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我国于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在西昌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又成功发射第52、53颗卫星。下图为中国海外航天测控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时,下列有关四地的说法可信的是( ) A. 基律纳北极站晨曦初露 B. 内乌肯站夜幕深沉 C. 阿尔坎特拉站旭日东升 D. 当加拉站夕阳西下 2. 两次卫星发射期间,西安市( ) A. 正午树影在变短 B. 日出时刻在提前 C. 日落方位为西南 D. 昼夜时长差值在减小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为北京时间2019年12月16日 15:22,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南半球夏季,南半球各地区昼长夜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节气接近冬至,北半球各地区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由图可知,基律纳站的经度接近30°E,地方时接近9:22,位于北极圈以北,接近极夜现象,太阳接近正南附近方位日出,时间接近12:00,A不可信,排除A;内乌肯站和阿尔坎特拉站,靠近60°W,地方时接近3:22,此时内乌肯站夜幕深沉,B正确;阿尔坎特拉站靠近赤道,日出时刻接近6:00,与图中推断时间不符,排除C;加拉站位于南半球,昼长夜短,18:00以后日落,经度接近120°E,与北京时间相当,接近15:22,不可能夕阳西下,排除D。故选B。 【2题详解】 有材料可知,两次卫星发射期间,为11月23日到12月16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回归线移动。西安市位于北半球,此时段北半球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正午树影变长,排除A;昼变短,夜变长,昼夜时长差值在增大,排除D;日出时间延后,日落时刻提前,排除B;日出方位为东南,日落方位为西南,C正确。选择C。 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图1为飞檐景观,图2示意飞檐光照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 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 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 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 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4. 某建筑设计师在浙江采用了“飞檐”的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与北京相比,应做的调整是( )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 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 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 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 东北地区的飞檐长度都较短,能够更好的( ) A. 排泄雨水 B. 遮阳纳凉 C. 美观协调 D. 减少积雪 【答案】3. B 4. A 5. D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飞檐是指屋檐的擔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读图可知,普通屋顶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线减少,飞檐高度增加,使冬季摄入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增加。故选B。 【4题详解】 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文信息分析判断即可。该题设计的目的是从“排泄雨水”的角度分析,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浙江少。因此浙江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的角度有利于排泄雨水,①正确;或者飞檐翘起的角度不变,缩短飞檐,也有利于雨水的排泄,②正确。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东北地区的飞檐长度都较短的原因,根据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分析解答。.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且降雪量多,所以东北地区的飞檐长度都较短,有利于增加积雪的下滑,防止压塌房屋,和其余选项关系不大,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环崖丹霞地貌以弧形环崖为特色,基岩由坚硬的红色砂岩和松软的页岩构成,其形成受地壳抬升和河流侵蚀的综合作用。下图为环崖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地壳抬升前,该地( ) A. 河道位置不易摆动迁移 B. 背斜构造使砂岩更趋坚硬 C. 页岩受侵蚀程度大于砂岩 D. 地表受外力作用趋于平缓 7. 地壳抬升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导致河道( ) A. 河曲发育 B. 定向侧移 C. 持续下切 D. 游移不定 8. 环崖是弧型主要是因为( ) A. 砂岩与页岩之间不规则断裂而成 B. 页岩成环形崩塌形成 C. 前期曲流形态在砂岩中发育而成 D. 后期河流侧蚀砂岩形成 【答案】6. D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抬升前,该地河道弯曲,位置容易摆动迁移,A错误;背斜构造使砂岩张裂破碎,B错误;河流位于砂岩上,页岩受侵蚀程度小于砂岩;河道弯曲,地形平坦,故地表受外力作用趋于平缓,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页岩受侵蚀程度小于砂岩,地壳抬升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河流会对岩层进行侧向侵蚀,相对较软的页岩逐渐被侵蚀掉,而坚硬的砂岩还存在,B正确。河曲发育是河流侧蚀形成,并不是岩性不同造成的;持续下切主要发生在河流上游地形地伏较大的地区或者地壳的持续抬升造成;河曲发育造成河道游移不定。故选B。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崖是呈规则的环形,环崖是弧型主要是因为前期曲流形态在砂岩中发育而成,后期河流溯源侵蚀砂岩形成,C正确。