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模块诊断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模块诊断地理试题

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模块诊断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2019年5月19日至20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次灾害性天气。下图为“太原大风降温天气预报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太原的风向主要是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南风 ‎2. 这种灾害性天气多发于大气层的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高层大气 ‎【答案】1. C 2. A ‎【解析】‎ 试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大气的垂直分层。‎ ‎【1题详解】‎ 根据图中风向和风力符号可看出,风向杆从西北指向东南,可判断出风向是西北风,C正确。‎ ‎【2题详解】‎ 大气层从近地面向高空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高层大气,近地面出现的云、雨、雾、雪、风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A正确。‎ 下图为2019年4月8日14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 (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3. 控制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 低压槽 B. 高压脊 C. 冷锋 D. 暖锋 ‎4. 此时乙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5. 未来银川的天气变化是 A. 气温降低 B. 气压降低 C. 连续性降水 D. 风力减小 ‎【答案】3. C 4. B 5.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风向的画法、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试题难度较易。‎ ‎【3题详解】‎ 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受到冷高压控制,冷空气向东南方向推进,在银川附近形成冷锋,而图中阴影部分位于冷锋的锋后,出现降水天气。故选C。‎ ‎【4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乙地东面气压高,西面气压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乙地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东南风。故选B。‎ ‎【5题详解】‎ 据以上分析可知,冷锋过境后,气温继续下降,气压上升,风力增强;连续性降水一般为暖锋过境时产生的天气状况。故选A。‎ 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西南角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多米,直径达10多米)、玻璃集热棚(夜晚可将储存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对集热棚内加热)。玻璃集热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上铺鹅卵石。下图示意除霾装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除霾塔的工作原理是 A. 水汽输送 B. 海陆风 C. 热岛效应 D. 雨岛效应 ‎7. 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是 A. 多云微风的白天 B. 阴雨大风的夜晚 C. 晴朗无云的白天 D. 晴朗微风的夜晚 ‎8. 集热棚内地面上铺鹅卵石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强导流塔稳定性 B. 加大集热棚粗糙度 C. 加快集热棚内升温 D. 吸附大气中的霾尘 ‎【答案】6. C 7. D 8. C ‎【解析】‎ 本题组以西安的除霾装置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除霾塔的工作原理等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除霾塔利用玻璃集热棚吸收太阳辐射,使集热棚内形成热中心,大气受热后膨胀上升,周边地区气温相对集热棚内低,(含霾)气流从周边向集热棚内运动,形成热力环流,经过过滤后沿导流塔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降温,起到除霾的作用,所以其工作原理主要是热岛效应,选项C符合题意。该除霾装置是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让空气在指定地点进行过滤,其中没有水汽输送及凝结现象,因此排除选项A、D。海陆风是会转换方向的热力环流,而此装置只有单一方向,与热岛效应相似,因此排除选项B。所以选C。‎ ‎【7题详解】‎ 在白天,集热棚和周边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相似,周边道路和建设物热容量低,升温快,此时集热棚与周边的温度相差不大,因此热力环流不强,除霾效率不高,因此排除选项A、C。阴雨大风的夜晚,空气的霾大多被沉降或扩散,空气质量较好,该除霾装置工作效率不高,排除选项B。晴朗的夜晚地面降温快,集热棚内与周边地区的温差更大,微风有利于大气运动,更有利于周边地区的气流流向集热棚内,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选项D符合题意。所以选D。‎ ‎【8题详解】‎ 集热棚内地面上铺鹅卵石,鹅卵石热容量小,升温快,有利于集热棚内气温的升高,可以增强热岛效应,热力环流强度增加,促进周边气流流向集热棚内,选项C符合题意。松散的鹅卵石不会增强导流塔稳定性,排除A。加大集热棚的粗糙度,不利于空气流动过滤,排除B。鹅卵石不会吸附大气中的霾尘,排除D。所以选C。‎ ‎2018年4月初,北京突降大雪,延续2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有网友在市区某停车场拍到了“雪馒头”景观(如下图)。“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此次降雪是 A. 暖湿气流北上形成的暖锋降水 B. 强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冷锋降水 C. 冷湿气流受地形阻挡产生的降水 D. 气温迅速回升导致的强对流降水 ‎10. “雪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 砖块的比热容较土壤大 B. 砖块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C. 砖块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D. 砖块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11. 与普通水泥地面停车场相比,图中方形地砖停车场 A. 增加下渗 B. 增加地表径流 C. 