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22x2=44分) 1.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是( ) A. 没有大气层 B. 有自转运动 C. 有公转运动 D. 存在生命现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同时地球也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特殊性表现在地球是人类目前所探测的宇宙环境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特殊性特征。 ............ 图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 最近英国天文学家报告说,他们在约600光年外的宇宙深空发现了一颗体积仅比土星稍大的恒星,这也是迄今发现的体积最小恒星。该恒星位于( ) A. 地月阶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答案】B 【解析】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600光年外的小恒星位于银河系,故选D。(答案错误) 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12 - A. 不能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 B. 能为地壳运动提供能量 C. 是能量大而集中的能源 D.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4. 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 ) ①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的短暂中断 ②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③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长很快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3. D 4. C 【解析】 3. 太阳辐射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地壳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而不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量大但比较分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D正确。 4. 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的短暂中断和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C正确;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是地球公转的意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长快,是因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毁林。 【点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 ,使地球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5. 一条河流,其上游北岸冲刷厉害,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南岸冲刷厉害,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这条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 12 - 【解析】河流上游北岸冲刷厉害,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北偏,下游南岸冲刷厉害,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南偏,该河上下游地转偏向力偏向不同,说明该河流上游和下游的南北半球不同,A正确;若河流上下游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偏转方向应该是相同的。 【点睛】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顺河流流向看,地转偏向力向哪岸偏,哪岸受侵蚀。 6. 正确表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是: A. 春分到夏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由南向北移 B. 春分到秋分,直射点在北半球,并由南向北移 C. 夏至到冬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由北向南移 D. 冬至到夏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由南向北移 【答案】A 【解析】春分到夏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由南向北移,A正确;春分到秋分,直射点在北半球,先由南向北移,达了夏至后由北向南移;夏至到冬至,直射点先在北半球,过了秋分直射点在南半球,由北向南移;冬至到夏至,直射点先在南半球,过了春分直射点在北半球,由南向北移。 7. 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是:( ) A. 赤道上只有二分日昼夜等长 B. 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C. 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D. 纬度越低白昼越长 【答案】B 【解析】赤道上全年日昼夜等长;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B正确;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太阳直射点不在的半球,纬度越低白昼越长。 【点睛】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半球,北(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回归线,北(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北(南)移动,北(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8. 有关昼夜交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就不存在昼夜交替现象 B. 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就不会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 12 - C. 昼夜交替的周期有利于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D.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恒星日 【答案】C 【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如果地球不自转,但还在公转,地球上也存在昼夜交替现象,同期是一年;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依然会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昼夜交替的周期有利于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C正确;昼夜交替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升空,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面成功着陆(左图)。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旧金山(西八区)华侨在当地收看了直播,“嫦娥三号”登月时当地时间是( ) A. 14日13时11分 B. 15日5时11分 C. 13日23时11分 D. 14日5时11分 10. “嫦娥三号”登月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于右图中的(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11. “嫦娥三号”从发射到成功登月期间( ) A. 地球公转速度渐慢 B.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渐增 C. 兴义白昼时间渐短 D.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浙大 【答案】9. D 10. B 11. C 【解析】 9. 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西八区与东八区时区差为16,西八区位于东八区西侧用减法,可算出西八区时间为14日5时11分,D正确。 10. 图中甲丁两点之间地球地轴北端指向太阳,为夏至6月22号;乙丙两点之间为冬至12月22日,“嫦娥三号”登月时间为12月14日,不到冬至,应处于乙位置,B正确。 11. - 12 - “嫦娥三号”从发射到成功登月时间为12月2日到12月14日,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速度最快,登月期间公转速度加快;太阳直射点向南移,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兴义白昼时间渐短,C正确;北极圈内极夜范围扩大。 【点睛】 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加法,西侧用减法。所求地与已知地同为东(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减法;如果一个东时区一个西时区,两地时区差用加法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B圈层的主体是( ) A. 海洋 B. 湖泊 C. 冰川 D. 河流 13. 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 大气 B. 水 C. 土壤 D. 生物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 图中B是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A正确。 13. 图中C是大气圈,大气圈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D正确。 14. 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A. 沉积岩 B. 喷出岩 C. 侵入岩 D. 变质岩 【答案】A 【解析】煤层属于沉积岩,A正确。 15. 形成喜马拉雅山的两大板块是( )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学习中要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其包括的海洋和陆地。六大板块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形成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 12 - 16. 读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压a地低于b地 B. 气温a地低于b地 C. 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a是市区、b是郊区 D. 