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18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教学案)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热点题型一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问题的空间差异 例 1、(2018 年全国Ⅰ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 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 1 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 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 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答案】4. C 5. D 5. 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 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 D。 【变式探究】如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题。 a 方案人口结构(%) b 方案人口结构(%) c 方案人口结构(%) (1)c 方案与 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 方案较合理 B.b 方案较合理 C.c 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答案】(1)D (2)B 【提分秘籍】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尽相同,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具体可用以下方法判 断: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 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4)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不管试题提供的是哪种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得出该地的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如下图) 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 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 1%以下。 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 3%左右,死亡率在 l%以上,自然增长率在 2%左右。 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 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 1%以下,接近 0,甚至是负值。 【举一反三】 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d 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人口增加数量相等 B.b 年份人口总量将会达到最大值 C.Ⅰ阶段至Ⅱ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由人口死亡率的变化引起的 D.c 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为 0.2% (2)我国在Ⅲ阶段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家庭结构由多子女的大家庭转向少子女的小家庭 B.孩子们有多个亲兄弟姐妹的家庭越来越多 C.举办金婚庆祝活动的夫妇很多 D.一个母亲的第六个孩子死于伤寒 【答案】(1)C (2)A 热点题型二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例 2、结合下表信息进行两国比较,可知 ( ) 人口(万人) 面积(万平方千米) 可开采石油储 量(亿吨) 年可再生水资源量 (立方千米) (美元) 菲律宾 9270 29.97 0.19 457 1746 俄罗斯 14100 1710 361.9 4498 12000 A.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 B.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 C.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 D.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 【解析】俄罗斯面积、可开采石油储量、年可再生水资源量、人均 GDP 都比菲律宾大,说明俄罗斯环 境承载力较大,A 对;俄罗斯人均资源量很大,典型地广人稀,看不出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表中看不出菲 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B、C、D 错。 (2018·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 2017 年常住人口达 6254.8 万人,比上年增加 59.3 万人。2001—2017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 2 所示,同期该省人 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0.7%。据此完成 10~11 题。 10.2005 年和 2010 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11.2013 年后该省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10.B 11.C (2018 年江苏卷)图 7 为“某国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3. 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 政局动荡 B. 生育观念 C. 产业结构 D. 自然灾害 14. 该国最可能位于 A. 北美 B. 西亚 C. 西欧 D. 南美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4. 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 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故 B 项正确。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 年人口比重并不高,A、C 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 项错误。 13. (2018 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攀枝花市与俄罗斯的新库兹涅茨克市都是本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 (1)两市发展钢铁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靠近煤、铁矿产和水源,不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请各 举一例。 (2)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 体现了__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 攀枝花市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3)据如图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答案】(1)攀枝花市:附近河流水能丰富(靠近钛矿)。 新库兹涅茨克市:地表相对平坦开阔。 (2)纬度 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 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3)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 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 迁入人口少。 (2)两地分别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是热量不同导致的,这是纬度地带性的体现。攀枝花能种植多类 作物甚至热带作物是因为纬度低;地表高差大,水热组合类型多;冬季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 件较好。 14.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由于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老人多留守农村,则可知人口迁移是 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 【考点】人口问题和人口流动。 (2016•天津卷)读图 3,回答第 5 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答案】D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 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 起来的。图为 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 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 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答案】19、C 20、A 【考点】考查人口容量及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影响。 (2016•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 2 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 的流动形式。完成 3、4 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 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3.D 4.C 【解析】3.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 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4.人口流动会缩 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 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 口。 【考点】人口流动原因及影响。 (2016•新课标Ⅲ卷)与 2014 年相比,2015 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 是减少了 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 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 4-6 题。 4.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4.A 5.C 6.D 【考点】城市化的进程。 (2016•江苏卷)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 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人 结合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此外,其他地理 原因有 、 、 。(5 分) (3)大量外来人口对 “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4 分) 【答案】 (2)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 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解析】 (3)人口迁入,给这一地区带来了市场,对房地产、旅游有促作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老年人迁 入对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从其他地区迁移人口,带来了外来的文化,对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 作用。 【考点】工业区位和人口迁移 (2016•海南卷)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 4 是 2010 年 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 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 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 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 分) 【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6 分) (2)3 省与 3 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2 分)3 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3 分)皆为人口 大省,剩余劳动力多。(3 分)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3 分)加重了大 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3 分)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3 分)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 间的文化交流。(3 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 超过 6 分。) 【解析】 (3)此问为开放性问题,限制与否都可以,只有回答的理由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就行。 【考点】人口流动和城市化。 (2015•上海卷)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 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2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 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2003 年 B、2008 年 C、2010 年 D、2012 年 2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23、“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 )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 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1、B 22、B 23、C 【解析】 (2015•福建卷)图3 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c 方案与 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 A.a 方案较合理 B.b 方案较合理 C.c 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答案】7.D 8.B 【解析】 7.图示表明人口的性别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少年儿童比重差异 最大,a 方案比 c 方案小得多。故选 D。 8.a 方案少儿比重太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c 方案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小, 社会负担过重;而 b 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和少儿人口比重都较合适。故选 B。 (2015•广东卷)4、表 1 为 2009 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 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 表 1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 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答案】D 1.(2014·江苏卷)1980 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 年启动实施一方 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 9 是 1978 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 10 是我国 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 17 ~18 题。 图 9 图 10 17.1980 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答案】B 【解析】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为正值,所以人口规模继续扩大。 18.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 30 年持续下降 C.放 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 30 年持续上升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图 3 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 3,完成 10~11 题。 图 3 10.图 4 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4. ② ③ ④ 图 4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结合公式: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移民总量/人口总量,可以计算该地区的人口 总量,进一步判断①图较符合。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 年 B.1930—1950 年 C.1950—1970 年 D.1970—1990 年 3.(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 1~2 题。 图 1 1.图 1 为 2012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 D.广西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D 【解析】河北靠近经济相对发达的天津、北京以及山东等地,因此河北人口主要流向天津、 北京以及山东等地;安徽离京津地区较远,安徽人口主要流向长江三角洲等地;湖南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远, 因此人口流向长江三角洲的比重不大;广西靠近广东,且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因此广 西人口主要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 4.(2014·四川卷)图 4 是某城市 1990 年和 2010 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9~10 题。 图 4 9.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 年较 1990 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 千米附近 B.4 千米附近 C.8 千米附近 D.10 千米附近 【答案】D 【解析】主要考查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结合图示可知,离市中心 6 千米以外 2010 年较 1990 年人口密度增加,排除 A、B 两项;离市中心 10 千米附近增长的人口密度大于 8 千米附近增长的人口密度,所以四地中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的是 10 千米附近。 10.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