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件:第1课时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33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件:第1课时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33张)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考纲解析 确目标 · 明考向 考纲展示 真题回放 考情分析 1.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016 · 全国 Ⅱ 卷 ,1 ~ 2 2016 · 江苏卷 ,23 ~ 24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存在的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高考的重点。多以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为背景 , 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考查方式以选择题为主或文字材料为背景 2.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 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6 · 全国 Ⅲ 卷 ,4 ~ 6 2014 · 江苏卷 ,28(3)(4) 多以区域图或区域文字材料为背景 , 注重从图文材料中获取信息 , 考查推进过程、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 考查形式灵活 第 1 课时 区域农业发展 ——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主干梳理 考点突破 图表判读 主干梳理 梳图文 · 理脉络 一、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 位置和范围 :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 东部。 2. 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 【 状元笔记 】 东北地区农产品品质好的原因 (1) 夏季雨热同期 ; (2) 生长期长 ; (3) 昼夜温差大 , 光照充足 ; (4) 冬季气温较低 , 病虫害少。 二、农业布局特点 1. 农业区划依据 : 农业生产的 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 区域划分 自然条件 农业区 分布区 农作物和特产 耕作农 业区 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A . 平原 ,B 三江平原 ,C 辽河平原 玉米、小麦、大豆、水稻等 林业和 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 D ,E 小兴安岭 ,F 长白山 鹿茸、 、苹果梨、柞蚕茧等 畜牧 业区 主要分布在降水偏少的草原区 :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 松嫩 大兴安岭 人参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1. 地位 :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 , .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 生产的突出特点 (1)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 地区 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 1. 发展问题及影响 (1) 问题 : 人口激增 ,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 后果 : 农业 退化。 三江平原 专业化 生态环境 2. 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农业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 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①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 促进粮食转化 , 延长产业链条 ③建设 基地 西部草 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①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 发展草业经济 ②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 , 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 , 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专业化 绿色食品 【 状元笔记 】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途径 (1) 调整农业结构 , 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比重。 (2)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 延长产业链 , 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 发展生态农业。 考点突破 破疑难 · 提素养 高考怎么考   (2014 · 全国 Ⅱ 卷 ,37) 阅读图文资料 , 回答下列问题 :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 , 于 1957 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 , 人口 20 多万。这里空气清新 , 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 , 土壤肥沃。近年来 , 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 , 有 “ 中国绿色米都 ” 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 , 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 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 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 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 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真题答案 : (1) 开垦历史短 ,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 地广人稀 , 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 ,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 ( 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 , 环境污染轻微。 (2) 纬度高 (48°N 附近 ), 冬季寒冷而漫长 , 害虫 ( 虫卵 ) 不易越冬 ;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 日低温较低 , 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 土壤肥沃 ( 肥力高 ); 精准施肥 , 控制施肥量。 (4) 环境质量优良 ( 污染少 ); 化肥、农药施用量少 , 生产绿色稻米 ; 生产技术先进 , 具有示范作用 ; 生产规模大 ; 单位面积产量高 , 总产量大 ; 商品率高等。 【 真题答案剖析 】 设问 答案语言 答案来源 教材信息 材料信息 (1) 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开垦历史短 ,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必修 3P 62 社会、经济条件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 , 于 1957 年开始垦荒 地广人稀 , 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 ,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 ( 废气、废水、废渣等 ) 较少 , 环境污染轻微 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 , 人口 20 多万 , 这里空气清新 , 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 (2) 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纬度高 (48°N 附近 ), 冬季寒冷而漫长 , 害虫 ( 虫卵 ) 不易越冬 必修 3P 60 自然条件 图中纬度 , 最高 48°N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 日低温较低 , 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图中纬度 , 最高 48°N (3) 化肥使用较少的原因 土壤肥沃 ( 肥力高 ) 必修 3P 61 土壤肥沃 精准施肥 , 控制施肥量 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4) 称为 “ 中国绿色米都 ” 的理由 环境质量优良 ( 污染少 ) 必修 3P 62 这里空气清新 , 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 化肥、农药施用量少 , 生产绿色稻米 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生产技术先进 , 具有示范作用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 (4) 称为 “ 中国绿色米都 ” 的理由 生产规模大 必修 3P 64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 , 人口 20 多万 单位面积产量高 , 总产量大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 商品率高等 目前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 , 人口 20 多万 【 命题素材拓展 】 以 “ 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和 “ 中国名牌产品 ” 著称的黑龙江五常大米 , 凭借独特品质赢得了全国消费者的青睐。 试分析五常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 答案 : 夏季白昼时间长 , 日照充足 ; 昼夜温差大 , 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 土壤肥沃 ( 黑土有机质含量高 ); 冬季漫长而寒冷 , 病虫害少 , 农药使用量小。 我们怎么学 考点 1 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 要点导学◇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地理条件 特征 影响 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 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的需求 ; 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条件 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 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 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 西部高原地势平坦 , 降水较多 , 是优质草原牧场 土壤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 土层深厚 , 有机质含量高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 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 , 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二、社会经济条件 【 易错警示 】 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诸多条件中 , 最大的不足是纬度较高 , 热量不足 , 一年只能满足一熟作物的生长。 ◇ 题组例练◇ (2015 · 北京卷 ,40(2) 节选 ) 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 , 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 , 分为东西两段 , 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 , 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 ; 南北朝时期 , 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 , 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 ; 唐朝统一后 , 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 ;11 世纪西夏崛起 , 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 , 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 , 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 , 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在图中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 , 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 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解析 : 明确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 , 结合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进行分析即可。从图中可以看出 , 甲地位于埃及 , 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作物 , 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河口三角洲以及地中海沿岸。乙地位于我国新疆 , 主要农作物也是棉花、水稻、小麦等 , 主要分布在绿洲上 , 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地理条件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进行分析。 答案 : 甲地 : 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 ; 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 , 土壤肥沃 , 灌溉水源充足 ; 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 , 日照充足 , 热量丰富 , 温差大。 乙地 : 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 ; 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 , 土壤肥沃 , 灌溉水源充足 ; 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 日照充足 , 热量丰富 , 温差大。 ◇ 要点导学◇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考点 2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 问题 对策 黑土 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 表土流失较为严重 , 土壤肥力下降 ① 实行 “ 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 ” 的耕作制度 ②加强黑土的培肥 , 增施有机肥 ③植树造林 , 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 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 , 覆盖率日益下降 ① 以营林为主 , 合理采伐 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 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 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 , 湿地面积逐年减少 , 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 建立湿地保护区 , 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 ③采取工程措施 , 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二、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方法 途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发展商品粮食生产 ; 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 ;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 发展第二、三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 ; 抓好养畜基地建设 ; 健全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 , 提高抵御旱涝能力 ; 加快中低产田和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 ;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 加快农业技术应用推广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 加速文化教育普及 ,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加强耕地建设和保护 ; 搞好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 ; 合理解决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 温馨提示 】 区域农业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1) 结合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 , 分析区域农业开发的条件 , 评价区位条件的优劣。 (2)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 ,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 , 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 ; 同一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也可能会存在差异 , 适合发展多种农业 ; 要根据区域的优势 ,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3) 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并找出解决的措施。 ◇ 题组例练◇ 1. (2015 · 浙江卷 ,7 ~ 8)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 , 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 可推断出 (    ) A. 甲地海拔较高 B. 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 丁地地势低平 D. 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 目前 , 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 ① 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1)B   (2)B   本题组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第 (1) 题 , 甲地在 21 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 , 因此甲地海拔较低 ; 丙地纬度低于乙地 , 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 排水条件好于乙地 , 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 丁地在 20 世纪五十年代和 21 世纪初期都为林地 , 林地主要位于山区 , 海拔较高 , 开发条件较差。故选 B 。第 (2) 题 , 该地为东北平原 , 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 , 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 故可增加的耕地几乎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故选 B 。 2. (2016 · 广东珠海质检 ) 下表表示我国某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 根据论证可知变化较为合理。 据此回答 (1) ~ (2) 题 :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水面及建筑等用地 1982 年 55% 19.8% 4.9% 15.4% 4.9% 2012 年 40% 44.1% 6.2% 1.3% 8.4% (1) 该地的地形 (    ) A. 以平原为主 B. 以低山丘陵为主 C. 以高原为主 D. 以盆地为主 (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 , 下列有关今后该地农业发展趋势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① 利用水面发展渔业 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 延长产业链 ③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④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 ⑤为满足人口增长需要 , 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解析 :(1)B   (2)C   第 (1) 题 , 从表中可知 , 该地的耕地比重在减小 , 林地、草地比重在增加 , 且变化较为合理 , 因此该地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第 (2) 题 , 由上题可知 , 在低山丘陵区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 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 图表判读 析图表 · 强应用 区域农业分布图的判读 【 判读方法 】 1. 进行区域定位 , 根据经纬度及相关地理事物确定区域位置。如上图中南部地区为祁连山地 , 北部为河西走廊。 2. 分析区域特征 , 如上图中南部山地海拔较高 , 地势南高北低 , 黑水河大致由东南流向西北。由年等降水量线数值判断该区域气候干旱。 3. 分析农业生产条件 , 例如从自然条件来看 , 该区域光照强 , 气温日较差大 , 夏季热量充足 ; 有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提供水源 ; 河西走廊地势平坦 , 土壤肥沃等有利条件。由于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 , 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4. 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 如河西走廊农业生产中的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资源不足等问题。 5. 探究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 如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 , 调整农业结构 , 推进农业产业化 ,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 【 迁移应用 】 1. 根据图文信息 , 评价典型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 2. 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典型区域 , 如珠江三角洲、南疆、海南岛、云贵高原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点击进入 课时集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