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8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版世纪金榜:12-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81张)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基础知识 · 过关测 】 1. 认识区域 : 读甘肃省干湿区域分布示意图 , 回答下列问题。 (1) 区域概念 : 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 按一定 _____ 和 _____ 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 如通过 _______ 与蒸 发量的对比关系 , 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指标 方法 降水量 (2) 区域特征。 ①区位特征 : 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整体性 : 内部 _________ 相对一致。 ③层次性 : 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 , 又可划分为下一 级。 特定性质 2.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读下图 , 回答下列问题。 (1)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异同。 区域 要素 A:___________ B:_________ 相同点 都位于我国东部 _______ 的平原地区 不同点 位置 北纬 30° 附近 , 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北纬 43° ~ 48°,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季风区 区域 要素 A:___________ B:_________ 不同点 土地 水稻土为主 , 耕地多为水田 , 人均耕地面积少 _____ 为主 , 耕地多为旱 地 , 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 贫乏 _____ 等矿产丰富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黑土 石油 (2)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 业 耕作类型 _____ 耕作业、 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 _______ 主要作物 _____ 、油菜、棉花 玉米、 _______ 、 大豆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_________ 水田 畜牧业 水稻 春小麦 一年一熟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工业 _______ 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 发达 不发达 综合性 【 高频考点 · 互动研 】 【 典题升华 】 卤虫生存于 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 ❶ , 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 , 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 , 美国大盐湖 ( 下图 ) 属 内陆盐湖 ❷ , 卤虫资源丰富。 20 世纪 50 ~ 70 年代 , 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 , 产品 需低温运输 ❸ , 主要用于 喂养观赏鱼类 ❹ 。 80 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 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 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 推测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 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 思维流程 】 【 尝试作答 】 (1) 属于内陆盐湖 , 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 , 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 运输成本高 ( 需低温运输 );( 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 ), 市场需求小。 (3) 原因 : 海洋渔业产量减少 ; 市场需求增大 ; 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 影响 : 对卤虫需求量增加 ( 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 。 (4) 赞同。理由 : 卤虫资源丰富 , 市场需求大 , 经济价值高 , 技术成熟 , 增加就业等。 不赞同。理由 : 让卤虫自然生长 , 维护生物链的稳定 , 保护湿地 ,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 知识详解 】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 , 应从区位入手 , 从整体上把握 , 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 : 【 拓展提升 】 区域位置特征的描述 位置特征 纬度位置 高中低纬度、寒温热带 ( 位于 ×× 纬度、或 ×× 带 ) 海陆位置 沿海内陆、大陆 ( 大洋 ) 东西两岸 ( 距海较远 ( 近 ); 位于 ×× 大陆 ×× 部、 ×× 大洋 ×× 岸 ) 半球位置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 位于 ×× 半球 ) 相对位置 区域位置、山河位置等 ( 位于 ×× 区域内、与 ×× 区域相邻 , 位于 ×× 山脉以 ×) 【 跟踪检测 】 (2017 · 长沙模拟 )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 , 喜温暖湿润环境 , 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 (Ⅲ) 、次适宜区 (Ⅱ) 、不适宜区 (Ⅰ) 区划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 A. 气候 B. 土壤 C. 市场 D. 水源 2.Ⅰ 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 光照弱 B. 降水少 C. 多大风 D. 低温冻害 【 解析 】 1 选 A,2 选 D 。第 1 题 , 依据材料可知 , 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 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第 2 题 , 荔枝生长过程中 , 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 而图中 Ⅰ 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 , 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2017 · 湖北联考 ) 下图为我国某温带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 , 回答 3 ~ 5 题。 3. 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耕地面积 : 农牧结合区 > 草甸草原区 > 荒漠草原区 B. 该地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C. 荒漠草原区人口总数少 , 对环境破坏小 , 环境质量好 D. 草甸草原区植被覆盖率高 , 不会出现扬沙、沙尘天气 4. 有关该地自然环境的推测不可信的是 ( ) A. 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 B. 冬冷夏热 ,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C. 河流众多 , 含沙量小 D. 该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 5.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 ) A. 利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 , 发展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种植 B. 扩大耕地面积 , 提高粮食、油料作物产量 C. 以市场为导向 , 依托资源优势 , 加大科技投入 ,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D. 适度退耕还林还草 , 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 解析 】 3 选 A,4 选 C,5 选 B 。