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0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步步高》(人教B版)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六章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内容索引 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三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课时作业 考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图型突破14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 热量 海陆 水分 气候 类型 植被 土壤 自 然 带 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 决 定 影 响 形 成 特 点 高温 少雨 热带沙 漠气候 热带 荒漠 热带荒漠带 自然带的形成 因为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 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自然带的命名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温带 荒漠带 北极圈 北回 归线 赤道 组成要素的差异 导致整体的差异 地域的差异形 成自然带 地带性分异 非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因素影响) 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地 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 分异 分异 规律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热 量 随 纬 度 升 高 渐 少 l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l 分异基础:热量 l 表 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 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l 形成原因:海陆分布 l 分异基础:水分 l 分 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 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安徽文综,23 该考点往往结合区域自然地理 特征或相关材料,以选择题形 式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及其分布 规律。 2015·天津文综,5 2015·广东文综,3 2014·大纲全国文综,4~5 考 向 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 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1~2题。 考 向 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 解析 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岛位于马来 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考 向 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 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答案 解析 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并没有种源优势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 是植被恢复迅速的优势因素。但K岛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矿 物质丰富,利于植被恢复。 考 向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读右图,回答第3题。 3.结合右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 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 答案 解析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据图可知,澳大利 亚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基本符合这一规 律,其对应的自然带——热带荒漠带也基本符合 这一规律,属于地带性分布规律。 考 向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4.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 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答案 解析 考 向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文献表述的是地球上因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纬度地带性分异, 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此A正确; 从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向上是垂直地带性,因此B错误; 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是经度地带性分异,因此C错误; 塔里木盆地出现绿洲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因此D错误。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森林 草原 森林 苔原 冰原 l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l分异基础:水热组合 l分异规律:山麓自然带与当地 水平自然带一致,垂直带谱变 化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规律相似 l山地基带与该地水平地带性自然带谱一致 l阳坡光热充足,植被分布上限比阴坡高 l只考虑温度,阳坡温度高,雪线较阴坡高 不同纬度,相同海拔的两座山 纬度较高 纬度较低 纬度低者垂直带谱较丰富 不同高度,相同纬度的两座山 较低 较高 高度大者垂直带谱较丰富 根据带谱判断山体所在半球及阳坡 北 南 若阳坡为南坡,该山在北半球 若阳坡为北坡则该山在南半球 该山位于北半球 北 南 南 北 阳坡 阳坡 南半球 北半球 阳坡阴坡 不考虑迎风坡与背风坡 阳坡气温高 雪线也高 考虑迎风坡与背风坡 降水多 雪线较低 迎风坡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6·全国文综乙卷,10~11 该考点是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 主要表现,在高考命题中,常 以某山地自然要素的变化为背 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地理要 素的垂直分布及成因等。 2016·全国文综丙卷,10~11 2015·山东文综,9~10 考 向 山地磷积累量的垂直分异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 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 完成1~2题。 考 向 山地磷积累量的垂直分异 1.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 解析 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 000米到4 500米处最大,四川西部山地该高度植 被应为高山草甸带。 考 向 山地磷积累量的垂直分异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 3 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答案 解析 考 向 山地磷积累量的垂直分异 由图可知,2 000米到3 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 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 材料中说明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C项正确; 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D项错误。 考 向 山地垂直自然分异规律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 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考 向 山地垂直自然分异规律 3.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 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 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答案 解析 解读图文信息,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 考 向 山地垂直自然分异规律 4.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 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 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答案 解析 山地是否存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有直接关系,山顶气温较高, 降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 考 向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应用及因素分析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 图”。完成5~6题。 考 向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应用及因素分析 5.