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邢台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水星凌日(transit of Mercury)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只有水星和地球两者的轨道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太阳系中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有几颗( )‎ A. 1 B. ‎2 ‎C. 5 D. 8‎ ‎2. 当发生水星凌日时,能反映水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 )‎ A. B. C. D. ‎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天体,当其与地球轨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日、地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形成凌日现象。根据八大行星距日远近的顺序可知太阳与地球之间有两颗行星,即水星和金星,它们均可能发现凌日现象。故选B。‎ ‎【2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天体,当其与地球轨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日、地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形成凌日现象。故当凌日现象出现时,水星应位于地球与太阳中间,故选B。‎ ‎3.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三者的关系应该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天体系统的从属关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的组成部分,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组成部分。从属关系A选项符合。故本题选择A。‎ 读“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图层的划分”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C. ②是软流层 D. 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5. 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A. 莫界面附近 B. 上,下地慢之间 C. 古登堡界面附近 D. 内、外核之间 ‎【答案】4. D 5. C ‎【解析】‎ ‎【4题详解】‎ 在地球内部圈层中,地球的表层为地壳,在海洋中不可能缺失。A错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中,从地表到莫霍面之间的部分被称为地壳,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部分被称为地幔,因此图中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③为地幔。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之上的部分被称为岩石圈,包括①②的全部和地幔的顶部,D正确,B、C错误。‎ 故选:D。‎ ‎【5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急剧下降,是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被称为古登堡面,故C正确。‎ ‎【点睛】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 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地壳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上层为硅铝层,下沉为密度较大的硅镁层。硅铝层厚薄不均,且不连续分布,在洋壳中可能缺失;硅镁层厚薄不均,但连续分布。‎ 极光(下图)被公认为是地球上最壮观的三大天文奇观之一,受到全世界天文爱好者和摄影家的追捧。2013年是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极光活动达到高峰。为让更多天文爱好者和公众有机会欣赏这一天文现象,中国科学院天文科普网络委员会、上海天文台观测团赴加拿大黄刀镇(北纬62.3°)进行极光观测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6. 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 A. 2014年 B. 2019年 C. 2024年 D. 2037年 ‎7. 中国天文爱好者到加拿大黄刀镇极光观测活动,主要是由于黄刀镇 A. 观测技术先进 B. 纬度高 C. 黑夜灯光稀少 D. 晴朗天气多 ‎8. 关于极光说法正确的是 A. 极光只出现在寒带 B. 极光发生在光球层 C. 极光是太阳活动的标志 D. 极光是太阳风袭击高层大气、大气电离的现象 ‎【答案】6. C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的周期是两个高峰年之间的时间间隔,周期是11年。2013年是一个高峰年,下一个高峰年大约是2024年,加拿大黄刀镇位于北纬62.3°,纬度较高,符合条件,故答案选C对。‎ ‎【7题详解】‎ 极光现象多发生在高纬度地区,故答案选B。‎ ‎【8题详解】‎ 极光的产生和太阳的活动有紧密关系。每当太阳活动特别大的年份,就可以看到比往常更为壮观的极光。在一些低纬度的地区,偶尔也有激光出现,A错误。极光现象是发生在日冕层的太阳风轰击两极的高层大气,产生的发光现象,不是发生在光球层,B错误。极光是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非标志,C错误。极光是太阳风袭击高层大气、大气电离的现象,D正确。故答案选D。‎ 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比例(%)图”,回答下面小题。‎ ‎9. 上图中ABC分别代表(  )‎ A. 红外区、紫外区、可见光区 B. 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 C. 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 D. 可见光区、紫外区、红外区 ‎10. 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 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太阳辐射波谱由可见光区、红外区、紫外区三部分组成。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0.4~0.76微米之间,波长小于0.4微米的是处于紫外区的紫外光,大于0.76微米的是处于红外区的红外光。据此结合图示可知,A、B、C分别代表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故B为正确选项。‎ ‎【10题详解】‎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十分巨大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对维持地表温度,为人类提供能量、提供能源,是地球上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来源,因此①②④正确,地球火山爆发主要是内力作用,来自于地球的内部,③错误。故答案选B项。‎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①纬度因素;②地势高低;③天气状况。