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竞赛地理试题
高二上学期地理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阿根廷(西三区)举行的世界青奥会男子跳高比赛刚刚结束,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学生陈龙同学,于当地时间2018年10月14日下午1时获得冠军,并创2.22米的个人最好成绩,打破青奥会纪录。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附中老师最早在什么时候得知陈龙同学夺冠的消息( ) A. 10月14日23:00 B. 10月14日12:00 C. 10月15日0:00 D. 10月15日12:00 2. 陈龙于10月19日阿根廷当地时间17:00出发,飞行25个小时到达北京首都机场,请问飞机落地时北京时间为几点钟( ) A. 10月20日5:00 B. 10月21日5:00 C. 10月20日4:00 D. 10月21日4:00 【答案】1. C 2.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等相关知识 【1题详解】 附中老师最早得知陈龙同学夺冠的消息应为该同学获得冠军的时刻,附中老师用东八区的区时,比西三区早11小时,因此陈龙同学夺冠时,北京时间为10月15日0:00或10月14日24:00,C正确。 【2题详解】 飞机起飞时,当地时间为10月19日17:00,此时北京时间为10月20日04:00,飞机飞行25小时,因此飞机达到北京时,北京时间为10月21日05:00,B正确。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小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60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关于瀑布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A. 冬季比夏季壮观 B. 位于湖泊上游 C. 冬季形成“冰瀑” D. 湖泊对瀑布水量的季节变化有调节作用 4. 图中湖泊水位与山峰相对高度最接近 A. 240米 B. 290米 C. 320米 D. 350米 【答案】3. D 4. A 【解析】 考查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题详解】 我国南方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河流夏季水量大于冬季,则瀑布夏季比冬季壮观,A错;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读图,图示东北部地区等高线向北弯曲,推出河流向南流,瀑布位于湖泊南部,说明瀑布位于湖泊的下游,B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最冷月均温气温高于0°C,河水无结冰期,不会形成冰瀑,C错;湖泊位于瀑布的上游,能有效调节下游瀑布的水量,D对。 【4题详解】 读图,山峰的海拔为620米,等高距为100米,山峰外部的第一条等高线海拔为600米,依次推出河流东西两侧的等高线为400米,因此湖泊、瀑布的海拔在300-400米之间;“瀑布的落差为60米”,湖泊位于瀑布上游,因此湖泊的最低海拔应大于360米(300+60),即山顶海拔为620米,湖泊的海拔在360-400米之间,两者的相对高度在220-260米之间,故选A,290、320、350都大于260米,B、C、D错。 2014年冬季奥运会将在俄罗斯黑海沿岸城市索契举办。 左图示意局部区域。完成下列各题。 5. 结合右图气候资料,①②两地降水量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B. ①地处于西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C ②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D. 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6. 索契举办冬奥会期间,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5. B 6.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的分布和成因。 【5题详解】 A. ①地位于山脉西侧,这里处于西风的迎风坡,不是季风气候区,且几乎各月降水量都在100毫米以上,降水多且均匀。故A错误。 B. 根据上面分析,①地处于西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故B正确。 C. ②地距离黑海较近,不是深居内陆,故C错误。 D. ②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终年少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少,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B。 【6题详解】 北半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排除③④。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等温线应该凸向高温区,故 ①错误,②正确。也可以根据“1陆南,7陆北”的方法,迅速判断出B为正确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关于海陆等温线分布,可以采用“1陆南,7陆北”的记忆方法,即1月,不管南北半球,大陆等温线都向南凸出,7月,大陆等温线都向北凸出。 在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土壤很肥沃,因此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地”。这里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对该地农业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河谷地带存在严重的盐渍化问题,影响农业生产 B. 甲地日照强、气温高、风大、相对湿度小,多沙尘、风暴潮等气象灾害 C. 乙地冬季降水较多,发展农业无需灌溉 D. 