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则a是陆地、b是海洋 【答案】B 【解析】图中a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压高于b地;a地气流下沉,说明气温低,B正确;城市因热岛效应气温较郊区高,气流上升,b表示市区,a是郊区;海洋和陆地热容量不同,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b是陆地,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a是陆地。 【点睛】 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图中丙地的风向是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18. 产生图示A区域和B区域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A. 冷锋、暖锋 B. 反气旋、气旋 C. 暖锋、冷锋 D. 气旋、反气旋 19. 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气温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丁 D. 丙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 12 - 17. 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由西指向东,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约45°,为西北风,C正确。 18. 图中A位于锋面气旋的左侧为冷锋;B位于锋面气旋的右侧为暖锋,A正确。 19. 图中丁地位于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最高,C正确。 20. 读①②③④四地的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回答下题。 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 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 ④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C. ③地是地中海气候 D. ②地是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B 【解析】图中①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且各月降水均匀;④地最冷月气温大于0℃,且雨热同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③地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②地全年高温少雨,是热带沙漠气候。 【点睛】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以温定带 (主要看最低气温):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度,为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在0-15度之间,为亚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度,为温带; 全年最高气温在0度左右,为寒带。 2、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况) 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21. 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 B. C. D. - 12 - 【答案】D 考点:大气运动 22.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海洋和陆地近地面之间,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市区和郊区之间,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受地表冷热不均的影响,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 考点:大气运动 二 非选择题(56分). 23. 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________。 (2)A点的地理坐标为经度________,纬度________。 (3)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点,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点。 (4)由B点向正北发射的导弹将偏向____________(东或西)方向飞行,若由B点向正东发射,导弹的偏向情况是______________ (5)图中C点当地________时日出,________时日落。 (6)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 12 - 【答案】(1)夏至 (2)150°E 66.5°N (3)12 10 (4)东 没有偏向 (5)4 20 (6)B A 【解析】(1)结合图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节气应为北半球夏至。 (2)图中A点在北极圈上,纬度为66°34′N;图中经度的均等分布,每相邻两条经线间隔经度30°。结合图示中0°经线所在位置, A点所在的经度应为150°E。 (3)图中A点位于昼半球中间经线上,正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地方时应为12点;因A点位于150°E,则120°E地方时=12:00-(150°-120°)15°小时=10:00。 (4)B点位于赤道上,向正北发射的导弹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将向右偏转。也就是正北方向的右侧偏转,将偏向东方飞行。若由B点向正东发射,则沿赤道飞行,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将不会发生偏转。 (5)结合图示,图中C点位于30°E,地方时为4点,且刚好位于晨线上,所以C点当地4点日出。日落时间=12+(12-日出时间)=20。 (6)结合图示,A点位于北极圈,B点位于赤道,C点位于北温带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所以三地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B>C>A。 24.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岩石类型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①________,②________。 (3)在C岩石的形成过程中,地面有时会发生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 (4)①和②两种地质作用中,其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是________(填数码) - 12 - (5)沉积岩的特征具有______、 ________ 【答案】(1)变质岩 侵入岩 喷出岩(火山岩) (2)侵蚀、搬运、堆积 变质作用 (3)火山 地震 (4)② (5)层理性 并含有化石 【解析】试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1)图中A位于地壳深处为变质岩;B由岩浆指出,没喷出地表,是侵入型岩浆岩;C由岩浆指出,喷出地表,是喷出型岩浆岩。 (2)图中①作用位于地表,表示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堆积;②由沉积岩指向变质岩,表示变质作用。 (3)C是喷出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形成过程有地面有时会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 (4)图中①是处力作用,能量来自太阳辐射;②是变质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5)沉积的特征是有层理和有化石。 25. 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试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 (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 甲________,乙________,a、b________。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背斜 向斜 断层 (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 外力沉积 (3)甲 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 - 12 - (4)甲 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 【解析】试题考查地质构造及意义 (1)图中甲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ab两侧岩层不连续,为断层。 (2)甲是背斜,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褶皱构造上覆岩层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3)修隧道应在背斜甲处,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 (4)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钻探石油应选择背斜甲地,原因是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 【点睛】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2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月季风图。E的风向为________风,F的风向为______风。 (2)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3)盛行E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 - 12 - (4)E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在成因上,F季风与E季风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 东南 西南 (2)B (3)高温多雨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F季风主要受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的影响 【解析】试题分析: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在大陆上形成低压,海洋上为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这就是亚洲东部的夏季风,这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 (2)夏季在大陆上形成低压,海洋上为高压,B气压最低。 (3)夏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这就是亚洲东部的夏季风,这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 (4)南亚季风的形成,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主要因素,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为西南季风。 考点:大气运动 - 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