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新部高一地理期中试题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是什么要素的变化使的恐龙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 A. 气候变化 B. 植物变化 C. 分解作用 D. 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2. 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 A. 光合作用 B. 生产功能 C. 分解功能 D. 平衡功能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由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地理环境是由众多地理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推断中生代后期使环境恶化的不仅仅是气候或植物等单个要素,而应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故D项正确。‎ ‎【2题详解】‎ 地理环境的功能表现为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据此可排除选项A、C;在无人类干扰时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和动态发展,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故D项正确,B项错误。‎ 读漫画 “把云留住”,回答下列各题。‎ ‎3. 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 土地盐碱化 B. 大气污染 C. 森林破坏 D. 温室效应 ‎4. 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同一性 ‎【答案】3. C 4. A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环境问题)。‎ ‎【3题详解】‎ 该漫画展示了荒漠景观,主要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造成的。‎ ‎【4题详解】‎ 结合上题说明,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的整体性关系。‎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6.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 Ⅰ、Ⅱ、Ⅲ B. Ⅲ、Ⅱ、Ⅰ C. Ⅱ、Ⅰ、Ⅲ D. Ⅰ、Ⅲ、Ⅱ ‎【答案】5. C 6. B ‎【解析】‎ ‎【分析】‎ 该题组立足人类活动与流域开发,考查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生态问题。‎ ‎【5题详解】‎ 据图可知,在对流域开发的过程中,人口增加,植被减少,蒸发量减少,故降水减少,A、B错;地表保持水土能力减弱,则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因此C对,D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6题详解】‎ 地表植被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削弱洪峰。因此随着流域植被的减少,暴雨时河流洪峰流量会增大,因此①、②、③对应Ⅲ、Ⅱ、Ⅰ,故正确答案为B。‎ ‎【点睛】影响水循环各环节因素:‎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8. 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 ‎9.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 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答案】7. A 8. D 9. D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生物量包括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从表中数据分析,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总和是增加的,所以生物量提高,①对,②错。植株密度是比较植株的数量,表中灌木数量没有变化,但草本植物数量明显变化,所以密度增大,③对。图示信息不能体现出植被分布改变,④错。所以A对。B、C、D错。‎ ‎【8题详解】‎ 根据表中数值判断,灌木植物数量未变,A错。总生物量整体上都是上升状态,B错。地上生物量基本是上升状态,C错。地下生物量的灌木植物相对减少,草本植物相对增加,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D对。‎ ‎【9题详解】‎ 读图表,结合前面分析,灌木数量不变,草本植物数量不断增加,地下灌木植物生物量减少,地下草本植物生物量明显增加,未来变化趋势是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D对。A、B、C错。‎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读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范围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的纬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水分 C. 洋流 D. 大气环流 ‎11. 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年较差大,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针叶林,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弱 B. 纬度高,年内太阳辐射变化大 C. 海拔高,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D. 距海远,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 ‎【答案】10. C 11. B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针叶林的分布形状分析,大陆的东岸分布的较宽,大陆西岸的分布较窄,原因是大陆东西岸的洋流性质不同,在大陆的东岸是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得亚欧大陆东岸地区大陆性气候面积扩大,冬季寒冷干燥,所以亚寒带针叶林的跨度加大.大陆的西岸是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得亚欧大陆西部受海洋影响大,冬季气温较高,温带落叶阔叶林的面积增加,所以使得亚寒带针叶林的宽度减小,故“C.洋流 ” 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特点是冬季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这主要是因为本区纬度高,冬季与夏季太阳高度相差很大,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受太阳辐射很弱,又有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夏季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时间长,温度较高,又受不到海洋气团的调节。所以气温年较差大。“A.针叶林,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弱”与题干“ 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年较差大”要求无关;“B.纬度高,年内太阳辐射变化大”正确;“C.海拔高,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不符合事实;“D.距海远,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是影响“ 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但不是主导因素。故选B。‎ 考点: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与成因。‎ 点评:本题属于一道基础型题目,难度不大,抓住纬度因素是影响中高纬度地区的主导因素,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环节。‎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地,山地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 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 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 ‎13. 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麓气温T(T冬、T夏分别表示冬、夏季气温)应是(  )‎ A. T冬<18℃ B. T夏<20℃‎ C. T冬<10℃ D. T夏<18℃‎ ‎【答案】12. D 13. A ‎【解析】‎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 ‎【12题详解】‎ 北坡自然带向上倾斜说明N坡为向阳坡,而S坡雪线较低,说明S坡为迎风坡,故选B项。‎ ‎【13题详解】‎ 山顶有永久冰川,则说明山顶夏季温度低于0°C,而山地相对高度3000M,说明山麓夏季温度低于18°C,故选B项。‎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 “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 山间峡谷 B. 山前平原 C. 山间盆地 D. 平缓高原 ‎15. “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 地理位置 B. 灌溉系统 C. 农业科技 D. 水力资源 ‎【答案】14. C 15. A ‎【解析】‎ 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从材料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可以得出该处周围高,内部地势平坦开阔,应为山间盆地,故答案选C。