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大,农业单产高 8. “新月沃地”萌发了古农业文明,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下列对其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 A. a、b两河径流量小,水源不足 B. 濒临海湾,自然灾害远远多于其他地区 C. 临近波斯湾,气候相对其他地区较温和 D. 多为荒漠土,不适于耕种 【答案】7. A 8.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气候对农业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等相关知识。甲地处于地中海附近,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一年中最低气温大于15摄氏度,并且降水稀少,说明是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季和农作物生长时间错开;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限制农业的发展。两河流域地区位于河口三角洲,靠近波斯湾,但波斯湾相对封闭。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判断,甲、乙两地分别为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甲地区夏季降水少,农业生产以灌溉农业为主,但由于不合理灌溉且蒸发旺盛,故导致了土地盐碱化严重,故A选项正确。乙地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光热条件充足,但由于位于波斯湾沿岸,为闭合的海湾,受风暴潮影响小,故B选项错误。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量大,故C选项错误。乙地农业生产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由于水资源缺乏,产量较低,故D选项错误。 【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临近波斯湾,海洋性较强,气候较为温和,故C选项正确。该地区纬度较低,濒临波斯湾,较为封闭,自然灾害较少,故B项错误。若a、b两河径流量小,水源不足,农业发展缓慢,难成为文明发源地,故A选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是冲积平原,土壤很肥沃,适合耕作,故D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考查气候对农业影响和气候类型的判断。通过气温降水图判断气候类型,首先以最低温判断热量带(最低温大于15摄氏度为热带,最低温大于0摄氏度为亚热带),其次以水定型,亚热带冬雨型是地中海气候,热带少雨型的是热带沙漠气候。 沙特阿拉伯通过组建世界级石化生产基地及世界级石化企业,已成为世界石化生产重地。目前已在其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分别布局了朱拜勒、延布两个大型石化生产基地。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区域以高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B. 该区域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不高 C. 图中①地以常绿硬叶林为主,②地以荒漠景观为主 D. 图中石油带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储量大,90%输往西半球 10. 延布布局石化生产基地的原因是 ( ) ①石油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 ②临海,交通便利 ③靠近欧洲,市场广阔 ④石油加工业的附加值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9. C 10. D 【解析】 本题考查西亚。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阿拉伯半岛,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该区域为发展中国家,但由于石油资源丰富,城市化水平高,图中①地以常绿硬叶林为主,②地以荒漠景观为主,图中石油带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储量大,所产石油的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工业发达的地区和国家。故选C。 【10题详解】 延布位于红海沿岸,交通便利,通过苏伊士运河,靠近欧洲,市场广阔,靠近原料产地,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加工业的附加值高。故选D。 贝加尔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地壳断陷而成,贝加尔湖每年1-5月结冰。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有资料显示,贝加尔湖位置曾发生过变化,据材料推测其原来位置应该在现在位置的 A. 西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12. 据考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着巨厚的沉积物,但湖水深度依然再增大,这说明 A. 湖泊断陷速度大于泥沙沉积速度 B. 湖泊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少 C. 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 D. 湖底沉积物随河流流出量大于流入量 13. 安加拉河与色楞格河是贝加尔湖最重要的两条河流,关于两条河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主要补给方式相同 B. 其中有一条河流无凌汛 C. 安加拉河径流更稳定 D. 色楞格河含沙量更小 【答案】11. A 12. A 13. C 【解析】 本题考查贝加尔湖的水文特征的原因。 