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 ‎ ‎1.上图为第四、五套人民币背面的中国美景图,关于图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变质作用、流水侵蚀 B.乙——地壳运动、冰川侵蚀 C.丙——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D.丁——岩浆活动、流水沉积 ‎ ‎2.下方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的过程。上图中丁地的岩石类型对应下方图中的(  )‎ ‎ ‎ A. a或b B.b或c C.c或d D.d或a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3—4题。‎ ‎ ‎ ‎3.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渭河谷地的形成 B.日本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5.下列各地理现象中,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有(  )‎ ‎①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使植物四季常青、高大茂密 ‎②澳大利亚从东部向西部的景观变化是:森林—草原—荒漠 ‎③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多内流河、沙漠广布 ‎④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河流泛滥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图示意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87.5°E),据此完成6—7题。‎ ‎ ‎ ‎6.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7.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草甸 读图,完成8—9题。‎ ‎ ‎ ‎8.关于B、C两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类型相同 B.冬季盛行风的风向相同 C.河流汛期相同 D.自然带相同 ‎9.关于三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山体的高度 B.B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A、B两地自然带相同 D.从B到C的变化原因主要是水分因素 下图示意“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10.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  )‎ A.1970年 B.1985年 C.2005年 D.2013年 ‎11.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限制人口迁移 B.提高教育水平 C.提倡早婚 D.鼓励生育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12~13题。‎ ‎12.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14~15题。‎ ‎14.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5.“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6~17题。‎ ‎16.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 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17.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 A.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 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 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D.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 读下图,完成第18题。‎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 ‎18.以下四图中,与该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 ‎19.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2003年 B.2008年 C.2010年 D.2012年 ‎20.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正式实施。结合图甲、图乙,回答21~22题。‎ ‎21.“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C.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2.图乙中,能够反映我国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从2013年我国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二孩”政策,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三次转变。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据此完成23~24题。‎ ‎23.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城市化水平较高 C.育龄妇女人数少 D.生育观念的改变 ‎24.“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十年内,我国(  )‎ A.男女比例失调更加严重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加重 C.老年人口抚养比在下降 D.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上升 下图为某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25~27题。‎ ‎25.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  )‎ A.20~24岁 B.25~29岁 C.30~34岁 D.35~39岁 ‎26.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是(  )‎ A.出生率大幅下降 B.死亡率迅速上升 C.大量年轻劳力流入 D.大量老龄人口迁出 ‎27.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口正处在(  )‎ A.劳动力个体流动阶段 B.老人跟着孩子流动阶段 C.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 D.农村流动人口回流阶段 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以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8~29题。‎ ‎28.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A.矿产资源丰富 B.科技发展水平高 C.气候条件优越 D.生活消费水平低 ‎29.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1~18表示不同时间段。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 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回答下题。‎ ‎30.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是导致其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是导致其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是导致其环境承载力小的最关键因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31.读图,完成问题。(16分)‎ ‎ ‎ ‎(1)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4分)‎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8分) ‎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4分)‎ ‎32.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13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地区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44‎ ‎2.199‎ 河南省 ‎0.55‎ ‎0.53‎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这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示意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 八大经济板块 ‎2005年 ‎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地区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6‎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8分)‎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8分)‎ 高一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D B D C B C B D D B C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D B B D A D B A C C B C B ‎31.【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河谷较深,等高线向高处凸出;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 ‎32.答案:(1)高 外来人口增加 (2)低 人口迁出 (3)增长 经济因素 ‎33.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 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