‎ ‎【15题详解】‎ ‎“桃花源”环境出现人类社会早期,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处于山间盆地,气候相对温暖,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与外界交流较少,不受外部环境干扰,故答案选A,而灌溉系统、农业科技和水力资源是人类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才得以利用的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地貌、农业区位因素。‎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 河流 B. 地形 C. 耕地 D. 聚落 ‎17. 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 距城镇过远 B. 线路过长 C. 易受洪水威胁 D. 工程量过大 ‎18.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 地形分布 B. 沙漠分布 C. 河流分布 D. 绿洲分布 ‎【答案】16. B 17. A 18. D ‎【解析】‎ 该题组考查交通线路的布局。‎ ‎【16题详解】‎ 据图可知,兰新铁路在该区主要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其主导因素为地形,B对。材料中无法看出河流、耕地及聚落的分布,因此这三个因素均可排除,故排除A、C、D答案。该题正确答案为B。‎ ‎【17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区铁路距城市吐鲁番、鄯善县等约20千米,距离较远,A对;图中铁路线相对平直,无明显的线路过长问题,B错;该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不易受洪水威胁,C排除;铁路线没有穿越等高线,地势起伏小,工程量不大,D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18题详解】‎ 该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该区城市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水源丰富的绿洲地区。故正确答案为D。‎ ‎2010年3月,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勒弗朗回忆说:“它们看上去很焦虑,小北极熊显然是吓坏了,它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9. 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扑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B. 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 C. 人类扑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 D. 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 ‎20. 与上述结论相关的地理现象有 ‎①2010年极端天气袭扰全球 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世界趋势 ③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  ④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9. A 20. A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北极熊以浮冰为跳板,在海中捕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导致北极熊溺毙。选A正确。‎ ‎【20题详解】‎ 低纬地区山地降水以雨水为主,冰雪量少,全球变暖不会导致低纬冰雪量增加,①错;由于气候变暖,高纬地区气温升高,东海水域水温也可能升高,利于南海热带的鱼种生存空间向东海扩展,②正确;气候变暖,热量增加,寒冷季节变短,日本的樱花提前开放,③正确;气候变暖,全球大气环流多变,台风频度和强度增加,④正确。选D正确。‎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气候变暖影响。‎ 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关于图中a、b、c三条曲线判断正确的是( )‎ A. a表示的是死亡率 B. b表示的是出生率 C. b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 D. c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 ‎22. 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国人口最高值的年份大约出现在2027年左右 B. 2015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同 C. 2015年之后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大,死亡率开始回升 D. 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 ‎【答案】21. D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判断可得出:a为出生率巾为死亡率,c为自然增长率。故选D项。‎ ‎【22题详解】‎ ‎2027年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此时人口达最高值,2015年是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等。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属现代型同大多数发达国家相同。故选A项。‎ ‎23.下列说法正确是 ( )‎ A. 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B. 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C.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D. 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 ‎【详解】欧洲大部分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但不是所有国家都出现,A错;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的模式,一些原始部落还处于“高—高—低”的模式;B错;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的人口增长模式,C对;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经接近“低—低—低”模式,但尚不属于“低—低—低”模式,D错。故正确答案为C。‎ 点睛】人口增长模式:‎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5. 图中③国65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 A. 20%,鼓励生育 B. 15%,采取移民政策 C. 60%,计划生育 D. 30%,鼓励人员出国 ‎【答案】24. B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0~14岁人口所占比重高,人口增长快。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②③④四个国家0~14岁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20%、60%、25%、35%。故B正确。‎ ‎【2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③国65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为20%,老龄化严重。缓解人口老龄化可以采取鼓励生育、适当接纳外来移民、延迟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等措施。故A正确。‎ ‎【点睛】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1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在图1中为“﹡”),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1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在图1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46岁为73﹪;65岁以上为4﹪。‎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7. 图中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6. C 27. B ‎【解析】‎ 该题组考查人口合理容量。‎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Y、Y′代表生活质量,P和P′分别最佳人口规模;合理人口容量即在一定生活质量下的最佳人口规模。P最佳人口规模、生活质量都低于P′,因此P和P′分别为生产力水平较低于较高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①、③正确;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是指满足基本生存条件、不追求生活质量下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规模,不是最佳人口规模,因此②、④错误,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最佳人口规模将曲线分为两部分,前半段呈正相关,后半段为负相关,但整体上无法判断其相关性,①、②错误。根据材料,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规模扩大而提高,即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性,③正确;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生活质量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即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④对。因此该题正确答案为B。‎ 读我国某城市2013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28. 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是( )‎ A. 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 B.