【11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在贝加尔湖的西北方向,分布着前贝加尔洼地,可推测为原贝加尔湖的湖盆,故推测为在其西北方向,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12题详解】 考查贝加尔湖湖水深度依然再增大的原因。贝加尔湖地区的气候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并不丰富,故B错误;由图中等高线可知,河流的输沙能力一般有流速和水量决定,该区域河流的输沙能力变化不大,故C错误;由材料可知湖底沉积巨厚沉积物,故湖底沉积物流入大于流出,故D错误,贝加尔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地壳断陷而成。贝加尔湖的湖底沉积着巨厚的沉积物,但湖水深度依然再增大,说明湖泊断下陷速度大于泥沙沉积速度,故A项正确。 【13题详解】 安加拉河与色楞格河是贝加尔湖最重要的两条河流,通过等高线判定,安加拉河位于贝加尔湖的下游,色楞格河为贝加尔湖的上游河流,故贝加尔湖的下游安加拉河有湖泊的补给调节,而色楞格河位于上游,无湖泊补给,安加拉河与色楞格河经度大致相同,但是安加拉河纬度较色楞格河要高,受来自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影响较大,且有贝加尔湖泊补给,又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以降水补给为主,而色楞格河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又发源于高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注入贝加尔湖,故安加拉河径流更稳定,故A错误;两条河流均纬度高,有结冰期,且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故均有凌汛,故B错误;色楞格河位于上游大量泥沙进入湖泊,沉积形成巨厚湖底沉积物,而下游的安加拉河含沙量减小,故D错误;安加拉河下游有湖泊的调蓄,故水量更平稳,故C正确。 下列甲乙两图为“世界两大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 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特征相似是 ①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 ②河流径流量大 ③热量充足 ④降水量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5. 关于甲、乙两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居民大多为黄色人种 B. 甲地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 C. 乙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D. 乙地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 16. 如果要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加工工业,城市A最适宜发展的部门是 A. 蔗糖加工业 B. 麻纺织工业 C. 水产品加工业 D. 棉纺织工业 【答案】14. C 15. A 16.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试题难度一般。 【14题详解】 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关系密切,先进行区域定位,然后判断气候类型及特点,再分析该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根据区域定位分析可知,甲地为位于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湄公河三角洲,乙地为位于非洲北部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尼罗河三角洲。甲地夏季多雨,河流进入汛期,乙地,尼罗河上游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多雨,使尼罗河进入汛期,故①正确;尼罗河流经沙漠地区,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较小,故②错误;两个三角洲所处纬度均较低,气温高,热量充足,故③正确;乙地所处的尼罗河三角洲,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故④错误;综上分析可知,①③正确,故选C。 【15题详解】 甲地为东南亚的湄公河三角洲,乙地为埃及北部的尼罗河三角洲。东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故A正确;甲地为东南亚,经济作物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故B错误;尼罗河三角洲气候干旱,以旱作农业为主,故C错误;乙地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故D错误;综上可知,选A。 【16题详解】 城市A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可利用当地丰富的长绒棉资源发展纺织工。当地不是蔗糖的主要产区,故A错误;该地气候干旱,不适合黄麻生长,故B错误;水产品并非当地最主要的优势资源,故C错误;当地是世界著名的长绒棉产地,棉花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棉纺织工业,故D正确。综上可知,选D。 2017年为“中国--丹麦旅游年”。丹麦是发达的北欧工业国家。农牧渔业及食品加工业发达,有欧洲乳酪市场之称。丹麦环境优美,风能资源丰富,是旅游胜地。哥本哈根是丹麦首都,城市规划独具特色。下图为丹麦地理位置和首都哥本哈根“手指规划”简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手指”为交通干线经过地区,“手指”之间的区域最可能规划为 A 工业与商业区 B. 别墅与港口区 C. 金融与贸易区 D. 农田与绿化区 18. 自1948年以来,该城市一直在按“手指”规划发展。此规划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突出表现在 A. 避免地表硬化,减少城市内涝 B. 