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检测:专题过关检测(六)地貌与植被之“理”要打通
专题过关检测(六) 地貌与植被之“理”要打通 (2019·广州模拟)新疆巴里坤湖(如图所示)位于天山东段,科学钻探发现其沉积物粒径从大到小分别有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据此完成1~3题。 1.从河口到湖心,巴里坤湖沉积物依次为( ) A.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 B.粉沙黏土—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 C.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砂砾石 D.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 2.巴里坤湖某地层自上而下为砂砾石层、粉沙黏土层、黏土石盐石膏层,这反映了该地质时期( ) A.湖盆地壳下沉 B.气候趋于干旱 C.湖泊面积扩大 D.河流侵蚀趋强 3.巴里坤湖某一沉积层出现富含有机质(植物碎片)的深色黏土层,推测当时该地为( ) A.深水湖 B.咸水湖 C.沼泽地 D.盐碱地 解析:1.A 2.B 3.C 第1题,河流的沉积物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据题干知,沉积物粒径从大到小分别有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因此从河口到湖心,巴里坤湖沉积物依次为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第2题,若巴里坤湖某地层自上而下为砂砾石层、粉沙黏土层、黏土石盐石膏层,说明其以前为河口处,后来位于湖心处,说明湖泊不断萎缩,反映了该地质时期气候趋于干旱,湖水蒸发加大。第3题,据题干知,沉积层出现有植物碎片的深色黏土层,说明地质时期该地区适合植物生长,深水湖、咸水湖和盐碱地均不利于植被生长;沼泽湿地可以有植被存在。 (2019·重庆模拟)古汾河经图中古河道向南经闻喜附近流入涑水后进入黄河,现汾河经M河段向西流入黄河,涑水成为间歇性季节河流。古河道随之废弃,现成为同蒲铁路的通道。根据图文材料,完成4~6题。 4.图中乙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 5.导致汾河改道的原因最可能是( ) A.M河段的溯源侵蚀作用 B.地壳运动改变地势起伏 C.汾河洪水破坏河流堤坝 D.修建铁路导致河流改道 6.下列对涑水河水文状况的推断,可信的是( ) A.地下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B.枯水期河流基本无自净能力 C.河水的水质良好且河水清澈 D.河流有结冰期且有凌汛现象 解析:4.D 5.B 6.B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古河道废弃、涑水河从乙地质构造流向甲,结合所学知识“汾河谷地为地堑”,可以判断图中乙地质构造最可能是地垒。第5题,根据材料可以判断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甲地质构造下降,乙地质构造上升,改变了地势,使现汾河经M河段向西流入黄河,而原河道废弃。第6题,涑水河成为间歇性季节河流,结合我国雨带移动和该地的气候,可以判断涑水河夏季为汛期,冬春季为枯水期(干涸)。地下水补给是稳定的,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由于涑水河是间歇性季节河流,汛期河水可以净水水质,但枯水期河流干涸,沿途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无法净化,故其河水的水质肯定极差;从纬度位置来看河流有结冰期,但冬季河流没有水,且河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故不会有凌汛现象。 (2019·长沙雅礼中学模拟)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乔木—灌木—草甸。但在个别山区却存在植被呈逆向更替分布的情况,这种现象成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28°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分布。读图完成7~8题。 7.该地金沙江畔的自然植被可能是( ) A.中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 D.高山草甸 8.横断山区金沙江(28°N)两岸植被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热量不足 B.谷底河畔风力强劲,蒸发旺盛 C.受地形影响,出现焚风效应 D.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解析:7.C 8.C 第7题,根据材料,横断山区出现植被逆向分布情况。据图可知,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以下为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那么谷底金沙江河畔(温度更高、水分更少)最可能分布的是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第8题,横断山区金沙江畔出现植被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山高谷深,山地的背风坡形成焚风效应,气候干旱。 (2019·遂宁模拟)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热带森林树木附近的土壤中存在自己的天敌,包括真菌和节肢动物等,它们会有选择地攻击和杀死宿主的种子及幼苗,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聚集。啮齿类动物、哺乳动物或鸟类等“种子扩散者”也在这种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可以把树木的种子带到较远的地方,新落脚点的真菌和节肢动物攻击的是不同树种,从而让远道而来的树种生存下来。据此完成9~11题。 9.热带森林树木的天敌( ) A.使局部森林难以生长 B.种类包括鸟类等 C.攻击具有专一性 D.地域流动性强 10.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热带森林中树木的天敌对森林的总体影响是( ) A.种子无法生长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森林面积缩小 D.土壤肥力下降 11.热带森林的这种机制对热带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A.作物播种前必须毒杀天敌 B.专业化种植能提高生产效率 C.捕捉鸟类等能改善农业生态 D.