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山东省潍坊诸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诸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新建的大兴国际机场(位置见左图)航空口岸2019年10月25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大兴国际机场口岸还将申报进口肉类、食用水生动物、冰鲜产品、水果、植物种苗及伴侣动物等6类指定查验场所,满足北京及周边消费市场需求。下面右图示意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6类进口商品利用航空运输到大兴机场主要是为了( ) A. 扩大销售市场 B. 降低运输成本 C. 缩短运输距离 D. 快速服务客户 2. 大兴机场建成投用后会( ) ①带动周边地价上涨 ②促进北京城区人口增长 ③缓解北京交通拥堵 ④扩大大兴服务范围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3. 与航空物流区相比,科技创新区距大兴机场空间距离较远的主要原因是( ) A. 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更高 B. 用地面积更广 C. 对交通通达性的要求较低 D. 用地价格较低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航空运输最大的优点是速度快,肉类、食用水生动物、冰鲜产品、水果、植物种苗及伴侣动物等6类进口商品利用航空运输到大兴机场主要是为了快速服务客户,D正确。6类进口商品主要是满足北京及周边消费市场需求,利用航空运输到大兴机场不是为了扩大销售市场,A错误。利用航空运输并不能降低运输成本,B错误。不是为了缩短运输距离,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大兴机场建成投用后,周边地区交通通达度提高,人流量增大,会带动周边地价上涨,①正确。大兴机场建成投用后,周边地区交通通达度提高,使大兴服务范围扩大,④正确。对北京城区人口增长影响不大,②错误。发展航空运输并不能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③错误。故C①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科技创新区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更高,所以要远离大兴机场,A正确。与航空物流区相比,科技创新区用地面积并不是更广,B错误。科技创新区对交通通达性的要求也较高,C错误。科技创新区对环境要求高,地价较高,D错误。故选A。 下图示意某月近地面平均气压沿50°N纬线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月最有可能是( ) A. 1月 B. 3月 C. 7月 D. 9月 5. 对该月①②两区域大致风向和平均风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区域 偏北风为主 B. ②区域 偏南风为主 C. 平均风速 ①>② D. 平均风速 ①<② 【答案】4. A 5. D 【解析】 【4题详解】 该图表示50°N的气压变化,结合图中经度以及气压变化可知,在90°E、50°N附近形成高压,即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中心控制,应为北半球冬季,故选A。 【5题详解】 ①区域位于高压中心的西侧,应以偏南风为主;②区域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应以偏北风为主,AB错;①②两区域纬度相同,经度间隔差异不大,两区域面积差异不大,读图可知,相比而言,②区域气压梯度增大,所以②区域平均风速更大,C错,D正确,故选D。 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下图示意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4~7月间,导致该地表层土壤盐分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上生物量 B. 水分蒸发量 C. 太阳辐射量 D. 灌溉用水量 7. 近年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在春小麦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毛苕子的种植方式)的种植模式助力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脱贫增收,这种种植模式抑制土壤盐碱化最显著的时段是( ) A. 4~7月 B. 7~10月 C. 10~12月 D. 12~4月 【答案】6. A 7.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4~7月间,该地土壤表层盐分减小,根据材料“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可知,4~7月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水盐上升,表层土壤盐分减小,A正确;4~ 7月气温逐渐升高,太阳辐射量总体增强,水分蒸发量增大,土壤表层盐分更易富集,而图示信息显示,4~7月该地表层土壤盐分减少,说明主导因素不是水分蒸发量和太阳辐射量,BC错;4~7月,灌溉用水量较大,会导致地下水上升,更易促使土壤盐分向土壤表层富集,D错。故选A。 【7题详解】 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在春小麦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毛芍子”。7~10月春小麦收获,小麦的遮荫作用消失,土壤裸露,同时该时间段气温较高,蒸发强烈,易发生土壤盐碱化(或读图可知,在只有春小麦的土地中,自7月23日~10月9日,表层土壤盐分上升明显,而在春小麦/毛芍子的土地中,土壤表层盐分上升幅度较小),所以这种种植模式抑制土壤盐碱化最显著的时段是7~10月,B正确;4~7月春小麦尚未成熟,小麦的遮阴作用较强,A错;10月之后气温相对较低,蒸发作用并不显著,CD错。故选B。 下图中①~④分别为非洲乞力马扎罗山(3°S)和我国某山地南坡与北坡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乞力马扎罗山①②坡基带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地形 B. 纬度、洋流 C. 大气环流、地形 D. 大气环流、纬度 9. 据图中信息判断我国的山地最可能位于( ) A. 吉林 B. 西藏 C. 台湾 D. 