减缓热岛效应,改善宜居环境 C. 便于对外联系,发展对外贸易 D. 合理利用土地,交通方式多样 19. 丹麦 A. 风电场风机主要面向东方 B. 农牧业高度发达,农牧结合,以牧主 C. 旅游业在丹麦服务行业中的地位逐年下降 D. 海、陆、空交通发达。商船主要从事国内运输 【答案】17. D 18. B 19. B 【解析】 本题组丹麦地理位置和首都哥本哈根“手指规划”简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城市功能区规划、合理布局的积极影响、丹麦产业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7题详解】 图中“手指”为交通干线经过地区,“手指”之间的区域距交通线较远,交通通达度较差,而工业与商业区、别墅与港口区、金融与贸易区对交通要求较高,不适宜布局,排除A、B、 C。“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规划为对交通的依赖程度小的生产活动,应布局能缓解城市环境压力的功能区,因此规划为农田与绿化区比较合适,D符合题意。 【18题详解】 按“手指”规划发展,可能减少硬化,不能避免地表硬化,A错。结合上题分析,“手指”之间为农田和绿化区,这样使得城市绿地面积较大,城市建设用地区相对分散,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突出表现在减缓热岛效应,改善宜居环境,B符合题意。图中手指指向岛屿内部,因此,便于对外联系,发展对外贸易,不是此规划对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突出表现,C错。此规划可以做到相对合理地利用土地,但与交通方式多样无关,D错。所以选B。 【19题详解】 根据丹麦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该地终年盛行西风,因此风电场风机主要面向西方,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丹麦农牧渔业及食品加工业发达,有欧洲乳酪市场之称,说明丹麦农牧业高度发达,农牧结合,以牧为主,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表明,丹麦环境优美,是旅游胜地,说明旅游业在丹麦服务行业中的地位逐年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故C项错误。丹麦国内面积狭小,而海运适合长途运输,因此丹麦的商船主要从事国际运输,故D项错误。所以选B。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11月18日,美国再现大湖效应,尤其纽约州影响最为严重。据报道,纽约州持续降下每小时3英寸至5英寸(约7.6厘米至12.7厘米)的大雪,伴随雷暴及强烈阵风,令多处道路封闭。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侧为某区域地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有关大湖效应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湖效应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强降雪天气 ②湖面结冰,但冰层不厚是发生大湖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五大湖给冷空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④南岸、东岸位于向风岸,因此降雪量远大于北岸、西岸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1. 下列地区冬季大雪可能类似“大湖效应”的是( ) ①瑞典东南部形成降雪 ②内蒙古高原地区冬季暴雪 ③山东半岛北部冬季大雪 ④苏必利尔湖西北岸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2. 此次大湖效应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强降雪导致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上升 B. 大风使圣劳伦斯河流速加快,利于通航 C. 强风可以吹散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更洁净 D. 降雪为土壤提供充足水分,利于次年农业生产 【答案】20. D 21. D 22. B 【解析】 以“大湖效应”为切入点考查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影响。 【20题详解】 读材料,大湖效应是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的湖面后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暖湿的暖空气上升,爬升到湿冷的冷空气上部,随高度的增大慢慢冷却成云致雨(雪),因而大湖效应产生的降水(降雪)是暖锋造成的,①错;材料“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而不是结冰的湖面,②错;未结冰的五大湖面为冷空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使经过湖面的冷空气转化为暖湿的暖空气,③对;“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冬季吹过五大湖的冷空气主要是西北风,因此五大湖“向风的湖岸”为东南岸,湖泊的东岸、南岸降雪量大,④对,故选D。 【2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形成“大湖效应”的条件是:冷空气经过大面积的未结冰水域,在向风岸形成降水。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吹过波罗的海时,使干冷的冷空气从暖湿的洋面上获得了水蒸气和热能,在瑞典的东南部沿海地带形成降雪,即“大湖效应”,①对;内蒙古高原地区缺少大面积水域,形成的是干冷的天气,②错;西北风在吹向山东半岛时,先经过了较为暖湿的渤海,在山东半岛北部(山东半岛中部为丘陵山地,沿海低平)抬升形成大量降雪,③对;苏必利尔湖的向风岸为东南岸,④错;故选D。 