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精讲讲义:必修Ⅱ第二章第27讲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案(浙江选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精讲讲义:必修Ⅱ第二章第27讲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案(浙江选考)

第 27 讲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对城乡生活的影响: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城乡差距大幅度 缩小。 (2)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貌 改变原有地表形态 气候 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热岛效应 河流 破坏原有河网系统 生态 干扰和破坏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3)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土地利用 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形成城市功能分区 就业方式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 聚落景观 乡村景观被城市景观所取代 人类活动 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 文化 改变地方文化,强化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2.城市环境问题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教材金句 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加之环境质量下降,就 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促使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1.(2016·4 月浙江选考)2004 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同时粮食总产量逐年增长。 我国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  ) A.有利农业规模化经营 B.有利优质耕地保护 C.制约农业劳动力转出 D.阻碍商品农业发展 答案 A 解析 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城市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增大,有利于农业实现规模化经 营;加速商品农业发展;加速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促进农业劳动力转出;城市 建设用地规模增大,大量耕地会转变为建设用地,不利于优质耕地保护。 (2015·全国文综Ⅱ)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 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 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第 2 题。 2.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答案 D 解析 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即农业用地变为非农业用地,植被覆盖率降低,使得局地大气 湿度下降,气候变干,降水减少,植被对气温的调蓄作用减弱,导致气温变率(日较差、年较 差)增大,因此,A、B 错,D 对。在城市建筑物的阻挡下,风速会减小,因此 C 错。 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区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发展时期雨洪径 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 1~2 题。 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 X Y 降水量(mm) 675.0 644.5 径流总量(mm) 405 267 地表径流(mm) 337 96 地下径流(mm) 68 171 蒸发量(mm) 270 377.5 1.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 X、Y 含义的分别是(  ) A.① X 表示城市中心区,Y 表示郊外平原区 B.② Y 表示城市中心区,X 表示郊外平原区 C.③ Y 表示城市中心区,X 表示郊外平原区 D.④ X 表示城市中心区,Y 表示郊外平原区 2.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 A.径流总量减少 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 B.地下水位的上升 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 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 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 D.降水量减少 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答案 1.A 2.C 下图为“浙江某沿海港口城市规划示意图”。该城市各组团分工明确,其中城市“绿心” 由山体和水域组成,以保护为主,禁止大规模开发。完成 1~2 题。 1.在该城市规划中,限制了城市各组团的(  ) A.服务种类 B.服务范围 C.服务人口 D.服务等级 2.该城市“绿心”的设置,反映出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  ) A.发展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B.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C.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农业人口城市化 D.运用信息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答案 1.A 2.B (2018·衢州模拟)社会人文环境包括生活、文化、科学管理等方面,自然物质环境包括生 态、经济、服务设施等方面,新型城镇化质量要求两者达到平衡。读“浙江省各地市社会人 文环境品质和自然物质环境品质评价图”,回答 3~4 题。 3.下列关于各地市社会人文环境品质与自然物质环境品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台州自然物质环境品质最差 B.杭州两者平衡性最好 C.丽水两者关系最不均衡 D.社会人文环境品质普遍高于自然物质环境品质 4.下列关于图中各地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杭州新型城镇化质量最好 B.衢州、丽水质量最差 C.宁波比舟山质量好 D.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质量越好 答案 3.B 4.A 下图为“1995 年和 2005 年江浙沪内部人口迁移吸引中心及联系状态示意图”。读图,回 答 5~6 题。 5.影响图中城市吸引中心等级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人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95 年上海对浙江吸引力大于对江苏 B.1995 年温州的城市等级与上海相同 C.1995~2005 年所有城市的吸引力增强 D.1995~2005 年江苏经济发展最为迅速 答案 5.A 6.A 课时训练 2018 年夏季北京市连续遭遇几次严重的城市内涝。据此回答 1~2 题。 1.