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如下:‎ 对地理环境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自然界的岩石风化等外力作用与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关,从生物界来看,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对生产、生活 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是由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提供的,这些矿物能源都是由古代的动植物资源转化而来的,显然古代的动植物固定了太阳辐射能 太阳辐射能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直接能量来源,如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电站来提供能量 不利影响 过多的紫外线会杀伤地球生物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1. 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2. 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 A. 生物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D. 地壳 ‎13. 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 瀑布 B. 岩石 C. 树木花草 D. 大气 ‎【答案】11. C 12. B 13. C ‎【解析】‎ 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环境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特征等内容,知识性试题。‎ ‎【11题详解】‎ 图示景观图能体现出大气圈,图中瀑布水体属于水圈,图中植被等可以体现生物圈,地表组成物质即岩石圈组成部分,故图示能体现四大圈层。故选C。‎ ‎【12题详解】‎ 该景观图是瀑布景观,构成景观的主体要素为瀑布,属于水圈。故选B。‎ ‎【13题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是生物圈,景观图中花草树木属于生物圈。故选C。‎ ‎14. 大气中长期滞留的火山灰会影响当地乃至全球气温,如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使当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50C,导致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表气压升高 B. 地表气压降低 C. 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 D. 地表空气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大气中滞留火山灰,降低了大气的透明度,反射或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升温慢,地面辐射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所以气温下降,C对,D错。地表气压变化不是主要原因,A、B错。故选C。‎ 烟驱霜是指晚霜来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左图所示,右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 A. 削弱大气逆辐射 B. 削弱太阳辐射 C. 增强大气逆辐射 D. 增强地面辐射 ‎16. 右图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 ①—②—③ B. ①—④—②‎ C. ②—③—④ D. ③—④—②‎ ‎17. 下列自然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A. 阴天的白天天空仍然明亮 B. 白天的气温晴天比阴天高 C. 夜间的气温晴天比阴天低 D.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答案】15. C 16. B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题详解】‎ 图中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热量,又通过地面辐射将热量传给大气,使大气增温。所以过程顺序是①-④-②,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题详解】‎ ‎“阴天的白天天空仍然明亮”、“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均因为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属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晴天云量少,与阴天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晴天白天的气温比阴天高。夜间的气温晴天比阴天低,是因为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 故选:C。‎ ‎18.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下图),读图分析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 地壳抬升作用 B. 地壳下陷作用 C. 长江的侵蚀作用 D. 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河心岛的形成原因。‎ ‎【详解】‎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地壳抬升不利于沉积作用,不会形成河心岛,A错误;地壳下陷作用会导致地势变低,也不会形成河心岛,B错误;长江的侵蚀作用也不会形成河心岛,C错误;河心岛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八卦洲,D正确。故选D。‎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与图中虚线圈内所示的板块边界和地情形极为相似的是 A. 安第斯山脉 B. 吐鲁盆地 C. 冰岛 D. 日本群岛 ‎20.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 A. 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和抬升造成 B. 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和拍升造成 C. 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造成 D. 主要由风力、流水和高山冰川等外力作用雕型而成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图中虚线圈内所示地区位于陆、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处,大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图中虚线圈内地区位于大洋西岸,安第斯山脉位于大洋东岸,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与图示边界有差异,A错误。吐鲁番盆地属于板块内部凹陷所形成,B错误。冰岛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处,C错误。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处的岛弧链,D正确。‎ 故选:D。‎ ‎【20题详解】‎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和抬升造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第一小题易错选成A答案,解答时注意虚线内区域的海陆位置。‎ ‎`下图为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 )‎ A. 堆积作用 B. 地壳运动 C. 侵蚀作用 D. 变质作用 ‎22. 贺兰山从成因看属于( )‎ A. 