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考点15水循环-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考点15水循环-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学案

考点15 水循环 考点热度 ★★★★☆‎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的类型 ‎(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 ‎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例证 海上内 循环 A蒸发→B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 海陆间 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 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 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2) ‎【图文拓展】‎ ‎1.城市地面硬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城市地面硬化后,地表水渗不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也不能被蒸发上来,对自然界水循环影响很大。‎ ‎2.陆地水体的补给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上所示。例如河流枯水期时,湖水补给河水,如下图1所示;河流汛期时,河水补给湖水,如下图2所示。‎ 考向一 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改变 地表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影响 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地区 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技法点拨]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地理问题 ‎(1)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 ‎(2)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答案】1.A 2.C 考向二 河流的补给类型 ‎1.我国某河流的补给类型及流量变化示意图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最主要的类型)‎ 多雨 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 积雪融水补给 ‎(单向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 ‎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单向补给)‎ 主要 在夏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特别提醒】 ①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雨水)。②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③并不是所有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3.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全年(年雨)‎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 当地夏季(夏雨)‎ 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湿季)‎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 ℃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径流量小,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 ‎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②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1—2题。‎ ‎1.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A.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 C.a是雨水补给,b是地下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2.图中显示冬季b类型补给很少,其原因是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答案】1.A 2.B 考向三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描述(或比较)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角度一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1.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关系图,可总结出下表内容:‎ 水文特 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流量 流量大或小 ‎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的多少判断;‎ ‎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水位 水位变化大或小,何季节为汛期 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流速 流速快或慢 决定于河道地势落差状况 含沙量 含沙量 大或小 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 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 结冰期 有或无,‎ 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有结冰期;‎ ‎②发生在低纬流向高纬河段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②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③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④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⑤修建水库: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⑥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3.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应用分析 ‎(1)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 ‎①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例如,在图a中,根据河流的干流与支流之间成锐角的方向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进而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②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如图b);辐射状水系,地形为山地(如图c);若河流平行排列如图a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③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①含沙量大,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如黄河。‎ ‎②若河流有结冰现象,说明最冷月平均气温<0 ℃,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③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说明该河流春季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1.(2016年上海卷)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 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案】(1)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2)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2)图示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北侧支流来沙是渭河主要的沙源。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支流较北侧少,南侧支流不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考向四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1.判读方法 ‎(1)读横轴,看时间与径流曲线的对应状况 横轴指示了径流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径流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图中径流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径流变化较小。‎ ‎(2)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 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图中的最大流量在220 m3/s左右,说明该河流量较小。‎ ‎(3)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 从径流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图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 ‎(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该河的径流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 ‎2.主要应用(从流量过程曲线图中分析河流补给)‎ ‎(1)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下图是欧洲四条河流年相对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 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 B.