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雅安中学高2018级高一下期地理月考试卷 说明:本卷分Ⅰ、Ⅱ两卷,满分100分。完卷时间:5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4分) 有学者提出影响人口增长的“左手”和“右手”理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左手”和“右手”理论中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A. 出生率低 B. 死亡率高 C.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 人口数量少 2. 我国面对现代社会“右手”理论带来的人口问题,应该 A.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适当延迟退休 B. 产业升级,避免对劳动力依赖 C. 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D. 全面开放,大量吸纳国际移民 【答案】1. C 2.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学生要掌握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且熟悉解决人口问题措施。 【1题详解】 从图中看左手描述的是古代社会因战争、饥荒等造成的死亡率上升,自然增长率下降;右手是现代社会因生活压力、生育能力下降等原因造成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左手”和“右手”理论中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选择C。 【2题详解】 现代社会“右手”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人口增多,就要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适当延迟退休,A对; 产业升级,仍然需要对劳动力,只能减少劳动力数量,B错;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还不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C错;我国就业还有一定的压力,不能全面开放,大量吸纳国际移民,D错。 在我国,从城镇回农村创业已成为一种潮流。农业部数据显示,近年来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各类人员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570多万,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450万人,这些“归雁”对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亮点。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在我国,“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 ②“归雁”地政府扶持力度的增强 ③家乡气候条件的改善 ④原就业地医疗卫生水平的下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归雁”经济对“归雁”地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 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B. 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C. 城市失业率提高 D. 乡村土地撂荒,无人耕种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原就业地生活压力增大成为“归雁”经济的推力,而“归雁”地政府的支持成为厂“归雁”经济的拉力。气候条件相对稳定,并且对“归雁”经济几乎没有影响;原就业地医疗卫生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也不会出现水平下降。故A正确。 【4题详解】 “归雁”经济的出现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但不一定导致城市环境污染加剧、失业率提高和乡村土地无人耕种的现象。故B正确。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 A. 城市化过程 B. 郊区城市化 C. 逆城市化 D. 城乡差别拉大 6. 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下列组合较合理的是 A. 甲——A B. 乙——C C. 甲——B D. 乙——F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左图可知从A-E时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的增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反映的是城市化过程,A对;郊区城市化属于城市化的一个阶段;逆城市化应为图示E-F时期,此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城市化过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B、C、D错。 【6题详解】 城市人口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读右图甲阶段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分别为4%,22%、74%,农业就业人口比例低,说明该阶段经济发展水平高;乙阶段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分别为58%,15%、27%,农业就业人口比例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低。A时期城市化水平极低,而甲阶段经济发展水平高,A错;C时期城市人口比重约占42%,与乙阶段二、三产业就业比之和相同,B对;B时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仅20%,说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与甲阶段不符,C错;F时期出现逆城市化,且城市化水平仍高于80%,乙阶段人口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说明经济落后,D错。 【点睛】注意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区别:(1)郊区城市化是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下图为20世纪50~90年代某地区人口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该地区(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B. 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C. 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 人口自然增长趋缓 8. 有关甲、乙时期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时期人口迁移均以迁出为主 B. 甲、乙时期人口迁移均以迁入为主 C. 甲时期以人口迁出为主,乙时期以人口迁入为主 D. 甲时期以人口迁入为主,乙时期以人口迁出为主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图示曲线,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70年代以后较低,A错。目前属于经济发达地区,B错。人口增长率始终大于0,人口数量逐渐增加,C错。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小,人口自然增长趋缓,D对。 【8题详解】 根据图示曲线,甲、乙时期的年均人口增长率都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两时期人口迁移均以迁入为主,A、C、D错,B对。 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而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A. 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 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C. 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D. 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10. 四川是茶的发源地,但中华传统名茶多产自我国东部地区,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为提升“川茶”品牌影响力,四川应 A. 