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鲁教版地理新优选大一轮课时规范练39中国地理分区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鲁教版地理新优选大一轮课时规范练39中国地理分区作业

课时规范练39 中国地理分区 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3题。‎ ‎1.据图可知,(  )‎ ‎                 ‎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 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 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 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2.该区域(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3.芒种至小暑期间,(  )‎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D. “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答案1.B 2.A 3.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清明以前降水主要集中分布在30°N以南,30°N以北降水很少,故选项A错误。5月起,降水的集中分布区逐渐北移,选项B正确。秋高气爽天气主要分布在北方,选项C错误。伏旱天气主要分布在35°N以南地区,选项D错误。第2题,由图中各地降水量及其季节分布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地域范围跨10个经度,故主要位于我国的第二、三级阶梯。选项A正确。我国东部季风区大部分属于外流区域,选项B错误。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受锋面雨带的影响,选项C错误。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选项D错误。第3题,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京纬度比上海高,白昼比上海长。选项C正确。夏季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气温差异小,选项A错误。塔里木河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夏季为汛期,选项B错误。北半球为夏季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此时不适宜科考,选项D错误。‎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局部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关于图中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地处亚热带,无结冰期 B.图中河段流速较慢 C.图中河段航运价值较大 D.该河最终流入湄南河 ‎5.此地种植业生产较周边地区发达,其主要自然条件是(  )‎ A.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长,作物品质优良 B.光照丰富 C.积温较高 D.人口稠密,劳动力较丰富 答案4.B 5.C 解析第4题,图中河流海拔高,有结冰期;图中河段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河流流速较慢,B项正确;该地区人口较少,经济不发达,航运价值低;该河最终流入孟加拉湾。第5题,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短;青藏高原上光照资源都较丰富,河谷地区光照不如周边高原面上丰富;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C项正确;人口稠密是社会经济条件。‎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种植中采用“垄覆沟播”技术,该技术在田面起垄,垄面覆膜,沟内播种。下图示意“垄覆沟播”栽培方式。据此完成第6~7题。‎ ‎6.宁夏南部山区种植马铃薯的生长期约五个月,其播种时间是(  )‎ A.2月 B.4月 C.6月 D.8月 ‎7.垄面覆膜的主要作用是(  )‎ A.阻断水分下渗,汇集雨水 B.利于增强光照,提高产量 C.利于增大温差,提高品质 D.减弱土壤侵蚀,保持水土 答案6.B 7.A 解析第6题,宁夏南部山区属温带,种植马铃薯的生长期约五个月,其生长期应为4—9月,故其播种时间为4月。第7题,宁夏南部山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垄面覆膜的目的是阻断水分下渗,汇集雨水到沟内,为马铃薯生长提供水分。‎ 阿尔泰山的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且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东升高。生活在该地的牧民以转场的方式进行放牧(一年四季分别在不同的地域放牧);每年的3、4月份,从准噶尔盆地出发,向着阿尔泰山挺进(如图所示)。据此完成第8~9题。‎ ‎8.冬季牧场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9.阿尔泰山植被分布的下限由西向东升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下水深浅 D.坡度大小 答案8.A 9.B 解析第8题,牧民3、4月份从准噶尔盆地出发,向着阿尔泰山挺进,可知冬季牧场应在①处。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自西向东随海拔升高,降水也相应增加,因而植被分布的下限由西向东升高。‎ 干燥度是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反映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下图为海南岛年等日照时数线分布图。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关于图示甲、乙、丙三地干燥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燥度甲>乙>丙 B.甲地太阳辐射强,降低了甲地的干燥度 C.乙地比丙地距海近,干燥度更小 D.丙地干燥度最低,最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11.关于图中盐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②沿岸暖流增温,利于晒盐 ③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④产盐最多的季节为春季 ⑤夏秋季节多受台风影响,不利于晒盐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答案10.A 11.C 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年等日照时数线分布可知,甲地年等日照时数为2 300~2 400小时,说明太阳辐射强,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增强了甲地的干燥度,故排除B项;图中丙地年等日照时数小于乙地,说 明丙地比乙地降水量多,干燥度更小,故排除C项;结合海南岛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可知,丙地位于山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故排除D项;根据年等日照时数线分布可知,太阳辐射强度甲>乙>丙,所以干燥度甲>乙>丙,故A项正确。