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C. 以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 D. 与该市原有人口的年龄构成相似 ‎29.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 A. 缓和了当地就业的紧张局面 B. 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 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 D. 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答案】28. C 29. D ‎【解析】‎ 试题分析:‎ ‎【28题详解】‎ 根据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可以计算出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可以计算出15—59岁人口占迁入人口的比重,约为90%左右,即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该市原有人口的年龄构成不确定,故选项C正确。‎ ‎【29题详解】‎ 该市迁入人口数量大,会缓解当地的劳动力紧张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由于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会增加当地就业的压力,会造成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该市迁入人口中少儿人口、老年人口数量较多,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30.下列①②③④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是( ) ‎ A. 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 B. 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C. 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 D. 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 ‎【答案】B ‎【解析】‎ 读图可知,①主要由国土西部向东部迁移,为俄罗斯,②主要由北部向南部地区迁移,为德国,③人口向南部和西部迁移,为美国,④向国土两端迁移,为日本,故选B。‎ ‎31.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B. 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高 C. 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D. 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域文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详解】婚俗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为:初婚年龄大,人口出生率低,A对;初婚年龄小,人口出生率高,B错;离婚率越高,出生率越低,C错;离婚率越低,出生率越高;因此婚姻关系越稳定,出生率越高,D 错。故正确答案为A。‎ ‎【点睛】婚俗对人口的影响:‎ ‎1.初婚年龄:初婚年龄偏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就快。因此晚婚能延长时代的间隔,降低出生率;‎ ‎2.婚姻的稳定程度:离婚率与人口出生率呈负相关。‎ 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2.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该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文化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住宅区 B. ②—文化区 C. ③—商业区 D. ④—工业区 ‎33. 该市计划建设一个钢铁基地应选址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32. A 33. B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32题详解】‎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住宅用地,因此①为住宅区,A对;商业区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②为商业区,B错;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③为工业区,C错;④位于河流上游,环境较好,为文化区,D错。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 ‎【33题详解】‎ 钢铁厂会产生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图中乙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市污染小,且距离铁矿近,邻近铁路,交通便利,是布局钢铁基地的最佳选择。因此答案选B。‎ ‎【点睛】污染工业的布局:‎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34. 图中房价最可能相等的地点是( )‎ A. D、M B. E、M C. M、N D. D、E ‎35. 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最适宜在( )‎ A. E B. F C. M D. N ‎【答案】34. B 35. C ‎【解析】‎ 该题立足城市空间结构,考查等值线的运用。‎ ‎【34题详解】‎ 房价等值线的判断方法与等值线问题一致。据图可知,D的房价约6000-7000,E的房价约5000-6000,N的房价约3000-4000,M的房价约5000-6000,故E和M的房价可能相等,正确答案选择B。‎ ‎【35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区为我国华北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N位于夏季风的下风向,E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易受到空气污染,A、D排除;F 位于河流下游,生活排放污水多,水污染较严重,环境质量差,B排除。M位于与风向垂直的地区,空气污染少,空气清新;位于河流的上游,水污染小,整体环境优美,C对。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36.早点铺与宾馆比较( )‎ A. 早点铺门槛人口数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少 B. 宾馆门槛人口数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多 C. 宾馆门槛人口数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少 D. 早点铺门槛人口数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多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早餐店的门槛人口数较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多;而宾馆门槛人口数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少。‎ ‎37.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 A. 城市的数量 B. 城市人口数量 C. 城市的规模 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答案】D ‎【解析】‎ ‎【详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通常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选D。‎ ‎【点睛】城市化的标志及意义 城市化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 ‎38.有关目前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 A.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C.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知识。‎ ‎【详解】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受社会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制约。发达国家由于农业的现代化,大批劳动力涌向城市,城市人口比重大,但目前这种人口趋势已变慢或停止,B正确,排除A;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城市化水平低,但增长迅速,C、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择B。‎ ‎“钟摆族”是指工作在城市中,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车辆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我国河北、新疆、北京、江苏等多个省级行政区已经开辟了“潮汐车道”。下图为潮汐车道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9. 关于我国“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A. 郊区的就业机会增多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 B. “钟摆族”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 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城市房价高 D. 通过建卫星城可使城市“钟摆族”现象消失 ‎40. 关于“潮汐车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B. 通过增加道路面积,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C. 