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天水一中高一级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1——20题每小题1.5分,21——40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A. 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B. 为北半球夏至日 C.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D. 太阳直射赤道 2.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A. 南极圈出现极昼 B. 北极圈出现极昼 C. 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 北京昼夜平分 3.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半球纬度越高其昼越长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A、C错误,B正确;太阳黑子与此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且正向南移,判断为北半球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南北极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即表示北半球冬至日,地球公转正逐渐接近近日点(1月初),故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还没有达到最快,A正确,B错误。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不因季节变化为变化,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为,其他处处为15°/小时,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D错误,故选A。 读某地某时刻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 该地可能位于( ) A. 20°N B. 20°S C. 30°N D. 30°S 5. 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 昼夜平分 C. 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D. 正值寒冷干燥季节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正午日影大部分时间朝向正南,少部分时间朝向正北,说明是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该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少于朝向正南的时间。符合选项20°S。故本题选择B。 【5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20°S。当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那么刚好太阳直射在该纬度上,也就是20°S。郑州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较小,A错;此时昼短夜长,B错;此时为冬季,正值寒冷干燥季节,C错D对。故本题选择D。 6.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正经历日落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晨昏线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由白昼过渡到黑夜为昏线;由黑夜过度到白昼为晨线。题中“处于黄昏”即位于昏线,据此图中a在晨线上,b在昏线上,c晨线上,d在晨线上。所以b正在经历日落。故本题选择B。 2019年2月我国北方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相对于往年整体偏差。读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简图,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辐射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7. 污染物累积增多,对图中序号代表含义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变弱 B. ②⑤变弱 C. ③④增强 D. ④⑤增强 8. 材料中北方污染物相对于往年不易扩散的原因可能是 A. 冬季风偏弱 B. 降雪量偏小 C. 夏季风偏弱 D. 取暖燃煤量大 【答案】7. A 8. A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简图中的逻辑关系判断,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③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⑤为大气逆辐射。污染物累积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因此①会减弱;污染物增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能量会减弱,因此②减弱、④增强;大气中污染物增多,大气逆辐射会增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则会减弱,即⑤增强、③减弱,由此判断,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大气污染物扩散方式主要有垂直扩散和水平扩散两种方式,前者与对流运动强弱有关,后者以风力大小有关。2019年2月属于冬季,我国北方地区盛行冬季风,冬季风偏弱,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因此北方污染物相对于往年不易扩散的原因可能是冬季风偏弱,选项A符合题意。降雪量的大小会影响大气污染的沉降,不会影响污染物扩散,因此降雪量偏小不是污染物不易扩散的原因,排除B。2019年2月为冬季,与夏季风强弱无关系,排除C。取暖燃煤量大小只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数量多少,不影响污染物扩散条件,排除D。故选A。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完成下列小题。 9. 1月,图中A地盛行( )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10. 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 A地高温多雨 B. 正值1月份左右 C. C地形成高压中心 D. B地寒冷干燥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图示A地位于亚洲的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1月份,受亚洲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季风。故本题选择D。 