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质量测评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质量测评

www.ks5u.com 阶段质量测评(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地球的宇宙环境 ‎1,2,3,4,5,6,7,8,9,10,26,27‎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11,12,13,14,15,16,28‎ 地球的圈层结构 ‎17,18,19,20,21,22,29‎ 判别地理方向 ‎23,24,2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年7月22日‎,印度成功发射“月船2号”月球探测器。‎8月20日,“月船2号”探测器在火箭助推器的助力下,进入月球轨道,开始绕月飞行。‎9月7日凌晨,“月船2号”距月球2.1千米时失联。下图为“月船2号”运行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综合思维)对“月船2号”身份准确的定位是(  )‎ A.人造天体 B.地球的人造卫星 C.天然卫星 D.太阳系中的行星 答案 A 解析 结合“月船2号”运行轨迹可知,“月船2号”是月球的卫星,属于人造天体。‎ ‎2.(综合思维)比图中天体系统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答案 D 解析 图中甲、乙分别是地球、月球,属于地月系,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 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综合思维)图中八大行星(  )‎ A.公转周期相同 B.结构特征相同 C.公转方向不同 D.公转轨道共面 答案 D 解析 图中八大行星公转周期不同;结构特征不同,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公转轨道基本共面。‎ ‎4.(综合思维)与地球相比,甲行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 ‎①没有液态水 ②表面平均温度较高 ③质量体积太小 ④没有适合呼吸的空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行星为金星。金星距离太阳较近,表面平均温度较高,没有液态水;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空气;质量体积与地球接近。‎ 赫罗图(下图)是恒星的光谱类型与光度关系示意图,纵轴是光度与绝对星等,横轴是恒星的表面温度,其中太阳光度为1。据此完成5~6题。‎ ‎5.(综合思维)①②③④表示太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结合赫罗图纵轴是光度与绝对星等,横轴是恒星的表面温度,纵坐标为光度。据材料可知,太阳光度为1,读图可知,②为太阳。‎ ‎6.(综合思维)据图判断,太阳表面温度约为(  )‎ A.4 000 K B.10 000 K C.6 000 K D.3 000 K 答案 C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为太阳,对应横坐标判读太阳表面温度为6 000‎ ‎ K。‎ 下图是我国30°N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7.(区域认知)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两地是(  )‎ A.甲地与乙地 B.甲地与丙地 C.丙地与丁地 D.乙地与丙地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四地,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故B项正确。‎ ‎8.(地理实践力)由图可知,最适宜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A 解析 太阳能发电站应建在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图示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大,最适宜修建太阳能发电站,故A项正确。‎ ‎9.(综合思维)造成丙地比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河流 ③降水 ④纬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年太阳辐射总量多;丙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势较低,降水较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金乌”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神鸟。古籍《毛诗》曰:乌在日中,从天,以昭孝也。右图示意汉代石刻“日中足乌”。据此完成10~11题。‎ ‎10.(综合思维)古代中国人对“金乌”的想象,可能源自人们所看到的某一种太阳活动,其最有可能是(  )‎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乌在日中”可知,古人观察到的应该是太阳上存在的黑色斑点,并将其想象成黑色的乌鸦,太阳的光球层会产生黑子这种太阳活动,其表现为温度比周边区域低而显黑色,A项正确。‎ ‎11.(综合思维)科学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距今1.5亿年前,这个时间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的(  )‎ A.新生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前寒武纪 答案 C 解析 新生代出现时间为距今约6‎ ‎ 600万年前至今;中生代持续时间为距今约2亿5 200万年至6 600万年之间;古生代为距今约5亿4 200万年至2亿5 200万年之间;前寒武纪距今较古生代更为遥远。鸟类起源于1.5亿年前属于中生代,C项正确。‎ 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根据地质年代的结构,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据此完成12~13题。‎ ‎12.(综合思维)关于第四纪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B.