新疆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可知,乞力马扎罗山①坡基带为热带雨林带,②坡基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其原因在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①坡(南坡)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更为丰富,②坡(北坡)降水相对较少,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和地形,C正确;对于同一山体而言,南北坡纬度差异不大,乞力马扎罗山受洋流的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该山地基带为荒漠带,排除AC(吉林和台湾山地的基带应为森林);④坡在半山腰出现云杉林带,说明水分条件较好,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山地可能为天山,③为南坡,④为北坡(天山北坡为阴坡,土壤蒸发量较小,同时受大西洋的水汽的影响,水分相对较好,有云杉林的分布),D正确;我国该山地基带海拔在1000m左右,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基带海拔较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B错。故选D。 北大西洋暖流是一股强大的水流,这支大西洋“热量输送带”靠盐运转。首先,北大西洋暖流将温暖的咸水带到格陵兰岛和冰岛周围海域,在那里冷却并下沉到海底。然后,它慢慢从深海向南迁移。然而,因为全球变暖的原因,浮力大的淡水稀释了沉重的盐水,限制了其下潜深度,从而使这台引擎动力减弱或熄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全球变暖导致北大西洋暖流的“引擎动力减弱或熄火”,主要原因是( ) A. 注入海洋的河流水量减少 B. 水循环活跃使大气降水增多 C. 高纬度固态水融化量增多 D. 海水温度增加溶解盐分增多 11. 北大西洋暖流环流减缓会使( ) ①北欧变冷 ②北欧变暖 ③西欧降水增加 ④西欧降水减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大西洋暖流将温暖的 咸水带至格陵兰岛和冰岛周围海域,在此冷却并下沉海底,而格陵兰岛和冰岛所处纬度较高,冰川较多,随着全球变暖,高纬度固态冰川融水量增多,融化的大量淡水稀释了这里沉重的盐水,从而限制了其下潜深度,使得“引擎动力减弱或熄火”,C正确;注入海洋的河流水量减少,则淡水对盐水的稀释作用减弱,有利于盐水的下沉,A错;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区域降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该区域大气降水不一定增多,B错;海水温度增加,水份蒸发加大,海水盐分更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盐分不会增多,D错。故选C。 【11题详解】 暖流给沿岸气候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北大西洋暖流减缓,为北欧地区输送的热量减少,北欧变冷,①正确,②错;北大西洋暖流减缓,为西欧地区输送的水汽减少,西欧地区降水减少,③错,④正确,故选B。 亚速海平均深度7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冬季多大风,在西北部海区掀起巨浪。下图示意亚速海及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亚速海冬季多大风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洋上摩擦力较小 B. 冬季盛行西风较强 C. 受亚洲高压影响大 D. 海域周围地形平坦 13. 造成亚速海年平均水平面差别高达33厘米的原因是( ) ①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②河流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③地壳运动 ④海湾封闭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12. C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亚速海冬季多大风,使得在其西北部海区掀起巨浪,其主要原因是冬季该区域受亚洲高压的影响较大,靠近冷空气发源地,风速大,C正确;相比于C选项而言,海上摩擦力较小以及周围地形等因素不是主要原因(且与“西北部海区掀起巨浪”关系不大),排除AD;亚速海虽地处西风带,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受西风的影响相对较小(西侧有较多的山脉和高原,如巴伐利亚高原、喀尔巴阡山脉,同时,北半球西风为西南风,不会导致其西北部海区掀起巨浪),B错。故选C。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亚速海周边受众多河流注入,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由于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加之海域封闭,与外界水体的交换能力弱,从而导致亚速海年平均水面高差较大,①④正确;河流含沙量的季节变化不会导致其年平均水面高差如此之大(一个为一年内含沙量的季节差异,一个为区域水面的年际差异,注意加以区别);地壳运动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同时,地壳运动与其年平均水面高差达33厘米关系不大,②③错。故选A。 下图分别示意澳大利亚某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和某地降水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降水量统计图最有可能的测量地点位于( ) A. Q地附近 B. R地附近 C. S地附近 D. T地附近 15. 根据图中等压线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季节Q地高温少雨 B. 图示季节T地受高压控制 C. 图示时刻S地风力比该国首都大 D. 图示时刻R地气压低于T地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降水统计图中降水主要集中在当地冬季,当地夏季降水很少。图中T地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当地冬季受西风的影响较强,降水较多,当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较强,降水较少,D正确;其他三地均为热带草原气候,当地夏季多雨。