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二区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二区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二区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甲图和乙图所示区域进行区域开发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A. 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B. 都有便利的水上运输条件 C. 水能资源丰富 D. 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所示区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建的企业有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 B.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西电东送北线工程和西气东输工程都经过乙图所示区域 C. 乙图①地和⑤地春季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沙尘天气和寒潮等,④山地以南地区受其影响较小 D. 乙图中,②和③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地质构造相同 ‎【答案】1. A 2. C ‎【解析】‎ ‎2. 德国鲁尔区处于区域再生阶段,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地区,不经过陕西;②③两地位于秦岭南北两侧,气候类型存在很大差别。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近年来,我国不少煤炭企业制定并实施了新的发展策略,在整体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煤炭资源为核心,选择先进的适用技术,通过洁净煤利用和转化技术的优化集成,实现能源化工的联产,形成了煤—电、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的发展模式。读“平顶山某企业的产业联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关于图示煤炭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煤炭的各种利用方式都是循环的 B. 图中的煤炭利用可以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 C. 煤炭是工业生产的直接能源 D. 煤炭气化或液化后,只能作为化工原料使用 ‎4. 该企业集团的煤炭产业链所属模式是(  )‎ A. 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 B. 煤—电—化、煤—电—热—冶 C. 煤—电—热—冶、煤—电—建材 D. 煤—电—化、煤—电—建材 ‎【答案】3. B 4. D ‎【解析】试题分析:‎ ‎3. 读图可知,图中煤炭的各种利用方式并非都是循环的;工业生产并非都是直接将煤炭作为能源;煤炭气化或液化后,除作为工业原料使用外,还可以作为能源等。图中的煤炭利用可以获得较好的环境效益,B正确。‎ ‎4. 图中反映出的最终产品,主要是各类化工产品和新型建材,没有冶金工业的生产过程。煤—电—热—冶产业链体现不出来,D正确。‎ ‎【考点定位】循环经济 ‎【知识拓展】循环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 食品工业 B. 高耗能工业 C. 农产品加工工业 D. 高新技术工业 ‎6. 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 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C. 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 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答案】5. B 6. D ‎【解析】‎ ‎5. 该地煤炭资源丰富,在资源开发初期,因经济技术、观念等影响,通常是发展粗放型、高耗能的采掘工业。‎ ‎6. 图中所示该地区转变为“生态工业”发展模式。“生态工业”以循环生产的模式,达到废物资源化,减小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从而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选D。‎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田纳西河流域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材料二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 ‎7. 田纳西河治理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的资源是(  )‎ A. 水资源 B. 煤炭资源 C. 铅锌资源 D. 土地资源 ‎8. 田纳西河流域目前建成了美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先开发的电能为(  )‎ A. 火电 B. 水电 C. 核电 D. 风力发电 ‎9. 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兴建了大量水库,为发展渔业打下了基础 B. 平原多种玉米、棉花等 C. 把林业发展作为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 坡地发展温室蔬菜生产 ‎【答案】7. A 8. B 9. D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7.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水资源的综合开发,A正确。‎ ‎8. 田纳西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石油资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经完成了田纳西河及其支流的梯级开发工程。此后,火电、核电也相继得到了发展。故B正确。‎ ‎9. 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农业发展农业:①坡地以栽培果树、蔬菜为主。②平原集中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③发电厂附近,利用电厂发电后的余热,发展温室蔬菜生产。④兴建了大量水库,促进了渔业的发展。⑤在林业方面,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把发展林业作为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为基础题。要求学生夯实基础。第2小题学生容易错选成火电。第3小题注意主要是利用电厂的余热进行温室生产。‎ 在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读“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华北地区供水 B.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 阿斯旺工程的唯一目标是防洪 D. 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11. 年泄洪量相比,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 A. 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 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 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 阿斯旺工程上游农业发达,取水量较大 ‎【答案】10. B 11. C ‎【解析】试题分析:‎ ‎10.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A错;三峡工程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B正确;阿斯旺工程的目标有灌溉、防洪、发电、航运等,C错;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下游,D错。‎ ‎ ‎ ‎【考点定位】流域的综合开发 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13. 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14. M河流域植树造林的主要作用是(  )‎ A. 防风固沙 B. 调节气候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美化环境 ‎【答案】12. C 13. D 14. C ‎【解析】试题分析:‎ ‎12. 读剖面图图可知,c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适合修建大坝,C对。其它地点落差较小,水能资源较少,不是最理想位置,A、B、D错。‎ ‎13. 图中,d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最易发生洪水危害,D对。a、b位于漂流上游,水量小,不易发生洪水灾害,A、B错。c处落差磊,水流急,不易积水,排水快,没有洪水灾害 ,C错。‎ ‎14. M河流域位于河流支流的上游,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C对。防风固沙是干旱区防风林主要功能,A错。调节气候不是河流上游林地主要功能,B错。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地主要功能,D错。‎ 考点:河流开发条件,洪水灾害位置,森林的主要功能。‎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 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主要原因是(  )‎ A. 类型主要是棕壤 B. 地形平坦,水土流失不明显 C.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 D. 土壤中冻土层保留水分 ‎【答案】15. B 16. 