第 3 题 , 由图可知 , 该地以草地为主 , 水土流失不严重 , 但也会有水土流失现象 ; 荒漠草原区生态环境最脆弱 , 最易出现生态问题 , 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 草甸草原区过度开垦也会出现扬沙、沙尘天气。第 4 题 , 以草原景观为主的地区 , 一般降水较少 , 河流数量不会很多 , 故 C 项不可信。第 5 题 , 草原区降水较少 , 过度开垦易出现荒漠化现象 , 故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 , 不宜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种植业。 【 加固训练 】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 演变至今 ,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 ,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 , 回答 (1) 、 (2) 题。 (1) 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 , 正确的是 ( ) A. 甲区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B. 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 C. 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 D. 该地区饮食为 “ 饭稻羹鱼 ”“ 山珍海味 ” (2) 下列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 , 土壤中钙较少有关 ②重庆人喜辣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 ③ 北方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 , 新鲜蔬菜少 , 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 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 , 光热条件好 , 盛产甘蔗有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解析 】 (1) 选 D,(2) 选 D 。第 (1) 题 , 该地区为亚热带季 风气候区 , 河网稠密 , 应该是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 南地区 , 故饮食为“饭稻羹鱼” ; 图示该区域临海 , 又因 区域界线为山地 , 故饮食又有“山珍海味”。由于甲地 为多条河流的源头 , 应该是山地地形而不宜发展水稻种 植 ; 乙位于河流中下游 , 地势低平应发展水稻种植。第 (2) 题 , 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物产 , 而物产会影响 饮食习惯。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水土中钙含量高有关 , 重庆人喜辣与气候潮湿有关。 考点二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 基础知识 · 过关测 】 缓慢 天然水道 破碎 粮食 规模 【 高频考点 · 互动研 】 【 典题升华 】 (2016· 重庆模拟 ) 下图为 我国 珠江三角洲 ❶ 某地近三 十年来 土地利用和行政中心变化 ❷ 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 , 当地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乡镇企业 , 该乡镇企业最先可能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 A. 家具制造 B. 丝绸纺织 C. 奶酪生产 D. 甘蔗制糖 (2) 关于该地区近三十年的发展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农业用地的变化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B.M 演变为该地区等级最高的行政中心 C. 交通运输线路逐渐发展成网状分布 D.N 可能发展为该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 【 思维流程 】 【 尝试作答 】 (1) B ,(2) B 。 【 知识详解 】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 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 , 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 ,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 (2)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 , 科技水平的提高 ,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 ,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 , 表现如下 : ① 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 , 土壤肥沃 , 科技的进步 , 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 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②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 , 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 ; 运输条件改进、生产率提高 , 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 【 拓展提升 】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1) 从时间上看 , 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 (2) 从空间上看 , 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 从产业结构上看 , 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 , 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 , 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 从人地关系上看 , 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 到明显不协调 , 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烈 , 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 跟踪检测 】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 1990 ~ 2009 年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读图完成 1 、 2 题。 1.②③④⑤ 地区从一般余粮区变为重要余粮区的原因是 ( ) ① 耕地面积大量增加 ②农业科技投入增加 ③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④农业人口数量增加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 导致南部区域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① 城市化进程快 ②网络化水平高 ③区域化分工好 ④工业化水平高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解析 】 1 选 A,2 选 B 。第 1 题 , 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主 要有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 , 该省 ( 江苏省 ) 农业历史悠久 , 适宜农耕的土地早已被开垦 , 因而耕地面积不会大量增 加 , 影响上述区域从一般余粮区变为重要余粮区的主要 原因为粮食单产的提高 , 农业科技投入增加和农田水利 设施完善有利于单产的提高。第 2 题 , 对比两图可知该 省南部区域人均粮食产量下降 , 这是因为该区域地处 “长三角” ,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占用大量耕地 , 导 致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 加固训练 】 (2017 · 江苏百校联考 )Gi * 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它可用于地理现象的热点和冷点地区的分析 , 若 Gi * 值为正 , 表明 Gi * 地区周围的值较高 , 属于热点地区 ; 反之则为冷点地区。读图回答 (1) 、 (2) 题。 (1) 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中部地区冷热点没有变化 B. 沿海地区热点都呈增长态势 C.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小 D. 