环崖是弧型是比较规则的,不是砂岩与页岩之间不规则断裂而成。故选C。 兴凯湖属于中俄界湖,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由一条长约90千米,最宽处约1千米的沙岗隔开,仅雨季连通,岗上树林茂密,两侧常出现“大湖波浪滔天、小湖温柔恬静”的景观。湖水从东北面松阿察河溢出,即乌苏里江的西源。大兴凯湖平均水深约4米,湖水较混浊,含沙量5、6月最高。图一图为兴凯湖位置示意图,图二为沙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沙岗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 A. 湖水堆积 B. 冰川堆积 C. 风力堆积 D. 人工堆积 10. 图中沙岗面积最小的月份最可能是( )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月 11. 大兴凯湖湖水5、6月含沙量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 A. 湖水水量小 B. 入湖沙量最大 C. 风浪较大 D. 灌溉用水量大 【答案】9. A 10. C 11. C 【解析】 【9题详解】 图示沙岗位于大兴凯湖的东北方向,由于当地夏季吹偏南风,加之山地的狭管效应,使风力增强,导致“大湖波浪滔天”,将湖底泥沙推向东北浅湖区堆积,形成沙岗,故A正确。 【10题详解】 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7、8月份降水最多,湖水水位最高,则天然沙坝面积最小,故C正确。 【11题详解】 湖水的含沙量大主要受泥沙来源和湖水运动的影响,而大兴凯湖湖水泥沙来自西南边的河流,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夏季7、8月份的雨水带来的侵蚀搬运作用,5、6月份湖水受积雪融水补给,水量较大,故A错,7、8月份受雨水补给量大,入湖河流流量最大,入湖沙量最大,故B错,5、6月份大湖波浪滔天,搅动湖底泥沙,使含沙量增大,故C正确,灌溉用水量大,导致入湖的河流流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故D错。故选C。 2019年11月17~18日,内蒙古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大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雪,上述地区积雪深度达5~15厘米,局地达 20 厘米以上。下图示意17日20时的等压线分布图 (单位:百帕)。据此完成问题。 12. 此时 A 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 A. 1004 百帕 B. 1008 百帕 C. 1012 百帕 D. 1023 百帕 13. 形成 11 月 17 日夜晚这次降雪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 A. 暖锋 B. 准静止锋 C. 锋面气旋 D. 反气旋 14. 形成本次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 A. 太平洋 B. 北冰洋 C. 西伯利亚 D. 华北平原 【答案】12. C 13. C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从图中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A处为低压中心,等压距为2.5,故A处的气压为1012.5-1010,C符合。故选C。 【13题详解】 内蒙古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大部等地均位于低压中心槽线附近,天气系统主要是锋面气旋,C正确。故选C。 【14题详解】 北半球的气旋向纬度较高处移动,向西北方向移动,该处毗邻的海洋是太平洋,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太平洋,A正确,B错误;西伯利亚、华北平原为陆地,水汽来源少,BC错误。故选A。 2019年10月开始,A国开始爆发森林火灾。随后四个月中逐渐蔓延,演变为创纪录的致命火灾季。滚滚浓烟一直吹到了N国,当地民众上传到社交媒体的照片显示,平时呈白色的弗朗兹·约瑟夫冰川也被灰尘染成了“焦糖色”。专家预测,这可能使该冰川的季节性融化速度加快20%至30%。图示意A国与N国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 从气候类型上讲,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地点可能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卫星图片显示,覆盖弗朗兹•约瑟夫冰川的灰尘主要来自于②地。引起浓烟飘移的风向和距离分别是( ) A. 东南,2000km B. 西北,2000km C. 西南,1500km D. 东北,1500km 17. 朗兹•约瑟夫冰川季节性融化速度加快的直接原因是( ) A. 大火释放了大量热量 B. 大火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 C. 大火引起N国气候异常 D. 冰川吸收大量太阳辐射 【答案】15. A 16. B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轮廓图判断,A国为澳大利亚,图中①处地中海气候,②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③地为热带雨林气候;④处为热带草原气候,10月份为南半球的春季,此后逐渐向夏季过度,图中四地中①处于地中海气候区,逐渐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降水不断减少,气候变干,易发生火灾;而②、④两地降水逐渐增多,③处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量多,不易发生火灾。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判断,弗朗兹•约瑟夫冰川位于②地的东南侧,因此②地的灰尘要达到位于东经过南部的弗朗兹•约瑟夫冰川,主要受西北风的影响,弗朗兹•约瑟夫冰川与②地的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经纬网的跨度进行计算,两地间得纬度相差15°,相差1665km,但据图可知两者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大致位于一个直角三角性的斜边,因此距离大于1665km,可能为2000km.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白色的弗朗兹·约瑟夫冰川与被灰尘染成了“焦糖色”的弗朗兹·约瑟夫冰川,前者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冰川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融化慢;后者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弱,冰川吸收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进而加速冰川的融化。