【22题详解】 此次大湖效应带来了“大雪,伴随雷暴及强烈阵风”,强降雪使道路积雪厚度大,路面变得湿滑,导致交通不便,A对;大风使船只航行方向偏离,甚至吹翻船只,不利于通航,B错;大风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缓解大气污染,C对;大雪使地面积雪增加,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能为次年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水分条件,D对,故叙述不正确的是B。 下面是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和年等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23 南极地区多大风,a图中甲、乙两地比较 A. 甲地风力强,吹东北风 B. 乙地风力强,吹西北风 C. 甲地风力强,吹西南风 D. 乙地风力强,吹东南风 24. b图中丙处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 B. 位于背风区域 C. 纬度高 D. 盛行下沉气流 25. 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a图等温线变得更加密集 B. a图0 ℃等温线向北移动 C. b图等值线数值相应增加 D. a、b两图中大陆面积扩大 【答案】23. D 24. D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a比较,图中甲地等值线较乙地稀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所以甲地风力比乙地小,AC排除;图示为南极地区,盛行极地东风是东南风,B错误D正确。故选D。 【24题详解】 据图可知,b图中丙处地处南极大陆内部,受极地高压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因此降水少。故选D。 【25题详解】 若全球变暖,极地温度升高,a图等温线温差变小,等温线变得较稀疏,A错误;a图0℃等温线向南移动,B错误;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水汽增加,降水增多,所以b图等值线数值相应增加,C正确;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面升高,a、b两图中大陆面积缩小,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5题,共50分) 26.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巴尔喀什湖呈现西淡东咸“一湖两水”的现象,解释原因。 (2)从地形、气候、植被方面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答案】(1)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因而形成西淡东咸的一湖两水现象。 (2)地形: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3)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位于锡尔河上游,河流径流量大;天山海拔高,高山冰雪融水丰富;在锡尔河修建许多水库,蓄积河水。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亚五国地理位置”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世界的河流与湖泊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气候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该湖泊地处内陆地区,气候比较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比较旺盛;读图可知该湖泊西部有河流注入,大量淡水的注入对湖水起到了一定的稀释作用;读图可知巴尔喀什湖中部比较狭窄,不利湖泊东西两侧水体交换,因而形成西淡东咸的“一湖两水”的现象。 (2)地形: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亚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亚地区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比较寒冷,夏季比较炎热,降水比较稀少;植被:该区域的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3)读图可知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地形比较多,降水较多;读图可知吉尔吉斯斯坦位于锡尔河上游,河流径流量比较大;天山区域的海拔比较高,高山冰雪融水量比较丰富;在吉尔吉斯斯坦在锡尔河修建许多水库,蓄积了大量的河水。 【点睛】第3题本题答案可以从大气环流、河流径流、高山冰雪融水、水库的修建等方面去组织。 27.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概括图示地区地形特征。 (2)比较图示季节甲、乙两地的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 (3)简述图示地区沼泽地面积如何随季节发生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分布在沿海地区,地势总体较平坦;海岸线较长且较为平直。 (2)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原因:甲地处于由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甲沿岸有暖流经过。乙地受来自内陆的东南信风的影响;乙沿岸有寒流经过。(任答2点) (3)变化:湿季面积变大,干季面积变小。原因:该地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多,因此沼泽地面积大;干季受内陆信风影响,降水少,且蒸发量大,因此沼泽地面积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奥卡万戈沼泽”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形、气候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图是区域以高原为主;图示区域得平原面积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地势总体比较平坦;图示区域的海岸线较长且较为平直。 (2)降水: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原因分析:读图可知甲地处于由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带,甲地多地形雨;且甲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比较明显。乙地受来自内陆的东南信风的影响,即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处,降水较少;且乙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比较明显。因此,可知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的降水量。 (3)湿地面积的变化:该区域湿季其湿地面积变大,干季时节面积变小。原因分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比较多,因此该区域的沼泽面积会随着降水量的最大而变大;而到了干季受内陆信风影响,降水量比较少,且蒸发量大,因此到了干季该区域的沼泽地面积会变小。 【点睛】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沿海地带有莫桑比克暖流的流经,其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比较明显;而乙地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流经,其对沿岸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降温减湿作用。 28.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两河中下游地区有大片沼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乙市是西伯利亚第三大城市,工业以采矿、有色冶金及电力为主。简析其工业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3)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阐释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图示区域北部海域及沿岸地区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影响。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且地下水水位高;春、秋季有凌汛,导致河水泛滥,易产生积水,利于沼泽形成。 (2)周边地区有丰富的煤、铁、铝土、金等矿产资源;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地处河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3) 极冰融化和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北冰洋沿岸低地,人类生产生活空间受影响;极冰融化,北极熊等动物生存环境被破坏;极冰解冻,可开辟多条海上航线,有利于加强各国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等。 【解析】 【分析】 考查沼成因,区域工业结构形成原因,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全球变暖的影响。 【详解】(1)沼泽的形成需要来水多但流不出、渗不下、蒸不走等,这些现象与纬度、地形、地质条件有关,据此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即可。鄂毕河和叶尼塞河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且地下水水位高;春、秋季有凌汛,导致河水泛滥,易产生积水,利于沼泽形成。 (2)工业以采矿、有色冶金及电力为主,即以重工业为主,这与该地周边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交通便利、水能丰富等有关。 (3)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图示区域北部海域及沿岸地区受温暖气候影响,可能会因融冰导致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极冰融化,北极熊等动物生存环境被破坏但气候变暖,极冰解冻,可开辟多条海上航线,有利于加强各国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等。 【点睛】沼泽的形成需要具备来水多但流不出、渗不下、蒸不走等条件,这些现象与纬度、地形、地质条件有关。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沼泽地带。乌尤尼盐沼为世界最大的盐沼,是由古老的明钦湖(海 水)干涸而成。由于雨季积水时湖面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天空景色,水天相接,纯净梦幻,因此被称为“天空之镜”;同时,乌尤尼盐沼卤水中含有几乎占有全世界一半的锂金属资源。有人断言玻利维亚凭此将可匹敌中东石油巨富沙特阿拉伯。然而在政府的控制下,年开采量不足总量的四十万分之一。 (1)根据材料,说出乌尤尼盐沼经历“海——湖—沼”的演变过程。 (2)分析“天空之镜”景色的形成条件。 (3)面对世界各国热切盼望开发乌尤尼盐沼资源的眼神,玻利维亚选择了自主缓慢开发,分析其考虑的因素。 【答案】(1)板块碰撞,地壳上升;海水退去,积水成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分蒸 发而形成盐沼。 (2)海拔高,大气能见度好;地势平坦开阔,形成水天相连的景观;降水少,晴天多,风力小,湖面平静;湖底盐壳为白色,水质清浅,倒影成像质量高。 (3)加强对锂矿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防止过度开采和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和防治污染;控制产量, 提高价格等。 