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考试标准】‎ 学考要求 考纲细解 学考要求 a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b 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举例说明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c 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能够结合所学,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危害 ‎1.概念 发生在①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②财产损失的③自然事件。(如下图)‎ ‎2.分类 ‎(1)④气象灾害 ‎(2)⑤地质地貌灾害 ‎(3)⑥生物灾害 ‎(4)⑦海洋灾害 ‎3.主要特征 复杂性、⑧周期性、⑨突发性、⑩多因性、群发性、⑪潜在性。‎ ‎4.危害 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⑫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⑬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5.中国的自然灾害 危害范围较广、最常见的是⑭洪涝和干旱。‎ 二、中国的洪涝灾害 ‎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1)类型:包括洪水和⑮雨涝两大类型。‎ ‎(2)洪水: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⑯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⑰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⑱城镇和农田被淹没的现象。‎ 13‎ ‎(3)雨涝:因⑲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⑳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气候因素 ‎(2)流域地貌特征。‎ ‎(3)植被分布。‎ ‎(4)人类活动。‎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危害(必考a、b)‎ 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的自然事件是自然灾害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只有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事件,才能称为自然灾害,如果自然事件发生在无人区,就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因而不能称为自然灾害。‎ ‎[探究归纳]‎ 自然灾害的判定标准 ‎(1)自然灾害的发生领域是地球表层系统,即发生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中;‎ ‎(2)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它是地球表层系统演化过程中的自然事件;‎ ‎(3)自然灾害具有社会危害性,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因而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的自然异常事件不能算是自然灾害。‎ ‎[学以致用]‎ 下图为“浙江南部县城青田1971~2014年暴雨日逐月分布情况(比例:%)”,读图回答(1)~(2)题。‎ ‎(1)暴雨属于(  )‎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 C.生物灾害 D.海洋灾害 ‎(2)下列关于暴雨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5月暴雨日数少主要受台风影响 B.6月暴雨日数多主要受副高控制 C.7月暴雨日数少主要受锋面控制 13‎ D.8月暴雨日数多主要受台风影响 解析 第(1)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分类。暴雨属于气象灾害。第(2)题,依据图示可知,6、8、9月暴雨日数多,形成暴雨天气必要条件之一是水汽充足。台风能带来充足的水汽。‎ 答案 (1)A (2)D 二、中国的洪涝灾害(必考c)‎ 洪水是否一定形成洪灾?‎ 提示:不一定。只有洪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时,才形成洪灾。如果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这样的洪水不会形成洪灾。‎ ‎[探究归纳]‎ 夏季风进退强弱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雨带推移)。‎ 时间 ‎ 强降水集中地区(雨带)‎ 原因 春夏之交 华南一带 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多暴雨天气 ‎6、7月份 江淮地区 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雨带徘徊,形成梅雨 ‎7、8月份 华北、东北地区 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出现盛夏暴雨 西南地区 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 ‎8、9月份 东南沿海 常受热带气旋,尤其是台风的影响,形成狂风暴雨 ‎(2)夏季风的强弱与降水。‎ 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易形成涝灾,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降水少,多旱灾,南旱北涝。‎ 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易形成涝灾,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降水少,多旱灾,南涝北旱。‎ ‎(3)从总体上看,南方地区雨带来得早,走得晚,雨季长,降雨量大,洪涝灾害多于北方。北方地区雨带来得晚,走得早,雨季短,降水量偏少,旱灾多于南方。‎ ‎[学以致用]‎ 读我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完成(1)~(3)题。‎ 13‎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锋面雨带移动与旱涝灾害之间关系的能力。第(1)题,由图可知,4~5月锋面雨带在我国华南形成,7~8月移至我国的华北、东北地区,因此,雨带移至上海的时间大致是6~7月。第(2)题,7月以后,由于夏季风异常,锋面雨带仍滞留于Ⅱ区、Ⅲ区,在该区域内控制的时间长,从而出现南方的涝灾,而北方的I区,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长时间持续高温,造成北方的旱灾。第(3)题,我国水旱灾害多发是由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造成的。‎ 答案 (1)B (2)C (3)D ‎                   ‎ ‎1.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荒无人烟的地区也会发生自然灾害 B.人类活动不可能改变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自然灾害大致划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和海洋灾害等 D.自然灾害具有非周期性、单因性、群发性等特征 13‎ 解析 自然事件发生在无人区,就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因而不能称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孕育和发生涉及多种因素,人类活动可能诱发某些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自然灾害具有周期性、多因性、群发性等特征。‎ 答案 C ‎2.下列各组灾害中,最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泥石流 B.海啸、地面塌陷 C.台风、火山爆发 D.