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答案 解析 考 向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应用及因素分析 山麓自然带可以反映该山所在的大致纬度和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由图 可知该山脉北坡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即可选出正确选项C; 秦岭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岭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喜马拉 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不可能有温带荒漠分布,所以,A、B和D都错。 考 向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应用及因素分析 6.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 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答案 解析 考 向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应用及因素分析 该区域为昆仑山北坡,处于背阴坡,光照和热量不足,所以对垂直 自然带的分布影响小,故A和D错误; 在甲地有森林的分布,而乙、丙两地没有森林的分布;甲地冰原带 分布的海拔低,由此说明影响三地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条 件,B正确; 海拔主要通过影响热量条件而影响垂直自然带分布,故C错误。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14 图型概述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 然带系列,以该类图示为背景,主要用于考查山地某一高度自然带 的名称及成因、山地坡向、山地雪线高度分析及山地名称的判断等 内容,也可以用于考查与自然带有关的人类活动等。考查形式多为 选择题,偶有综合题。 典型例题 右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析题过程 读 图 模 板 找 析 答 图例、自然带基带类型、自然带垂直变化、不同坡 向自然带差异等 山地地理位置、同一坡向自然带分布特点及成因、 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坡向存在的差异及原因、不同地 理位置的山地自然带差异表现及原因等 比较选择项得出最佳选项,或在调运所学知识的基 础上写出规范答案 应用体验 下图为“某山地各地理要素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处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高山草甸 B.针阔混交林 C.高寒荒漠 D.高山针叶林 答案 解析 甲处于雪线附近,海拔较高,这里一般属于高寒荒漠自然带。 应用体验 2.该山地北坡属于 A.阳坡和迎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背风坡 答案 解析 从图示看,雪线南坡较低,说明其降水量大,海洋性强,属于迎风 坡;七月气温等值线北坡较低,说明其位于阴坡。 应用体验 右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 放牧。降水量大于400 mm为森林景观,200~400 mm为草原,小于 200 mm为荒漠。读图,完成3~4题。 3.森林景观出现在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知,乙地降水量大 于400毫米,为森林景观。 应用体验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 D.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答案 解析 甲地降水量较少,大量掘井增加牧场扩大耕地会导致荒漠化;乙地地势 较高,在春秋季节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丁地降水少,气候干旱, 扩大畜群数会加剧草场负担导致荒漠化;丙地地势较高,夏季凉爽,到 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是指由于海陆分布、洋流、地质构造、地形起 伏等,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使自然带未 按或未完全按某一方向延伸或更替的现象 非地带性 影响因素 典例 海陆分布 北半球高纬度 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南半球高纬度 无分布(原因是该区域绝大部分是海洋) 地形起伏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 西侧:温带森林 东侧:干燥的巴塔哥尼亚高原 局部环流 和洋流 信风带大陆西岸:海岸带形成沙漠(离岸风及沿岸寒流影响)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达60°N以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局部水分变化 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 局部地热异常 苔原是冰岛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分布着草甸 人为作用 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 影响非地带性的因素 南美洲大陆西岸3°S∽30°S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实际状态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 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 草原 中 温 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实际状态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 热带雨林带 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热带草原带 实际状态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 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 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 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 l 缺失 如由于海陆分布差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l 改变 如由于地形的影响,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l 约束 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l 块状 如我国新疆温带荒漠中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4、6 该考点常以区域自然要素分布 图为载体,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非地带性因素及其影响。2013·北京文综40(2) 考 向 地形因素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 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 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 千米。读下图,完成1~2题。 考 向 地形因素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 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答案 解析 考 向 地形因素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 图示区域位于45°N,位于西风带,距海较近,西侧受地形抬升,多地 形雨,降水多,植被较好,东侧为山地背风坡,降水少,为高原荒漠。 所以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考 向 地形因素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 2.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答案 解析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考 向 地形因素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 该区域山脉西坡山麓距海近,是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D项 错误; 北美西海岸45°N处为温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位于亚热带,A、 B项错误; 针阔叶混交林属于温带植被,与该地纬度位置相一致,C项正确。 考 向 地形和洋流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 3.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 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 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 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答案 解析 考 向 地形和洋流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 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 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 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解析 考 向 地形和洋流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 ①处在巴西东南部,受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及巴西暖流(增温增 湿)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出现了热带雨林景观。 ②处在30°S~40°S的大陆西岸,安第斯山的迎风地带,受地形影响, 随高度变化,水热状况发生变化,出现了山地垂直自然带。 课时作业 基础落实练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题。 1.