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地区、欧洲南部、欧洲东部 C.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地区 D.欧洲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 ‎2.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显著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关于四条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B.③河流结冰期长 C.③河流水位年际变化小 D.④河流水流湍急 ‎【答案】1.B 2.C 3.C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C选项正确。‎ ‎3.①河流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因此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区年降水量变化较小,因而③河流水位年际变化小且无结冰期;欧洲东部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少,且水流湍急与地势落差有关,因此D项无法判断。故选C。‎ 考向五 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 一、定义: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数值:表示潜水位的海拔。‎ 二、判读 ‎1.读数值大小,判断潜水埋藏深度、地势高低、河水流向 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高度-潜水海拔高度 ‎2.读凹凸方向,判断潜水流向、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 ‎(1)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2)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看潜水的流向,通过作垂线来确定。‎ ‎3.读疏密状况,判断潜水的流速 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 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 ‎4.读闭合状况,判断人类对潜水的影响 ‎(1)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 ‎(2)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5.水井和排水沟位置的选择 ‎(1)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 ‎(2)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 ‎(3)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 ‎(4)一般沿等潜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 ‎(5)建设排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地下多余的潜水尽快排出,在潜水等水位线图上,一般布局在数值较小的一侧。在排水沟走向的选择上,为增加排水面积,排水沟一般沿与等潜水位线平行的方向伸展。‎ 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合理布置水井和排水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潜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如下图,显然,1、3布置水井是合理的,1、2取水有冲突,是不合理的;同理,排水沟5是合理的,4不合理。‎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地1月份等潜水位线和等高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地下水流速最大点和流向分别是 A.甲 正南 B.乙 东北 C.丙 正南 D.丁 正北 ‎2.下列有关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若在乙点打井,井深3米可见地下水 B.该地区属季风气候区,冬季谷地河流干涸 C.冬季丁点地下水补给河流,终年有地表水 D.冬季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1.A 2.C 我国季风区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图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流域降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A.6月 B.8月 C.10月 D.11月 ‎2.引起湖泊TSS通量方向改变的直接原因是 A.流域降水量季节变化 B.植被生长季节变化 C.湖泊和河流水位季节变化 D.河流流速季节变化 图甲为我国季风区某河流示意图,图乙为该河流上A、B两水文站径流量季节变化图,图丙为某次洪水经过时,该河流与湖泊径流量的相互关系图。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东南流向西北 B.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甲图所示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4.丙图中洪水经过时,湖泊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如果沙洲面积不断扩大,可能的原因是 A.河流流速增大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湖泊沉积增多 D.流域内植被遭破坏 ‎(2018届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流速快,含沙量大 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流量大,航运发达 ‎7.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 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 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 ‎(2018届山东K12联盟高三开年迎春考试)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3个水潭如图所示。据此完成8—9题。‎ ‎8.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 A.更新速度快 B.水位变化大 C.含沙量较低 D.水源易污染 ‎9.推测三眼井 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 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 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 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 ‎(2018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但根据科学测定:泾河年均泥沙含量高达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年均泥沙含量只有27公斤每立方米,泾河的年均含沙量竟是渭河的7倍之多。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据图文材料判断下列不是认为“泾清渭浊”的依据是 A.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 B.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 C.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 D.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大 ‎12.“泾清渭浊”演变成“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的结论依据是 A.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流域内降水增加 B.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 C.泾河上游河道附近不合理开发 D.受沙尘暴影响,泾河含沙量增加 ‎﹝2018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汉大司马张仲议曰: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竟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这是《水经注》中关于“河水”的一条描述。据此完成13—14题。‎ ‎13.文中“令河不通利”的原因是 A.流经干旱半干旱区,水量少 B.引水灌溉,流量减小,泥沙淤积 C.筑坝蓄水,阻塞河道 D.灌溉时将过滤的泥沙留在河中 ‎14.“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三月”出现河水决堤的原因是 A.高山冰川融水量大 B.泥沙沉积,水流不畅 C.冰凌消融,阻塞河道 D.正值雨季,降水量大 ‎(2018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5—17题。‎ ‎15.推测艾比湖现湖区湖水最浅的位置是 A.东侧 B.西侧 C.北侧 D.南侧 ‎16.下列不属于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人类活动增多,大量引用入湖河水 C.过度开垦,长期引湖水灌溉 D.入湖河流减少,稀释作用减弱 ‎17.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是 ‎①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 ②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风沙加剧,影响交通 ④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加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普通班)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mm,能有效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下图为武汉市某区打造海绵城市而建造的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照片。据此回答18—19题。‎ ‎18.设计绿化带下沉深度,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地势起伏 B.降雨量及降雨强度 C.土壤入渗率 D.绿化带面积 ‎19.武汉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主要目的是 A.