【10题详解】 读图,C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当盛行西北季风时,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北季风,此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A地寒冷干燥,A错;正值1月份左右,符合北半球冬季,B对;C地形成低压中心,C错;B地位于热带,终年高温,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季,D错。故本题选择B。 读“低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受上升气流控制区域的气候特征是( ) A. 高温多雨 B. 高温少雨 C. 温和多雨 D. 温和少雨 12. 图中近地面风向为( )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 【答案】11. C 12.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学生要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熟悉气压和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1题详解】 图中受上升气流控制区域位于赤道地区,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选择A。 【12题详解】 图中位于风带为东北信风带或东南信风带,近地面风向为偏东风,选择A。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洋流常年受东北信风吹拂 B. ②是逆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C. 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D. 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 14. 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 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 M海域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D. 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 【答案】13. D 14. C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区为以北极为中心的半球图,①洋流常年受西风带的西南风吹拂形成,A错。②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是顺时针洋流系统的组成部分,B错。③洋流位于印度洋北部,此时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说明北半球为夏季,C错。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季风洋流,D对。 【14题详解】 根据洋流分布规律,Q地位于中高纬度大陆西岸,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A错。P地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B错。M海域沿岸有寒流经过,所以多海雾,对航运造成不利影响,C 对。K海域的渔场是由于寒暖流而形成 考点: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洋流 分布规律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读某大陆南回归线附近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M区可能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 雾 B. 云层 C. 降水 D. 渔场 16. 若图中的风力增强,可能给该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A. 增加沿岸大气湿度 B. 增加沿岸大气温度 C. 海域渔业资源更丰富 D. 厄尔尼诺影响加剧 【答案】15. A 16. C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由图示分析该地在大陆的西岸,盛行东南风,形成离岸流,冷水上泛,形成寒流;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海雾,选A项。 【16题详解】 盛行风为东南信风,在其影响下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导致冷水上泛,形成寒流,寒流有降温降湿的作用,AB错;冷水上泛导致底层营养物质到达表层,饵料丰富形成渔场;C对;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南信风减弱,导致寒流减弱,水温上升的现象,D错。 考点:海伍德形成条件,上升流的形成与影响。 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120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A. 河湖水 B. 雨水 C. 地下水 D. 淡化海水 18. 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17. C 18.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马略卡岛的地图和水资源分布现状为载体,考查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马略卡岛降水少,河流短小,而地下水资源丰富,所以马略卡岛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C正确,A、B错误;淡化海水成本较高,D错误。 【18题详解】 根据马略卡岛的经纬度,该地位于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水资源最为短缺,B正确,A、C、D错误。 【点睛】第1问,容易错选D选项和A选项,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马略卡岛有大量的河流,但是从图中可以很容易看出该地区的河流比较短小,河水迅速流失,水资源并不丰富,因此可以排除A ;另外,虽然该岛屿四面临海,可以进行海水淡化,但是海水淡化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成本较高,借此可以排除D。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图中气压带的成因及其控制下的降水特征分别为 A. 动力原因 少雨 B. 动力原因 多雨 C. 热力原因 少雨 D. 热力原因 多雨 20.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地山林此时落叶满地 B. 乙地是热带草原景观 C. 乙附近海域洋流是暖流 D. 甲乙两地年温差均小 【答案】19. A 20.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 【19题详解】 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是大气堆积下沉形成,属于动力原因,在其控制下,少雨,A正确。 【20题详解】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度以北,北半球为夏季,由风向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故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乙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故甲乙两地年温差均小,D正确。