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8讲世界主要气候类型(29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8讲世界主要气候类型(29张)

第 8 讲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2 - 下图为 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 , 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 , 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 ; 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 424 米 , 距海约 180 千米。据此完成第 1~3 题。 - 3 - 1 .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洋流 2 . 该区域位于 (    ) A. 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 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 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3 .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 常绿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针阔叶混交林 D. 草原 B D C - 4 - 一 二 三 一、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例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 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下图为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阐述图中B、C、D三地的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 5 - 一 二 三 答案 : 水分差异 :B 、 C 、 D 三地水分依次递减。原因 :B 、 C 、 D 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 B 地处于迎风区 , 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 , 因此降水最多 ;C 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 , 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 , 处于背风坡 , 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 B 地 ;D 地位于西海岸 , 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 , 水汽含量较低 , 因此降水量最少。 解析 : B 、 C 、 D 三地纬度差异不大 , 但 B 地在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 ,C 地在背风坡 , 而 D 地在大陆西岸 , 故所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不同。 - 6 -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气候形成因子一般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下垫面 ( 地形、海陆分布、洋流 ) 等方面分析。具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 7 - 一 二 三 - 8 - 一 二 三 二、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例 2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离海洋远近不同,气温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9 - 一 二 三 (1) 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 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C. 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2) 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 , 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南信风带 C. 西风带 D. 东北信风带 D A - 10 - 一 二 三 - 11 - 一 二 三 归纳提升 1 . 气候类型的分布 (1) 太阳辐射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 , 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受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 形成了气候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如下图所示。 - 12 - 一 二 三 (2) 在世界气候类型图上 , 有些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模式图并不吻合 , 这些气候 “ 特殊 ” 地区往往是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致。如下表所示。 - 13 - 一 二 三 - 14 - 一 二 三 3 .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的特征来进行。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 “ 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 的步骤。 (1) 根据气温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南北半球。 - 15 - 一 二 三 - 16 - 一 二 三 - 17 - 一 二 三 - 18 - 一 二 三 三、全球气候变化 例 3 (2017· 天津卷 )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下图中近十几年来 ( 阴影所示 ) 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 19 - 一 二 三 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 , 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 A. 海洋表面增温趋缓 , 海平面减速上升 B. 地球表面增温趋缓 , 海平面仍在上升 C. 火山喷发频率增加 , 海平面加速上升 D. 800 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 , 海平面减速上升 B 解析 : 读图可知 , 海洋表面增温速度加快 , 地球表面增温趋缓 , 海平面仍在上升 , 但不是加速上升 , 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故选 B 项。 - 20 - 一 二 三 例 4 (2017· 天津卷 )冻土是指温度在0 ℃ 或0 ℃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D - 21 - 一 二 三 解析 : 全球变暖 , 气温升高 , 活动层厚度变大 , 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 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 , 永冻层上界下降 , 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 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故选 D 项。 - 22 - 一 二 三 - 23 - (2017· 浙江 4 月选考 )(20 分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 1 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 2 为图 1 中 ①②③ 三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 24 - - 25 - 材料二   下表为图 1 中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 ( 单位 :mm) 统计资料。 (1) 说出 ① 地 1 月和 7 月的风向 , 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 7 月风向成因。 (6 分 ) (2) 说出影响 ①②③ 地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从气候特征的角度 , 分析 ② 地自然带的成因。 (8 分 ) (3) 甲地是所在国花生主产区 , 分析降水特征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6 分 ) - 26 - 答案 : (1)1 月东北风 ;(2 分 )7 月西南风。 (2 分 )(7 月 , 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 ,)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为西南风。 (2 分 )(2) 降水。 (2 分 ) 年降水量 500~1 000 毫米 ;(2 分 ) 降水集中在 6—9 月 (10 月至次年 4 月降水稀少 ), 年内有明显的干湿季 ;(2 分 ) 全年高温 , 气温在 24 ℃ 以上 , 形成热带草原带。 (2 分 )(3) 生产主要集中在 6—9 月降水较丰富的月份 ; 降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 , 生产易受旱涝灾害影响 ; 降水变率大 , 对灌溉等水利设施依赖性强 ; 年内旱季时间长 , 土壤易盐渍化 , 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 答出 3 点得 6 分 ) - 27 - 得分要点 : (1)1 月和 7 月的风向各 2 分 ,7 月风向的成因要抓住 “ 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 ”,2 分。 (2) 影响因素 2 分。气温 2 分 , 降水从总量、干湿季变化两个角度回答 , 各 2 分。 (3) 从湿季农业生产集中、旱涝灾害、水利设施、土壤盐渍化中任答 3 个要点 , 各 2 分。注意要因果对应 , 即降水特征要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相对应。 - 28 - 思维导图 第 (1) 题 : 甲地位于 15°N 附近 →1 月东北信风随直射点南移控制该地 ;7 月东南信风随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 , 偏转为西南风。 第 (2) 题 : 三地降水量分别为 1 000~2 000mm 、 500~1 000 mm 、 100 mm 以下 → ①②③ 地分别形成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景观。 ② 地自然带的成因 : - 29 - 第 (3) 题 : 降水特征 → 影响 降水集中 6—9 月 → 农业生产集中期 季节、年际变化大 → 旱涝多发 → 依赖水利设施 旱季蒸发旺盛 → 土壤盐渍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