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共同宣布: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7颗行星中,有3颗位于“宜居带”。“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1/10和1/2。图3-8为“Trappist‎-1”‎恒星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 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级别类似于 (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天文学上的“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宜生物繁衍的区域。材料中“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最有可能(  )‎ A. 大于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 B. 相当于木星与太阳的距离 C. 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D. 小于水星与太阳的距离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Trappist‎-1”‎为一恒星系统,其中心天体为恒星,天体系统为恒星系,地月系是最低级的天体系统,中心天体是行星,银河系比太阳系等级高,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等级相同,故选B。‎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Trappist‎-1”‎ 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为了满足地球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宜居带距离中心天体应当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近,故选D。‎ ‎【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自身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水和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上有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距离太近、太远导致温度过高或过低,不适宜生命存在。‎ 欧洲研究小组推测2030~2040年太阳活动将减少,太阳活动减少将导致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减少60%,进入休眠状态。下图示意太阳结构。‎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太阳耀斑和黑子分别位于图中(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② D. ②①‎ ‎4. 太阳活动(  )‎ ‎①发生在太阳大气层 ‎ ‎②可能引起地球上发生水旱灾害 ‎③发生在太阳内部 ‎ ‎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会产生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①是光球层、②是色球层、③是日冕层。太阳耀斑爆发在色球层,黑子爆发在光球层。故结合图示只有D正确。‎ ‎【4题详解】‎ ‎ ‎ 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层,而不是发生在太阳内部,太阳内部的结构和活动情况,目前人类还没有搞明白,即①正确,③错误;太阳活动可能引起地球上发生水旱灾害,②正确;太阳活动爆发时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④错误。故本题选A。‎ ‎2018年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在‎9月24日,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 这一天,以下现象可能的是( )‎ A. 全球各地正在秋收大忙 B.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较前一日大 C. 澳大利亚昼长大于夜长 D. 地球公转速度较前一日慢 ‎6. 在这一天,以下各组天体中,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的是( )‎ A. 水星、火星、地球 、月球 B. 金星、地球、月球、火星 C. 月球、地球、火星、木星 D. 木星、火星、月球、地球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2018年秋分日是‎9月23日。‎9月24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的部分地区在进行秋收,而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此时是春季,故A错;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较前一日小,B错;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此时昼长大于夜长,C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7月初,最快的是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前一日快,D错。‎ ‎【6题详解】‎ 中秋节时,月球、太阳、地球呈一条直线。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之间。由于八大行星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只有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7.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会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图中①②在北半球,②在河流右岸,侵蚀作用强,①在河流左岸,沉积作用为主,最终可能和小岛相连;③④在南半球,③在河流左岸,侵蚀作用强,④在河流右岸,沉积作用为主,最终可能和小岛相连。据此分析选C。‎ ‎【点睛】受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会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下面小题。‎ ‎8.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 自东北向西 B. 自东南向西北 C. 自西南向东北 D. 自西北向东南 ‎9. X点与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290m B. ‎385m C. ‎550m D. ‎‎632m ‎【答案】8. B 9. B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 ‎【8题详解】‎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根据指向标可知由东南流向西北,故B正确。如下图所示。‎ ‎【9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水往低处流,且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故a所在的等高线是‎200米,b所在的等高线是‎500米,X的海拔应该是大于‎100米,小于‎200米,而Y的海拔应该是大于‎500米,小于‎600米,两者的海拔高度交叉相减,得出的相对高度是大于‎300米,但小于‎500米,故选B,其余选项可排除。‎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喷出岩 B. 该地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外力侵蚀作用 C. 乙岩层形成之前出现了断层 D. 丙处岩石由于高压条件发生变质 ‎11. 乙岩层形成之前地质作用过程有( )‎ A. 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 沉积作用—岩层断裂—岩浆活动—外力侵蚀 C. 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外力侵蚀 D. 