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永春一中高二年3月月考地理(文科)试卷 ‎(2019.3)‎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 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2018年11月19日,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浙江湖州德清县开幕。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位于湖州莫干山国家高新区(距杭州45km,距上海203km),2015 - 2018年短短3年时间,从“零”产业基础迅速成为集聚237家地理信息相关企业的新兴科技小镇,吸引国内众多行业巨头入驻设立子公司,实现连续五年税收翻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用很短的时问实现地理信息产业从无到有的跨越,主要得益于( )‎ A. 人才和技术优势 B. 生产和生活成本低 C. 市场和交通优势 D. 政策优惠和集聚效应 ‎2. 总部位于上海的某地理信息科技企业在德清建立子公司,该子公司最适宜承担的业务是( )‎ A. 产品研发 B. 数据处理 C. 产品营销 D. 售后服务 ‎【答案】1. D 2.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为背景材料,以信息小镇实现地理信息产业从无到有的跨越、总部位于上海的某地理信息科技企业在德清建立子公司等为切入点,考查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产业分散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信息等相关的地理能力。‎ ‎【1题详解】‎ 根据设问与材料信息,可知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是相当于是在零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这里在发展初期并没有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材料中也给出了“先集聚了相关企业,后吸引了行业巨头”,再结合应答域是“主要得益于”,所以该地的发展并不是得益人才和技术优势而发展起来的,A不对;德清小镇在2018‎ 年有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这里召开,说明后来的成本有所提高,另外生产和生活成本低,这种区位条件在这之前一直存在,且一般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是人才与技术及产业与基础设施等,并不会看重其生产和生活成本低的区位,B不符“主要得益于”的指向;因为它距周边大城市相对较远一些,市场不如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范围广,交通便捷程度也不如杭州与上海,C不符;而该小镇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与国家政策的优惠指向有关,先集聚了相关产业,后又吸引了行业巨头入驻,这也体现了集聚效应,最终实现了税收翻倍,故本题正确选D。‎ ‎【2题详解】‎ 先注意该地理信息科技企业总部在上海,德清的人才技术和市场辐射范围不如上海,再加上市场营销所需的各种信息需要更快、更广,所以在德清的子公司,最不适宜承担从事产品研发和产品营销业务,A、C不符;地理信息科技行业虽然涉及到的技术与硬件两方面,但售后属于企业的一个专门部门,大多不会建立专门的子公司,即使设立,但售后服务的子公司应该是服务于全国的市场,要求交通更便捷的地方,辐射范围更广的大城市,所以如果该企业是从事地理信息技术硬件方面的科技企业,在这里至多只是设一个售后服务网点,而不会是子公司,D错误;在这里设立子公司应该是为总部提供各种支持的,而该地地理信息企业聚集,所以这里企业间的信息获取与合作更便利,成本更低,因此应该是从事数据处理,且数据处理也属于该产业价值链中的中低端,创造的利润低,但是又属于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这里最适宜承担的业务是数据处理,B正确。‎ ‎【点睛】题组难度较为简单,解题时结合材料信息并结合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分散等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就可以了,作为对新型产业发展的一种地理现象的解析。‎ 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向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运动空气所受到的摩擦力随高度而减小。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开地面愈远,风速愈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则愈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图是“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的图”,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成的曲线的是( )‎ A. B. ‎ C. D. ‎ ‎4. 根据上题风向判定,高空大气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近地面的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随海拔升高,摩擦力变小,夹角变小,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A项正确。‎ ‎【4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高空大气高压位于该地南侧,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最终与等压线平行,B正确。‎ 昆仑雪菊是具有降压降脂、清肝明目等独特功效的稀有高寒植物。昆仑雪菊生长于昆仑山3000米以上的冰峰峭崖上,每年8月盛开,花期短,生长区域狭窄,产量极小,弥足珍贵。‎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 下列关于昆仑雪菊原产地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深厚肥沃 B.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C. 地形复杂,高原山地气候 D. 海拔高,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 ‎6. 新疆茶农纷纷将昆仑雪菊引到平原地区进行人工种植后,单产明显提高,然而价格骤降。为使新疆昆仑雪菊维持一个稳定而合理的价格,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提高产品价格,缩小种植规模 B. 