褶皱山 B. 火山 C. 断块山 D. 无法判断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图中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宁夏平原岩层相对下陷,是断层构造中的地堑,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地壳运动,B对。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一般是内力作用,堆积作用、侵蚀作用一般不能形成地质构造,AC不对。变质作用不是地堑构造的成因,D错。故选B。‎ ‎【22题详解】‎ 贺兰山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贺兰山是断层相对抬升部分,从成因看属于断块山,C对。不能体现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的特点,不是褶皱山,A错。没有岩浆喷发现象,不是火山活动,B错,D错。故选C。‎ ‎【点睛】‎ 图中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岩层相对两侧下陷,是断层构造中的地堑。宁夏平原是地貌,不是地质构造。贺兰山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贺兰山是断层相对抬升部分,从成因看属于断块山。‎ ‎23.关于地质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B. 地壳始终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 C. 内力作用对地売的发展和变化起主导作用 D.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地壳自形成以来,一直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造成这种运动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外力作用的对立统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推动着地壳不断发展。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A说法错误,B、C、D说法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一项,故选A。‎ ‎【点睛】解答时应注意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一项。‎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请回答下列各题。‎ ‎24.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 ‎25℃‎ B. ‎12℃‎ C. ‎10℃‎ D. ‎‎8℃‎ ‎25.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4. B 25. D 26. B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温室效应原理,透明玻璃瓶内热量不易散失,保温作用强,因而放在玻璃瓶的温度计比空放的温度计气温高。所以选B。‎ ‎【25题详解】‎ 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吸收具有选择性,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是地面的长波辐射。所以选D。‎ ‎【26题详解】‎ 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越少。所以选B。‎ ‎1719~1721年间,火山喷发,熔岩阻塞自河河道,形成五个相互连接的湖泊,这就是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的著名火山景观一五大连池(下图所示)。‎ 完成下面小题。‎ ‎27. 组成图示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 A. 地壳 B. 上地慢 C. 地核 D. 下地慢 ‎28.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砂砾岩 D. 大理岩 ‎29. 下列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岩石组是 A. 砾岩、大理岩、石灰岩、花岗岩 B. 页岩、石灰岩、砂岩、砾岩 C. 砂岩、玄武岩、页岩、大理岩 D. 石灰岩、花岗岩、砂岩、页岩 ‎【答案】27. B 28. C 29. B ‎【解析】‎ ‎【2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示景观因火山喷发而成。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之一,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8题详解】‎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经外力作用可转化为沉积岩,砂砾岩属于沉积岩,C正确。花岗岩和玄武岩属岩浆岩,大理岩属变质岩,A、B、D错误。‎ 故选:C。‎ ‎【29题详解】‎ 化石仅存在于沉积岩中。页岩、石灰岩、砂岩、砾岩属沉积岩,大理岩属变质岩,花岗岩属岩浆岩。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0.从上海到北京,飞机进入稳定飞行后,窗外晴空万里,下方云海茫茫。此时飞机处于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垂直分层。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稳定,能见度好,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埃及白沙漠除了有雪白色的沙子外,还有众多高耸的白垩岩(石灰岩的一种)层屹立其中,仿佛巨大的蘑菇群,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质奇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 ‎31. 图中蘑菇状白垩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风力沉积 C. 风力搬运 D. 风力侵蚀 ‎32. 白垩岩形成环境及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A. Ⅰ—② B. Ⅱ—④ C. Ⅲ—⑥ D. I—①‎ ‎【答案】31. D 32. A ‎【解析】‎ ‎【31题详解】‎ 图示景观分布在沙漠区,图中蘑菇状白垩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故选D。‎ ‎【32题详解】‎ 白垩岩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形成环境是沉积环境,对应Ⅰ环境。沉积岩受外力侵蚀,形成图示地貌景观,还要经过②过程。故选A。‎ 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3. 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  )‎ A. 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印度洋板块 ‎34. 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 A. 陆地区域边界 B. 板块生长边界 C. 海洋区域边界 D. 板块消亡边界 ‎【答案】33. D 34. B ‎【解析】‎ 考查板块分布及边界类型。‎ ‎【33题详解】‎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上,M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位于该分界线东侧。故M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上。故选D。