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5. 图中等降水量显示东北地区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我国东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东部临海,因此从东南向西北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小。故B正确。‎ ‎16.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东北黑土地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素有“谷物仓库”之称。故C正确。‎ ‎【点睛】本题组小题容易。学生把握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黑土区之一,因富含有机质,土壤肥沃。‎ ‎17. 下列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突出粮食种植业的地位,扩大耕地面积 B. 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 C. 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 农、林、牧、工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本题强调东北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问题。要综合开发就不能“单打一”,A错误。在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其经济效益比单一的初级产品的生产要多得多,不应限制,B 错误。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大面积的草场,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不适合大面积发展草场,C错误。D项则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有益行为,值得提倡推广。故D正确。‎ ‎18. 我国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的好处是(  )。‎ ‎①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②实现“立体开发” ③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 ④中西部地区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 ⑤利于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耦合发展模式能有效地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实现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利于中、西部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发挥。①、③、④正确。“立体开发”主要适用于低纬山区,②错误。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不利于大规模专业化生产,⑤错误。故C正确。‎ ‎【点睛】本组题的关键是考生掌握不同区域之间利用各自的区域优势,实现区域之间良性协作,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如下图)。丰县利用黄河故道引长江水修筑了大沙河水库,并在大沙河沿岸种植苹果,使原先的“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的荒滩成为江苏省重要的水果基地。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9. 丰县在大沙河发展水果生产的主要意义在于(  )‎ ‎①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②改善农业结构,增加收入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0. 丰县引进一批以苹果等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有利于当地(  )‎ ‎①加大地区经济差异 ②优化产业结构 ③改善环境质量 ④稳定农产品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19. A 20. C ‎【解析】试题分析:‎ ‎19. 大沙河由于黄河决堤,形成了荒滩,通过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改善环境,力求防沙和治沙相结合,综合治理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以果园为中心,在大沙河流域故道进行苹果种植,形成支柱产业。‎ ‎20. 丰县建立加工企业,以本地苹果等农产品为原料,可以加快农产品的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可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将经济效益与生态建设结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 二、综合题(共40分)‎ ‎21.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会发生的变化有(  )‎ ‎①该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 ‎ ‎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3)如果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是否合理?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D (2)①减轻交通运输压力;②改善能源工业结构;③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3)合理 接近煤炭产地;靠近公路,交通便利;位于与当地盛行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垂直的郊外,减少环境污染 (4)①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产业链;②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解析】(1)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工矿城市的形成,也使以农业为主的小乡镇转变为以工矿业为主的城市,就业结构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倾斜,同时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工矿业的发展也需要交通得到更大的改善;另外,工矿业的发展往往也会造成生态的破坏与环境污染。故D正确。‎ ‎(2)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的好处主要从减少交通运输量,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以及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考虑。‎ ‎(3)坑口电站主要以煤炭为原料,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气,污染环境。因此探讨其合理性应从原料的丰富性、交通的通达度以及与盛行风向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4)本题可借用德国鲁尔区传统工业区整治的经验:①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交通。④发展科技。‎ ‎22. 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 ‎(2)如今以口感绝佳、味道香甜著称的东北大米地位日益攀升,在国内粮食市场上价格一路上涨,试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大米质量好的原因。‎ ‎(3)目前北大荒已全面停止开荒,耕地不再增加,请说出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1)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地好;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运输方便 (2)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多;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施用农药量小,污染小 ‎ ‎ (3)依靠提高单产继续发展种植业,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路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1)作为商品粮基地,粮食的总产应该高,当地消费的数量少,这样可有大量余粮销售。因此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应从优越的自然区位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等方面考虑。‎ ‎(2)大米质量好应从大米的口感,绿色无污染等角度考虑。东北地区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由于热量条件限制,东北地区只能一年一熟,因此作物生长周期长;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的施用量小,故大米口感好。东北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凉,能抑制害虫的繁殖。‎ ‎(3)北大荒已全面停止开荒,耕地不再增加。要保证农业的增产增收,应从提高单产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考虑问题。‎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