更易积水 D. 增加降水 ‎【答案】9. B 10. B 11. A ‎【解析】‎ 试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水循环。‎ ‎【9题详解】‎ 由材料“北京突降大雪,延续2日。之后气温回升”可判断出此次降雪来的快且伴随着降温,应为强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冷锋降水,冷空气退去后气温又回升,B正确;暖锋一般形成连续性降水,且速度较慢;北京地处平原,不可能是冷湿气流受地形阻挡产生的降水;对流雨降水时间短,不可能连续两日,ACD错误,所以选B。‎ ‎【10题详解】‎ 从图中看,雪只出现在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说明砖块的比热容较土壤小,升温快,砖块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雪融化了,B正确。‎ ‎【11题详解】‎ 普通的水泥路面不透水,图中方形地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可透水,能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不易积水,对降水影响较小,A正确。‎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形成“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 A. 火山活动 B. 风化作用 C. 海浪侵蚀 D. 冰川堆积 ‎13. 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4. 马耳他岛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低平,盐碱化严重 B. 地表严重缺水 C. 夏季干热,冬季冷湿 D. 大风天数多 ‎【答案】12. C 13. D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 A、火山活动是指与火山喷发有关的岩浆活动,A错误;‎ B、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显示风化作用,B错误;‎ C、由材料分析可知,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海水作用比较广泛,位于岛屿的东北角,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判断“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为海水侵蚀,C正确;‎ D、冰川堆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该地纬度位置偏低,受冰川作用不明显,D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特征。“蓝窗”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景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破坏最强,D正确;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多晴天,风浪小,破坏力小,春秋为过度季节,破坏力都不是最大的,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地理特征。马耳他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降水较多,但由于该岛的陆地面积较小,少河流与湖泊,而且岛上石灰岩广布,水体容易下渗,因此地表水体较少,水资源短缺,植被难以存活,B正确,ACD都不是缺少的主要原因。故选B 。‎ ‎【点睛】海岸主要受海水动力因素侵蚀所产生的各种形态,又称海蚀地貌,它是海岸地貌的—大类别。塑造海岸侵蚀地貌的主要动力因素是波浪和潮流,但高纬度地带的海岸还受到冰冻的侵蚀,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岸则受到丰富的地表水和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的侵蚀。‎ 泰晤士河流域植被覆盖好,水流平缓,河流含沙量小。下图为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以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同时水闸上方排洪)的时间夏季多于冬季。‎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伦敦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 地处背风坡 B. 副高控制 C. 西风偏弱 D. 寒流流经 ‎16. 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A. 拦水发电 B. 储存淡水 C. 防海水入侵 D. 供旅游活动 ‎17. 泰晤士河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伦敦河段 A. 水能蕴藏量增大 B. 泥沙沉积量减小 C. 河流水质下降 D. 洪灾损失加重 ‎【答案】15. C 16. C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A项,伦敦所处平原,无明显的背风坡。故A项错误;‎ B项,伦敦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故B项错误;‎ C项,伦敦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降水量比冬季小,因为夏季西风偏弱。故C项正确。‎ D项,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故D项错误。‎ 故选C。‎ ‎16题详解】‎ 泰晤士河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来自北海的海水倒灌造成河水水位上涨,城市受洪涝威胁严重。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夏季多于冬季,因夏季西风弱,降水量小,河流入海流量小,来自北海的潮涌势力更强,水闸关闭主要为防止北海风暴潮涌进泰晤士河,造成海水倒灌。因此泰晤士河河口水闸的主要功能不是发电、供水和旅游,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BD错误。‎ 故选C。‎ ‎【17题详解】‎ 泰晤士河流域地势起伏小,水流平缓,且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水能资源不足;泰晤士河流域植被良好,河流含沙量较小,故下游河段的泥沙主要是海水倒灌从河口带来的。水闸关闭氏阻断了潮涌从河口带来的泥沙,使得水闸以上至伦敦段泥沙沉积量减少。泰晤士河水闸关闭,减少海水倒灌,水质会提高,洪灾损失会减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ACD错误。‎ 故选B。‎ 西班牙的耶罗岛(下图为“耶罗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耶罗岛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  )‎ A. 东南部 B. 东北部 C. 西北部 D. 西南部 ‎19. 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常年(  )‎ A. 受信风影响 B. 受副高影响 C. 受洋流影响 D. 