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地理试题
2019 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9 年 8 月 3 日,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橄榄球”状系外行星,代号为 WASP-121b,距离地球约 900 光年。它是一颗“热木星”,即大小与木星相当,但温度极高。 完成下面小题。 1. 从天体系统 级别和层次看,WASP-121b 位于( )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2. 关于“热木星”温度极高的原因可能是( ) ①“热木星”自身能发光 ②“热木星”距离中心恒星非常近 ③中心恒星温度高 ④“热木星”大气层厚,保温作用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 B 2. C 【解析】 【1 题详解】 新发现的这颗行星距离地球约 900 光年,银河系的直径介于 10 万光年至 18 万光年之间,由 此推断,WASP-121b 位于银河系,B 符合题意。离地球最近的河外星系--仙女座大星系离地球 约 254 万光年,WASP-121b 距离地球仅 900 光年,不可能位于河外星系,排除 A。太阳系最小 直径有 2-6 光天,最大直径约为 2 光年,WASP-121b 距离地球有 900 光年,因此 WASP-121b 不可能位于太阳系,更不可能位于地月系,排除 C、D。 【2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热木星”属行星,不能自身发光,①不符合题意。行星的表面热量主要来 自其“母星”——绕其公转的中心恒星,如果“热木星”距离中心恒星非常近,获得的能量 多,导致温度极高,②符合题意。如果中心恒星特别巨大,放射出的能量特别多,“热木星” 获得的辐射能量多,可能导致温度极高,③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热木星”大小与木 星相当,体积质量较大,大气层厚,保温作用强,但是大气的热量最终来源于中心恒星,距 离恒星近导致温度极高,保温作用强不是温度极高的主要原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选项 C 符合题意,排除 A、B、D。 的 金星是除太阳、月球之外能看到的最亮天体,在日出稍前或日落稍后亮度最大。2018 年 9 月 2 日,行星金星"合"恒星角宿一近距离接触,上演了一幕浪漫的"星星相吸"。下表为金星、 地球的数据对照表。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3. 金星亮度大的原因可能是( ) A. 有浓密的大气层 B. 距离地球近 C. 有明亮的光环 D. 自身能发 光 4. 科学家推测在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根据表格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大气主要为 CO2,无适宜的大气成分 B. 距太阳比地球近,表面温度过高 C. 自转周期比地球长,昼夜温差过大 D. 公转周期比地球短,没有液态水存在 【答案】3. B 4. D 【解析】 【3 题详解】 金星拥有浓密的大气层与其亮度大没有关系,A 不符合题意。表中信息表明,金星与太阳的距 离是日地距离的 0.72 倍,说明金星离地球距离近,金星通过反射太阳光,由于距离近使得地 球上看金星的亮度大,B 符合题意。太阳系中有光环的主要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金星没有明亮的光环,C 不符合题意。金星是太阳系中一个行星,行星自身不发光,D 不符合 题意。 【4 题详解】 表中信息表明,金星主要大气成分为二氧化碳,无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成分,由此推测金星 上没有生命存在,A 不符合题意。表中信息表明,金星与太阳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 0.72 倍, 说明距太阳比地球近,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表格信息表明,表面温度达到 480℃,不适宜生 物生存,B 不符合题意。表中信息表明,金星自转周期达 243 天,自转周期比地球长,可能导 致昼夜温差过大,而不适宜生命存在,C 不符合题意。公转周期比地球短,不是造成没有液态 水存在的主要原因,D 符合题意。 【点睛】金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并含有少量的氮气。金星的大气压强非常大,约 为地球的 92 倍。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温室效应在金星上大规模地进行着。如果没有这样 的温室效应温度会下降 400℃。在近赤道的低地,金星的表面极限温度可高达 500℃。 2019 年 6 月 16 日在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附近海域,发生 7.2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 千米。读“地 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本次地震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下地幔 C. 岩石圈 D. 软流层 6. 横波不能在其中传播的圈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5. C 6. C 【解析】 【5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本次地震发生在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附近海域,震源深度 20 千米,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大洋地壳平均厚度约 6 千米,因此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的可能性不大,A 错误。 下地幔顶部离地表约 660 千米,而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 20 千米,B 错误。岩石圈平均厚度 为 100~110 千米,而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 20 千米,C 正确。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之下,软流 层顶平均深度达到 100~110 千米,而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 20 千米,D 错误。 【6 题详解】 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其中地壳、地幔、内核由固态物质构成,而外核由液态物质构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 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不能在液态物质中传播,因此横波不能在其中传播的圈层是外 核,即③层,选项 C 符合题意,排除 A、B、D。 【点睛】外核温度已超过物质的熔点,是由液态物质组成。外核物质除了液态铁、镍外,可 能还含有硅或硫等一些轻元素。 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 ) A. 