据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气温。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北极上空的尘埃颗粒。图一示意北极地区海鸟,图二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月份鸟粪对北极地区影响最明显的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19. 鸟粪可以对北极地区起到降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 A. ①增强 B. ②不变 C. ③增强 D. ④不变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氨,氨与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北极上空的尘埃颗粒。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在夏季气温较高,食物充足,吸引鸟类到来,产生大量鸟粪,此时微生物活动为一年中最强,有利于分解鸟粪,各选项中7月属于夏季,故排除A、B、D,选择C。 【19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鸟粪可以对北极地区起到降温作用,可能是因为尘埃颗粒使地表得到了更少的能量,或丧失更多能量造成。这些由鸟粪形成的尘埃颗粒,对可见光和红外光有阻挡、反射和吸收的作用。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过程中,尘埃颗粒对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光有阻挡、反射和吸收的作用,①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选择A;地面得到的能量减少,地面辐射③降低,排除C;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是红外光,尘埃颗粒对红外光有阻挡、反射和吸收的作用,使更多地面辐射被大气吸收后返回给地面,大气逆辐射④增强,排除D;散逸到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②减少,排除B。所以选A。 “万年冰洞”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洞穴开口向北,呈肚大口小、垂直分布的“保龄球瓶”状。洞里冰的年龄各不相同,核心部分的冰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00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期时期,外部、靠近洞口或靠近主流水道的冰,成冰年代比较晚。读冰洞所在的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图所示冰洞剖面图,其冬季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 21. 冰洞内冰体夏季不易融化的原因是 ( ) A. 海拔较高,外部冰川广布 B. 垂直洞穴,空气对流旺盛 C. 下冷上热,洞内空气稳定 D. 洞口向北,受冷空气影响 22. 以下措施中,不利于冰洞中冰体保持的是 ( ) A. 增加通风设施 B. 搬运冰块进洞 C. 控制游客数量 D. 保护洞边植被 【答案】20. D 21. C 22. A 【解析】试题考查热力环流 【20题详解】 根据空气的热力性质可知,冷空气收缩下沉,热空气上升。冬季洞外气温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到洞内,热空气被抬升到洞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冰洞内冰体夏季不易融化的原因是下冷上热,洞内空气稳定,C正确。由材料“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可知,海拔不高,外部没有冰川,A错。空气对流旺盛,冰体易融化,B错。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无论洞口向哪个方向,都不易受冷空气影响,D错。故选C。 【22题详解】 增加冰洞的通风设施会加快洞外热空气进入洞内,不利于冰洞中冰体保持,A正确。搬运冰块进洞,有利于降低洞内温度,有利于冰体保持,B错。控制游客数量,可减少对冰洞内环境的干扰,有利于冰体保持,C错。保护洞边植被,有利于保护洞周边环境,利于冰体保持,D错。故选A。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 A. T1 B. T2 C. T3 D. T4 24.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 A. Q1减少,Q2增加 B. Q2减少,Q3增加 C. Q1增加,Q2减少 D. Q2增加,Q3减少 【答案】23. B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代表“地表径流”的是Q1。由图可知,从图最左段至T1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至最大,T1-T2之间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T2时刻地表径流为0,T2时刻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T3时刻是壤中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T4时刻是浅层地下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径流流速变慢,植被截留、下渗增加,Q1减少,Q2增加;降落到地面上的水量向土中入渗,除补充土壤含水量外,逐步向下层渗透,如能达到地下水面,则成为地下径流,植被覆盖率提高后,下渗增加,Q3增加。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雅砻江干流与其支流安宁河交汇处是典型的“干清支浑”型汇水口(下图),该汇水口处干支流河水相互顶托现象(即干支流水流相互阻滞)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中雅砻江在干支流交汇处的上游河段含沙量远低于安宁河,主要是因为雅砻江( ) A. 汇水面积大,水量季节变化小 B.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 C. 流经库区,泥沙大量沉积 D. 河道宽阔,泥沙分散 26. 该汇水口处干支流河水顶托现象异常严重,主要因为雅砻江和安宁河来水( ) A. 流向夹角大 B. 流速差异大 C. 流量差异大 D. 含沙量差异大 【答案】25. C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从图看,雅砻江在干支流交汇处的上游河段位于二滩大坝下游,由于雅砻江流经库区,泥沙在库区大量沉积,故含沙量远低于安宁河,C正确。汇水面积越大,则含沙量大,A错误。从比例看,图示区域范围不大,干支流植被覆盖率差别不大,B错误。