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山林郁郁葱葱,A错误;乙地为热带荒漠景观,B错误;乙附近海域为寒流,C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洋流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 ) A. 太阳能 B. 地热能 C. 潮汐能 D. 引力能 22. 乙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A. 降温减湿 B. 降温增湿 C. 增温增湿 D. 增温减湿 【答案】21. A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故A正确;地热能对洋流影响不大;引力能主要影响潮汐现象。故BCD错误。 故选A。 【22题详解】 甲洋流为来自低纬度的暖流,为北太平洋暖流;乙洋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C准确。 故选C。 “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3. 图示圈层①②③④依次为( ) A.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B.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2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23. A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循环图和关键词提示,如①提供“供水”功能,可推知其为水圈,并通过“渗透”进入②岩石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供氧”功能,可推知③为生物圈,④为大气圈。故本题选择A。 【24题详解】 “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地理环境中物质循环关系的反映,落叶腐烂成为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养分,成为植物生长的养料。反映的是土壤养分(岩石圈)和植物(生物圈)。故本题选择B。 在秘鲁南部的沿海地区一个距海岸仅 0.5 公里的山坡上,有一张长 12 米、高 4 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A. 积雪融水 B. 雾气 C. 冰川融水 D. 雨水 26. 此地该种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影响因素关系不大的是 A. 下垫面状况 B. 海风 C. 山地冰雪 D. 洋流 27. 以下地区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 A. 我国西北地区 B. 非洲撒哈拉地区 C. 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 D. 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 【答案】25. B 26. C 27.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秘鲁沿海的某个山坡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南部沿海地带为热带沙漠气候,距海岸仅 0.5 公里的山坡上不可能有积雪,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的西部沿海地区有寒流经过,水汽遇到寒流的降温作用形成雾气,收集水资源的网收集的主要的该区域的雾气产生的水,故B正确;该沿海地带为热带沙漠气候,气温较高,不会有冰川存在,故C错误;该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因此该地居民收集的不是雨水,故D错误。 【2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的为热带沙漠气候区,地表以黄沙为主,地表温度昼夜温差比较大,西部海洋地带的水汽在海风的吹送下,到达该区域且西部沿海地带有秘鲁寒流经过,寒流具有降温作用,该区域的水汽容易形成雾气,可知下垫面状况、海风、洋流等这些因素都和该区域的雾气形成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可知ABD不符合题意,该区域的该种水资源是由雾气形成的,而不是山地冰雪形成的,故C正确。 【27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身居大陆内部,距离海洋比较远,水汽不足,因此,雾气极少,可知我国西北地区不可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故A错误;非洲的撒哈拉地区面积比较广阔,距离海洋较远的地区,其水汽不足,极少产生雾气,可知B错误;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东部沿海地带缺少降温的寒流经过,很难形成大面积的雾气,故C错误;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有辽阔的海洋,且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降温作用比较明显,该区域的雾气较多,因此该区域可以借鉴此种取水方法,故D正确。 【点睛】第3题本题答案容易误选B项,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南省三亚市“海绵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初见成效。 完成下面小题。 28. 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 减少地表径流 B. 减少大气降水 C. 减少植物蒸腾 D. 减少地下径流 29. 三亚某校学生为建“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填湖建绿地公园 B. 城区河道内建坝 C. 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地面铺设透水砖 【答案】28. A 29. D 【解析】 【28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海绵城市”可以在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使得进入河流的雨水减少,从而减少地表径流,A符合题意。“海绵城市”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海绵城市利用蓄存的水利用过程中,可能增加蒸发,加大城市空气湿度,有可能增加降水,排除B。城市利用蓄存的水培育城市绿地,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有可能增加植物蒸腾,排除C。“海绵城市”可以在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水主要进入地下,从而增加地下径流,排除D。 【29题详解】 城市湖泊和湿地是“海绵城市”蓄水的重要场所,填湖建绿地公园,不利于“海绵城市”建设,A不符合题意。城区河道内建坝,影响河流生态,不利于洪水期泄洪,且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相悖,B不符合题意。