红外区 B. 紫外区 C. 可见光区 D. χ 射线区 8. 造成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降水 B. 地形、降水 C. 植被、地形 D. 植被、纬 度 【答案】7. C 8. B 【解析】 【7 题详解】 太阳辐射按波长长短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区,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约占总能量的 50%,选项 C 符合题意。红外区能量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 43%,紫外区能量约占 太阳辐射总量的 7%,x 射线区在太阳辐射总量所在比重极小,排除 A、B、D。 【8 题详解】 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纬度相似,因此纬度不是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影响因素,排除 A、 D。植被对当地吸收太阳辐射有一定影响,但对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没有直接影响,排除 C。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 而四川盆地地势低,空气密度大,多云雨雾,晴天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 弱,因此两地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降水,选项 B 符合题意。 9.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致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下图反映了这一过程。读“岩石崩解过程示意图”,完成问题题。 造成上图岩石崩解破碎的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 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图中显示,岩石在与大气、生物接触过程中发 生了崩解破碎,因此该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A 符合题意。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 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图中岩石崩解破碎与侵蚀作用特征 不符,排除 B。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 图中岩石崩解破碎与搬运作用特征不符,排除 C。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 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图中岩石崩解破碎与沉积 作用特征不符,排除 D。 图 1 为我国西北某地金孔雀景观图,图 2 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 1“金孔雀”的外观形态与下列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 流水沉积 B. 风力沉积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11. 图 2 中,能反映“金孔雀”岩石的代码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金孔雀”景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力较大, 结合图中“金孔雀”形态可知,该景观是风蚀柱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选项 D 符合题 意。根据图中景观的环境特征及地理位置(我国西北)判断,当地降水稀少,地表径流少, 流水作用较弱,因此“金孔雀”外观形态与流水作用关系不大,排除 A、C。风力沉积往往形 成沙丘、黄土地貌,沉积物较松散,而图中景观由岩石构成,排除 B。 【11 题详解】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 2)各地理事物的逻辑关系判断,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岩浆。图 1 显示,“金孔雀”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 积岩,因此能反映“金孔雀”岩石的代码是甲,选项 A 符合题意,排除 B、C、D。 2019 年 9 月 16 日至 9 月 22 日,日面上几乎无可见黑子,科学家预测 2019~2020 年将进入太 阳活动低峰年。完成下面小题。 12. 根据科学家预测结果,上一个太阳活动低峰年时段约是( ) A. 2030~2031 年 B. 2016~2017 年 C. 2008~2009 年 D. 1998~1999 年 13. 在太阳活动低峰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纬地区极光现象明显增多 B. 世界部分地区降水量发生异常 C. 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严重干扰 D. 世界农业歉收概率更高一些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 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周期约为 11 年,即两个太阳活动低峰年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 11 年,材料信息显示,科学家预测 2019~2020 年将进入太阳活动低峰年,由此推算,上一个太 阳活动低峰年时段应为 2008~2009 年,选项 C 符合题意,排除 A、B、D。 【13 题详解】 太阳活动低峰年,太阳风的强度和频率下降,高纬地区极光现象应明显减少,A 错误。太阳活 动高峰年会使世界部分地区降水量发生异常,太阳活动低峰年世界各地降水量更趋于正常,B 错误。太阳活动低峰年,太阳活动发现的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较少,对电离层干扰较 少,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严重干扰的可能性较小,C 错误。根据农业统计数字表明,太阳活动 的低峰年,世界农业歉收概率更高一些,D 正确。 【 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和化合物。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矿物分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形式 ②矿物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大类 ③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石英 ④绝大多数矿物以气态形式存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 石灰岩和大理岩中常见的矿物是( ) A. 石英 B. 长石 C. 云母 D. 方解石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 题详解】 矿物分气态(如天然气)、液态(如天然汞)、固态(如石英、长石等)三种存在形式,①正 确。