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人教版 二轮复习微专题复习课件:微专题5 动物与环境 课件(14张)
微专题 5 动物与环境 - 2 - 1 . 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 生存空间 : ① 面积大 , 地形复杂 , 气候差异显著 , 环境多样 , 适宜生存的空间大 ; ② 环境空间差别大 , 适宜生存的空间小 ; ③ 长期与大陆分离 , 环境封闭 , 物种独特。 (2) 气候 : ① 纬度 ( 海拔 ) 低 , 水热充足 , 植物繁茂 , 食物充足 ; ② 纬度 ( 海拔 ) 高 , 植物生长缓慢 , 食物供应量少 ; ③ 冬季 ( 终年 ) 寒冷漫长 , 生存条件恶劣。 (3) 环境 : ① 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 食物来源减少 , 饮用水短缺 , 生存空间减小 ; ② 全球气候变化 , 草地退化 , 生存环境改变 ; ③ 生态良好 , 环境污染少。 (4) 天敌 : ① 缺少 ××××, 天敌少 ; ② 受到 ×××× 天敌威胁。 (5) 人类活动 : ① 人烟稀少 , 人类活动强度小 , 干扰少 ; ② 森林、草原减少 , 污染加剧 , 食物减少 , 栖息环境遭破坏。 - 3 - 2 . 水生动物 ( 鱼类 )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 生存空间 : ① 湖面 ( 海域 ) 广阔 , 生存空间大 ; ② 跨度大 ( 流程长 ), 水域环境多样 , 种类繁多 ; ③ 河湖 ( 海 ) 相连 , 有利于 ××× 洄游产卵。 (2) 气候 : ① 纬度低 , 水温高 , 生长速度快 ; ② 纬度高 , 水温低 , 生长速度慢 ; ③ 水温适宜 , 利于产卵、繁殖 ; ④ 水域浅 ( 纬度低 ), 光照充足 , 光合作用强。 (3) 水文 : ① 盐度高 ( 低 ), 适宜咸水 ( 淡水 ) 鱼类生存 ; ② 纬度 ( 海拔 ) 高 , 水温低 , 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 ; ③ 结冰期长 , 存活率低 ; ④ 水质好。 (4) 食物 : ① 多条河流入海 ( 湖 )/ 寒暖流交汇 ( 上升流 / 水温变化明显 ) 底层海水上泛 , 营养盐类丰富 ,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 ② 水草丰美 / 其他鱼类为 ××× 提供充足饵料。 (5) 天敌 : 缺少天敌制约 , 繁殖速度快 , 种群密度大。 (6) 人类活动 : 水质下降 , 污染加重 ; 过度捕捞。 - 4 - (3) 位于两湖之间的亚当斯河段 , 流量稳定且水源较低 ; 河岸边多树木 , 天气变温暖时 , 为河水增阴祛热 , 保持河水的清凉 ; 河道中多砂砾 , 便于产卵和鱼卵的隐藏 ; 河水冬天不易结冰 , 河道曲折 , 湍急的河水冲击河道中的砾石层 , 河水中溶解氧含量高 ; 河流中多枯枝落叶 , 腐烂后成为水中昆虫的食物 , 间接地为小鱼提供食物 ; 下游的苏士瓦湖面积大 , 浮游生物众多 , 保证小鱼有充足的食物。 (4) 严格执行禁渔制度 , 建立渔业全程管理制度 ; 加快渔民转型 , 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渔业 ; 加大人工鱼塘建设和资源增值力度 ; 加强鲑鱼生活水域的保护 , 防治水域环境污染。 例题 1、 ( 2019 届江苏南通市高三一模 ) 驯鹿是一种迁徙动物,春天一到,使离开越冬地往北迁往繁育地。下图为“加拿大驯鹿迁徙路线图”。读图回答 1~2 题。 1. 驯鹿的越冬地和繁育地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 C. 苔原、冰原 D. 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2. 影响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洋流分布 D. 地面状况 答案: 1.D; 2.B 解析: 1. 图中驯鹿的越冬地位于 68°N 附近 , 天然植被可能是亚寒带针叶林 ; 驯鹿的繁育地位于 70°N 附近 , 天然植被可能是苔原。故 D 项正确。 2. 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总体上 , 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 热量也随之减少 ,B 项正确。 2、 ( 2018 届贵州省凯里一中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常常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选择在河流、湖泊、水塘、水渠、沼泽地附近的稀疏树木上筑巢。 