禁止开采地下水,就无法“释放”蓄存的水加以利用,且不太现实,C不符合题意。地面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时吸水、渗入、蓄水,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D符合题意。 【点睛】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而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年2月6日23时50分42秒在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据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0. 此次地震,台北有较强震感,理论上台北居民感觉到( ) A.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只左右摇晃 D. 只上下颠簸 31. 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反射地震波的是( ) A. 高雄 B. 成都 C. 上海 D. 香港 【答案】30. B 31. 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30题详解】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由于纵波的速度快,因此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B正确。 【31题详解】 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大,四地当中成都海拔最高,地壳厚度最大,从莫霍界面传来反射地震波最迟,B正确。 【点睛】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 2015年3月9日,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从阿布扎比起飞开始首次环球航行,计划环球旅程为五个多月。途中经停我国的重庆和南京,受到航空迷的持续关注。 回答问题。 32. 飞机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7时12分(东四区时间)起飞,12小时后降落在阿曼的马斯喀特。飞机降落马斯喀特的北京时间为 A. 3月9日19时12分 B. 3月9日20时12分 C. 3月9日23时12分 D. 3月10日0时12分 33. 从缅甸曼德勒飞往我国重庆途中,飞机飞行高度一度保持在三千多米,此时最可能遇到的状况是 A. 青藏高原上空的强辐射和低温 B. 横断山脉气流的“狭管效应” C. 云贵高原上空遭遇冷空气南下 D. 四川盆地上空的强对流天气 34. 飞抵重庆后,飞机启程南京的时间被屡屡推迟,其原因可能是 A. 长江中下游受到梅雨带影响 B. 四川盆地处于反气旋控制下 C. 重庆连日阴雨,不利于起飞 D. 南京地区遭受台风的袭击 【答案】32. C 33. B 34. C 【解析】 【3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计算飞机降落马斯喀特的时间是东四区区时3月9日19时12分,由东四区区时计算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得出飞机降落马斯喀特的北京时间是3月9日23时12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3题详解】 从缅甸曼德勒飞往我国重庆途中,没有经过青藏高原,不会遇到青藏高原上空的强辐射和低温,A错误; 云贵高原海拔高,冷空气影响较小,且从缅甸曼德勒飞往我国重庆已经在3、4月份,不会遭遇冷空气南下,C错误; 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夏季,从缅甸曼德勒飞往我国重庆在3、4月份,D错误; 横断山脉山高谷深,从缅甸曼德勒飞往我国重庆途中经过横断山脉时可能会遇到气流的“狭管效应”,B正确。故选B。 【34题详解】 长江中下游受到梅雨带影响是在6月份,飞抵重庆还不到梅雨时间,A错误; 四川盆地处于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朗大气稳定,不影响飞机起飞,B错误; 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且南京不在沿海,此时台风不可能袭击南京,D错误; 连日的阴雨天气会影响飞机起飞,是飞机启程南京的时间被屡屡推迟最可能的原因,C正确。故选C。 【点睛】关注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的飞行路径及飞行途中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流浪地球》作为一部天马行空的科幻电影曾“霸屏” 2019年春节期间话题榜。该麻影讲述的是太阳即将自然衰竭,地表出现极寒天气。为了挽救地球家园,人类将地球停转并装上特殊推进裝置将地球推离公转轨道,准备在千百年后寻得新的适宜恒星星系的故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若太阳的内部聚变反应逐渐衰减,可能导致 A. 农作物生长周期延长 B. 地球板块运动减慢 C. 南北极极光现象增多 D. 山地林线位置上移 36. 若地球突然停止自转,最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地表物质立即向西抛洒移动 B. 各地气温的日较差开始缩小 C. 部分沿海马上出现海水退去 D. 全球气压带的气压状况反转 37. 若根据材料情景推断,“推动地球”寻找新家园的新能源将是 A. 生物能 B. 太阳能 C. 核能 D. 风能 【答案】35. A 36. C 37. 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自转运动地理意义的知识点。 【35题详解】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的内部聚变反应逐渐衰减会太阳辐射减弱,到达地面的热量减少,积温也减少,农作物生长周期会延长,而生长期会变短;地球板块运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太阳辐射减弱则抛洒到地球上的带电粒子会减少,极光现象也就有所减少;全球气温降低,山地林线位置将会下移。故选A。 【36题详解】 地表物质与地球保持同步角速度旋转运动,若地球停止自转,因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地表物质将因惯性向东抛洒;地球自转停止,昼夜交替时间接近恒星年(地球需绕日转一圈才能完成昼夜交替),昼半球持续增温,夜半球持续降温,所以地表昼夜温差将增大;因海水向东涌动,大陆东岸海水因惯性将快速退去;全球大气因惯性向东移动,风压带将会顺势紊乱而非颠倒。故选C。 【37题详解】 人类正在远离太阳,太阳辐射减弱,不可能是太阳能;太阳辐射减弱,导致生物能的生产量将缩减,而且较难提取成高效持续的动力;风能是太阳辐射能的转化,三者都不是理想的能源。而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密集型能源,不以离开太阳而受到影响。故选C。 【点睛】生长期是指植物能够生长的时期(均温度大于等于10 摄氏度的时候),生长周期则指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即一熟)。林线是指山上林草界的上限。气温降低,林线下移,气温升高,林线上移。 气象谚语凝聚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明显的地域性。