加强市场调研,减少农户盲目种植 C. 完善流通体系,拓展市场范围 D.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昆仑雪菊原产地为昆仑山区的高海拔地区,该地区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较小;土壤不肥沃;热量条件相对较差,所以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昆仑雪菊价格骤降主要是产量过多,品质变差造成的,为了使产品更有竞争力,主要应从提高昆仑雪菊的品质,打造品牌,加强宣传,拓展流通渠道等方面来加强。故选A。‎ ‎【点睛】‎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 如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曲线。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 A. ③和① B. ③和②‎ C. ④和② D. ④和①‎ ‎8. 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主要有 ( )‎ ‎①太阳辐射差异 ‎ ‎②大气环流影响 ‎ ‎③距海远近不同 ‎ ‎④地形差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②‎ ‎【答案】7. C 8. 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东部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7题详解】‎ 我国东部总体上气温南高北低,同时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据此可判断代表1月和7月的气温曲线分别是④和②;C正确。‎ ‎【8题详解】‎ 冬季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差异大,同时北方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大而气温更低。①②正确,选A。距海远近和地形在不同季节没有变化。‎ 图乙是图甲中比拉姆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下列各题。‎ ‎9. 每年比拉姆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因素是( )‎ A. 地势 B. 洋流 C. 人类活动 D. 太阳直射点移动 ‎10. 由比拉姆向北,随纬度逐渐升高,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变化是 ( )‎ A. 两个多雨期的时间间隔变长 B. 两个少雨期时间间隔变长 C. 过渡成一个多雨期两个少雨期 D. 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少雨期 ‎【答案】9. D 10. D ‎【解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世界气候的影响。‎ ‎【9题详解】‎ 比拉姆地处赤道附近的西非,全年多雨;两个相对多雨期是3-6月和9-11月,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影响大,降水多;两个相对少雨期是12-2月和7-8月,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附近,比拉姆受信风影响大,降水相对少。所以D选项正确。‎ ‎【10题详解】‎ 由比拉姆向北,随着纬度的升高,依次是由热带雨林气候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是一年一个多雨期和一个少雨期。D正确。‎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发现某一类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状分布。下图是这类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 ‎(名词解析)结皮斑块:由微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隐花植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粘结形成的复合物。‎ ‎11. 形成 a 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 风力作用 B. 流水作用 C. 冰川作用 D. 风化作用 ‎12. b 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  )‎ A. 增加空气湿度和地表径流 B. 增加大风和沙尘天气 C. 阻止冰川自山上向下移动 D. 可以拦截径流和泥沙 ‎13. 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这一类地区最可能是(  )‎ A. 荒漠地区 B. 草原地区 C. 森林地区 D. 高山草甸 ‎【答案】11. B 12. D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a处位于灌丛斑块,灌丛植被植株高度较大,可以阻挡坡面径流泥沙,在根部形成堆积,所以最有可能是流水作用,B项正确。图中无风力作用、冰川作用及风化作用信息。故选B。‎ ‎【12题详解】‎ b 处植被为灌丛,灌丛植被植株高度较大,可以阻挡坡面径流泥沙,故D项正确。增加地表径流下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但减少地表径流;灌丛植被可以削减风速,保护地表,减少大风和沙尘天气;从该地地表植被分析,该地气温较高,无冰川分布;故ABC项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从该地植被分布分析,植被呈斑块状,有结皮斑块和灌丛斑块相间分布,说明该地水分条件较差,难以形成草原、草甸或森林,所以位于荒漠地区,A项正确。‎ ‎【点睛】灌从带与草甸带相比,灌丛带海拔较低,热量更丰富。因灌丛与结皮斑块相间分布,该地并非灌丛带与荒漠带的分界线。‎ 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①、台湾暖流②、中国沿岸流③以及日本暖流分支④等.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读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体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4. 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 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 渔业资源减少 B. 形成连续性降水 C. 加快污染物扩散 D. 形成海雾 ‎【答案】14. D 15. D ‎【解析】‎ 本题考查洋流。