近年来,城市内涝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下列有关城市内涝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 的是(  ) 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大 ②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 度增大 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小 ④城市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措施对减轻北京市中心区内涝作用较小的是(  ) A.植树种草,建设绿地 B.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C.路面硬化多用渗水方砖增加下渗 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答案 1.B 2.B 新加坡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常布置植被浅沟,可与 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读图回答 3~4 题。 3.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 减弱 B.b 增强 C.c 增强 D.d 减弱 4.新加坡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 ①收集雨水 ②减少内涝 ③减少地下水 ④增加停车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3.C 4.A (2018·浙江绍兴期末)我国东部地区近年来经常发生雾霾,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 民出行带来不便。读“某城市局部交通图”与“城市轻轨路段图”,回答 5~6 题。 5.关于我国雾霾频发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冷空气势力强 B.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C.地面气温高,空气流动快 D.能源消费以天然气为主,缺少凝结核 6.该城市大力发展城市轻轨,带来的可能影响有(  ) A.增加雾霾天气的几率 B.促使沿线房价降低 C.投资大,占用更多土地 D.促使商业点向轻轨沿线站点集聚 答案 5.B 6.D (2018·浙江联考)据外媒报道,在南京的“钢筋水泥森林”中,意大利建筑师设计了亚洲 首例“垂直森林”。完成 7~8 题。 7.“垂直森林”可以(  ) A.改善空气质量 B.改善通风情况 C.降低空气湿度 D.增加大气温度 8.“垂直森林”体现了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  ) A.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B.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C.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D.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功能显著增强 答案 7.A 8.A 解析 第 7 题,“垂直森林”是指沿着外墙体,层层种下植物营造的绿色建筑,能起到类似 森林的很多作用,如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美化环境,夏日遮阳、增加空气湿度、减轻 热岛效应,降低大气温度等,但不会改善通风情况。第 8 题,“垂直森林”强调了绿色植物 的作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强调以人为本, 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下图为不同城市居民上下班拥堵所花时间与其忍耐极限时间比较图。回答 9~10 题。 9.交通最拥堵及居民对交通拥堵感受最痛苦的分别是(  ) A.北京 重庆 B.武汉 广州 C.北京 西安 D.南京 成都 10.为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城市立体交通 B.开辟公交专用车道 C.减少主干道红绿灯 D.加强城市交通规划 答案 9.A 10.C 解析 第 9 题,由图可知北京拥堵所花时间最多,所以交通最为拥堵;重庆居民忍耐极限时 间与拥堵时间相差最大,说明该城市居民对交通拥堵感受最痛苦。第 10 题,如果减少市区主 干道红绿灯设置,容易增加城市交通拥堵。 海绵城市,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 料建设(如下图),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 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据此回答 11~ 12 题。 11.“海绵城市”最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径流 B.降水 C.下渗 D.蒸腾(蒸发) 12.“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 ①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④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1.C 12.A 解析 第 11 题,海绵城市中的海绵体能吸收水分,作为暴雨时的储水器,则必然增加了下渗 量。第 12 题,依据材料,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增加城市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故 A 项正确。 (2018·十校联盟适应性考试)地下管道综合管廊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是把设在 地上架空或地下铺设的各类公用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预留检修空间的地下隧道。下图是“郑 东新区白沙组团地下综合管廊剖面图”。据此回答下题。 13.相对传统的工程管线铺设,不属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优势是(  ) A.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B.提高管线运营安全及使用寿命 C.有效利用道路地下空间 D.降低工程管线铺设成本 答案 D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 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材料二 如图。 (1)图中城市问题的表现有哪些? (2)导致上述城市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答案 (1)地价房租昂贵,交通拥挤,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幸福感下降。 (2)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 (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 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 率,节能减排。 15.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其所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 情况。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年份 降水量(%) 蒸发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1960 年 100 40 12 48 2012 年 100 27 41 32 (2)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城市 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献计献策。 答案 (1)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使雨水等地表水下渗减少, 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建设等造成的植被减少,使城市区域存蓄水量减少,导 致蒸发量减少。 (2)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 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