受人类影响 ‎【答案】18. B 19. C ‎【解析】‎ 本题组以西班牙耶罗岛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盛行风向、洋流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8题详解】‎ 图中显示,耶罗岛位于25°~30°N 之间大陆西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岛应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主要盛行东北风,因此岛屿东北部地处迎风坡,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东北部,选项B符合题意。该岛的东南部、西北部、西南部不是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不易形成地形雨,排除A、C、D。‎ ‎【19题详解】‎ 耶罗岛地区低纬度,受东北信风影响时,东北信风的性质为干热,使得气温高,气候炎热,与该岛屿的气候特点不符,故A项错误;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气候干燥炎热,与该岛屿气候特征不符,故B项错误;耶罗岛虽然地处低纬度,但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常年受洋流影响,导致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故C项正确;该岛气候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明显,故D项错误。‎ 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读某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及A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完成第下列各题。 ‎ ‎20. 图中阴影所示地区典型的特征是多雾,多雾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沿岸冷海水流经,水汽降温凝结 B. 暖流流经水温较低海区,水汽凝结 C. 位于山地迎风坡,湿润气流抬升凝结 D. 近地面辐射冷却,水汽凝结成雾 ‎21. A地虽多雾,但降水少,其主要原因是 A. 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B. 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 C. 湿润气流的背风坡,下沉增温降水少 D. 低纬度大陆西侧,吹离岸风,降水少 ‎22. A地所在国渔业资源丰富,捕鱼量位居世界十大产鱼国之列,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 A. 寒暖流交汇 B. 上升流影响 C. 入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 D. 温带海区冷海水上泛 ‎【答案】20. A 21. D 22. B ‎【解析】‎ 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题详解】‎ 图示阴影地区在中纬度大陆西岸,沿岸是寒流流经,当暖空气经过较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水汽降温凝结成雾,A正确。故选A。‎ ‎【21题详解】‎ 图中A地位于非洲低纬度大陆西部,受副高压控制或地处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加之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故气候干燥,D正确。故选D。‎ ‎【22题详解】‎ 图中A地位于低纬度大陆西部,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影响,沿岸形成上升流补偿流本格拉寒流,将海底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到海面,形成渔场,B正确。故选B。‎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A. 云贵高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东南丘陵 D. 准噶尔盆地 ‎24. 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A. 凹岸侵蚀 B. 凹岸堆积 C. 凸岸侵蚀 D. 凸岸堆积 ‎25. 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A. 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 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 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 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答案】23. B 24. A 25. D ‎【解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 ‎【23题详解】‎ 牛轭湖是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河道弯曲往往出现在地形平坦地区,河流以侧蚀为主。故牛轭湖最多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故选B。‎ ‎【24题详解】‎ 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 ,故选A。‎ ‎【25题详解】‎ 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牛轭湖与原河道分离,故湖水没有流出,与上游河道淤积关联不大。人类过量用水,不属于自然状态下。故选D。‎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勘察加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 A. 受太平洋板块挤压 B. 受美洲板块挤压 C. 亚欧板块张裂 D. 印度洋板块张裂 ‎27. 堪察加半岛地表植被南北差异较大,主导影响因素是 A. 水分 B. 热量 C. 光照 D. 地形 ‎【答案】26. A 27. B ‎【解析】‎ 试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地域分异规律。‎ ‎【26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勘察加半岛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作用,A正确。‎ ‎【27题详解】‎ 从图中看勘察加半岛南北狭长,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说明植被南北差异大的主导影响因素是热量,B正确;勘察加半岛受地形的影响水分东西部差异大,水分南北差异相对小;光照和地形对植被影响类型影响小;ACD错误,所以选B。‎ 我国东南部湿润环境下的典型丹霞地貌区,山峰多四壁陡立,形成一个个“孤岛”(左图)。多数丹霞山峰的相对高度不大(100米左右),但其不同部位的自然分异却十分显著(右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8. 导致右图中 M、N 两峰顶部植物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峰顶面积 B. 相对高度 C. 纬度位置 D. 