【解析】 【详解】(1)乌尤尼盐沼为世界最大的盐沼,是由古老的明钦湖干涸而成,湖水是海水。由于板块碰撞,地壳上升,该海域与海洋隔离。该地地势低洼,雨季时积水,形成湖泊。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分蒸发而形成盐沼。 (2)“天空之镜”景色的形成条件,主要从通风度、水面、盐壳等方面考虑。比作镜子一样清晰,应是海拔高,大气能见度好。镜面平坦,应是地势平坦开阔,形成水天相连的景观。降水少,晴天多,风力小,湖面平静,才能映出天空景色。湖底盐壳为白色,水质清浅,倒影成像质量高。 (3)乌尤尼盐沼卤水中含有几乎占有全世界一半的锂金属资源,玻利维亚选择自主缓慢开发,有利于加强对锂矿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防止过度开采和资源浪费。有色金属矿产开采、冶炼有环境污染,缓慢开发有利于保护环境和防治污染。在政府的控制下,年开采量不足总量的四十万分之一。自主开发,有利于控制产量,提高价格等。 【点睛】尤尼盐沼为世界最大的盐沼,是由古老的明钦湖干涸而成,湖水是海水。“天空之镜”景色的形成条件,结合镜子的特点,主要从通风度、水面、盐壳等方面考虑。在政府的控制下,自主开发,有利于控制产量,提高价格、保护资源和环境等。 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帝的荒野”“众神的领地”这是人们对澳大利亚北部的卡卡杜国家公园的美称。作为该国最大的国家公园,那里保存着罕见的澳大利亚原始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有着难以计数的独特的动植物种群。卡卡杜国家公园内地貌高低不平,分为几个不同地区:由沙滩和丛林构成的海潮区;雨季时变成沼泽的水涝平原区;小山和石峰耸立的低地区;古老的高原区。卡卡杜的年平均气温为34℃,年降水量为1100—1500mm,有界限分明的雨季和旱季。全年9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3月。每年4月到9月是旱季,很少有降水,土地非常干旱。 材料二 下图分别为卡卡杜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和公园某处河流景观图。 (1)卡卡杜在旱季的火灾和雨季的洪水中接受着洗礼,更换着自己的“容颜”。试指出卡卡杜的气候类型并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卡卡杜旱季火灾和雨季洪水的形成原因。 (2)公园某处,蜿蜒曲折的河道两岸是呈带状分布的绿色灌丛植被,在四周褐色荒漠的映衬下,像一幅色彩艳丽的油画。推断右图示景观出现的季节(旱季或雨季),并分析图示景观形成原因。 (3)试分析卡卡杜国家公园生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答案】(1)热带草原氕候。 卡卡杜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北部,雨季,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带来大量水汽,并在地形的抬升下,形成大量降水,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大暴雨连连;旱季,受来自内陆的干热信风的影响,降水少;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地和空气干燥,森林自燃,易发森林火灾。 (2)旱季。 河道弯曲的原因:地处平原区,地势低平,地形对河水的约束限制小;河水差异侵蚀,导致河道变弯;河湾处凸岸以沉积为主,凹岸以侵蚀为主,河道弯曲加剧,长年累月,蜿蜒曲折的河道便形成。 灌丛植被沿河分布呈带状的原因:旱季降水极少,蒸发旺盛,土地干旱,沿河地区水源丰富,植被生长茂盛,远离河道的地区土地干旱,则植被稀少。 (3)地貌多样,高低不平;常年高温,旱雨季分明;位于沿海,是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因此每种生物都能找到自己最理想的栖息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人烟稀少,经济活动较少,干扰小;相对封闭,很长时间与世隔绝,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解析】 【分析】 考查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区域景观的形成原因,生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详解】(1)由材料“卡卡杜的年平均气温为34℃,年降水量为1100-1500mm,有界限分明的雨季和旱季。”可知卡卡杜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卡卡杜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北部,雨季(夏季),北半球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带来大量水汽,并在地形的抬升下,形成大量降水,易发生洪灾;旱季(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热信风的影响,降水少;地处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地和空气干燥,森林自燃,易发森林火灾。 (2)灌丛仅分布于河道两侧,周围广大地区为褐色荒漠,说明当时降水稀少,因此景观出现的季节为旱季。景观包括两个方面:弯曲的河道、河道两侧的灌丛。河道的弯曲主要考虑流水的侵蚀与沉积作用。地处平原区,地势低平,地形对河水的约束限制小;河水差异侵蚀,导致河道变弯;河湾处凸岸以沉积为主,凹岸以侵蚀为主,河道弯曲加剧,长年累月,蜿蜒曲折的河道便形成。灌丛仅分布于河流两岸,应考虑当时该地处于旱季,灌丛的发育依靠河水滋润。旱季降水极少,蒸发旺盛,土地干旱,沿河地区水源丰富,植被生长茂盛,远离河道的地区土地干旱,则植被稀少。 (3)生物种类繁多说明当地水热条件好,地貌类型多样,人类活动影响小。由图可知地貌多样,高低不平;常年高温,旱雨季分明;位于沿海,是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因此每种生物都能找到自己最理想的栖息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人烟稀少,经济活动较少,干扰小;相对封闭,很长时间与世隔绝,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