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所示为“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图示区域穿越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 ) A.两大板块 B.三大板块 C.四大板块 D.五大板块 2014年2月8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泰山站”是继长城站(62°12'S,58°57'W)、中山站(69°22'S,76°2'E)、昆仑站(80°25'S,77°06'E)之后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距离昆仑站约715千米,主要目标是为我国昆仑站科学考察提供前沿支撑。 3.泰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4.泰山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 ) A.520千米 B.710千米 C.1 220千米 D.1 420千米 下图示意台湾省台东县某地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题。 5.坡面的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叫坡度。若甲、乙两地之间的坡度约为1∶5,则甲、乙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 A.4 000 m B.5 000 m C.2 000 m D.1 000 m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 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7.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示意图,右侧小图为此地B、C两点间地形剖面,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 A.150 B.200 C.100 D.300 9.关于该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村大致位于A地的正北方 B.B处位于河流交汇处可能形成较大的聚落 C.C地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 D.E处修水位100米的水库,王村需要外迁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Ⅰ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Ⅱ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10.图Ⅱ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11.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下面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下图代表南亚三种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若其代表水稻、棉花、小麦的分布,则正确的顺序为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15.造成三种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降水 D.热量 读下图,一艘由西向东航行的船经过P点,此时船员的影子长度为一天中最短。回答16~17题 16.该船经过P点时,北京时间是 A.10分40分 B.11时20分 C.12时40分 D.13时20分 17.该船计划在M港装运该国出口贸易最大的矿产,其矿产是 A.石油 B.锡 C.煤炭 D.铁 下图为日本1月气温、降水分布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图例①②③的数值关系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不能确定 19.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属温带季风气候 ②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 ③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④年降水量太平洋沿岸多于日本海沿岸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影响甲海域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 A.太阳辐射、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洋流 C.海陆位置、洋流 D.太阳辐射、洋流 21.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销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右图表示某区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甲处等温线弯曲的原因是 A.海陆差异 B.洋流影响 C.纬度位置 D.谷地地形 23.图中岛上乙地的气温值可能是 A.14℃ B.17℃ C.18℃ D.21℃ 阅读材料及“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气候变暖 25.哈萨克斯坦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 ) A.里海沿岸 B.巴尔喀什湖附近 C.额尔齐斯河沿岸 D.北部丘陵 2011年1月30日,第七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隆重召开,开幕式上用风光片展示了哈萨克斯坦南部广袤的沙漠、戈壁滩、北部辽阔的大草原……。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26~27题。 26.亚冬会召开期间( ) A.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B.阿斯塔纳的白昼逐渐变短 C.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变大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27.哈萨克斯坦( ) A.东南部山地降雪量大,主要受太平洋影响 B.自然带的南北差异,主要受热量因素影响 C.境内河流均为注入内陆湖泊的内流河 D.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 28.关于东南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马来群岛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②中南半岛上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 ③菲律宾群岛北部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 ④东南亚各地降水量差别很大,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A.①② B.②③C. ③④ D.①④ 读“东南亚地图”,回答29~30题 。 29.有关中南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河南北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和萨尔温江 B.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入太平洋 C.地处低纬,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D.湄公河平原是本区农业比较发达的重要农业区 30.下列城市是中南半岛上的国家首都又位于大河三角洲的有( ) A.万象 B.曼谷 C.金边 D.雅加达 二、综合题(40分) 31.(10分)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4分) (2)说出AB河段的流向。(2分) (3)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坝顶的海拔为500米,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并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4分) 32.甲、乙两国历史渊源悠久,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1)简析甲国A地区沙漠广布成因 (4分) (2)乙国B平原水灾频繁。从地形、气候、水文等多方面分析当地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6分) (3) 对比分析流经城市②的河流与锡尔河的水文特征的差异(6分) 33.读“某地区示意图和该区甲国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 简要分析甲国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4分) (2)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甲国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6分) (3) 乙国狭窄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小温泉两万余处,请说出其主要原因(4分)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答案 1.A 2.D 3.C 4.A 5.D 6.D 7.C 8.C 9.A 10.C 11.A 12.A 13.C 14.B 15.C 16.D 17.B 18.B 19.C 20.C 21.B 22.B 23.A 24.C 25.A 26.D 27.D 28.B 29.D 30.B 31、(1)图示区域属于盆地地形,高度变化较大,海拔在300~1 500米之间;地势四周高,中间低。(2)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3)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规模小。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规模大。 32、(1)位于南亚内陆地区,西南季风难以到达,故干燥少雨(2分)。另外,历史上原始森林遭到破坏,也加重干燥程度(2分);冬季受副高控制(2分) (2)位于西南季风的上风地带,降水较多;(2分)地势低平;(2分)多条大江大河交汇下流地带,河流汛期集中夏季,径流量大(2分)等。 (3)恒河(或布拉马普特拉河)流量大;有汛期,汛期出现在6~9月;河流的补给形式以雨水补给与冰川融水为主;无结冰期;锡尔河:流量小;有汛期,汛期出现在7~8月;河流的补给形式以冰川融水为主;有结冰期。(一条河流3分,侧重具有差异的方面) 33、(1)西部地形平坦,多为平原,以耕地为主(2分);中、东部多丘陵、山地,以草地、林地为主(2分)。 (2)人口和城市多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区(2分)。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源充足;海岸线曲折,多港口,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4分;任答三点) (3)乙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1分),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1分)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1分),众多的火山活动带来大量的地热资源(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