故选D。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该季节澳大利亚大陆受高气压的控制,表明为当地冬季。Q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该季节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少,A正确;读图可知,该时刻T地受低压控制(该季节T受西风的影响较强),B错;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该国首都附近等压线密集(注意读图,明确首都的位置),风力更大,S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小,C错;读图可知,R地气压范围为1016~1020hPa,T地气压约为1000hPa,R地气压高于T地,D错。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一带一路”上的吉布提,工农业基础薄弱,吉布提港是东非最大的港口。2013年以来,中国某国企集团与吉布提政府合作,按照“前港一中区—后城”为核心内容的综合开发模式对吉布提市进行建设。前港是新建的现代化深水港口;后城是老港区转型升级的新城市中心,开发商业、办公、酒店及旅游设施等;中区是在濒临新港口西郊建设的新国际自贸区,大力引入出口加工业,其由中吉双方共同投资及运营。下图示意吉布提市的位置及“前港—中区—后城”的空间分布。 (1)说明吉布提市发展经济的有利交通区位条件。 (2)分析吉布提新国际自贸区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位于印度洋与大西洋国际航线上(曼德海峡附近、红海与印度洋航线上),交通位置优越;有铁路连接港口,便于实现陆海联运;位于非洲东海岸,有利于与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接合作;港口(潜在)腹地(服务范围)广阔。 (2)与深水港口相邻,海运便利;依托东非最大港口城市,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充足且价格低;中吉政府大力合作与支持;靠近新城市中心,便于对接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点的区位条件、工业的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 (1)注意题干关键词“交通区位”。可从吉布提市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方式的组合性以及港口的经济腹地等角度分析其交通条件的优势区位。首先,根据图中“曼德海峡”、“亚丁湾”等信息以及结合区域地理定位可知,该地位于印度洋与大西洋国际航线上,靠近曼德海峡附近,位于红海与印度洋航线上,交通位置优越;同时,位于非洲东海岸,有利于衔接“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开展对接合作;其次,读图可知,有铁路连接港口,便于实现陆海联运;最后,作为东非最大的港口,港口经济腹地广阔(如埃塞俄比亚为内陆国,并无出海港口,因此其货物需要经过吉布提转运出口)。 (2)本题可从交通、劳动力、地租、政策等角度分析作答。首先,新国际自贸区靠近前港(现代深水港区),与深水港口相邻,海运便利,便于产品的出口;其次,加工业需要劳动力,而吉布提是东非最大的港口,当地劳动力较为丰富,据材料可知,吉布提工农业基础薄弱,所以其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劳动力较为廉价,土地充足且价格低;再次,作为新国际自贸区,由中吉双方共同投资运营,该地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得到中吉政府大力支持;另外,新国际自贸区靠近新城市中心,便于对接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注意图中的比例尺,新国际自贸区与新城市中心距离并不远)。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北欧日德兰半岛西南部的埃斯比约是丹麦最大的港口城市。150年前,丹麦政府为向英国出口农产品在位于北海的埃斯比约(位置见下图)设立港口,渔业迅速发展。上世纪70年代,由于欧盟开始对渔业采取配额限制,埃斯比约的渔业发展受限。但同期爆发的能源危机和近海油气田的大规模勘探开发让埃斯比约大受其益,找到了经济二次增长点。21世纪初,随着全球变暖和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埃斯比约开始涉足海上风电业务。目前,世界两家主要风力发电机生产商丹麦维斯塔斯和德国西门子都在日德兰半岛设有生产基地,其产品通过埃斯比约的港口运往世界各地,是名副其实的风电母港。2020年,丹麦风力发电容量可满足总电力需求的50%,主要来自海上风力发电。 (1)分别说出埃斯比约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和21世纪初至今的主导产业。 (2)分析丹麦海上风电在用电结构中比重高的原因。 (3)总结埃斯比约从渔村渔港、石油重镇到风电母港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答案】(1)石油加工(石油化工)风能发电设备制造 (2)全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风力资源稳定、丰富;半岛国家,三面环海,建设海上风力发电场的空间广阔;本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先进,为风力发电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风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国家支持发展。 (3)充分利用本地(区域)自然资源(能源资源);利用(港口)等优势区位(交通)条件;紧紧把握住全球(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脉搏、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抓住产业转型契机;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助力产业转型;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升级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上世纪70年代爆发的能源危机和近海油气田的大规模勘探开发让埃斯比约大受其益,找到了经济二次增长点,此时主导产业是石油加工(石油化工);21世纪初,随着全球变暖和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埃斯比约开始涉足海上风电业务。