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1960-2017年各年龄组人口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目前,我国人口( )‎ A. 处于高增长阶段 B. 劳动力严重短缺 C. 出生率下降趋缓 D. 性别比失衡缓解 ‎2. 针对目前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加快房地产的开发 B.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C. 限制国际劳务输出 D. 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1960—2017年各年龄组人口构成中,0—14岁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在2010—2017年,波动较小,保持在20%左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缓慢上升,到2017年约占10%;15—64岁人口比重虽有波动变化,但总体保持缓慢上升,比例居高,到2017年约占70%。综上分析,人口趋于低增长阶段,A项错误;劳动力数量充足,B项错误;出生率下降趋缓,C项正确;图示仅反映不同年龄段构成比重,无法判断性别比是否失衡,D项错误。‎ ‎【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我国人口趋于低增长阶段,应合理开发房地产,满足新生需求,不适宜大规模加快开发房地产,A项错误;老年人口比重缓慢上升,数量增多,应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B项正确;我国劳动力数量充足,可有条件的允许劳务输出,C - 13 -‎ 项错误;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即使出生率下降,新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多,应按照实际人口状况及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而非取消,D项错误。‎ 近年来中国造纸业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集中的产业基地,成为世界重要的纸和纸板出口国。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是我国出口纸制品的集中产地,其造纸原料主要来自进口的废纸浆,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美国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上述省市成为我国出口纸制品的集中产地,其主导的区位因素是( )‎ A. 科技 B. 交通 C. 原料 D. 资金 ‎4. 我国造纸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 )‎ ‎①实行清洁生产和零排放②加强国内废纸回收利用 ‎③加大对森林资源的开发④开发新品种并提升品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均为沿海省市,造纸原料主要依赖进口,产品主要出口,故可推知,其主导的区位因素是交通,B项正确,ACD项错误。‎ ‎【4题详解】‎ 我国造纸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①实行清洁生产,只能是提高利用率,尚不能实现零排放,错误;②加强国内废纸回收利用,正确;③加大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错误;④开发新品种并提升品质,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 黄河壶口瀑布的两岸岩石上分布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窝(图1)。石窝是由水涡旋带动石块,研磨岩石而形成的圆洞。图2为石窝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3 -‎ ‎5. 石窝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变质作用 C. 堆积作用 D. 侵蚀作用 ‎6. 石窝形成过程的顺序是( )‎ A.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石窝是由水涡旋带动石块,研磨岩石而形成的圆洞” 可知,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侵蚀作用,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由材料“石窝是由水涡旋带动石块,研磨岩石而形成圆洞” 可知,石窝形成初期是比较浅的凹陷,随着流水携带的石块不断的研磨,其深度不断地增加,直至最后形成石窝。则结合图2可知,形成过程的顺序是乙→甲→丙,由浅到深,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碳强度是指万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排放的C02量,其大小可以反应C02减排效率的高低。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的C02减排效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 )‎ A. 中部地区 B. 东部沿海地区 C. 京津地区 D. 北部沿海地区 ‎8. 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达,资金雄厚 B. 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 C. 沿海地区,风力较大 D. 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最大 - 13 -‎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碳强度是指万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排放的C02量,其大小可以反应C02减排效率的高低,则碳强度越大,排放总量越大,越需要节能减排。读图可知,中部地区C02排放总量最大,碳强度第三。对比选项中其他三个区域,中部地区碳强度最大,排放总量最多,节能减排的压力更大,更具有紧迫性,应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减排压力较小说明万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排放的C02量少,从排放量小的角度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能源消耗低,排放量小,减排压力较小,B项正确。