与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暖流 B.山脉迎风坡 C.大气环流 D.寒流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 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解析 ①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 暖流经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 ②是热带草原带, ③是热带荒漠带, ④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由于自然带①→②→③降水量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了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读“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划分示意图”,回答4~6题。 4.该区域位于 A.印度南部 B.非洲南部 C.南美洲南部 D.澳大利亚南部 答案 解析 结合区域轮廓和经纬网知,该区域为南美洲南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属于温带荒漠带的自然带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答案 解析 d地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地处山地西风带背风 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为c地带来降水的主导风向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答案 解析 c地位于40°S~60°S之间大陆西岸,主要受南半球 西风带影响,风向为西北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是“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 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读图完成7~8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冰川 B.降水 C.海拔 D.土壤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解析 结合图示知,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自西向东逐渐增大,与水分条 件的变化一致,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9.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A、B、C自然带的名称。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甲→A→B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 分异规律是以_____为基础的。 答案 纬度地带性 热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分析C自然带狭长的原因。 答案 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乙纬度较高,但自然带类型与甲 地相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这 体现了自然带的哪种分异规律? 答案 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地方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说出D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 解析 D自然带的名称为温带荒漠带。因其 处在安第斯山脉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地 带,降水量少,出现焚风效应,形成 了荒漠景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中自然带甲、乙为热带雨林带,A为热带草原带,B为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C为热带荒漠带。C由于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和安第斯山 脉的阻挡作用,自然带非常狭长,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乙地纬度本 应该为热带草原带,但由于处在迎风坡上,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 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带。D处由于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形成了 温带荒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练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聚落数量和 植被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回答10~ 11题。 10.甲山坡在海拔约2 200~2 800米地 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A.气温高 B.坡度较小 C.气温低 D.靠近河流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图可知,甲山坡海拔2 000~3 000米,海拔适中,气温适宜,距离 河流较远,但地形坡度小,较平坦,适宜人类居住,从而使得该地段 聚落数量较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 规律的植被是 A.常绿林 B.高山草甸 C.针叶林 D.干旱灌木 答案 解析 由图可知,甲山坡干旱灌木出现在常 绿林下方(由于坡度大,土壤水分条件 较差所致),应属于该山坡的地方性分 异规律的植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读下图,完成12~14题。 12.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A.天山 B.秦岭 C.横断山脉 D.台湾山脉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据我国主要山脉的海拔高度及其分布可知,秦岭、台湾山脉分别 位于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而且海拔较低,山顶根本没有冰川分 布;横断山脉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盛行西南季风,南坡是迎风坡, 冰川面积分布应该较大,而图中是北坡冰川面积分布多,所以该山 脉应该是天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答案 解析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地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光照(热量)、气温主要通过影响雪线的升降,进而影响不同季节冰川 面积的变化,与同一季节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差异关系不大;地势高 低影响山峰上部是否有冰川分布,与面积大小关系不大;不同坡向 冰川面积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降水,一般情况下山地迎风坡一 侧降水量大,冰川面积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答案 解析 A.降水减少 B.地壳运动 C.风力增强 D.气温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降水减少对于迎风坡的冰川面积减少影响较大;地壳运动与冰川面 积变化无关;风力增强对冰川面积减少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仔细 观察下图,不同坡向冰川面积都在缩小,说明冰川在大量融化,可 见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读“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存在的不同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 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写出下列各自然带与图中A、B、C、D的对应关系。 ①落叶阔叶林带 ②针叶林带 ③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④常绿阔叶林带 A.____,B.____,C.____,D.____。② ③ ① ④ 根据图示信息及垂 直自然带分布规律 判断各自然带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解析 (2)判断图示自然带的分布反映出的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 原因。 答案 解析 垂直地带性。 峰顶 与山麓相对高度大, 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 加而发生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峰顶与山麓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所以 形成了地理环境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说明北坡缺少森林植被的原因。 答案 解析 海拔高,气温低,降 水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森林的生长受水热条 件的影响,因北坡海 拔高,热量条件不足, 且降水少,所以水热 条件不足以满足森林 生长。 (4)说明南坡积雪冰川带的海拔比北坡低的原因。 答案 解析 南坡地处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降水比北坡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积雪冰川带的分布受水 热条件的影响,而南坡 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降水比北坡多,所以积 雪冰川分布海拔低。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www.91taoke.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