距海远近 ‎29. 与右图中⑦处相比,⑤处植物群落的构成较单一的原因是 A. 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 B. 气候干旱,水分条件较差 C. 崩积掩埋,植群初始演替 D. 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烈 ‎30. 图示丹霞地貌区“孤岛”的形成过程是 A. 地壳抬升、垂直节理发育→沉积作用→风化、侵蚀 B. 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垂直节理发育→风化、侵蚀 C. 沉积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垂直节理发育 D. 地壳抬升、垂直节理发育→风化、侵蚀→沉积作用 ‎【答案】28. A 29. C 30. B ‎【解析】‎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植被分布的差异因素。读右图可知,M山峰峰顶的植物种类多于N峰,究其原因是由于M山峰峰顶面积较广,有利于水分的保持植物的生长,A正确;根据材料两山峰相对高度最多不超过100米,B错误,而纬度位置、距海远近没有差异,CD错误,故选A。‎ ‎【29题详解】‎ 结合图示资料进行分析,右图中⑦处,一直以沉积土层为主,植物演替没有中断,植物多样性丰富,而⑤处图中显示有新鲜的蹦积物,新鲜的蹦积物会将以前的植被覆盖,进而导致植物种类单一。故C项正确。‎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丹霞地貌孤岛的形成过程,图示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开始在流水的沉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后经过地壳抬升,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地表疏松的地方受到侵蚀,坚硬的地方保留,最后形成丹霞的孤岛。故选B。‎ 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1. 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 A. 落叶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针叶林 D. 常绿阔叶林 ‎32. 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 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 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 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 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答案】31. C 32. A ‎【解析】‎ ‎【31题详解】‎ 华北平原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属于高原地形,地表气温要低于华北平原,适合造林的主要树种应属于针叶林,则C正确、A错误。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故选C ‎【32题详解】‎ 该地气候较干旱,水分条件是造林的限制因素。与北坡相比,南坡是阳坡而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导致土壤湿度较小,不利于树木成活,则A正确。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较多,则B错误;光照、昼夜温差不是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则C错误;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而风力较小,受低温冻害影响小,则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1)说出珀斯气候类型及成因。‎ ‎(2)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 ‎(3)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答案】(1)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成因:地处亚热带地区,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 ‎(2)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大陆);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3)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珀斯位于30°~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热力环流。‎ ‎【详解】(1)图中珀斯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湿润。‎ ‎(2)从图中看,珀斯位于沿海地区,风向一日内变化可能是海陆风;从图中看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天,白天,沙漠地区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3)珀斯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强劲;从图中看珀斯西临辽阔海洋,摩擦力小,对风的阻挡作用弱,因此风力强劲。‎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甲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近些年出现湖水水位上涨的现象。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湖区周边风力较大且变化明显。在湖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作用下,湖区a气象站检测该地,雨季多夜雨(如图乙所示);同时年内平均气温日较差随季节变化明显(如下图)。‎ ‎(1)推断纳木错近些年湖水水位上涨的主要原因。‎ ‎(2)请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说明纳木错夏季多夜雨的原因。 ‎ ‎(3)分析a气象观测站8月比1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 ‎【答案】(1)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入湖水量增加,导致湖水水位上涨。‎ ‎(2)夏季,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受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夜晚湖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3)8月降水较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多云雨,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8月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湖泊水域面积大,湖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所以温差小。