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是减排的经济基础,不是压力小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沿海地区,风力较大是解决污染的有利条件,并非减排压力小的原因,C项错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仍然以传统的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D项错误。故选B。‎ 发源于南非高原西部的奥卡万戈河(图1)被人们称为“永远找不到海洋的河”来自高原的雨水汇集形成汹涌的洪流,流经沙漠后,形成内陆三角洲,近年来三角洲不断萎缩。图2为该河上游某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奥卡万戈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A. 陆上内循环 B. 海上内循环 C. 海陆间循环 D. 所有水循环 ‎10. 关于奥卡万戈河上游叙述正确的是( )‎ - 13 -‎ A. 冬季为汛期 B. 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 6〜8月断流 D. 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11. 该河内陆三角洲不断萎缩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耕地面积增大 B. 环境人口容量减小 C. 地下水位上升 D. 气候的大陆性减弱 ‎【答案】9. A 10. D 11. B ‎【解析】‎ ‎【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奥卡万戈河被人们称为“永远找不到海洋的河”,流经沙漠后,形成内陆三角洲,说明该河没有流进海洋,在内陆消失,属于陆上内循环,故A正确。‎ ‎10题详解】‎ 根据奥卡万戈河上游的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属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夏季多、冬季少,汛期在夏季,故A错,地处热带,无季节性积雪,以雨水补给为主,故B错,6--8月份虽然降水少,但河流还有地下水补给,且冬季蒸发量小,河流进入枯水期,但并不一定断流,故C错,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故D正确。‎ ‎【11题详解】‎ 该河内陆三角洲不断萎缩,说明区域内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携带的泥沙减少,耕地面积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故ACD错,三角洲不断萎缩会使耕地面积减小,环境人口容量减小,故B正确。‎ 被誉为“八卦奇境,华夏一谜”的浙江省诸葛八卦村,地势较高,八山环绕,既可阻挡寒潮入侵,又可减少洪涝危害。村中心的“钟池”似太极阴阳图,八条小道向外輻射,整座村落有机融入周围自然环境。下图为诸葛八封村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3 -‎ ‎12. 诸葛八卦村选址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军事 B. 河流 C. 交通 D. 地形 ‎13. 与诸葛八卦村聚落景观文化理念相似的是( )‎ A. 巴黎 B. 北京 C. 杭州 D. 华盛顿 ‎14. 诸葛八卦村的聚落形态是( )‎ A. 带状 B. 点状 C. 块状 D. 星状 ‎【答案】12. D 13. C 14. C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诸葛八卦村,地势较高,八山环绕,既可阻挡寒潮入侵,又可减少洪涝危害。八卦村选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地形,D对。八山环绕,交通不便,C错。河流一般具有供水和运输功能,图中有一条河流位于村子西北,说明河流八卦村并未沿河布局,与河流关系不大,B错。军事防御不是八卦村选址的主要因素,A错。故选D。‎ ‎【13题详解】‎ 诸葛八卦村为研究对象,内村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外有八座小山合抱形成“外八卦”,钟池位于八卦村的中心,它一半为水塘,一半为陆地,两者构成太极图形状,体现了天、地、人的和谐共生关系,符合风水文化与"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杭州以西湖为中心,也体现了“天人合一”“师法自然”,依山傍水、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水田园城市,故选C。‎ ‎【14题详解】‎ 八卦村布局玄妙,村中心的“钟池”似太极阴阳图,八条小道向外輻射,整座村落有机融入周围自然环境,布局在八山环绕的中心盆地地带,受地形限制,形成块状聚落,故选C。‎ - 13 -‎ ‎【点睛】地形崎岖的地方,农户多在自家农田附近建设住宅,使山区的乡村呈现半积聚型或分散型的特征,村落的规模也比较小。‎ 每年6月6日前后为芒种节气,“芒”指稻、麦、黍、稷等有芒的作物,“种”意为种子或播种。“有芒之麦类可收,有芒之谷类可种,过此即失效,谓之芒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过此即失效”体现了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 )‎ A. 地域性 B. 季节性 C. 差异性 D. 整体性 ‎16. “有芒之麦类可收”中的麦,其种类及主产区组合正确的是( )‎ A. 春小麦,江南丘陵 B. 春小麦,东北平原 C. 冬小麦,四川盆地 D. 冬小麦,华北平原 ‎17. “有芒之谷类可种”中的谷,在此时播种的有利条件是( )‎ A. 需求量大 B. 雨热同期 C. 忙闲错开 D. 病虫害少 ‎【答案】15. B 16. D 17. B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由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明显要求:因时制宜、抢季节、不违农时。“过此即失效,”意为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体现了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故选B。‎ ‎【16题详解】‎ 春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中温带地区,一般春季播种,收获季节在秋季,而芒种节气一般在夏季,芒种节气收获的为冬小麦AB错。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我国华北平原地区为冬小麦主产区,C错、D对。故选D。‎ ‎【17题详解】‎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雨热同期有利于播种,B对。播种时间与动植物生长发育节律有关,与市场需求无关,A错。此时正值农忙季节,收获小麦,播种玉米等,C错。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病虫害多,D错。故选B。‎ - 13 -‎ ‎【点睛】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形成明显的地域性。