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岩层断裂—外力侵蚀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甲岩浆未喷出地表,故是侵入岩,A错;图中丁顶部出现了剥蚀面、乙上面岩层的顶部出现了剥蚀面,故根据图示可知该地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外力侵蚀作用,B对;断裂面两侧都有乙岩层,故可判断乙岩层形成之后出现了断层,C错;从图中可看出丙处岩石处于与岩浆岩交界处,应受到高温高压作用变质而成变质岩,D错。‎ ‎【11题详解】‎ 由于侵入岩晚于其所穿过的岩层,且可以看出乙岩层以下是沉积岩,故先有沉积作用,后有岩浆活动;外力的侵蚀作用发生在高处,则发生侵蚀作用前可能有内力作用的抬升。由于丁岩层顶部出现了缺失,判断地壳抬升,受外力侵蚀作用,故A对;岩层断裂,两边的岩层高度应该相同,但明显与实际不符,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点睛】在练习中,经常会遇到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 ‎(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即“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 ‎(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 一般地,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 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下图为甘肃省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冻融侵蚀(是由于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消融后其抗蚀稳定性大为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岩土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甲、乙、丙区域的主要侵蚀作用分别是 A. 冻融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 C. 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冻融侵蚀 ‎13. 地球表面,最易发生冻融侵蚀的区域是 A. 高纬平原地区 B. 极地高原地区 C. 冰川覆盖山地 D. 山地雪线下侧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甲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在祁连山北侧,处于冬季风迎风坡,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主。故排除AB。乙位于我国祁连山南侧在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土壤和岩石中水分容易冻结,以冻融侵蚀为主,故排除D。丙位于甘肃南部,夏季风影响较大,降水较多,以流水侵蚀为主,故C正确。‎ ‎【13题详解】‎ 冻融侵蚀由冻结过程和消融过程组成,高纬平原区,气温低,很有可能无法出现消融过程,故A错误。极地高原地区以永久冰川为主,不属于冻融侵蚀,故B 错误。冰川覆盖的山地,只是在山地表面,消融只对地表造成影响,而不是土壤和成土岩石,故C错误。山地雪线以上为永久冰川,雪线下侧为季节性积雪,气温低时出现冻结,气温升高时出现消融,最容易出现冻融侵蚀,故选D。‎ 下图为从某独立山峰山顶附近所做的垂直剖面,其中最下面为变质岩,其上均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 山峰的成因是( )‎ A. 变质作用 B. 沉积作用 C. 喷出作用 D. 挤压作用 ‎15. 100万年之后,该山峰的海拔将会(  )‎ A. 升高 B. 不变 C. 降低 D. 无法确定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该山垂直剖面图与火山锥相似,且下部是变质岩,上部是岩浆岩,由此可推出该山的类型是火山,且岩浆喷出了地表,故该山峰的成因是喷出作用。沉积作用的岩层应是沉积岩,挤压作用明显多在沉积岩中,与题中提示“上部为岩浆岩”不符,故本题选C,其余选项可排除。‎ ‎【15题详解】‎ ‎100万年是个漫长的过程。山峰会受到内外力的共同作用,其是否还会继续喷发岩浆无法确定,故山峰的高度无法确定。所以选D。‎ 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高空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据图判断,甲地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最可能为 A. 东南 B. 西北 C. 东北 D. 西南 ‎17. 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A.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B. 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C. 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 D. 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答案】16. B 17. C ‎【解析】‎ 试题分析 ‎【16题详解】‎ 读图,图中35 °S对应的高空等压面向下弯,说明高空为是低压,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态相反,此时近地面甲地是低压 ,进而判断近地面是高压。甲地位于高压的南部边缘,风从35°S吹向甲,根据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在结合方向可知甲地风向为西北风。故答案选B项。‎ ‎【17题详解】‎ 读图,图中35°S对应的高空是低压,说明近地面是高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此时当地夏季。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A错。华北平原冬小麦正值冬眠,B错。南极是极昼时期,冰川融化速度快,C对。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D错。‎ ‎【考点定位】热力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差异。‎ ‎【名师点睛】等压面图的判读 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在等压面图中,可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判读:‎ ‎1、根据等压面的分布 ‎(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 ‎(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等(如图A)。‎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B)。‎ ‎(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 甲图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示天气系统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运动;乙图为甲图中MN一线气压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 甲图中Q地盛行(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19. 甲图所示时刻(  )‎ A. ①地的降水概率较②地大 B. ①地的气温较②地低 C. ③地风力较④地小 D. ③地气压较④地高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由乙图可知,N地较M地气压高,甲图中等压线图是低压中心,MN位于低压槽。图示天气系统沿顺时针方向运动,该系统位于南半球,气流方向呈顺时针方向辐合,Q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为西北风。图示Q地的风向为西北风,D对,A、B、C错。‎ ‎【19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图示位于锋面气旋的右侧,是暖锋。暖锋降雨在锋前,甲图所示时刻①地的降水概率较②地大小,A 错。①地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较②地高,B错。根据乙图曲线,③地附近气压变化小,说明等压线稀疏,风力较④地小,C对。