目前,世界两家主要风力发电机生产商丹麦维斯塔斯和德国西门子都在日德兰半岛设有生产基地,其产品通过埃斯比约的港口运往世界各地,是名副其实的风电母港,风能发电设备制造为主导产业。 (2)丹麦位于西风带,全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风力资源稳定、丰富;位于日德兰半岛,半岛国家,三面环海,海域面积大,建设海上风力发电场的空间广阔;日德兰半岛是名副其实的风电母港,本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业先进,为风力发电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风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属于绿色能源,国家支持发展。 (3)埃斯比约从渔村渔港、石油重镇到风电母港,都是利用了当地丰富的资源发展起来的,故应充分利用本地(区域)自然资源(能源资源);交通是发展的重要条件,故应利用(港口)等优势区位(交通)条件;从向英国出口农产品,到利用能源危机和近海油气田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再到全球变暖和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要求,区域的发展都紧紧把握住全球(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脉搏、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抓住产业转型契机;能成为风电母港,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助力产业转型;政策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应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尘暴是河西走廊东部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受地一气温差(地温与气温之差)、平均风速、相对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该地沙尘暴出现频次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左图示意河西走廊东部某区域,右图示意民勤研究站点地面气象要素的逐时变化。 (1)与其他研究站点相比,说明民勤年平均沙尘暴日数最多的原因。 (2)在右图中画出地一气温差为正值的时段(在时刻轴上用笔把相应时段画粗)。要求:通过适当的作图痕迹展现你确定时刻的思维过程。 (3)指出右图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时刻,并从地一气温差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1)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平坦,且距冬季风源地较近,风速大;北部是面积广大的沙漠,冬季(主导、盛行)风的上风向沙源丰富。 (2)思维过程:1条横线,1条过左纵(Y)轴(地一气温差为)0值平行于横(X)轴的线;2条竖线,上述横线与地一气温差曲线2个交点向下作纵(Y)轴的平行线,与横(X)轴有2个交点;1条粗线,把横(X)轴上这2个交点之间对应地一气温差为正值的时刻部分画粗。 (3)北京时间13﹔00,地温高于气温且地-气温差最大,地面把热量传给近地面大气(地面加热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受热上升(产生上升气流),近地面沙尘易上扬。 【解析】本题以沙尘暴为案例分析其形成机制,学生可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1)据图可知与其他研究站点相比民勤位置最偏北,因此受冬季风的影响最强烈,且由等高线可看出民勤地区等高线相对较稀疏,说明该地地势平坦,地表粗糙度较小,有利于风速的扩大,民情北部为巴丹吉林沙漠,在其冬季风的上风向有丰富的沙源,利于形成沙尘暴。 (2)左侧纵坐标为地-气温差及风速,右侧纵坐标为相对湿度,横坐标为时间。地-气温差为正值的区域,即为地-气温差曲线高于左侧坐标零所在位置。 (3)沙尘暴受地-气温差、平均风速与相对湿度等因素影响,可推测沙尘暴在地气温差值较大、风速较大、相对湿度较小的情况下最易起沙,形成沙尘。通过右侧曲线可寻找至北京时间约13:00附近,此时地温高于气温且地-气温差达到最大,易产生上升气流,相对湿度达到最小且风速最大,最易形成沙尘暴。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下图)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小明拟根据该湖水量变化推断当地气候冷暖、干湿的变化趋势。 (1)小明搜集青海湖相关资料,并整理编绘如下图所示。请你根据资料描述2005~2014年青海湖气候变化特征。 (2)请协助小明写出青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支出方式。 (3)小明据此提出猜想:近年来,青海湖面积扩大可能是对当地气候变化的响应。请你帮助小明运用水循环原理相关知识,对以上猜想进行科学解释。 【答案】(1)气温、降水量均波动上升,气温增加趋势不明显,年降水量增加趋势显著。 (2)补给:河流注入、大气降水支:蒸发消耗。 (3)气候变暖,(湖泊流域内)冰雪(高山冰川和山坡积雪)融水增多,流域蒸发量增加,流域降水显著增多,人湖河流径流量增加,湖水补给量大于湖水蒸发量,导致青海湖面积增大。 【解析】本题考查青海湖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从图中的气温和降水量曲线可以看出,气温、降水量均波动上升,气温曲线较降水量曲线平缓,气温增加趋势不明显,年降水量增加趋势显著。 (2)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量波动上升,河流水量也呈上升趋势,说明以降水补给为主,大气降水直接降入湖中补给;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以蒸发消耗为主。 (3)当地气候冷暖、干湿与湖泊水量关系密切,图中可以看出,湖泊水量增加明显,受气候变暖影响,湖泊流域内冰雪(高山冰川和山坡积雪)融水增多,流域蒸发量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流域降水显著增多,入湖河流径流量增加,湖水补给量大于湖水蒸发量,导致青海湖面积增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