图中左侧汽车向郊区行驶 D. 0:00—18:00时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增加 ‎【答案】39. C 40. B ‎【解析】‎ 试题分析:‎ ‎【39题详解】‎ 我国“钟摆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城市房价太高,是职场人士工作在城市中,被迫生活在房价和生活费用较低的郊区或者其他城市,C错A对;“钟摆族”加剧了交通压力,B错;通过建卫星城可吸引部分企业和职工,使“钟摆族”现象得以缓解,但不会消失,D错。‎ ‎【40题详解】‎ 通过对“潮汐车道”定义的理解,它可以有效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但道路面积并没有增加,因此A对 B错;交通指示牌左侧显示的时间段正是下班回家的时候,所以图中左侧汽车向郊区行驶,C正确;交通指示牌的时间和箭头表示0-18:00时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增加,D正确。‎ 考点:对名词“钟摆族”和“潮汐车道”的理解。‎ 二、综合题(本题共4道题,共计40分)‎ ‎41.下图北半球理想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下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自然带的是_________。‎ ‎(2)自然带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自然景观A—B—G—H的变化是以_____为基础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4)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类似于____(① A—B—G—H,② B—D—C)的变化。 ‎ ‎(5)自然带G、H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F (2).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 热量 (4).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5). ① (6). 南半球在相应纬度是广阔的海洋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详解】据图可知,A应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为温带荒漠带,D为温带草原带,E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F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G为亚寒带针叶林带,H为苔原带。‎ ‎(1)同一种自然带的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即B和F。‎ ‎(2)A自然带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应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自然景观A—B—G—H体现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以热量为基础,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4)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景观变化是由于水热条件随高度变化而造成的,与“①‎ ‎ A—B—G—H”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5)自然带G、H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是由于南半球在相应纬度是广阔的海洋。‎ ‎【点睛】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对应关系:‎ ‎42.读“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2年)”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A、B所代表的能源种类:A________;B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主要的消费能源是______,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_______。‎ ‎(3)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大于我国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天然气 (2). 核能 (3). 煤炭 (4). 大气环境持续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而且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了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 (5). 石油 (6). 天然气 (7). 核能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组成。‎ ‎【详解】(1)根据能源构成判断可知,A能源应为天然气,B能源为核能。‎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占比66.1%),煤炭能源比例大,会造成大气环境持续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且煤炭发电和运输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 ‎(3)据图可知,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大于我国能源的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及核能。‎ ‎43.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下表为“埃及、日本人口统计资料表”。读下图和下表,回答问题。‎ ‎2000年埃及和日本人口统计资料 ‎(1)2000年,埃及与日本相比,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是_____,自然增长人口约______万。‎ ‎(2)埃及与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甲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乙阶段,主要是因为甲阶段_____率较高。‎ ‎(4)日本、埃及的人口增长目前已分别进入上图所示的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两国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埃及 (2). 118 (3). 生产力水平差异 (4). 死亡 (5). 丁 (6). 丙 (7). 死亡率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的增长模式及转变。‎ ‎【详解】(1)根据图表可知,埃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日本,故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是埃及;自然增长人口依据图标资料计算大约为118万(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6398×2.5%-6398×0.65%)‎ ‎(2)埃及为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比日本低,因此造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差异的根本性原因是生产力水平差异。‎ ‎(3)如图可知,甲阶段为原始型,乙阶段为传统型,甲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乙阶段由于甲阶段人口死亡率较高。‎ ‎(4)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目前已进入现代型,表现为“低—低—低”模式,对应上图所示的丁阶段;埃及为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增长目前为过渡型,人口自然增减缓,对应上图所示丙阶段。两国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死亡率都比较低。‎ ‎【点睛】人口增长模式示意:‎ ‎44.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差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发达国家的曲线是______曲线,你的判断的依据是:该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________,目前出现了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图中另一条曲线代表的是________国家,该类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于甲曲线所代表的国家。目前的城市化水平也远________于甲类国家。‎ ‎(3)影响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请列举至少四条)‎ ‎【答案】(1)甲 高 逆城市化 ‎(2)发展中 晚 低 ‎(3)经济发展水平 ‎(4)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居住条件差、交通拥堵、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任答四点)‎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城市化发展进程。‎ ‎【详解】(1)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目前特征是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因此表示发达国家的曲线为甲曲线;‎ ‎(2)另一条曲线城市化水平低,起步晚,代表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城市化水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3)影响城市化发展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城市化过程中易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居住条件差、交通拥堵、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等问题。‎ ‎【点睛】城市化进程及其产生的问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