矿物分为金属矿(如黄铜矿)和非金属矿(如石英)两大类,②正确。地壳中含量最多 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③正确。绝大多数矿物以固 态形式存在,气态矿物很少见,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 A 正确,B、C、D 错误。 【15 题详解】 石灰岩和大理岩的化学成份主要是碳酸钙,碳酸钙结晶往往形成方解石,因此石灰岩和大理 岩中常见的矿物是方解石,选项 D 符合题意。石英、长石、云母,常见于花岗岩中,排除 A、 B、C。 【点睛】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它具有稳定的相界面和结晶习性。 常见岩石的主要组成矿物大多是硅酸盐和碳酸盐,如长石、石英、云母、方解石、角闪石、 辉石、橄榄石等。造岩矿物中也有一些可成为宝石,如橄榄石、长石类宝石、石榴石等。 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山脉之间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盐丘。其形成是受板块 碰撞及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与赤沙山盐丘形成有关的板块是( ) A. A 和 C B. B 和 C C. B 和 D D. C 和 D 17. 甲地的宏观地形是( ) A. 地堑 B. 裂谷 C. 海岭 D. 海沟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赤沙山形成是受板块碰撞及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青藏高原隆起是由亚欧板 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图中 A、B、C、D 板块分别是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 块、太平洋板块,因此赤沙山盐丘形成与 B、C 板块有关,选项 B 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A、C、 D。 【17 题详解】 地堑不是地形,而是地质构造,排除 A。甲地为大西洋中脊,为凸出的正地形,不是裂谷,排 除 B。甲地为板块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岩浆上涌,形成海岭(大洋中脊),选项 C 符合题意。 海沟分布在消亡边界,排除 D。 【点睛】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大洋中脊等);大 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区往往形成高大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 等);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海沟,以及山脉或岛弧(如太平洋西部的 海沟—岛弧链、美洲西岸的山脉)。 马鞍上部的形态特征是两头翘、中间凹,人们将这样形状的山包形象地称之为马鞍山。 四川省四姑娘山,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马鞍山。读“四姑娘山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18. 四姑娘山的地质构造类型是( ) A. 向斜 B. 背斜 C. 地垒 D. 地堑 19. 关于图示地质构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受力均匀,利于修建隧道等工程 B. 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C. 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 D. 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答案】18. A 19. B 【解析】 【18 题详解】 从图中剖面形态观察,四姑娘山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因此其地质构造类型是向斜,选项 A 符合题意。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与图中岩层形态不一致,排除 B。地垒和地堑为断层组合构 造,中间岩块断裂上升或下降而形成,与图中岩层形态不一致,排除 C、D。 【19 题详解】 根据上题意判断可知,图示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构造地下水容易汇集、岩层形态不稳定, 不利于修建隧道等工程,A 错误。地下水容易沿向斜岩层倾斜方向向中心汇集,因此向斜是良 好的储水构造,B 正确。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C 错误。石油比重比 水小,往往向背斜顶部汇集,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D 错误。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极光现象多出现在( ) A. ①层 B. ②层 C. ③层 D. ①、②层 之间 21. ②层气温变化特点与下列大气成分有关的是( ) A. 臭氧 B. 水汽 C. 尘埃 D. 二氧化碳 【答案】20. C 21. A 【解析】 【20 题详解】 太阳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受磁场影响,向极地上空运动,进入大气层轰击地球高层大气, 产生极光现象,因此极光多出现在高层大气;根据高度和温度变化规律判断,大气垂直分层 示意图中,地球大气的①、②、③层分别代表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因此极光多出现 在③层,选项 C 符合题意,排除 A、B、D。 【21 题详解】 图中显示,②层气温上升递增,②层为平流层,该层中含有大量臭氧,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 20—25 公里的高度处,可以强烈吸收紫外线而使平流层大气增温,因此③层气温变化特点与 臭氧有关,选项 A 符合题意。由于重力作用,水汽、尘埃、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且 这些成份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弱,排除 B、C、D。 读下列“四幅昼夜阴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若只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角度考虑,上图中温差最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3. “云层”对太阳辐射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 反射 B. 保温 C. 吸收 D. 散射 【答案】22. D 23. A 【解析】 【22 题详解】 甲图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晴朗,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温差较大,排除 A。