河道宽阔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从图看,安宁河从右岸垂直汇入,与雅砻江来水流向夹角大,这是该汇水口处干支流河水顶托现象异常严重的主要原因,A正确。流速与流水沉积作用有关,从河流中泥沙沉积厚度看,雅砻江和安宁河来水流速差异不大,B错误。受桐子林大坝影响,雅砻江和安宁河来水流量差异小,C错误。含沙量差异与顶托现象无关,D错误。故选A。 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乙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B. 低纬信风带的控制 C. 副热带副高气压带的控制 D.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28. 图示区域热带荒漠带扩展到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B. 位于山脉的背风坡 C. 深居大陆中心地带 D. 沿岸洋流的作用 【答案】27. D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读图,结合图例及所学知识可知,乙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是在热带草原气候影响下形成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降水季节变化明显,D对。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形成热带雨林带,低纬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形成热带荒漠带,ABC错。故选D。 【28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图示区域西部沿岸有加纳利寒流流经,起到减湿作用,所以导致热带荒漠带扩展到沿海地区,D对。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容易形成热带荒漠带,但与自然带向沿海扩展关系不大,A错。图示区域纬度较高地区,随着西风带南移,会受到西风的影响,并未在西风的背风坡,B错。热带荒漠带扩展到沿海地区,不是内陆中心,C错。故选D。 下图示意某东西走向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 ) A. 长白山 B. 秦岭 C. 天山 D. 阿尔卑斯山 30. 该山地甲乙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 B. 海拔 C. 温度 D. 湿度 31. 结合图示信息判断( ) A. 甲为阴坡 B. 乙为阳坡 C. 甲为北坡 D. 乙为迎风坡 【答案】29. C 30. D 31. D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山地的基带为温带荒漠带,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此C选项正确。长白山、秦岭、阿尔卑斯山的基带都是森林带,故AB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甲乙两坡属于同一山脉,纬度差异不大,A错误;据图可知,甲乙两坡海拔差异不大,B错误;图示甲坡荒漠较多,说明水分条件较差,且乙坡高山冰雪带海拔比甲坡低,说明乙坡水分条件较好。温度对甲乙两坡自然带差异影响较小,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31题详解】 根据上题结论,该山地最有可能是天山,且乙坡水分条件比甲坡好,是因为乙坡为迎风坡,多地形雨。根据所学知识,天山北坡受到来自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形成迎风坡,降水较多,故判断,乙坡为北坡,阴坡,甲坡为南坡、阳坡,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现阶段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土地利用方式也在变化。2019年我国某种粮食作物面积在1.4亿亩左右,比2012年减少了3500万亩,下表是某地理小组对我国某地区该粮食种植情况调查情况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2. 据传统种植方式判断,该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春小麦 B. 冬小麦 C. 水稻 D. 玉米 33. 由此进一步判断该地位于( ) A. 华北平原 B. 松嫩平原 C. 南疆 D. 长江中下游地区 34. 推测该作物种植方式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产量高导致供大于求 B. 在外务工导致劳动力不足 C. 全球变暖致水分不足 D. 作物品质更好、单产更高 【答案】32. C 33. D 34. B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读图能力等,也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进行了考查。 【32题详解】 据传统种植方式判断,该地区一年两熟,应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用是水稻,小麦和玉米主要是北方的粮食作物。故选C。 【33题详解】 由此进一步判断该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南方地区,D正确;华北平原、松嫩平原为北方地区,南疆位于西北地区。故选D。 【34题详解】 在外务工导致劳动力不足,导致该作物种植方式由一年二熟变为一年一熟,B正确;我国人口增加,产量高不可能导致供大于求;全球变暖的影响较小;两熟的产量更高;故选B。 传统村落也称古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及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截至2019年6月,国家先后公布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其中黄河流域(下图所示)现存673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 ) A. 湿润地区 B. 平原地区 C. 行政中心附近 D. 河流附近 36. 黄河下游流域传统村落少主要因为( ) A. 经济落后 B. 开发历史短 C. 涝灾多发 D. 旱灾多发 37. 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由于( ) A. 保护措施加强,传统村落多 B. 基础设施完善,传统村落多 C. 城市化进程快,传统村落少 D. 生态环境恶化,传统村落少 【答案】35. D 36. C 37. C 【解析】 【35题详解】 从图中分布密度分析,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河流附近,黄河流域主要位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水源较紧张,河谷地区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定居生产,D正确,A错误。