③地气压较④地低,D错。‎ 点睛:利用乙图中气压状况,判断甲图是低压中心。天气系统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判断是南半球的气旋。锋面气旋右侧是暖锋,降水在锋前。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 下图为等值线,其中a<b<c,完成下面小题。‎ ‎20. 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 纬度位置 B. 沿岸暖流 C. 地形因素 D. 夏季风影响 ‎21. 若该图为等高线图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则 ( )‎ A. ①处坡度小于②处 B. ①处山坡降水较多 C. ②处为山脊 D. 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得好 ‎【答案】20. C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且a<b<c,说明图中弯曲处等温线比两侧低。在沿岸暖流或夏季风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与纬线平行;故ABD排除。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应该是受地形的影响,此处地形应较高。‎ ‎【21题详解】‎ 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地区,①处山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故选B项。①处等高线更密集,坡度大于②处,A错;②处等高线凸向高值,应为山谷,C错;③处山坡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得差,D错。‎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关于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地比B地降水多 B. 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为‎2400米 C. A在东南坡上,阳光充足 D. CD是山谷,EF是山脊 ‎23. 该处山脉走向为(  )‎ A. 东西走向 B. 东北-西南走向 C. 南北走向 D. 西北-东南走向 ‎24. 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最大高差可能有(  )‎ A. ‎101米 B. ‎‎599米 C. ‎198米 D. ‎‎298米 ‎【答案】22. A 23. B 24.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和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22题详解】‎ 水汽来自海洋,A位于山地迎风坡,B地位于背风坡,A地比B地降水多。A正确。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为‎200米,B错误。根据方向标判断,A在西北坡上,C错误。CD是个山脊,EF是山谷,D错误。‎ ‎【23题详解】‎ 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确定方向,图示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B正确。‎ ‎【24题详解】‎ 中等高距为‎200米,陡崖的高度差H为:(N-1)×等高距≤H<(N+1)×等高距(N表示有N条等高线经过),即‎200米≤H<‎600米,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①一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②是根据指向标判方向,③是经纬网定向.此题图中有指向标,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据此利用指向标判定方向。‎ 下图为“亚洲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中等温线总体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洋流 ‎26. AB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大于‎10℃‎ B. A地小于‎0℃‎ C. B地小于‎0℃‎ D. B地小于A地 ‎【答案】25. A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图中等温线主要与纬线平行,且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反映了影响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A正确;受地形影响多在局部地区,且在陆地上,但图示展示的是整个亚洲;大气环流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但不是图示的主要因素,可排除C。洋流主要在海洋上影响气温,在陆地上影响小,D排除。所以选A。‎ ‎【26题详解】‎ A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依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原理。在两条等温线之间出现了闭合的等温线,如果是高原或山地,气温比周围低,则闭合等温线的数值等于小值的等温线,闭合等温线里的数值比小值还小。故A处等温线的数值应比‎0℃‎要低,B地等温线在‎10℃‎和‎20℃‎之间,故只有B对。所以选B。‎ ‎27.图示能正确表示河流及河水流入湖泊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流向。‎ ‎【详解】本题要明确两点:1、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则,河水流向湖泊,即湖泊的海拔低于河流。2、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从图中可看出AC选项流向画反,变成水往“高处流”,AC错;B选项变成湖泊流向河流了,B错;只有D选项符合条件,D对。‎ ‎【点睛】‎ 判断河流流向根据“水往低处流”,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中,故可判断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下图是根据甲、乙、丙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各月平均降水量所作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丙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29. 甲、乙气候在地区上的分布差异是( )‎ A. 甲在大陆东岸,乙在大陆西岸 B. 甲在亚热带大陆西岸,乙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 甲内陆,乙在沿海 D. 甲、乙同处于温带大陆东岸 ‎【答案】28. C 29.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类型判断和分布特征的综合分析。‎ ‎【28题详解】‎ 直接根据图示的气温、降水量分布信息可以看出,丙地全年高温多雨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 C正确。‎ ‎【29题详解】‎ 甲、乙两地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在‎0 ℃‎以上,是亚热带气候类型。其中甲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亚热带的大陆西岸;乙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大陆东岸,故B项正确。‎ ‎【点睛】‎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量分布的基本特征进而准确判断气候类型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海陆位置的差异分析。‎ ‎30.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  )‎ A. ‎4444km B. ‎3333km C. ‎2222km D. ‎‎1823km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来计算距离。‎ ‎【详解】同一条纬线上的距离根据公式111×经度差×cosΦ(Φ为两地所在纬线的纬度)千米。图中在北纬60度,两地经度差40°,故可求出是2220千米,只有C选项符合条件,故答案选C,其余选项可排除。‎ ‎【点睛】1.