乙 图白天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多云,大气 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温差较大,排除 B。丙图白天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 高,夜晚晴朗,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温差最大,排除 C。丁图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多云,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温差最小,选项 D 符合题 意。 【23 题详解】 “云层”可以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云层对太阳辐射起到的 主要作用是反射,选项 A 符合题意。云层的保温作用对象是地面和低层大气,不是太阳辐射, 排除 B。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和散射作用,但从数量上比反射小,因此不是“云层”对太 阳辐射起到的主要作用,排除 C、D。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A、B 两地垂直气压差△P(△PA=P①-P③,△PB=P②-P④)为 △PA<△P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关于 A、B 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 A. 近地面 气温①高于② B. A 为山地,B 为谷地 C. 高空空气密度③小于④ D. A 为陆地,B 为海洋 25. ③、④之间的风向是( ) A. 东风 B. 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 题详解】 如果某地近地面为高气压、高空为低气压,则垂直气压差大,反之则垂直气压差小。材料信 息表明,△PA<△PB,即 A 地垂直气压差小,B 地垂直气压差大,由此可推知,A 地近地面 (①)为低气压、高空(③)为高气压,B 地近地面(②)为高气压、高空(④)为低气压。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A 地近地面(①)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③)空气密度大,B 地近地面(②)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高空(④)空气密度小,由判断,选项 A 正确、选 项 C 错误。题中信息没有表明图示时间是白天,还是夜晚,因此无法判断 A、B 两地是山地, 还是谷地,是海洋,还是陆地,由此判断选项 B、D 错误。 【25 题详解】 的 根据上题判断可知,③为高气压,④为低气压,两者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在高空 忽略摩擦力,在北半球风向应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 90°,形成北风,选项 B 符合题 意。东风和东北风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排除 A、C。西南风,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偏转方向和角度与题意不符,排除 D。 【点睛】在不受摩擦力时(如高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指 向右,南半球指向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时(如低空大气),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读“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甲、乙、丙、丁四地中属于地中海气候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7. 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A. 东北信风带南移后偏转而成 B. 受海洋低气压影响 C. 东南信风带持续影响而形成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26. C 27. A 【解析】 【26 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气候位于 30°~40°大陆西岸。图中甲地纬度低于 20°,不属于 地中海气候,排除 A。乙地位于 20°~30°大陆内陆,与地中海气候分布位置不符,排除 B。 丙地位于 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选项 C 符合题意。丁地位于 30°~40°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排除 D。 【27 题详解】 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这就 是甲地该季节的盛行风,选项 A 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图中气压主要位于陆地,因此该盛行 风不是受海洋低气压影响形成,排除 B。图中显示,甲处风向为西北风,不是东南信风带持续 影响而形成,排除 C。该盛行风由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不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 排除 D。 读“我国部分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比较 1 月份哈尔滨与上海气温高低及原因( ) A. 哈尔滨高纬度高,太阳辐射强 B. 上海高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C. 哈尔滨高降水量小,太阳辐射强 D. 上海高 降水量大,太阳辐射弱 29. 判断上海的气候类型及降水特点(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B.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D.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答案】28. B 29. C 【解析】 【28 题详解】 图中显示,与上海相比,哈尔滨纬度高,1 月份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 射弱,导致气温低,因此 A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1 月份,哈尔滨和上海主要受冬季风影 响,降水量均较少,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不是导致 1 月份气温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此判断,C、D 不符合题意。 【29 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上海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气候资料统计图显示, 上海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因此上海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排除 B、D。