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7-2018 学年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2.右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①②③④四个区域的土地资 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 ) A.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B.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D.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 地 3.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 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 影像最合适( ) A.①——第 30 天 B.②——第 75 天 C.③——第 100 天 D.④——第 130 天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 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下图“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 4 题。 4.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递减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区位指数小于 10 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D.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下图是某高中学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的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情况及预测的未 来土地利用情况图,据此完成 5~6 题。 5.农业生产结构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 D.当地居民为了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6.根据预测,本区在 2050 年以后的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夏日的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二道河农场万 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 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代化的曙光初现。读“我国东北某区域 图”,完成 7~8 题。 7.关于图中 A、B 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①A 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B 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 产品基地 ③限制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盐碱化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 A 地环 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8.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下列环境 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A.土地退化 B.物种骤减 C.酸雨加重 D.沙尘暴增加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 600 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 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 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 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 9~10 题 9.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 ) 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 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变暖 D.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10.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四月、七月 B.四月 C.七月 D.十一月 某山共分布 3 类原生森林。下图表示 3 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 (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 11~12 题。 11.图中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 ) A.b 的 NPP 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 B.NPP 与温度变化都成正相关 C.b 的 NPP 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 D.NPP 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 12.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至高依次是( ) A.c、a、b B.c、b、a C.a、b、c D.a、c、b 13.下图中反映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中心位置及其迁移状况是( ) A.一直位于我国几何中心(103°50'E,36°N)东北部 B.在南北方上一直向南移动 C.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 D.在东西方向上的变化幅度大于南北方向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 14~15 题。 14.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15.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 P 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和图 b 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下图表示我国江南某林场,其树木砍伐后在地面留下的一截树桩,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向 左作长途飞行。据此回答 16~17 题。 16. 据图分析我国此时的季节是( ) A. 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 17.该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沙尘暴频发季节 B.美国农民正收割小麦 C.地中海地区高温多雨 D.北京寒梅绽放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 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 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 18~19 题。 18.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19.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加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 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某河流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20~21 题。 20.以下关于图示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c 属于一级支流,eb 属于二级支流 B.bc 段河流比 eb 段海拔高、落差大 C.西电东送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 D.bc 段的梯级开发是 fc 段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 21.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下图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图中 M 地是水草丰富的地区,降水集中在 夏季,20 世纪初期以前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 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专门化,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读图和材 料完成 22 题。 22.历史上开发 M 地区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③夏季土壤盐碱化严重 ④土壤板结与酸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右图为“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据此回答 23~24 题。 23.A 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 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24.近年来 B、C 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 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 25~26 题。 25.“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水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 小 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6.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 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下图示意我国 39°N 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 27~29 题。 27.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8.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明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29.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 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 30 题。 30.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 世纪 90 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二、综合题(共 40 分) 31.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 7 分) 材料 山东省总面积 15.78 万平方千米,2010 年城镇化水平为 49.68%。随着环渤海经济圈 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 年到 2006 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 1286 万增加到 1870.3 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 、 两个方面。(2 分)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 两个方面。(2 分) (3)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 理由。(3 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略图(左下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右下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 型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请简要分析黄河入 海泥沙减少的原因。(4 分) (2)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解场所,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为什么?(4 分) (3)简要叙述两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 分) 材料一 进入 21 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城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 “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 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二 (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 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分析三个区域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2 分) (2)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4 分) (3)填写下表,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3 分) 甲 乙限制性因素 丙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2 分)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源腹地,于 1957 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人口 20 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 “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1)分析三江平源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4 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4 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 分) 答题卷 2017.11 31.(7 分) (1) (2) (3) 32.(12 分) (1) (2) (3)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场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33.(9 分) (1) (2) (3) 甲 乙限制性因素 丙 34.(12 分) (1) (2) (3) 座号 参考答案 2017.11 一、选择题 1-5 DCACB 6-10ABCAC 11-15ACCCC 16-20CACBC 21-25CBCBD 26-30BDBCD 二、综合题 31.(1)工业产值增加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2 分) (2)城市面积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2 分) (3)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量增加,消费市场广阔。(或不利。城市 化占用大量耕地,使果树种植面积减少。)(答案合理即可)(3 分) 32.(1)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黄河入海水量的减少 导致输沙能力减弱。(4 分) (2)黄河河口泥沙淤积严重,通航条件差;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确定;黄 河三角洲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任答两点)(4 分) (3)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降水变率过大,容易产生旱涝灾害。(每点 1 分,共 4 分) 33.(1)政策优惠、临海位置。(2 分) (2)优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1 分)劣势:经济落后、科技水平 低、产业结构单一。(3 分) (3)甲:能源不足。 乙:能源不足。 丙:水资源不足 34.(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2 分)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 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 分) (2)纬度高(48°N 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2 分)夏季 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2 分) (3)土壤肥沃(肥力高);(2 分)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2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