材料二 荷兰广大地区原多为沼泽地,长期以来,荷兰人民用风车排水,在海边开拓大量土地,发展现代高产农业。欧洲白鹳在荷兰的分布范围却一直不断缩小。 1.简述欧洲白鹳回迁时,依次经过的植被类型(重复部分不用填写),并指出体现的是何种地域分异。 2.分析①地成为欧洲白鹳越冬地的主要原因。 3.分析荷兰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将大量沼泽排水改为农田,发展高产农业对荷兰欧洲白鹳种群规模的影响。 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莫,热带雨林,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2.气温较高;多开阔平原和草地,有浅水湖泊、水塘、沼泽等(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湿地);食物丰富。 3.农田规模扩大,欧洲白鹳生存空间减小;农田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使欧洲白鹳食物来源减少;农药化肥在体内富集使欧洲白鹳死亡率增加,导致荷兰欧洲白鹳种群规模不断减少,最后绝迹。 解析: 1.本题考查自然带知识,表达要将带字去掉,即植被类型。同时也考查了气候类型分布,因为自然带与气候是对应的。自南向北依次经过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考查动物越冬地有利于越冬的条件,主要有气温、陆地环境、食物。 3.考查人类活动对动物群落的影响。主要从栖息地面积、环境污染、农药危害等方面谈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比亚河口近海地区盛产鲑鱼。鲑鱼溯溪跳跃能力极强,每年9月溯流而上.跳跃层层障碍至河流上游水流湍急的砂碟底质的浅水区产卵,孵化于淡水中的幼鱼在次年春季游入海洋。 材料二 实验发现,如果让鮭鱼从平稳的河流中游到产卵地,省掉溯流而上和腾跃的过程,鲑鱼的产卵率极低,为此,当地政府在哥伦比亚河上的水库附近的鱼道中修建了增加腾跃过程的鱼梯。 材料三 调查发现,哥伦比亚河沿岸分布有大量的灰熊,有些灰熊的捕鱼能力极强,且灰熊喜欢脂肪丰富的鱼脑和鱼卵,经常将其余的部分丢弃在周边的地面上。研究者发现,河流两岸植物体内有高达80%的氮元素与海洋中氮元素相吻合。 材料四 下图为哥伦比亚河位置图及鱼梯、鱼道示意图。 1.解释鲑鱼的产卵地选择在河流上游水流湍急的砂砾底质的浅水区的原因。 2.推断鲑鱼洄游的生态意义。 3.说明河流沿岸附近灰熊数量多的原因。 答案: 1.阳光充足,饵料丰沛,利于鱼苗生长;浅水区水温适宜,盐度低,水质优,利于鱼卵孵化;上游地区天敌少;水流急,水体中氧气含量高;砂砾质河底,利于鱼卵的覆盖。 2.实现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陆地生态系统提供充足的养分;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使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开放、联系的有机整体。 3.鲑鱼洄流为灰熊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周边植被繁茂,灰熊隐蔽空间大;靠近河流,饮水方便;地形开阔,生存空间大。 解析: 1.本题考查鲑鱼产卵地的优势区位条件,难度中等。鲑鱼在这里产卵,说明这里有利于鱼卵孵化和幼鱼成长的条件。鲑鱼卵只能在淡水中孵化,这里盐度很低,适合鱼卵孵化;河流上游浅水区污染少,水质好;水流湍急,河水中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更充足,利于鱼卵和幼鱼生长;鲑鱼卵产出后需要覆盖起来躲避天敌,砂砾能很好地覆盖鱼卵;浅水区阳光充足,水温刚好利于鱼卵的孵化;阳光充足,浮游生物较多,鱼卵孵化后,幼鱼有充足的食物。 2.本题考查鲑鱼洄游的生态意义,较易。成年鲑鱼从大海游回陆地河流产卵,幼鱼再从陆地河流游回大海生活,这一过程实现了陆地与海洋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根据材料,在这一过程中,鲑鱼为陆地的生物(如灰熊)提供了食物和养分,进而维持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链平衡;"河流两岸植物体内有高达80%的氮元素与海洋中氮元素相吻合说明这一过程将陆地和大海的生物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3.本题考查影响生物数量的因素,难度中等。灰熊的数量主要取决于食物、水的丰富程度和能隐匿踪迹的空间大小。根据题意,洄游的鲑鱼为灰熊提供了数量众多、营养丰富的食物;河流为灰熊提供了充足的饮用水;河流周边的密林为灰熊提供了广阔的供其隐蔽的空间。所以灰熊的数量众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