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C.出现了高级智慧生物 D.蕨类植物高度繁荣 答案 C 解析 早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新生代出现了高级智慧生物——人类;晚古生代蕨类植物高度繁荣。‎ ‎13.(综合思维)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造煤时期是(  )‎ A.古生代前期和古生代后期 B.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 C.古生代前期和新生代 D.中生代和新生代 答案 B 解析 两次重要的造煤时期:一是古生代后期的石炭纪和二叠纪,二是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 地球处于不断地演化中,不同时期代表性的动植物种类不同,‎ 不同时期地表形态不同。据此完成14~16题。‎ ‎14.(综合思维)恐龙灭绝发生在(  )‎ A.中生代末期 B.新生代末期 C.中生代中期 D.古生代中期 答案 A 解析 恐龙灭绝发生在中生代末期。‎ ‎15.(综合思维)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晚古生代是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B.中生代裸子植物繁荣 C.中生代出现了人类 D.新生代出现了鸟类 答案 B 解析 早古生代是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荣;新生代出现了人类;中生代出现了鸟类。‎ ‎16.(综合思维)目前地球上的高大山脉主要出现在(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 D 解析 目前地球上的高大山脉主要出现在新生代。‎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7~18题。‎ ‎17.(综合思维)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地下‎5千米左右存在不连续面,最可能是莫霍面,A项正确。‎ ‎18.(区域认知)该地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南极点 D.太平洋 答案 D 解析 该地的莫霍面在地下‎5千米处,说明该地地壳较薄,最可能是洋壳,所以可能是太平洋,D项正确。‎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综合思维)有关图中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主要成分为氧和氮 B.②圈层为水圈 C.③圈层属于岩石圈 D.①圈层的物质组成为液态 答案 A 解析 ①圈层为大气圈,属于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成分为氧和氮;②圈层属于岩石圈;③圈层属于软流层,不属于岩石圈。‎ ‎20.(综合思维)有关④⑤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④⑤圈层与地幔的分界为莫霍面 B.横波能通过④圈层 C.④圈层温度高,⑤圈层压力小 D.⑤圈层的温度高,密度大 答案 D 解析 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分界;④圈层为外核,可能为液态,横波不能通过;⑤圈层为内核,内核和外核的温度很高,密度和压力都很大。‎ 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读九寨沟景色图,回答21~22题。‎ ‎21.(区域认知)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 C 解析 图中翠海指的湖泊,属于水圈。叠瀑水流从陡崖上落下,有岩石圈。彩林是生物圈,地球上近地面有大气圈。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4个,C项正确。‎ ‎22.(区域认知)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答案 C 解析 自然界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树木花草,C项正确。‎ 华北地区某同学根据手表定向方法,把手表摆平放在手上,位置摆放如图所示。据图回答23~25题。‎ ‎23.(地理实践力)图中所指时间是(  )‎ A.4:40 B.16:40‎ C.7:22 D.19:22‎ 答案 B 解析 需要正确认识机械表盘面信息。因为是白天,我国华北地区不存在4:40之前日出的现象,所以只能是下午的时间,B项正确。‎ ‎24.(地理实践力)此时太阳位于该同学的(  )‎ A.正南方 B.正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手表定向方法,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表盘上“12”的锐角角平分线外延方向为南方,见下图。所以太阳位于正南方的西侧约60°,为西南方,D项正确。‎ ‎25.(地理实践力)图中M方向是(  )‎ A.正北方 B.正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答案 C 解析 M方向位于正南的偏东侧约60°,是东南方,C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截至‎2017年3月27日,美国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已绕火星飞行5万圈。MRO抵达火星轨道已经11年,这个航天器目前状态良好。据研究,火星上有水存在的痕迹。‎ 材料二 金星、地球和火星的主要数据。‎ 金星 地球 火星 轨道半径(天文单位)‎ ‎0.720‎ ‎1.000‎ ‎1.524‎ 公转周期 ‎225天 ‎1年 ‎1.9年 自转周期 ‎243天 ‎23时56分 ‎24时37分 相对质量(地球=1)‎ ‎0.82‎ ‎1.00‎ ‎0.11‎ 相对体积(地球=1)‎ ‎0.86‎ ‎1.00‎ ‎0.15‎ 平均温度(固体表面)‎ ‎480 ℃‎ ‎32 ℃‎ ‎-‎‎23 ℃‎ 大气主要成分 CO2、N2‎ N2、O2‎ CO2、N2‎ ‎(1)按天体的基本类型划分,金星、地球和火星都属于________星;三者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2分)‎ ‎(2)从结构特征看,金星、地球和火星属于________行星。(1分)‎ ‎(3)根据数据推测,金星、地球和火星三颗天体中,表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根据上表数据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分析比较移居金星和火星的利弊条件,并完成下表。