补给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C.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气候 D.削减路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 ‎20.(2018届广西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利利湖(位置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海岸地势多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1)比较加利利湖与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 ‎(2)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 ‎(3)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21.﹝2018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中部,水位主要受湖水蒸发和水源补给影响,唯一的外泄通道是达兰鄂罗木河(下图中D处河段)。达兰鄂罗木河连接呼伦湖和额尔古纳河,河水有时北流,有时南流。近年来达兰鄂罗木河出现断流。‎ ‎(1)说明导致达兰鄂罗木河流向变化的原因。‎ ‎(2)推测达兰鄂罗木河断流的原因。‎ ‎(3)简述达兰鄂罗木河断流对呼伦湖产生的影响。‎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4.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5—7题。‎ ‎5.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6.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7.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8—10题。‎ ‎8.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9.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10.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1—13题。‎ ‎1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4—16题。‎ ‎14.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15.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2016年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7—18题。‎ ‎17.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18.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2016年江苏卷)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0.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2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2)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2.(2017年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 个月。‎ ‎(2)说明图1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23.(2017年北京卷▪节选)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 ‎ 考点冲关 ‎【答案】1.B 2.C ‎2.材料提示到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则,可知湖泊和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是引起湖泊TSS通量方向改变的直接原因,C正确;流域降水量季节变化会影响湖泊和河流水位变化,但不是直接原因,A错误;植被生长和河流流速不会引起湖泊TSS通量方向改变,B、D错误。故选C。‎ ‎【答案】3.A 4.C 5.D ‎【解析】3.读图乙可知,A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而B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变化大,说明A位于湖泊下游,径流量经过了湖泊的调节作用,而B位于湖泊上游,判断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A对;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错;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C错;图中河段,在河道内有沙洲形成,说明外力以沉积作用为主,D错。故选A。‎ ‎4.洪水发生时,如果入湖流量大于出湖流量,则湖泊产生蓄积作用,读图可知,①③段入湖流量大于出湖流量,为蓄积作用。故选C。‎ ‎5.如果沙洲面积增大,说明沉积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流流速减慢,湖泊沉积减少,有可能是流域内植被破坏所导致的。故选D。‎ ‎【答案】6.C 7.B ‎【解析】6.鄂毕河的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等,水位季节变化大,A错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多冻土分布,上游流速快,含沙量小,B错误;河流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有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形成夏汛现象,C正确;沿线经济落后,河流结冰期长,航运不发达,D错误。故选C。‎ ‎7.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B对。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水流急,不表示流量大,A错;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不能表示流量丰富,C错;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流量大,没有大量海水倒灌,D错。故选B。‎ ‎【点睛】鄂毕河的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等,水位季节变化大。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多冻土分布,含沙量小。河流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有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形成夏汛现象。‎ ‎【答案】8.C 9.B ‎【点睛】三眼井是利用地下涌泉修的3个水潭,地下水补给,含沙量较低,更新速度慢,水位变化小。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Ⅰ潭的位置最高,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该潭底,是饮用水。‎ ‎【答案】10.B 11.D 12.C ‎【解析】10.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泾河源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夏季河流泥沙含量最大。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夏季,B对。其它季节河流水量小,侵蚀能力弱,含沙量小,A、C、D错。故选B。‎ ‎11.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泥沙含量减少,河水较清澈,A是;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河水清,B是;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其它季节含沙量小,水清,C是;泾河的年均含沙量是渭河的7倍之多,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小,泾浊渭清,D不是“泾清渭浊”的依据。故选D。‎ ‎12.“泾清渭浊”演变成“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的结论依据是泾河上游河道附近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增多,泾河变混浊,C对。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少,泾河水清,A错;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侵蚀到基岩,含沙量小,水清,B错;沙尘暴对河流泥沙含量影响小,河流泥沙含量主要来自水土流失,D错。故选C。‎ ‎【答案】13.B 14.C ‎【解析】13.由材料“民竟引河溉田”即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河流水量急剧减少;又结合材料“一石水,六斗泥”可知,河流含沙量大。河流水量减少以及泥沙沉积河道,水深不足,导致河道通航不利。故选B。‎ ‎14.由材料“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农历三月,正值我国春季,雨季未到;冰川融水量大是夏季高温时;泥沙沉积,水流不畅主要在秋季;春季气温回升快,冰凌消融,形成春汛,流冰阻塞河道,导致河水决堤。故选C。‎ ‎【答案】15.B 16.C 17.A ‎16‎ ‎.从经纬度位置看,该湖泊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决定了湖水变咸;同时考虑全球变暖、蒸发加剧的影响;题干中“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的信息,说明入湖水量减少,导致湖水变咸。材料中没有提及引湖水灌溉。故选C。‎ ‎17.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湖水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会变坏;蒸发量减少,则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会使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北疆地区整体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湖水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故选A。‎ ‎【答案】18.B 19.D ‎【解析】18.由材料分析可知,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蓄设施,由于各地气候差异,降雨量、土壤渗透系数的差异,各地设计下沉标准也因地制宜,降雨是主导因素,降水多少直接影响绿化带下沉深度。