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解析 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是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是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而不属于自然灾害;森林火灾、地面塌陷既有自然原因引起的,也有人为原因引起的。‎ 答案 A ‎3.宜万铁路所经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最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是(  )‎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火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 宜万铁路所经地区多为山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 B 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的灾害现象。读我国雨涝灾害集中分布区图,回答4~5题。‎ ‎4.图中我国雨涝灾害区面积较大的省区是(  )‎ A.河北、山西、河南 B.辽宁、河南、江苏 C.湖北、浙江、安徽 D.安徽、河南、江苏 ‎5.关于图示雨涝灾害空间分布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 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暴雨集中 ③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较重 ④甲地6月份易产生雨涝,乙地7、8月份易产生雨涝 13‎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4题,图中我国雨涝灾害区面积较大的有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和湖北等省区。第5题,我国东部雨涝灾害受锋面雨带移动的影响,6月份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乙地区易产生雨涝灾害,7、8月份雨带移到东北、华北地区,多暴雨,甲地区易产生雨涝灾害;我国锋面雨带移动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答案 4.D 5.C ‎6.读中国暴雨日数和暴雨洪水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分布在________(季风或非季风)区。‎ ‎(2)我国洪涝灾害产生的气候原因是什么?‎ ‎(3)针对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解析 我国东部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具有不稳定性,极易发生洪涝灾害。洪涝的措施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回答。‎ 答案 (1)季风 ‎(2)季风气候显著,夏季受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的影响,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3)①加强气象监测,提高预报的准确率;②河流上游植树造林,中游兴修水库,下游加固堤防;③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④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言之有理即可)‎ 教材P111活动 提示 1.1998年长江洪水造成的危害请参见教材P109阅读材料,成灾原因见下表:‎ 因 素 长江洪灾原因 自然原因 洪水来量 13‎ 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特别是雨期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 滞洪能力 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泄洪能力 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 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致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小;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减弱 ‎2.(1)见下表:‎ 因 素 影 响 自然原因 洪水来量 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上,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暴雨集中,洪水来量大 泄洪能力 淮河平均纵比降小,尤其是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黄河夺淮入海,加重了淮河水患 滞洪能力 淮河中下游调洪滞洪能力不足 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 使湖泊与河流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大幅度下降 植被破坏 植被减少,削峰补枯作用减弱,泥沙淤积湖泊与河床,加剧水患 ‎(2)③④(淮河不会发生凌汛,所以用不着防凌汛,治理淮河应是开挖入海水道,增强泄洪能力,而不是开挖入长江水道)。‎ ‎                    ‎ 一、选择题 读“20世纪全球主要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和经济损失统计表”,回答1~2题。‎ 灾害种类 死亡人 数(人)‎ 灾害损失 ‎(亿美元)‎ 灾害种类 死亡人 数(人)‎ 灾害损失 ‎(亿美元)‎ 雪崩 ‎3 684‎ ‎0.28‎ 地震 ‎1 850 635‎ ‎2 791‎ 13‎ 台风、飓风(包括 引发的风暴潮)‎ ‎1 149 998‎ ‎1 368‎ 洪水 ‎7 451 484‎ ‎2 964‎ 滑坡 ‎64 082‎ ‎29.4‎ 干旱 ‎10 235 762‎ ‎369.9‎ 火山喷发 ‎109 436‎ ‎32.4‎ ‎1.表中统计的自然灾害没有涉及的是(  )‎ A.地质地貌灾害 B.气象灾害 C.生物灾害 D.海洋灾害 ‎2.对各自然灾害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死亡人口数和灾害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地震 ‎②雪崩导致的灾害损失最少是因为一般其发生地远离人类聚集区 ③台风、飓风能引发风暴潮是因为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 ④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频繁主要是季风的不稳定造成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依据表中信息可知,表中统计的自然灾害没有涉及的是生物灾害。第2题,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死亡人口数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干旱;灾害损失最大的是洪水,②③④都正确。‎ 答案 1.C 2.D 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看出,1954年、1983年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这两次水灾都是(  )‎ A.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B.暴雨集中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所致 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4.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 A.③④⑤ B.②③④‎ 13‎ C.①② D.①④⑤‎ 解析 第3题,两次水灾的成因都是雨带长时间停留在长江流域,暴雨集中。第4题,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 答案 3.B 4.C ‎2016年8月4日‎,因强降雨造成我国云南省芒市发生泥石流、滑坡、导致芒市至瑞丽方向的龙瑞高速公路交通中断。据此完成5~6题。‎ ‎5.泥石流、滑坡属于(  )‎ A.气象灾害 B.海洋灾害 C.生物灾害 D.地质灾害 ‎6.云南省8月份降水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台风影响明显 B.