‎ ‎14题详解】‎ 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甲、乙、丙、丁四海域中,丁处有多种水体交汇,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丁,D对。图示甲、乙、丙处只有一种水体,A、B、C错。‎ ‎【15题详解】‎ 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使鱼类种类丰富,海底营养盐类上泛,最有可能是吸引鱼群集聚,A错。涡形成水流旋转,不利于污染物扩散,C错。海水涡流,与形成连续性降水无关,B错。冷、暖水团相遇处,海面冷暖气流相遇易形成海雾,D。‎ ‎16.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库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详解】从图中看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减少,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所以降水偏少,夏季水库不可能降温,选择C。‎ ‎【点睛】读图是关键,从图中信息判断降水量的变化,并且要掌握水库对地区气候的影响。‎ CO2排放强度是指单位GDP所带来的CO2排放量。下图示意2010年我国各省区CO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7.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2010年GDP最低的是( )‎ A. 广西 B. 宁夏 C. 内蒙古 D. 安徽 ‎18. 下列因素中,对CO2排放强度影响最小的是( )‎ A. 经济规模 B. 能源结构 C. 产业结构 D. 科技水平 ‎【答案】17. B 18. A ‎【解析】‎ ‎【分析】‎ 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那么说明该国就实现了一个低碳的发展模式.‎ ‎【17题详解】‎ 由题中材料可知,“CO2排放强度是指单位GDP所带来的CO2排放量”,则CO2排放强度越大,单位GDP所带来的CO2排放量越大,从左图可以看出,宁夏CO2排放总量小,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宁夏CO2排放强度大,说明单位GDP所带来的CO2排放量大,则该省级行政区GDP最低.B正确。‎ ‎【18题详解】‎ 由题中材料可知,CO2排放强度是指单位GDP所带来的CO2排放量,受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主要影响能源利用率)等因素的影响,而经济规模主要影响CO2排放总量,对CO2排放强度的影响不大.A正确。‎ ‎【点睛】本题以2010年我国各省区CO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碳排放强度的含义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大洋暖池又称热库或暖堆,一般指的是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东部多年平均海表温度在28℃以上的暖海区。下图表示大洋暖池的一部分,图中曲线是海水等温线(单位:℃)。‎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最容易形成台风(或飓风)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 下列活动与暖池形成关系最小的是( )‎ A. 太阳辐射 B. 热量交换 C. 海底火山活动 D. 信风吹送 ‎【答案】19. A 20. C ‎【解析】‎ ‎【分析】‎ 台风(或飓风)是发生在热带、副热带洋面上强烈上升的气旋.大洋暖池又称热库或暖堆,一般指的是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东部多年平均海表温度在28℃以上的暖海区.‎ ‎【19题详解】‎ 西北太平洋海域是最容易形成台风(或飓风),读图,根据图中经纬度和等温线,符合的是甲.A正确。‎ ‎【20题详解】‎ 大洋暖池是大洋中水温相对较高的海域,其热量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因此与暖池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太阳辐射;热量交换、信风吹送等也会对暖池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而海底火山活动和暖池形成关系不大.选C。‎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台风的形成.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的水汽容易成云致雨.因此,气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 日本东北部水稻栽培方法为春季在温室育苗,等到晚春气温上升时再在大田栽培,利用夏季高温生长,秋季收获确保产量。每年春季到秋季,来自北方寒冷海域的空气被称作“山背风”,对下图所示地区水稻种植有重要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日本东北部水稻种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降水 B. 土壤 C. 气温 D. 地形 ‎22. “山背风”对图示地区太平洋沿岸水稻种植的主要影响是( )‎ A. 降水量增多 增产 B. 气温降低 减产 C. 降水量减少 减产 D. 气温升高 增产 ‎23. “山背风”被日本海沿岸农民称为“宝风”,主要是因为“山背风”引起当地( )‎ A. 降水增多 B. 病虫害减少 C. 气温升高 D. 蒸发减小 ‎【答案】21. C 22. B 23.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提示,日本东北部水稻栽培方法为春季在温室育苗,等到晚春气温上升时再在大田栽培,利用夏季高温生长,秋季收获确保产量,说明气温对日本东北部水稻种植影响大,故选C。‎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提示,“山背风”来自北方寒冷海域,其性质最可能是冷湿,会导致太平洋沿岸地区气温降低,降水量增多。结合上题可知,该地区水稻种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气温,故气温降低会导致水稻产量减少,故选B。‎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日本海沿岸地区处于“山背风”的背风坡,风越过中部山地气流下沉,产生焚风效应,气温升高,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所以“山背风”被当地农民称为“宝风”;气温升高,蒸发应该增大,且影响该地水稻生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蒸发大小对其影响较小;下沉气流不会导致病虫害减少。