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茶叶质量 B. 推广机械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C. 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制茶工艺 D. 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外运能力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冬春季节水热条件越好越利于茶叶的生长,茶叶生长越好越快则春季茶叶上市的时间也越早。四川地处盆地地区,北部有秦岭和大巴山等高大山脉阻挡西北冷空气南下,冬春季节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同纬度的江苏、浙江高,因此茶树生长快上市早,故选B。 【10题详解】 扩大种植规模可以增加茶叶产量但不能提高茶叶质量,A错;推广机械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交通建设有助于加快产品向外运送、销售,但不能提高产品内涵和质量,因此也不利于提升其品牌影响力,B、D错;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制茶工业,有利于提高“川茶”的质量和产品内涵,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C对。 【点睛】四川地区与我国其他亚热带地区相比,农业发展区位的特殊之处为热量条件好,冬春季节气温较高,但光照弱,形成原因是盆地地形一方面利于阻挡冷空气的进入,另一方面又不利于水汽扩散,云雾天气多。 11.下图是“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 、人口(Population) 和环境(Environment) 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阅读“PPE怪圈”材料,图中的a、b、c、d四点所代表人口增长状况中,最有可能产生“PPE怪圈”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PPE怪圈”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生活贫困,导致环境退化。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容易导致生活贫困,人们就会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选择B。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3题。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1985年至2002年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2)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3)针对该地区过快的城市化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等级提升;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2)生物栖息地及其多样性减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水循环(或大气环流)模式 (3)发展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建设节能建筑;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 【解析】 试题分析: (1)描述城市化的特点要从城市数量、等级、人口和用地规模等角度分析。仔细读图,从图中的信息分析看,珠三角地区,城市的数量数量增多;城市等级提升;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2)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和生物等要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水循环(或大气环流)模式,生物栖息地及其多样性减少。 (3)该地区过快的城市化容易出现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等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发展发展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建设节能建筑等措施。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13.下图展示一城市由1930年~1992年的发展情况。A 为低级住宅;B为中级住宅区;C为高级住宅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地域结构是 模式。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 (2)该过程中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3)C为高级住宅区的主要原因有 。 (4)D为该城市的 区,原因是① ;② 。 (5)图中已有的工业区日趋老化,很多厂房不能容纳新式机械,再加上该地还有不少环境问题,因此,政府建议把部分工厂迁往X地。假若你是政府部门领导,为了使市民相信在X地发展新兴工业(高技术产业)较为有利,你会用什么理由说服市民? 【答案】(1)扇形;城市化 (2)①占用耕地良田;②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3)①远离工业区和发电厂,环境质量好;②靠近公路,交通便利;③靠近海滨,位于盛行风向上风向,环境优美 (4)中心商务区(或商业区) ①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②可以接近最大消费人群 (5)①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②用地紧张,③地价较高;④X地有新建公路,交通便利,⑤环境清洁。地价便宜。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图像信息和运用城市知识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该城市功能区由市中心向外放射呈扇形分布,故为扇形模式;从1930年到1992年该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体现了该地区的城市化过程。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会占用郊区农业用地,使郊区耕地面积减少,同时郊区工厂、道路的建设会加剧郊区环境污染。 (3)读图,C地的优势有:①远离工业区和发电厂,环境质量好;②靠近公路,交通便利;③靠近海滨,位于盛行风向上风向,环境优美。 (4)D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且交通通达度好,接近各类住宅区,消费人群多,因此为商业区。 (5)X地位于郊区而老工业区位于市区内,城市内部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地价较高,而X地土地面积大、地价低、环境压力小,且有新建公路经过,交通便利等优势。 14.读“环地中海沿岸国家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环地中海沿岸图。 材料二 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的种植业实行专业化生产,成为“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随着保鲜技术的进步,市场前景更加看好。 (1)该地区的“时鲜业”以生产 等农产品为主。 (2)从社会经济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该地区“时鲜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3)比较法国和西班牙的农业区位差异,说明法国发展“时鲜业”的区位优势。 【答案】(1)水果、蔬菜、花卉 (2)①市场:欧洲的城市化水平很高,为该地区的“时鲜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②交通:发达的交通运输;③技术:冷藏、保鲜技术先进。 (3)距离欧洲市场更近,货物运输便捷,运输成本更低;科技力量强,工业基础好。 【解析】 【分析】 以地中海沿岸地区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条件,意在考查学生迁移运用知识解答区域农业问题的能力。 【详解】(1)“时鲜业”指时令蔬菜、水果、鲜花等产业,这些产业的特点是季节性强、不易保鲜储存,该地的“时鲜业”产品以蔬菜、水果、花卉为主。 (2)“时鲜业”的发展对市场、交通、技术因素依赖大;该区域距欧洲国家近,欧洲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时鲜业”市场广阔;交通便利,保鲜冷藏技术先进。 (3)与西班牙比,法国地理位置更优越,距欧洲市场更近,运输距离短,销售更便捷;法国经济比西班牙发达,科技水平更高,工业基础更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