盛行西南季风 C.地形抬升明显 D.准静止锋影响 解析 第5题,考查了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第6题,考查了降水的影响因素。云南省8月份降水多,是因为受来自于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的影响。‎ 答案 5.D 6.B 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图”,回答7~9题。‎ ‎7.该图所反映的时间是(  )‎ A.3、4月份 B.5、6月份 C.7、8月份 D.9、10月份 ‎8.此时造成长江中下游受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13‎ A.地形 B.台风 C.纬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9.此时造成长江中下游农作物生长受到威胁的原因是(  )‎ A.洪涝 B.春旱 C.伏旱 D.寒潮 解析 第7题,图中显示东部季风区内,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处于雨带内,而东部大部分地区均处于雨带内,判断应处于伏旱期,发生在7、8月份。第8题,伏旱主要是夏季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西进北移”,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的。第9题,由于7、8月正值水稻生长季节,对农业造成影响的是伏旱。‎ 答案 7.C 8.D 9.C ‎2016年1月24日‎,“霸王级”寒潮到达广东、广西、香港、台湾等地,广州出现降雪天气,超过了1951年以来的最南界线。当地网友喜大普奔,纷纷晒雪景,激动欢呼“活久见”。完成10~11题。‎ ‎10.最有利于寒潮发生的条件是(  )‎ A.增大的气压梯度力 B.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 C.平坦广阔的陆地表面 D.广阔的高纬度洋面 ‎11.此次降雪范围如此偏南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一直在变冷 B.我国年降水持续增多 C.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劲 D.南方暖湿气流势力强 13‎ 解析 第10题,上述A、B选项都有利于冷空气的活动。气压梯度增大,只是一种风力指标,不一定发生寒潮,如夏季的副热带高压;一般而言,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更有利于寒潮的发生。而C、D选项只是减少摩擦力,更有利于冷空气向前移动,不属于发生寒潮的条件。第11题,注意正确理解题意。广州此次出现降雪,是由于北方“霸王级”寒潮南下,在更南方的位置与暖湿空气相遇,导致广州地区的气温大幅下降,水汽凝结为雪,C正确。不要误选D,虽然南方暖湿气流也是形成降雪的重要条件,但是,广州位于沿海,每年的冬半年暖湿气流都普遍,如果没有此次强冷空气活动,就不会导致此次“降雪”天气。‎ 答案 10.B 11.C 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解析 由图中相关信息可知,图示为我国长江荆江河段,对该河段而言,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河道弯曲,地势低洼等原因。采取的防洪措施是修筑大堤。支流众多,洪峰叠加是长江中下游易发生洪水的原因之一,而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也是针对中下游多洪水灾害而采取的措施。‎ 答案 12.A 13.B 读下面关联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甲代表形成某种自然灾害的原因,序号①~④分别表示灾害及其现象的关联,下列表述顺序依次正确的是(  )‎ A.气旋 台风 狂风 暴雨 潮汐 B.冷锋 降温 寒潮 大风 雨雪 C.岩层断裂 地震 滑坡 崩塌 海啸 D.地壳运动 火山 地震 洪水 泥石流 ‎15.下列叙述正确是(  )‎ 13‎ A.台风可以缓解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的旱情 B.寒潮对我国北方农业的影响主要在冬季 C.地震发生前应及时发布预警预报疏散人口 D.火山喷发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 第14题,A选项中潮汐不是台风的影响。B选项中寒潮才导致降温、大风、雨雪天气,顺序不对。D选项中火山一般不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第15题,台风会缓解南方的伏旱;寒潮对北方农业的影响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地震无法准确的预测;火山喷发是一种局部现象,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相对较小。‎ 答案 14.C 15.A 二、非选择题 ‎16.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________。‎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________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 ‎________________。‎ ‎(5)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选)(  )‎ 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13‎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六大地区都有暴雨灾害。第(2)题,我国华南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因此,农事安排较早,而一旦北方冷空气较强,也会使得我国华南地区的农作物受到影响。第(3)题,干旱在我国的影响也较大,但各地出现的时间不同,在华北地区主要出现在春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出现在夏季(伏旱)的7、8月份。第(4)题,在夏秋季节,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常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容易形成高温少雨的天气,造成高温和干旱,而台风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同时又可以降低温度,消减夏季东南沿海地区的高温天气。因此,台风不仅给我国带来灾害,同时还可以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为此,要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第(5)题,对于防御气象灾害所采取的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干旱,修建水利工程极为重要;对于台风造成的风暴潮等,可以采取加固沿海大堤等措施。‎ 答案 (1)暴雨 (2)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季阴雨多) 农事活动早 (3)春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 (4)带来丰沛降水,缓解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 (5)ACD ‎17.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淮河干流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黄河夺淮入海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是导致淮河洪水频发的原因。下面是淮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2)针对淮河洪灾的原因,提出防治淮河洪水的建议。‎ 解析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由于中下游地势低平,泄洪速度慢;中上游支流众多,而下游入海口少,极易产生洪涝灾害。洪灾的措施可从水土保持、修分洪区、开挖入海新河、加强监测和预报等方面入手。‎ 答案 (1)6、7月份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入海口少,泄洪不畅。‎ ‎(2)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