‎ ‎【3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所示边界箭头背向分离,为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边界位于红海,会使红海面积逐渐扩大。故选B。‎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下列旅游景观与图示地貌相类似的是( )‎ A. 长江三峡 B. 桂林山水 C. 黄山怪石 D. 天涯海角 ‎36. 从图中看最有利于该地貌形成的条件是( )‎ A. 岩石具有可溶性 B. 地面平坦 C. 气候干燥 D. 植被稀少 ‎【答案】35. B 36. A ‎【解析】‎ ‎【35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是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发育而成的峰林,属喀斯特地貌。长江三峡属于流水侵蚀地貌,A错误;桂林山水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古迹、石刻等等,主要属于喀斯特地貌,B正确;黄山怪石主要是花岗岩岩体因受内外因素作用,沿垂直断裂长期崩落风化,形成的,C错误;天涯海角主要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再加上海水的侵蚀、风化作用下形成的,D错误。故选B。‎ ‎【36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等沉积岩经流水溶蚀等外力作用形成,故形成的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A正确。故选A。‎ ‎“水上雅丹地貌群”位于在柴达木盆地边缘,大片的砂岩地貌“漂浮”在鲜绿色的盐湖水中,被称为“水上魔鬼城”。读水上雅丹景观图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7. 右图中,符合水上雅丹地貌景观的代码和岩石类型的是 A. 甲、沉积岩 B. 乙、岩浆岩 C. 丙、变质岩 D. 丁、喷出岩 ‎38. 该景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其地质过程正确的是 A. 地壳下沉一一外力沉积一一岩浆侵入一一风化侵蚀 B. 地壳抬升一一搬运沉积一一风化侵蚀一一冷却凝固 C. 地壳下沉一一搬运沉积一一地壳抬升一一风化侵蚀 D. 地壳抬升一一冷却凝固一一搬运沉积一一风化侵蚀 ‎【答案】37. A 38. C ‎【解析】‎ ‎【37题详解】‎ 一般的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而由材料可知“水上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为“砂岩”,属于沉积岩,所以应为右图中的甲岩石,A正确;乙是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丙是岩浆,丁是岩浆岩,BCD错。‎ ‎【38题详解】‎ 该地貌形成于盆地边缘,所以应该是受到了地壳下沉作用,形成的盆地,然后由流水沉积逐渐形成地貌雏形,又经过地壳抬升,高高地露出地表,在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侵蚀,呈现不同的造型,C正确,排除ABD。‎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方法是找到关键信息,由易到难。如该题右图,“冷凝作用”“高温高压”就属于关键信息,据此可推断丙丁乙分别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题目迎刃而解。地貌形成过程类题目把握一点:内外力共同作用,内力塑造宏观地貌,外力削高填低。‎ ‎39.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陆地比热容小,海洋比热容大,所以陆地较海洋昼夜温差大,AD排除;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阴天则相反,C正确,B错误。‎ 故选:C。‎ ‎40.形成黄土高原及其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 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B. 流水侵蚀,植被破坏 C. 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黄土高原上面的厚厚黄土是从西北地区吹来的,形成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黄土高原上面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形成黄土高原及其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组合正确的是风力堆积、流水侵蚀,选择C。‎ 二、综合题(共10分)‎ ‎41.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__________地比较好,原因是_________。‎ ‎(4)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地。‎ ‎【答案】 (1). 背斜 (2). 向斜 (3). 顶部受张力,岩石疏松容易被侵蚀 (4). 沉积 (5). 甲 (6). 天然拱形构造,不易坍塌;便于排水 (7). 乙 (8). 甲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甲的岩层向上拱起,故甲为背斜,乙的岩层向下弯曲,则乙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2‎ ‎)在地貌上,甲是背斜,其顶部受张力影响,岩石破碎导致岩石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从而导致背斜的顶部部分缺失,在地貌上形成谷地地形。乙构造为向斜,其上覆盖有岩层,图中显示该岩层不连续且有参差的侵蚀面,说明该岩层岩石疏松易被侵蚀。‎ ‎(3)隧道应选择在稳定、安全、基本无渗漏的地段修建,一般选建在背斜构造上。结合图示可知,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则应选择甲地较好,原因是甲为背斜,为天然拱形构造,不易坍塌;便于排水;乙为向斜,容易发生渗漏。‎ ‎(4)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打水井,应该选择在乙地,因为乙地属于向斜,便于储存地下水,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甲地,因为甲地为天然拱形,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地。‎ ‎【点睛】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和变位。是内力作用下形成。‎ ‎1、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层(包括地垒和地堑)等。‎ ‎2、可用如下歌谣来区分背斜向斜: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向斜槽,物致密,抗侵蚀,成山岭。‎ ‎3、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 背斜岩层封闭,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背斜呈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地;背斜顶部受张裂作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顶部可建采石场。‎ 向斜岩层向下凹,易集水,是地下水的储藏区。‎ 断层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故断层是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库等回避处。地下水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这里易被侵蚀为洼地,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所以,断层是泉水、湖泊的分布地且多河谷发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