故选C。‎ 小浪底水库控制了黄河流域90%以上的水量,来源于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在库区堆积,水库具有防洪、减淤功能。每年6月底至7月初,水库开闸放水,形成飞瀑胜景。当地政府借此开展“观瀑节”,吸引游客。下图示意小浪底飞瀑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选择6月底至7月初开闸放水是由于该时段( )‎ A. 处于雨季,河流水量大 B. 降水少,含沙量小 C. 处于汛前,便于调水调沙 D. 落差大,水流急 ‎25. 2017年“观瀑节”活动取消,主要原因是( )‎ A. 库区来水量减少 B. 库区含沙量减少 C. 游客数量减少 D. 为保障游客安全 ‎26. 游客观瀑时,发现景区气温低于周边地区,原因是开闸放水会造成( )‎ A. 水汽弥漫,蒸发加剧 B. 云量增加,减弱光照 C. 水域扩大,热力差异大 D. 气流上升,风力加大 ‎【答案】24. C 25. A 26. A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 ‎【24题详解】‎ 小浪底每年选择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进行大规模开闸放水是因为该流域即将进入雨季,提前开闸放水冲沙,可以降低库容,从而为防汛做好准备。C正确。‎ ‎【25题详解】‎ ‎“观瀑节”活动是水库开闸放水,形成飞瀑胜景为前提的活动,2017年“观瀑节”活动取消,主要原因是库区来水量减少,水库无需开闸放水,A正确。库区含沙量减少,对开闸放水影响小,B错误。游客数量多少在“观瀑节”开始前无法判断,C错误。“观瀑节”开展多年,游客安全影响小,D错误。‎ ‎【2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放水时,水汽弥漫,蒸发加剧,起到降温作用,A正确。放水量有限,云量不会增加,B错误。河道没有变化,水域没有变化,C错误。气温低,气流下沉,D错误。‎ 下左图所示的日本第一高峰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海拔3776米,山峰高耸入云,山巅白雪皑皑,山下有称为富士山五湖的五座湖泊。‎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富士山区众多湖泊的成因是( )‎ A. 岩浆阻塞河道 B. 滑坡阻塞河道 C. 泥石流阻塞河道 D. 冰川刨蚀作用 ‎28. 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2月末,在上图地区都有机会观赏到绚丽璀璨的钻石富士美景(太阳正好位于富士山顶,如上右图)。摄影爱好者有可能捕捉到钻石富士美景的时间和位置是( )‎ A. 5时 ,西湖 B. 9时,本栖湖 C. 15时,河口湖 D. 19时,由中湖 ‎【答案】27. A 28. B ‎【解析】‎ ‎【分析】‎ 考查世界主要国家、地图的基本知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7题详解】‎ 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该山地处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由于早期火山喷发,岩浆阻塞河道,形成众多胡泊,故选项A正确。‎ ‎【28题详解】‎ ‎10月中旬至次年2月末属于冬半年,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根据左图中的东、西方位可知,由中湖地处富士山的东北可以观日落钻石富士的美景,冬半年19时已日落;河口湖、西湖基本位于富士山的正北,可以中午时观赏钻石富士的美景;本栖湖位于富士山的西北,日出时可能看到钻石富士的美景,故选项B正确。‎ ‎【点睛】此题难度不算大,解题关键是看准图,注意图中方向,与我们常见图形刚好相反,应该将之还原为正常图,才能正确判断。‎ 下图示意我国某车站广场正午时分树影朝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图示车站大门的朝向(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 ‎30. 如果该车站位于27°N,那么该图拍摄的日期可能是( )‎ A. 春分日 B. 劳动节 C. 国庆节 D. 冬至日 ‎【答案】29. D 30.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和地球公转。‎ ‎【2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树影明显长于树高,故太阳高度角小于45°,在我国只能是回归线以北 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影子朝向正北,故可以推测图示车站大门的朝向西北,D正确。‎ ‎【3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树影明显长于树高,故太阳高度角小于45°,如果该车站位于27°N,那么太阳直射点应在18°S以南的地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劳动节太阳直射北半球,国庆节太阳直射赤道以南2°左右,故D正确。‎ ‎【点睛】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使用这种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第Ⅱ卷 综合题(40分)‎ 二、综合题(共4大题,40分) ‎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活动小组成员大多认为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请你为其提供论据。‎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貌和地质作用、自然环境对气候的影响及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详解】(1)沙源来自于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作用,从这两方面思考,从文字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大,在M处沉积;从图中来看,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多大风天气,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力携带沙尘在此沉积。‎ ‎(2)从文字材料中可以获知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从图中来看该县城位于河谷中,且河谷走向与冬春季节的风向一致,从等高线分布了解该地地形特别易于聚风形成狭管效应,故风力强劲。‎ ‎(3)沙丘形成源于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作用,沙丘规模扩大可从有利于流水沉积和风力沉积作用入手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植被覆盖、地形状况、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风力作用变化。