‎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热力环流。‎ ‎【详解】(1)由材料可知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泊水位上升说明补给水量增加,冰雪融水增加,可推测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2)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湖泊补给量增加,水位升高,湖泊面积大;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白天湖泊与周围陆地相比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夜间,湖泊与周围陆地相比降温慢,气流上升,加上湖面水汽充足,易形成降水,因此湖区多夜雨。‎ ‎(3)从图中看8月气温日较差明显小于1月,原因是8月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云量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白天气温不太高;夜晚多云雨,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夜间气温相对较高,因此昼夜温差小;8月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湖泊水域面积大,湖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可减小气温日较差。‎ ‎35.美国国土辽阔,东西绵长,自然景观迥异。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纽约至旧金山铁路横贯美国东西两岸。小明利用暑假到美国旅游,先驾车从旧金山到盐湖城。期间,他游览了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之后,再乘火车到了纽约。‎ 材料二:纽约至旧金山铁路沿线部分城市资料表。‎ ‎ ‎ ‎(1)小明驾车从旧金山到盐湖城的途中,发现某些地区随海拔变化,植被景观有明显差异,这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2)小明发现铁路沿线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变化,这与降水差异有关。说明从盐湖城至纽约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点,分析其原因。‎ ‎(3)铁路沿线城市中,旧金山的气温年较差较小,分析其原因。‎ ‎(4)科罗拉多大峡谷素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根据景观图片判断大峡谷两侧的岩石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原因。‎ ‎【答案】(1)垂直地带性规律; 原因:随着海拔的上升,热量和水分都发生变化,自然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2)盐湖城附近向东年降水量逐渐增多。 原因:随着距大西洋越来越近,获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越来越多,降水量逐渐增多。‎ ‎(3)旧金山纬度相对较低;地处沿海,受海洋调节作用大。冬季受来自低纬太平洋的西风影响,气温相对较高。夏季受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的降温作用,气温相对较低,所以气温年较差较小。‎ ‎(4)沉积岩。 依据:从图片看出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科罗拉多大峡谷由于长期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美国为大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及其成因、影响降水和气温的因素、地壳物质循环以及特殊地貌的成因,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随海拔变化,植被景观有明显差异,反映的是垂直地带性规律。随着海拔的上升,热量和水分都发生变化,自然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2)从盐湖城至纽约,是从内陆到沿海的一个过程,受海洋影响逐渐增强,降水增多。盐湖城附近向东年降水量逐渐增多;原因是随着距大西洋越来越近,获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越来越多,降水量逐渐增多。‎ ‎(3)气温年较差的大小主要受纬度、气候、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的影响。旧金山纬度相对较低;地处沿海,受海洋调节作用大;冬季受来自低纬太平洋的西风影响,气温相对较高,夏季受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的降温作用,气温相对较低,所以气温年较差较小。‎ ‎(4)读图可知,大峡谷两侧的岩石具有层理结构,故可判断为沉积岩。峡谷主要是由于长期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3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示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指出P处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答案】(1)两侧地块(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山麓冲积扇。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3)贺兰山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其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详解】(1)结合“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地质部面图”可看出,宁夏平原箭头向下指,两侧地块(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箭头向上指,说明宁夏平原两侧的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一个地区地形都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后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平原。‎ ‎(2)从图中看P位于出山口,且呈扇形,地貌类型为冲积扇;形成过程为,河流域流经山区时,因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河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形成冲积扇。‎ ‎(3)从图中看,贺兰山位于宁夏平原的西侧,可为宁夏平原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西侧腾格里沙漠入侵;其东坡夏季东南季风迎风坡,可增加降水补给,为宁夏平原提供灌溉水源。‎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