第11题,海南岛中部高、四周低,而且夏季盛行东南风,所以图中盐场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春季降水少、多大风,蒸发旺盛,河流入海水量较少,海水盐度相对较高,所以产盐最多的季节为春季,故C项正确。‎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据此完成第12~14题。‎ ‎1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 D.水土保持 ‎14.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答案12.C 13.D 14.A 解析第12题,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川渝地区矿产、水能丰富,土地、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第13题,中上游地区作为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应加强水土保持。第14题,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应该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等高端服务业。‎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略图。图中甲地所在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糖料生产基地。乙县地处狼山与贺兰山之间的风口位置,全年风大。黄河从乙县境内流过,河床高出县城平均4~6米,成为“悬河”。‎ 材料二 下表为图中甲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月份 ‎3‎ ‎4‎ ‎5‎ ‎6‎ ‎7‎ ‎8‎ ‎9‎ ‎10‎ ‎11‎ 平均 气温 ‎(℃)‎ ‎0.3‎ ‎9.1‎ ‎16.8‎ ‎21.1‎ ‎23.0‎ ‎21.0‎ ‎15.1‎ ‎7.6‎ ‎-1.0‎ 极端 最低 气温 ‎(℃)‎ ‎-20.7‎ ‎-11.2‎ ‎-3.2‎ ‎5.2‎ ‎9.7‎ ‎4.9‎ ‎-1.5‎ ‎-9.4‎ ‎-18.9‎ ‎(1)说出甲地所在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2)分析黄河乙县段形成“悬河”的主要原因。‎ ‎(3)为减缓黄河乙县段“悬河”的进一步发展,指出应采取的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答案(1)气候干旱;春秋季低温(冻害、霜冻、冷害等);沙尘暴;土壤盐碱化。‎ ‎(2)该地西部为沙漠,西北风吹沙落河,抬高河床。‎ ‎(3)保护天然林草植被;植树种草,防风固沙等生物、工程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位于干旱、半干旱区的河套平原,其不利自然条件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大,多沙尘暴;从表中可知,甲地春秋季节气温较低,且极端低温与平均气温差太大,会出现冻害、霜冻等;因不合理灌溉将会出现土壤盐碱化,土壤盐碱化导致农业减产。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县河段及上游地势平坦,河流含沙量较小,则“悬河”不是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而成的;西部为沙漠,且处于峡谷出口,风力大,故河流中的沙为风吹来的。第(3)题,针对“悬河”的成因分析措施,必须从控制沙源入手,从恢复植被、增加植被等方面来分析。‎ ‎16.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 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 ℃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材料二 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 注 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 ℃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三 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资源人均占有量动态预测。‎ 指 标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人口数量(万人)‎ ‎911.3‎ ‎1 065.68‎ ‎1 260‎ ‎1 490‎ 人均森林面积(公顷)‎ ‎1.35‎ ‎1.16‎ ‎0.98‎ ‎0.83‎ 人均草地面积(公顷)‎ ‎15.36‎ ‎13.14‎ ‎11.11‎ ‎9.40‎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0.12‎ ‎0.10‎ ‎0.09‎ ‎0.07‎ 续 表 指 标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人均水能蕴藏 量(万千瓦)‎ ‎32.90‎ ‎28.13‎ ‎23.80‎ ‎20.12‎ 人均矿产潜 在价值(万元)‎ ‎201.69‎ ‎172.47‎ ‎145.87‎ ‎123.96‎ ‎(1)图中A、B两处均有森林分布,但A处种类更加复杂。试分析原因。‎ ‎(2)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       ,其自然原因是  ‎ ‎ 。 ‎ ‎(3)由材料二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 ‎ ‎ ; ‎ 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外,还有 ‎ ‎ 原因。 ‎ ‎(4)分析材料三,青藏高原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是    ,分析其原因。 ‎ 答案(1)A为雅鲁藏布江谷地,纬度低,热量充足;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且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植被种类复杂。‎ ‎(2)沿河谷分布 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 ‎(3)华北平原地势低,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高) 地势高,温度低,作物生长时间长,积累有机质多 ‎(4)下降 人口增幅大,加剧对资源环境压力;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资源减量或资源环境破坏。‎ 解析第(1)题,从纬度、地形、气候三方面分析。第(2)题,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其谷地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因此城市、旱地多分布在高原上的河谷地带。第(3)题,从气温和生长时间上分析。温度高有机质积累的多,生长期长积累的物质多。第(4)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西藏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原因可从人口增加、资源数量减少方面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