‎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中甲市是我国某自治州的首府,该州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8,长绒棉占全国总产量的93%。甲市是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棉纺工业发达。‎ ‎(1)说出甲、乙之间国道的走向,并分析原因。‎ ‎(2)分析甲市成为棉花交易集散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3)甲市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你认为是否合理?试简述理由。‎ ‎【答案】(1)大致呈东西走向。原因:沿山麓地带(或盆地边缘)分布,地势较平坦,建设工程量小;沿线多城市(绿洲)。‎ ‎(2)①区域中心城市,信息通达度高;②区域交通枢纽,交通运输便利;③位于棉花主产区,商品来源丰富;④棉纺工业发达,对棉花需求量大;⑤与中亚国家相邻(边境城市),利于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或邻近中亚产棉区)。‎ ‎(3)合理。理由:耕地资源较为充足;接纳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不合理。理由: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消耗大量水资源,水源枯竭导致荒漠化;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壤盐碱化。‎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道路的分布特点及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详解】(1)读图,根据图例分析,该区域国道沿山麓地带,或盆地边缘分布。主要是因为山麓地带地势较平坦,建设工程量小。山麓地带多绿洲分布,沿线多城市,便于补充水源,燃料等,便于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2)读图,根据图例,甲是自治州首府,为乌鲁木齐,是区域中心城市,信息通达度高。甲是区域交通枢纽,交通运输便利。新疆是我国主要棉花产区,商品来源丰富。棉纺工业发达,对棉花需求量大。甲与中亚国家相邻,是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利于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便于棉花的集散。‎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表明观点,再利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阐述支持的观点。合理——甲市位于冲积扇上,地形平坦、耕作面积大;有河流流经,具备便利的灌溉水源等,当地有大量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不合理——甲市处于纬度大陆性气候区,生态脆弱,水资源短缺,大规模种植耗水多;大规模种植棉花易造成土地退化,形成荒漠化景观;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的盐碱化。‎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被皇家城堡所簇拥的卢瓦尔河谷,享有“法国皇家后花园”的美誉,是法国西北部尤为重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葡萄酒生产历史与文化。法国最长的河流——卢瓦尔河从这里流淌而过,产区内城堡和葡萄酒庄因依河而建,随处可见。沿河游览,卢瓦尔河和它的支流将会把您引入宏伟的城堡、著名的修道院以及美丽的后花园,它们共同构起了卢瓦尔河上最美的风景。‎ ‎ 指出卢瓦尔河谷的旅游价值并分析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答案】旅游价值;城堡、修道院、葡萄酒庄园众多风景优美,具有较高美学价值;是著名的“皇家后花园”及葡萄酒产区,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有利条件: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好,经济价值高,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位于西欧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国内、国际客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卢瓦尔河谷为材料,考查卢瓦尔河谷的旅游价值和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卢瓦尔河谷的旅游价值主要从高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方面分析。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交通、人口、市场等方面,根据材料,结合卢瓦尔河谷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回答。‎ ‎34.【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 原生态休闲旅游是在保持原始状态的自然生态区,开展休闲养生、生态饮食与体验的旅游。海南省什寒村位于黎母山和鹦哥岭之间的山间盆地中,村庄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素有“天上什寒”之誉。全村居住着苗族同胞300余人、黎族同胞200余人。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什寒村开始发展原生态休琳旅游产业。‎ 分析什寒村选择发展原生态休闲旅游实现脱贫的原因。‎ ‎【答案】当地云雾缭绕,黎苗民族风情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地处热带山区,全年适游:人口少,工农业基础薄弱。原生态休闲旅游投资少、收效快,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传统,维持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地理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什寒村选择发展原生态休闲旅游实现脱贫的原因,可以从该地旅游资源丰富、人口少、工农业基础薄弱、原生态休闲旅游投资少、收效快、利于维持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等方面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