(4分)‎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金星 质量、体积与地球接近 共性:缺乏 ‎②________‎ ‎________‎ 温度高 火星 ‎①________与地球接近;平均温度与地球差别不大 ‎③_______小 ‎④_______小 ‎(5)人类对火星的探测情有独钟,为什么?(5分)‎ 答案 (1)行 太阳系 ‎(2)类地 ‎(3)金星 金星是三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4)①自转周期 ②生命呼吸所需的O2 ③质量 ‎④体积 ‎(5)火星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大气层;表面温度较为适宜;八大行星中与地球环境最相近的行星;火星上有水存在的痕迹,有存在生命的可能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第(1)题,金星、地球和火星都属于行星,它们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第(2)题,读表可知,金星、地球和火星在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方面相似,属于类地行星。第(3)题,金星是三颗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其大气成分又主要是二氧化碳,所以其温室效应最显著。第(4)题,金星和火星同为类地行星,根据行星质量、体积的大小,自转与公转周期等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来分析表中行星移居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第(5)题,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即可。‎ ‎27.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材料二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 ‎(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4分)‎ ‎(2)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2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举例说明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8分)‎ ‎(4)撒哈拉地区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1)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内蒙古西部和青藏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 ‎(2)低纬 高纬 ‎(3)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多,主要影响因素 是地形(海拔);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少,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天气);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多,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天气);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多,高纬地区太阳辐射少,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太阳高度)等。‎ ‎(4)纬度低,太阳高度大;降水稀少,多晴天。‎ 解析 第(1)题,叙述分布规律要说明数值递减的方向和极值区。第(2)题,据图可知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第(3)题,首先说明某地太阳辐射强弱,再说明影响其强弱的主要因素。第(4)题,撒哈拉地区纬度低,降水少,故太阳辐射强。‎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生命起源于前寒武纪,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是________,之后出现了________。前寒武纪末期________生物出现。(3分)‎ ‎(2)古生代末期,大陆汇聚,________古陆轮廓初现。(1分)‎ ‎(3)简述海洋动物向陆地动物进化的过程,并说明进化的理由。(4分)‎ ‎(4)指出两个主要的成煤时期,简要说明当时的地球环境特征。(4分)‎ 答案 (1)细菌 蓝绿藻 多细胞 ‎(2)盘古 ‎(3)过程:海洋动物先进化为两栖动物,再进化为陆地爬行动物。‎ 理由:海洋面积缩小,陆地面积扩大;气候变得干旱,水资源短缺。‎ ‎(4)古生代和中生代。地球处于温暖湿润时期。‎ 解析 第(1)题,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细菌,之后海洋中出现了蓝绿藻,前寒武纪末期出现多细胞生物。第(2)题,古生代末期,盘古古陆轮廊形成。第(3)题,受海陆面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动物由海洋向陆地进化。第(4)题,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森林的生长,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森林被埋藏于地下,逐渐演变成煤。‎ ‎29.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3分)‎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________部分地壳比较厚,________部分地壳比较薄。(2分)‎ ‎(3)④是________面。(1分)‎ ‎(4)③是________。(1分)‎ 答案 (1)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2)陆地 海洋 ‎(3)莫霍 ‎(4)地幔 解析 ‎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壳和地幔的分界是莫霍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