气候资 料统计图显示,上海夏季多雨,冬季降水较少,但冬季各月降水量在 40mm 左右,气候并不干 燥,由此排除 A,选项 C 符合题意。 今年 9 月中旬,浙江部分地区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天气。读“某地近地面天气系统示意图”,完 成下面小题。 30. 对上述天气系统气流运动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顺时针辐合上升 B. 乙--顺时针辐合下沉 C. 丙--逆时针辐散上升 D. 丁--逆时针辐散下沉 31. 与浙江“秋高气爽”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30. D 31. C 【解析】 【30 题详解】 甲图中,为低气压系统,气流为逆时针辐合上升,不是顺时针辐合上升,A 错误。乙图中,为 低气压系统,气流为顺时针辐合,辐合气流会导致中心气流上升,而不是下沉,B 错误。丙图 中,为高气压系统,气流为顺时针辐散下沉,不是逆时针辐散上升,C 错误。丁图中,为高气 压系统,气流为逆时针辐散下沉,D 正确。 【31 题详解】 题意表明,浙江部分地区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天气,即晴朗天气。甲和乙为低气压系统,盛行 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不会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因此排除 A、B。丙图中,气流为顺时 针辐散下沉,为北半球反气旋,形成晴朗天气,与浙江“秋高气爽”有关,选项 C 符合题意。 丁图中,气流逆时针辐散下沉,为南半球反气旋,而浙江位于北半球,因此排除 D。 读“亚洲东部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图示时刻,①、②、③、④可能会有降水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3. 图示季节可能为北半球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32. B 33. D 【解析】 【32 题详解】 图示时刻,①位于高压脊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排除 A。②处等压线疏密出现 突然变化,风速也出现突然变化,冷气团南下速度快于前面暖气团速度,形成冷锋,冷锋多 形成锋后雨,②位于冷锋锋后,可能会有降水,B 符合题意。③处位于冷锋锋前,不易形成降 水,排除 C。④处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易出现降水,排除 D。 【33 题详解】 图中显示,我国北方及蒙古一带受强大的高气压控制,应该为亚洲高压强盛时期,亚洲高压 出现在北半球冬季,因大陆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而形成,因此图示季节可能为北半球的冬 季,选项 D 符合题意,排除 A、B、C。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判断甲洋流的性质及所属环流是( ) A. 寒流 副热带环流 B. 暖流 副极地环流 C. 寒流 副极地环流 D. 暖流 副热带环流 35. 地形对该区域海陆间水循环影响较大的是( ) ①水汽输送②径流③蒸腾④降水⑤蒸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34. D 35. B 【解析】 【34 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洋流穿过南回归线和 30°S 纬度,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海岸(大洋西岸 海域),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判断,甲洋流属于南半球副热带环流,排除 B、C。南半球副热 带环流为逆时针流动的环流,甲洋流位于大洋西岸,应该从北向南流,由低纬度流向较高纬 度,应为暖流,排除 A,选项 D 符合题意。 【35 题详解】 当地沿海山地会阻挡来自海洋上的盛行风,从而影响当地水汽输送,①符合题意。当地地形 起伏影响地表径流的流速,从而影响下渗,地下径流等,②符合题意。地形对蒸腾、蒸发影 响不大,③⑤不符合题意。当地山地阻挡盛行风时,在迎风坡会形成丰富的降水,背风坡则 降水相对较少,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 B 符合题意,排除 A、C、D。 【点睛】根据发生领域不同,水循环分为海洋循环、陆地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其中海陆间 大循环由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构成。 第Ⅱ卷,综合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 3 小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宜居带 行星与太阳________适中,所以温度适宜。 (2)太阳大气层③是________层,该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________,其到达地球高纬地区 上空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________。 (3)海洋地壳平均厚度是________千米,________层(填名称)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 (4)岩石圈范围是指________全部和________的顶部(填写图 3 中文字)。 【答案】 (1). 地球 (2). 火星 (3). 距离 (4). 日冕层 (5). 太阳风 (6). 极光 (7). 6 (8). 硅铝层 (9). 甲乙 (10). 丙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太阳系宜居带示意图、太阳结构示意图、地球部分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 题,涉及宜居带位置、太阳大气层次与太阳活动、地壳厚度与结构、岩石圈的范围等相关内 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图中显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第三颗和第四颗行星,即地球和火星;从 图中可以看出宜居带行星与太阳距离适中,获取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所以表面温度适宜。 (2)太阳大气由里及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图中显示,太阳大气层③是最外的 一层,应为日冕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太阳风,其到达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场影响, 向极地地区运动,在高纬地区与高层大气碰撞,生产现绚丽多彩的极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地壳平均厚度是 6 千米。图中显示,地壳中的甲层在大洋底部 非常罕见,甲层除氧之外,硅和铝的比重较大,密度相对较小,称为硅铝层。