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专题07+中国地理专题卷(七)-2018-2019年高二下中国地理复习专题卷(解析版)
专题07 中国地理专题卷七 一、选择题 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下列可能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沙源地的是 ( ) A. 黄土高原 B. 河套平原 C. 西北地区的一些沙地 D. 城市的建筑工地 【答案】C 【解析】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沙源地应是沙漠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西部、甘肃西北和新疆,C正确。 2. 减少我国北方扬沙天气的主要措施是 ( ) A. 加快西北草地的开发 B. 草原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实行退牧还草,恢复生态 C. 大力植树造林 D. 实施人工增雨 【答案】 B 【解析】加快西北草地的开发,会加剧荒漠化,增加扬沙天气;草原荒漠化严重地区实行退牧还草,恢复生态,可减少扬沙天气,B正确;沙源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宜植树造林,应恢复当地自然植被;人工增雨要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干旱地区不易实现。 下图为我国某地形区内甲、乙两监测点地温包络线分布图(地温包络线由各深度的最冷月平均温度线与最热月平均温度线组成,形状犹如向上的“喇叭”),地温季节变化波动为零的深度被称为地温年变化深度(记作 ZAA)。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推测该地形区最可能为(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三江平原 D.江南丘陵 【答案】A 【解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地温影响气温,通过甲乙两观测点近地表的地温可以推测当地气温较低,“喇叭”右侧夏季地温曲线0℃以下的地层应是常年冻土层,所以该地形区地下存在常年冻土,而且埋藏深度较浅,应该位于寒带或高海拔地区。华北平原地处暖温带,四川盆地地处亚热带,两地都不能形成冻土;东北平原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多形成季节性冻土。故只能选A青藏高原。 4.研究表明 ZAA 与多种因素有关,甲、乙两观测点 ZAA 相差较大,其影响因素中最弱的是( ) A.土层含水率 B.植被覆盖率 C.土层质地 D.地形地势 【答案】D 【解析】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层深处的热量从地表向下传递,地表温度年内波动越大,ZAA深度越大,所以ZAA与地层的热扩散力有关,土层质地决定了热传导能力,与问题现象有关;通过上题可知植被覆盖率及土层含水率都会影响地层的热扩散能力,地形类型及海拔的高低对热量的垂直传导基本无影响,而且甲乙两个监测点处于同一地形区地形差别不大。因此本题D选项正确。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带。黄土高原主要由细颗粒物(黄色粉尘)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 ①盛行西风 ②东北信风 ③冬季风 ④夏季风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黄土高原主要是由盛行西风和冬季风(西北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漢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①③正确。故B项正确 6. 甲地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 A. 风力增强 B. 山脉阻挡 C. 降水偏多 D. 农耕发达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甲地位于华北平原,受太行山阻挡,西北风挟带来的黄土在太行山西侧沉积下来,导致甲地黄土堆积较少,故B项正确 7. 黄士高原地区为 A. 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 B. 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 C. 润湿地区与半湿润地区过渡地带 D. 农耕区与畜牧区过渡地带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区域地理特征。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从土地利用形式上看,黄土高原是农业耕作区和畜牧区交错的地区,故D项正确;从温度带类型看,黄土高原地跨亚热带、曖温带、温带三个温度带,故A项错误;黄土高原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故B项错误;从干湿区类型看,黄土高原的过渡性表现在由半湿润半干투地区过渡,故C项错误。 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划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划分。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间差异明显。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完成下列小题。 8.有关I,II,III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II区比III区纬度高,故热量较III少 B.III区比II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II区强 C.III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答案】D 【解析】D项,图中的I、II、III三个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I、II的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故D项正确。 A项,II区虽然比III区纬度高,但III区地势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故A项错误。 B项,III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较削弱少,太阳光照强,故B项错误。 C项,III区与I区的界线是以地势的高低来确定的,因为这里地势的差异是最基本的差异,故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9.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 【答案】B 【解析】图中的P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其南侧属于亚热带;北侧属于暖温带,南北两侧的种植业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其水热条件的差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北大荒是指:( ) A.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B. 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C. 整个东北平原 D. 仅指辽河平原 【答案】A 【解析】 北大荒主要包括土地广阔、人口稀疏的三江平原(沼泽)和松嫩平原。 11. 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 水源不足 B. 地形崎岖 C. 热量不足 D. 土壤贫瘠 【答案】C 【解析】北大荒地区也就是我国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区,该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10℃积温为1 600℃~3 400℃,从而制约了该地农业的发展。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 “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 净化空气 B. 美化环境 C. 涵养水源 D. 防风固沙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防护林解决的环境问题。学生要熟悉我国主要防护林的位置和主要的作用。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三北”防护林接近我国西北地区,靠近风沙多发地区,主要作用是阻挡风沙,减轻自然灾害。 13.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答案】A 【解析】1989年中国为综合治理江河而首次实施了大规模林业生态工程,这是关系到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规划造林667万公顷,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遏制水土流失。所以说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点睛】长江防护林体系是指湖北以上的长江防护林,它是为了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而建;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二、综合题 1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际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线。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走向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陵分界线基本一致。长城古代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分界线,该线以西以北为游牧民族聚居地,他们善骑射,耕作水平极低,衣食受自然灾害影响极大。 (1)简析长城以西以北的古代游牧民族善骑射、耕作水平低的地理原因。 (2)长城在东段主要以砖石砌成,西段主要用夯土筑成,分析原因。 (3)长城沿线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4.(1)长城以北以西,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居民以游牧业为主。降水在400mm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且农业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 (2)地形:东段山地多,地形起伏大,使用砖石依山势而建才稳固;西段以高原为主,地势较平,可以就地建设。气候:东段降水量较大,须使用砖石减少雨水侵蚀;西段降水量较小,可使用夯土。建筑材料的获取:东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采石;西段黄土堆积层厚,可就地取土。 (3)长城沿线地区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湿润区与干旱,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渡区,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变率大;植被较少;水蚀、风蚀交错。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长城以北以西,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由于降水在400mm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且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发展畜牧业。而由于纬度较高,冬季较为寒冷,为了避寒且为了逐水而居,故发展的是游牧业,环境使得他们善骑射。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由一定的难度。长城的修建可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据险制塞”来形容。其建筑材料的不同可从地形、气候、建筑材料的获取方面来分析。地形:东段山地多,地势起伏大,使用砖石依山势而建才稳固;西段以高原为主,地势较平,可以就地建设。气候:我国降水量是东多西少,东段降水量较大,须使用砖石减少雨水侵蚀;西段降水量较小,可使用夯土。建筑材料的获取:东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采石,节省建筑材料,省工省力;西段黄土堆积层厚,可就地取土。 (3)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指生态环境一旦破坏难以恢复。长城沿线地区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湿润区与干旱,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渡区,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变率大;植被较少;水蚀、风蚀交错,侵蚀作用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