农田多种经营会降低风险 解析:9.C 10.B 11.D 第9题,“它们会有选择地攻击和杀死宿主的种子及幼苗,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聚集”说明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对宿主的攻击具有专一性。第10题,天敌攻击的只是宿主,攻击结果是减少宿主的数量,使森林中同时存在大量树种,但每个种类的数目不大,因此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但不会使森林面积缩小。第11题,由材料可知热带森林树木的天敌攻击具有专一性,因此农田多种经营会降低风险。 1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黄河冲积扇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的地带。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图1为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到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图2为城市C第四纪理论与实际沉积剖面图。 (1)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简析黄河下游易决口的自然原因。 (2)描述黄河冲积扇上城市A到B一线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判断城市C岩层的沉积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并从地质作用推断其成因。 (4)分析山麓冲积扇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自然条件。 解析:第(1)题,河流决口是指水流对河岸侵蚀而导致河岸出现缺口,水流外溢的现象。黄河下游易决口,一是下游多为地上河,汛期水位高,河水对河岸压力大;二是下游水流速度较慢,以侧蚀作用为主,侵蚀河岸导致河岸出现缺口。第(2)题,一般来说,比重大、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反之,后沉积,所以自西向东沉积物颗粒减小,且沉积物厚度也变小。第(3)题,城市C的岩层在时间上不连续,缺失了P1地层。不连续沉积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①在某阶段,该地地壳抬升而没有沉积;② 前期有沉积,后期抬升把前期沉积物侵蚀掉而缺失;③该沉积时期气候变干,缺少沉积物来源而缺失。第(4)题,注意要从宏观角度分析地形对城市建设的具体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原地区多洪涝,而山麓冲积扇有一定坡度,不易发生洪涝;有充足的土地且较疏松的沉积层有利于地下空间建设等。 答案:(1)黄河由峡谷进入平原,比降减小,流速降低;流速慢,河水侧蚀作用明显,河岸易崩塌;泥沙堆积加剧,造成河床抬升,水位上涨;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加剧,对河岸压力增大,容易造成决口。 (2)自西向东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形成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3)沉积不连续(沉积发生中断),缺失了P1地层。由于地壳运动,先形成的P1地层被抬升,风化剥蚀后,导致该地层消失,之后继续接受沉积。 (4)山麓冲积扇有一定坡度,不易发生洪涝灾害;山麓冲积扇地形较平坦,土地资源丰富,便于城市规划建设;山麓冲积扇地下水丰富;结构较松散的沉积层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地下空间资源,便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比利牛斯山海拔大多在2 000 m以上,是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天然界线。该山南北两侧的地理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山北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而山南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且春季河流多泛滥。比利牛斯山有现代冰川发育,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其冰川分布范围也在发生变化。下图为比利牛斯山位置示意图。 (1)说出比利牛斯山作为“天然界线”的地理意义。 (2)分析埃布罗河春季多泛滥的自然原因。 (3)7月,一登山爱好者探寻比利牛斯山现代冰川的踪迹,他选择北坡而不是南坡,试说明其理由。 解析: 第(1)题,考查重要山脉作为分界线的地理意义,从材料和图中获取信息得知该山脉是国界、水系分界线、气候类型分界线、不同植被类型的分界线。第(2)题,春季河水泛滥从春季河流水量的补给来源大和地形导致排水不畅两个方面分析。该流域冬季由于西风带南移,降雪多;春季回温后,积雪融化,河水径流量大;埃布罗河北部水系发达,集水面积广,来水量大。由于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易泛滥。第(3)题,考查夏季冰川科考的选址原因,比利牛斯山夏季冰川科考选在北坡,说明夏季北坡冰川存在可能性大些。南坡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冰川存在可能性小。北坡,夏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北坡属于阴坡,气温较低,在全球变暖冰川退缩的大背景下,北坡存在冰川可能性更大些。 答案:(1)大西洋水系(阿杜尔河、加龙河)与地中海水系(埃布罗河)的分水岭;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大致分界线;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的大致分界线;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的天然屏障或界线;法国与西班牙两国界山。 (2)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雪)较丰富;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众多支流汇人,河流流量大;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比利牛斯山现代冰川分布范围缩小; 7月南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多,气温高,现代冰川存在可能性小;北坡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雪)量多,且北坡属于阴坡,气温低,因此最可能有现代冰川存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