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其范围是指地壳全部和上 地幔的顶部,在图中包括甲、乙全部和丙。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南美洲亚马孙平原,总面积 550 万平方公里,它被人们称 为“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与洋流分布图。 材料二:当地时间 2019 年 8 月 21 日,巴西亚马孙雨林遭遇大火侵袭。据巴西国家空间 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大火持续燃烧了 16 天,超过 80 万公顷的雨林被烧毁。 (1)亚马孙平原主要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征是 。 (2)丙地常年受受 和 (气压带或风带名称)交替控制。 (3)甲地年日照时数比乙地 (多或少),所以乙地光照比甲地 (强或弱)。 (4)丁地附近海域洋流向 (方向)流动,其对沿岸的气候有 作用。 (5)简述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面积烧毁对水循环环节强弱的影响。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2)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两者前后位置可互换) (3)少 强 (4)北(西北或偏北) 降温减湿(或者减湿) (5)蒸发、蒸腾作用减弱;下渗减弱;地下径流减弱;地表径流增强。(从影响水循环环节 角度出发,任答两点)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南美洲局部气候类型和洋流分布示意图为主要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气候类型 及特片、气候成因、光照、洋流流向及对沿岸气候影响、森林火灾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相关内 容,考查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全 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丙地大致位于 10°S~20°S 之间,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时,当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时,当地受东南信风带影响,因此丙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带和东南信风带 交替控制,形成干湿季明显的热带草原气候。 (3)甲地和乙地纬度相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影响甲地和乙地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应是天 气状况,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云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乙地为 热带沙漠气候,云雨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甲地年日照时数比乙地少, 所以乙地光照比甲地强。 (4)丁地洋流是补偿自东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流出的海水,因此丁地附近海域洋流向北流动, 即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流动,为寒流性质,因此丁地洋流对沿岸的气候有具有降温减湿作 用。 (5)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面积烧毁对水循环环节强弱的影响主要从蒸腾、下渗、地表径流和地 下径流等水循环环节进行叙述。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面积烧毁,植被面积减少,植被的蒸腾作 用减弱;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面积烧毁,当地植被覆盖率下降,涵养水源功能减弱,下渗减弱; 下渗减少,地下径流量则减少;蒸腾减弱、下渗减少,则地表径流增强。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 年 7 月小尼同学从浙江杭州飞往甘肃敦煌,开启了“甘青”之旅。 材料二:旅行过程中,小尼用相机记录了沿线主要的自然景观。 材料三:朋友建议小尼同学此次旅游必须准备以下物品:墨镜、遮阳帽、防晒服、防晒 霜,秋衣、秋裤、薄羽绒服。 (1)形成 A 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B 处地貌名称是 。 (2)按照成因,张掖丹霞的岩石类型属于 ,判断依据是 。 (3)写出形成牛心山 地质作用过程:① 形成牛心山花岗岩岩体;② 形 成了高耸的山体;③ 使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 (4)简析小尼在途经 B 至 C 段时,既要防晒又要保暖的原因。 【答案】(1)风力沉积 冲积扇 (2)沉积岩 层理构造(分层结构) 的 (3)岩浆侵入 地壳抬升 风化侵蚀 (4)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光照强;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 温作用弱,气温低。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小尼同学的甘肃和青海之旅为背景,通过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风力 沉积及地貌、岩石类型及特征、山地形成地质过程、气候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 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A 景观表示细沙聚积而成的鸣沙山,属于沙丘地貌,显然,形成该景 观的地质作用是风力沉积作用。图中显示,B 处地貌是山口泥沙铺散的堆积体,根据位置和形 态可知,该处地貌名称是冲积扇。 (2)图中显示,张掖丹霞地貌中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只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 造,因此按照成因,张掖丹霞的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 (3)形成牛心山的地质作用过程应从岩石形成、地壳抬升和外力侵蚀等方面进行分析叙述。 图中信息表明,牛心山是由花岗岩构成的,因此首先应通过岩浆侵入冷凝作用形成花岗岩体, 形成的花岗岩体深埋地下,必须经过地壳运动抬升至海拔较高处,最后经风化、侵蚀等外力 作用把表层岩石侵蚀掉,让花岗岩体出露地表,再经外力作用雕琢形成目前的牛心山。 (4)图中显示,从 B 至 C 段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 射削弱作用弱,光照强,因此要防晒;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 低,夜晚气温更低,因此要保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