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2) 影响图中甲、乙两省级行政区 1998 年和 2009 年经济发展态势差异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 ) A. 国家政策 B.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 地理位置 D.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 解析 】 (1) 选 D,(2) 选 A 。第 (1) 题 , 我国中部地区经济 发展的冷热点在变化 , 如江西省 ; 沿海地区热点不全呈 增长态势 , 如海南省 ;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Gi * 值与中西部 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 , 但东部沿海地区的 Gi * 值整体上 仍大于中西部地区 , 说明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仍然比较 显著。第 (2) 题 , 读图可知 , 乙省区经济发展的热度减退 , 与改革开放政策优势逐渐减弱有关 ; 而甲省区在 2009 年 成为热点地区 , 与 2003 年以来我国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 业基地的政策有关 , 故共同因素是国家政策。 规范答题系列六 区域差异比较的答题规范 【 典题升华 】 (2014 · 全国卷 Ⅱ)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 ( 附 ) 影响河流泥 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 物量 , 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 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 , 冻土发育 , 河流众多 , 沼泽广布。 (1) 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 , 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2) 通常 , 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 , 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 信息解读 】 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的影响 (1) 地形 : 鄂毕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 , 地势低平 , 河流流速慢 , 河流侵蚀作用相对较小 , 河流沉积作用明显。勒拿河主要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 , 地势起伏大 , 河流落差大 , 河流的侵蚀作用强烈 , 沉积作用相对较弱。 (2) 沼泽地 : 鄂毕河流经地区沼泽广布 , 营养物质被沼泽植物吸收 , 河口位置营养盐类相对较少。 (3) 纬度信息 : 鄂毕河河口位于北极圈附近 , 纬度高 , 气温低 , 不利于鱼类的生长繁殖。 【 规范解答 】 (1) 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 原 ,( 河床比降大 ) 流速快 , 侵蚀强 , 增加了河流含沙量。 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 , 流速慢 , 泥沙沉积 , 含沙量小。 (2) 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 , 水温低 , 鱼类生长慢。结冰期 长 , 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 , 营养物质被植 物吸收 , 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 , 不利于浮游生物生 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 模板构建 】 1. 自然要素差异答题模板 : 2. 人文要素差异答题模板 : 【 迁移应用 】 (2017· 浙江联考 ) 结合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吉林省略图。下表为 2014 年松原市和白山市的产业结构比较表。 产业结构 ( 单位 :%) 支柱工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松原市 16.1 47.5 36.4 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等 白山市 8.8 59.4 31.8 铁矿开采、木材加工、医药制造等 (1) 比较长白山地与黄土高原两地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2) 说出与白山市相比松原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差异 , 并从资源角度分析两市支柱工业差异的原因。 【 解析 】 第 (1) 题 , 泥石流发生的自然条件是有丰富的 地表疏松物作为物质来源 , 崎岖的地表条件 , 短时间内 汇集大量的水。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 这两个区域 , 地表 都很崎岖 , 并且夏季降水多 , 暴雨集中。不同点在于 , 黄 土高原地区是土质疏松 , 而长白山区断层发育多岩石碎 屑物 , 并且东北地区春季多积雪融水。第 (2) 题 , 通过分 析表格可知 , 松原市第一、三产业比重较大 ; 第二产业 比重较小。松原市石油资源丰富 , 以发展石油开采、石 化工业为主 ; 白山市地处山区 , 铁矿资源、林木资源、 中药材资源丰富 , 以发展铁矿开采、木材加工和医药制 造业为主。 答案 : (1) 同 : 地形起伏大 , 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 异 :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 长白山断层发育 , 岩石破碎 , 且春季多积雪融水。 (2) 差异 : 松原市第一、三产业比重较大 ; 第二产业比重较小。 原因 : 松原市石油资源丰富以发展石油开采、石化工业为主 ; 白山市地处山区 , 铁矿资源、林木资源、中药材资源丰富 , 以发展铁矿开采、木材加工和医药制造业为主。 【 加固训练 】 下图中 A 、 B 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要说明 A 、 B 高原地形的差异。 (2)A 、 B 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 , 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 , 并简述差异的形成原因。 (3) 简述 A 、 B 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 【 解析 】 第 (1) 题 ,A 为德干高原 , 久经侵蚀 , 地表和缓 ;B 为云贵高原 , 地表崎岖不平。第 (2) 题 , 德干高原属于南 亚地区 , 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 云贵高原 , 夏季受西南 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 ; 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和风 带的季节移动 , 东南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第 (3) 题 ,A 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 , 利于发展钢铁工 业、机械工业 ;B 高原有色金属、煤、磷、水能丰富 , 利 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业。 答案 : (1)A( 德干 ) 高原海拔较低 , 起伏和缓。 B( 云贵 ) 高 原海拔较高 , 地形崎岖。 (2)A 、 B 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 , 并带来丰沛的降水。 B 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 , 还受东南季风影响 ; 西南季 风对 A 高原的影响大于 B 高原。东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 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 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3) 资源差异 :A 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 , 煤与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 ;B 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 , 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工业部门差异 :A 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 ;B 高原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业为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