故选B。‎ ‎19.武汉市夏季降水量大,城市内涝现象时有发生,城市排水系统有待改善,所以下沉式道路绿化大是武汉打造“海绵城市”防止内涝最主要的目的。故选D。‎ ‎20.【答案】(1)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 ‎(3)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増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 ‎【解析】(1)湖泊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多少、季节和年际变化、盐度高低等方面。根据图中加利利湖与死海的信息,可知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2)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流补给、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等方面。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可知,加利利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冬季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 ‎(3)湖泊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气温、降水、生物资源和水源等方面,再结合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具体分析。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増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 ‎21.【答案】(1)呼伦湖水位季节变化较大;达兰鄂罗木河流经地区地势平坦;额尔古纳河上游的海拉尔河流量大。‎ ‎(2)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湖水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量减小,水位下降;人类活动填堵(淤塞)了天然河道;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大等。‎ ‎(3)呼伦湖由外流湖变成内流湖,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上升;水质变差,危及动植物尤其是水生生物的生存。‎ ‎(2)达兰鄂罗木河断流的原因要从河流补给及水资源的利用和气候变化角度分析。从气候变化看,由于气候变暖,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湖水水位下降;从补给看,海拉尔河水量减小,水位下降;从人类活动看,人类活动填堵(淤塞)了天然河道;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大等导致断流。‎ ‎(3)达兰鄂罗木河断流对呼伦湖产生的影响主要从含盐量及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由于该河为湖水的唯一排泄通道,河流断流,呼伦湖由外流湖变成内流湖,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上升;水质变差,危及动植物尤其是水生生物的生存等产生不利影响。‎ 直通高考 ‎【答案】1.B 2.B 3.D ‎【解析】1.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故选B。‎ ‎2.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故选B。‎ ‎3.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D选项正确。故选D。‎ ‎【答案】4.D ‎【答案】5.C 6.A 7.B ‎【解析】5.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故选C。‎ ‎6.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故选A。‎ ‎7.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选B。‎ ‎【答案】8.D 9.C 10.A ‎【解析】8.结合图例可以判断,8月份,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 ‎9.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河口处因泥沙量大,水较混浊,不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而向东泥沙量小些,水较清,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因此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C。‎ ‎10.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答案】11.D 12.B 13.A ‎13.结合上题结论可知,水库建成后,由于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为应对由此而产生的各类问题,需要对河道泥沙的沉积作用进行控制,而河道沉积的泥沙主要由潮流从海洋中带来,故在河口建设水闸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泥沙进入河道。故选A。‎ ‎【答案】14.B 15.C 16.D ‎【解析】14.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类似于水库的调节作用;雨季植被可以将吸纳的降水转化为地下水,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使得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功能变差,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降低。降水变率大小和植被状况关系不大。河道淤积不会造成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故选B。‎ ‎15.降水量增加与否与植被变化关系不大,主要和大范围的大气运动有关;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加强,降水下渗比例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由于植被增多和地下水增多,蒸发(腾)量增加。故选C。‎ ‎16.由于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在植被恢复后,坡面下渗量增加,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地下水,通过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从图中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的倾斜情况来看,更多的坡面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到乙河流,所以乙河流流量增加;由于植被恢复,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增加,而地下水并不是都补给地表河流,所以甲、乙两河流的流量总体减少。故选D。‎ ‎【答案】17.D 18.B ‎【解析】17.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量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上游水电站增多,只是改变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不大;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使得黄河含沙量增加,对水量影响小;从1951年到2010年,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明显减少,不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原因。故选D。‎ ‎18.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故选B。‎ ‎【答案】19.D 20.B ‎【解析】19.森林火灾使森林面积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降水下渗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增多,所以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故选D。‎ ‎20.一年中的降水量与另一年的降水量相差不大,图中径流差异主要是森林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弱所致。故选B。‎ ‎21.【答案】(1)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2)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22.【答案】(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航运的因素以及表现。表格中的数据是吉林省境内河流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如果河流结冰,不能通航,则累计旅客发送量为0或不变。读图分析可知,该省境内在1—4月每月的累计数量都为0,即这4个月没有旅客的发送,说明这4个月为河流的结冰期,不能通航;11月、12月的累计旅客发送量与10月相同,即这2个月旅客发送量的累积量没有变化,说明这2个月河流也处于结冰期。综上可知,该区域河流的结冰期一共持续了6个月。‎ ‎(2)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覆盖率、地形等特征,从水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a河发源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的补给量大,流量大;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的流量和水位季节变化也大;长白山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a河上游流经长白山区,地形崎岖,落差大,水流流速较快,水能丰富。‎ ‎23.【答案】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速、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应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作答 ‎。据图可知,甲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流域面积小;流量小;且纬度高,结冰期较长。而乙河段流经平原,河流流速慢;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汇水量大,流量大;且纬度低,结冰期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