‎ ‎“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下图)的电池板可通过水平和垂直转动,始终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影响太阳能电池板垂直转动角度大小的因素是( )‎ A. 太阳高度 B. 天气状况 C. 昼夜长短 D. 地势高低 ‎19. ‎12月22日,下列城市中太阳能电池板水平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 A. 漠河 B. 天津 C. 武汉 D. 广州 ‎【答案】18. A 19. D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由材料“太阳能电池板始终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率”,说明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效果好,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每天日升日落,每时每刻太阳高度都在变化,所以太阳能电池板为了保证始终正对太阳,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太阳高度角变化大的地区,太阳能电池板垂直转动角度就大,反之就小,所以影响太阳能电池板垂直转动角度大小的因素是因为太阳高度角不同,故选A。‎ ‎【19题详解】‎ 太阳能电池板水平转动角度大小与昼夜长短有关,昼长越长,水平转动角度就大,反之就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低昼越长,四地中广州纬度最低,冬至日太阳能电池板水平转动角度最大,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昼长大于夜长。赤道上昼夜等长,12小时白天,12小时夜晚。其它地区与赤道相比,距离赤道越近,与赤道的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小。‎ 北京时间‎2020年5月27日 - 13 -‎ ‎02:00时中国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开始冲顶,11:00时登顶成功,重测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队员们在峰顶停留150分钟后撤离,创造了中国人在珠移朗玛峰峰顶停留时长的新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登山队撤离时,美国新奥尔良(90°W,30°N)的区时是( )‎ A. 5月26曰23:30 B. ‎5月26日11:30‎ C. 5月27曰00:30 D. 5月27曰03:30‎ ‎21. 重测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因为( )‎ A. 板块碰撞挤压,海拔变高 B. 流水侵蚀强烈,海拔变低 C. 海平面上升快,海拔变髙 D. 大气降水减少,海拔变低 ‎22. 关于珠穆朗玛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山顶无积雪 B. 冬季降雪量较大 C. 南坡自然带较多 D. 北坡多为阔叶林 ‎【答案】20. A 21. A 22. C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登顶时间为北京时间11点,150分钟后撤离,为北京时间13:30,而新奥尔良位于90°W,为西六区,比北京时间晚14小时,计算可得,登山队撤离时,美国新奥尔良区时为5月26曰23:30,故选A。‎ ‎【21题详解】‎ 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地区,属于消亡边界,板块挤压作用下,海拔会变高,A对。珠穆朗玛峰海拔高,气温低,山顶覆盖积雪,流水侵蚀作用弱,B错。海平面上升,海拔会降低,C错。大气降水减少,与海拔之间没有必然联系,D错。故选A。‎ ‎【22题详解】‎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夏季山顶气温低,有终年积雪,A错。冬季降雪量较少,B错。南坡纬度较低,且相对高度大,自然带丰富,C对。北坡多草甸草原,D错。故选C。‎ ‎【点睛】区时的计算方法:①先确定当地的时区和区时。②找出另一城市所在的时区。③计算出两个城市之间的时区差,即为区时差。④根据东早西晚的原理,计算出另一城市的区时,当要计算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边时,在已知时区的基础上加时区差,反之则减时区差。‎ 二、非选择题:共56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13 -‎ 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图1)平均海拔‎3800m,全长‎1629km,客货兼运,设计时速160~‎200km/h。工程沿线环境复杂,穿越多个地形区、板块交界处、多年冻土分布区等,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42.5%。沿途经过数十处国家级保护区,分布有大熊猫、冷杉等近百种珍稀动植物,生态环境脆弱,全线按生态环保的要求设计建设。图2为青藏铁路和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析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主要成因。‎ ‎(2)与青藏铁路相比,说出修建川藏铁路时需克服的不同自然障碍。‎ ‎(3)指出川藏铁路按生态环保要求设计建设的目的。‎ ‎【答案】(1)内力作用:板块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高山;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河谷变深。‎ ‎(2)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差大(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质灾害;穿越众多河流;雨季长,雨量大,影响施工进度。‎ ‎(3)保护沿线自然景观(或自然环境);减少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保护区的干扰和破坏;减轻对沿线河流的污染;保护多年冻土环境。‎ ‎【解析】‎ ‎【详解】(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主要成因,可从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横断山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使此处的地壳抬升;横断山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和河流切割作用强,使山谷不断加深。‎ ‎(2‎ - 13 -‎ ‎)与青藏铁路相比,说明修建川藏铁路时需克服的不同自然障碍,可从地形、地质、地质灾害等因素考虑。