某地理研学团队通过记录我国北方某县天气实况(下表为部分记录摘取),开展气象谚语“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验证实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该县1月主要受 A. 冷高压影响 B. 锋面气旋影响 C. 副高影响 D. 中纬西风影响 39. 该谚语中前后两次“雾”的出现分别预示当地大气 A. 云层消散 水汽减少 B. 水汽增加 云层消散 C. 水汽减少 云层增厚 D. 云层增厚 水汽增加 40. 当地预测雾后天气,失准率较高的地区最可能是 A. 弃耕荒地 B. 平原公路 C. 居民社区 D. 大型水库 【答案】38. A 39. B 40. D 【解析】 【38题详解】 据题干可知,该县在我国北方地区,所以1月份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冬季气温较低;锋面气旋冬季在我国北方有出现,但并不是影响的主要天气系统;副高冬季对我国影响小;中纬西风对我国北方地区影响小;综上分析可知,选A。 【39题详解】 谚语“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的意思是说天晴了很久,经过长时间阳光的烘晒,空气中的水分变少,就算是到了晚上,冷空气来袭,一般也不会出现大雾,但如果要是出现了大雾这就说明空气中的水分在增多,一场大雨很可能就要来了;所以第一个“雾”预示当地大气水汽增加。同样的道理,雨后空气中水分充足,保温作用强,导致夜晚降温较少,之后的时间就不容易出现大雾,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了大雾,就是因为夜空中的云层裂开,空气中的阳光(也就是月光)充足,这样的情况第二天很可能就是晴天,所以第二个“雾”预示当地大气云层消散;故选B。 40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型水库对局部地区气候起调节作用,使当地水汽增多,而弃耕荒地、平原公路、居民社区等地区对水汽影响较小;所以当地预测雾后天气,失准率较高的地区最可能是大型水库。故选D。 二、综合题(共2道大题,30分) 41.材料 北京市城区的城市热岛现象较明显,如图为2008年4月某日北京地区城市和郊区平均气温水平变化示意图。 (1)图中现象被称为________,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大气质量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 (2)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什么? (3)试分析在城郊建设环境绿地,其意义是什么? 【答案】(1)城市热岛效应;人口多、工业多,产生的废热多;促进空气对流,改善空气质量。 (2)城市盛行上升气流,空气上升降温,水汽易于凝结;城市大气尘埃多,为水汽凝结提供凝结核。 (3)城市风为郊区吹向城市,绿化带起到过滤作用,从而防止大气污染物再次带到城市。 【解析】 【分析】 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及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能灵活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详解】(1)由图中气温分布图可知: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由于交通、工业、人口密集等因素排放大量热量,导致城市温度高于农村,即为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温度高大气上升,促进城市空气对流,从而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2)由于城市盛行上升气流,空气上升降温,水汽易于凝结,从而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城市大气尘埃多,为水汽凝结提供凝结核,故而城市上空多云雾。 (3)城市风为郊区吹向城市,故在郊区与城市之间建绿化带,起到净化过滤作用,从而防止大气污染物再次带到城市中。 42.阅读下列两个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坎儿井是我国古代人们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的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下图为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山麓地带的坎儿井,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地表与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的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流水量的作用。 (1)图中由②③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由③①④⑤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 (2)我国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能够直接实现序号①功能的是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3)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受人类修水库影响最显著的是 。(填序号) (4)回答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说明坎儿井采取地下输水比地上输水的好处。 (6)说出坎儿井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出该水循环联系的地球圈层名称。 【答案】(1)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2)C (3)⑤ (4)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态。 (5)减少水分蒸发或减少水分下渗 (6)陆地内循环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水循环 【详解】(1)从图中看②表示海上降水,③表示海上蒸发,②③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海上内循环;图中由③表示海水蒸发、①表示水汽输送、④表示陆地降水、⑤表示地表径流,③①④⑤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 (2)图中①表示水汽输送,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可表示水汽输送,C正确。 (3)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受人类修水库影响最显著的是地表径流⑤。 (4)水循环可维持全球水量平衡;通过水汽输送,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可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态。 (5)由材料可知,坎儿井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地下输水可减少水分蒸发和下渗。 (6)坎儿井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内流区,参与的水循环为陆地内循环;该水循环联系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