (3)分析我国喀斯特地貌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6分) 临沂第十九中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1—5 ABBCA 6—10 CBBBB 11—15 CDCAB 16—20 ACDCB 21—25 CBCDA 26—30 CDDBA 31—35 CCDDD 36—40 ACDDB 41. (5)(4分)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等。 42.(1)钢铁 有色金属冶炼 (2)节约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利用的附加值;减轻环境污染等。 (3)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改造,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政策优势,完善区域发展规划等。 (4)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调整产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 ③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④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 ⑤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43(1)①石漠化面积 ②人口环境容量 ③生物多样性 ( 3分) (2)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降水丰富且多暴雨;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严重(答对四点得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