修建青藏铁路的主要难题是高寒、冻土以及缺氧,而川藏铁路位于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起伏大;靠近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地质构造条件复杂,需穿越的河流多,建设工程量大;经过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高发区,地质灾害较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热、暴雨天气多。‎ ‎(3)指出川藏铁路按生态环保要求设计建设的目的,可从生态保护方面考虑。工程沿线环境复杂,穿越多个地形区、板块交界处、多年冻土分布区等,按生态环保要求设计,有利于最大限度减轻铁路修建对当地环境的干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工程沿途还经过数十处国家保护区,按生态环保要求设计,有利于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沿途经过大河上游,应注意防止水污染;沿途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生态脆弱,按生态环保要求设计,有利于保护脆弱的环境,维护生态和谐。‎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2020年6月某日某时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分布图,此后一周,丙地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丁地终年高温,降水稀少。‎ ‎(1)说出乙地的风向并分析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差异及原因。‎ ‎(2)判断锋面a的类型和移动方向。‎ ‎(3)推测丙地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 ‎(4)说出丁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风向:西北风(或偏北风);差异:甲地风力小于乙地(或乙地风力大于甲地);原因:甲地等压线较稀疏(或乙地等压线较密集);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或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2)暖锋;向南移动(或西南、或顺时针)。‎ ‎(3)暖锋过境前: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4)类型:热带沙漠气候;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东南信风控制,降水少;沿岸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 13 -‎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南半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附近等压线分布状况为材料,考查天气系统及气候类型分布问题,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可知,乙地东北方向为高压中心,低压位于该城市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约自南向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即可得出乙地风向为西北风。在同一幅海平面气压场图上,等压线密集地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图中乙处等压线较甲密集,风力大。‎ ‎(2)读图可知,a位于气旋东侧,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旋转辐合,东侧盛行偏北风,说明来自低纬的暖气团势力强,在其推动下,a锋面向偏南方向移动,为暖锋。‎ ‎(3)由上题分析可知,a为暖锋,丙位于暖锋锋前,将经历暖锋过境天气过程。暖锋过境前,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多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替代了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4)读图可知,丁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内陆的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由于纬度低,气温高,所以形成全年高温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加之,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更加剧了干旱程度。‎ ‎【点睛】‎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绿地面积减小,城市内涝现象突出。每年7月19日前后,是昆明难逃的一个雨季魔咒,‎2019年7月19日夜晚一场大雨如约而至,清晨城市内多处道路被积水淹没,其中东风东路与白塔路交汇处积水约50厘米深,导致部分路段交通中断,有人戏称“到昆明来看海”。下图为城市内涝原理示意图。‎ - 13 -‎ 结合水循环原理解释昆明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 ‎【答案】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雨量大;城市绿地面积较小,吸纳和蓄水能力弱;硬化路面(水泥或柏油路面)面积大,地表水下渗量小;地表汇水速度快,易在地势低洼处汇集;地面坡度较小,排水不畅:城市地下管网设计与建设滞后(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昆明发生内涝现象为材料,考查水循环原理及读城市内涝影响,难度一般。‎ ‎【详解】水循环包括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等环节,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内涝就要从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导致洪涝的自然因素进行考虑。从降水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强降雨导致水量过大,容易发生内涝。从人类活动来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下渗减少,使城市地表水无法下渗转化为地下水。而硬化的路面,使得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不能及时排出。城市植被较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另外,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和建设不规范、不合理,排水不畅也是导致内涝产生的原因。‎ ‎【点睛】‎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