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其距离相差约111千米。‎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能计算出两地间的距离(纬度数×‎111km)。‎ ‎2.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实际弧长大约是111千米。‎ ‎3.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Φ),经度相差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Φ千米。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距离 二.综合题 ‎ ‎31.读“亚欧大陆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的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_;③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描述图中①、②、③三地之间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答案】(1)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2)变化规律:分别从①、③两地向②地递减。 ‎ 成因:①、③两地距海近,分别受西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②地深居内陆,东、西部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均难以到达,降水少。‎ ‎【解析】‎ ‎【详解】(1)图中①地位于欧洲西部,全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位于亚洲东部,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2)本题考查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①、③距离海洋近,①受来自于海洋的西风影响大,越往内陆受西风影响小;③地距海近,夏季受来自于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越往内陆受东南季风影响越小; ②地深居内陆,东、西部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均难以到达,降水少。‎ ‎3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判断,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月(1或7)。‎ ‎(2)此季节①地盛行_______风(填风向),气候特征是_______‎ ‎;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3)用箭头画出图中a、b风带风向。‎ ‎(4)图中④地终年受_________ 气压带影响;降水________,(多或少)图中①②③三地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影响的是__________。‎ ‎【答案】(1)7月 ‎(2)东南风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差异 ‎ ‎(3) ‎ ‎(4)赤道低压带控制 降水多 ③地 ‎【解析】‎ ‎【详解】(1)根据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说明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为北半球的夏季,图中的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而印度半岛冬季盛行的是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据图可知是7月。‎ ‎(2)根据上题结论,此季节为夏季,①地位于东亚,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a处是东北信风,风向是东北风; b处是盛行西风,风向是西南风。‎ ‎(4)图中④地处于赤道,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多;图中①处于东亚,是温带季风气候;②处于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处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三地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影响的是③地。‎ ‎33.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分析南美洲地形主要特征__________。‎ ‎(2)南美洲西部高大山脉是由_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填“碰撞”或“张裂”)而成,山顶积雪终年不化是因为_________。 ‎ ‎(3)图中甲、乙两幅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中,表示图中A地气候特征的是_______图,表示B地气候特征的是_______图,导致两地降水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 西部为高大山脉,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地势总体西高东低。 (2). 南极洲 (3). 美洲 (4). 碰撞;海拔高,气温低。 (5). 乙 (6). 甲 (7). A地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B地处于西风的迎风坡。‎ ‎【解析】‎ ‎【详解】(1)地形特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进行分析。‎500米以上的是高原和山地,平原的海拔在‎200米以下,结合图示和已有知识可知南美洲西部为高大山脉,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地势总体西高东低。 ‎ ‎(2)南美洲西部高大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而成,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下,使得地表抬升,形成山脉;山顶积雪终年不化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 ‎ ‎(3)大陆西岸40°-60°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从图中可看出由于安第斯山的影响,A地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乙图;B地处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对应甲图。‎ ‎34.为了发展旅游经济,我国南方某市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读某市旅游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描述图中地区的地形分布特点和图中河流的流向。‎ ‎(2)M、N两个观景台中,说出N观景台可以欣赏到的景观。在观景台M处能否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并说明理由?‎ ‎【答案】(1)西北为山地,东南为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 ‎(2)瀑布 不能 陡崖顶部会阻挡视线。‎ ‎【解析】‎ ‎【分析】‎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图。‎ ‎【详解】(1)由图示等高线可以看出:西北部地区等高线密集,最高超过‎900米,为山地;东南部等高线稀疏,海拔不足‎100米,为平原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图中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2)N观景台附近河流上游有2条等高线相汇,是一陡崖,为河流上水流落点即瀑布。N在瀑布下方,可很好观看瀑布景观。从M向山下,有一陡崖,落差大;陡崖上方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陡崖下方等高线相对密集,坡度变化大;陡崖顶部海拔大于‎700米阻挡观测的视线,在观景台M处不能观赏到山下的湖泊全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