古村落多在高原河谷地区,边远地区,BC错误。故选D。 【36题详解】 黄河下游地区为地上河,历史上多次发生决口改道,洪涝灾害多发,对人们的 居住生产构成较大的威胁,传统村落分布少,C正确。下游村落分布少与经济水平、开发历史和干旱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37题详解】 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多位于省会城市周围,由于城市化进程快,城市人口增加,工业化发展,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村落逐渐被城市包围,建筑物进行了拆迁改造,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分布较少。C正确。故选C。 1854年3月,英国动物地理学者华莱士前往马来群岛,在海岛间流浪八年,共采集十二万余件生物标本。他在研究中发现婆罗洲与苏拉威西岛、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似乎有一条隐形的界线将两边的陆生动物分开,该线以西是典型的亚洲动物,以东是典型的澳洲动物,如袋类。为纪念他,科学界将该线称为“华莱士线”(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华莱士线”两侧岛屿动物分布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两侧岛屿( ) A. 曾分离甚远 B. 地形特征差异大 C. 被海洋包围 D. 分属南、北半球 39. 华莱士在马来群岛采集生物标本时,可能会经常遇到( ) A. 火山喷发 B. 台风袭击 C. 丛林山火 D. 雷电暴雨 40. 马来群岛生物资源丰富,最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肥沃 B. 气候类型多样 C. 纬度较低 D. 无人类活动干扰 【答案】38. A 39. D 40. C 【解析】 【3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华莱士线”两侧岛屿动物分布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其西侧为典型的亚洲动物,东侧为典型的澳洲动物,而现今该界线两侧岛屿距离位置相对较近,所以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两座岛屿曾经分离甚远,生物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演化,相互交流甚少,A正确;该区域岛屿地形特征差异并不大,B错;海洋虽然能够隔绝物种交流,但不能解释西侧为典型的亚洲动物,东侧为典型的澳洲动物(即是说明西侧岛屿曾经距离亚洲大陆较近,东侧岛屿曾经距离澳洲更近),C错;婆罗州和苏拉威西岛均地跨南北半球,D错。故选A。 【39题详解】 该群岛附近可能会出现火山喷发或丛林山火等情况,但不是会“经常”遇到,排除AC;该区域所处纬度低,地转偏向力弱,台风袭击相对较少,B错;该区域地处热带,对流运动的旺盛,多雷电暴雨等天气,D正确,故选D。 【40题详解】 该区域地处低纬,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类型并不多样,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土壤淋溶作用较强,土壤并不肥沃(即便考虑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但土壤肥力也不是该群岛生物资源丰富的最主要原因),AB错;由于该群岛纬度低,热量丰富,水热条件优越,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繁殖,所以生物资源丰富,C正确;马来群岛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强,D错。故选C。 第Ⅱ卷(综合题 4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安顺市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溶洞发育,发展种植业存在“先天性缺陷”。长期以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该区域生态环境一度恶化。2000年以来经过治理,取得良好实效。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开始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山羊喜欢登高攀爬,觅食力强,食性杂,喜清洁、爱干燥,适宜养殖的温度为15~25℃。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市场前景广阔。安顺地区部分农户借农业结构调整之机,尝试利用岩洞养殖山羊,产生了较好的效益。 (1)推测安顺市地形成为种植业“先天性缺陷”的含义。 (2)分析安顺发展山羊养殖业地形优势。 (3)农户尝试利用山上岩洞养殖山羊,请说明其合理性。 【答案】(1)差,土层薄,土壤贫瘠(二选一);岩层保水性能差,灌溉水源缺乏。 (2)山区面积大,草场资源丰富,山羊食物充足;地形复杂、相对高度大,植物类型多样,山羊食物多样;地形崎岖,符合山羊登高攀爬习性。 (3)洞内气温冬暖夏凉,空气干燥,(气温或湿度)利于山羊生长;洞外即是草场,利于觅食(离草场近);天然洞穴,节省投资;活动距离短,体力消耗少。 【解析】 (1)安顺市地形成为种植业“先天性缺陷”的含义,主要从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图示信息判断,安顺市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多,平地少,地形崎岖,可耕地面积狭小;该地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喀斯特地貌地区,多裂隙、地下多溶洞,不利于地表水的保存,地表水缺乏,发种植业灌水源不足等。 (2)安顺发展山羊养殖业地形优势,主要围绕地形特征进行分析,安顺市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多,草场资源丰富,为山羊提供丰富的事物来源;根据图中的高度表判断,该地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度高,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为山羊提供多样的食物来源;该地地形崎岖,坡度大,为山羊登高攀爬提供场所。 (3)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贵州安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气候湿润。利用山岩洞养羊,可以充分利用山岩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同时山洞内空气干燥,利于羊生长;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养殖场所,可以减少投资,减少养殖成本;利用山洞养殖,还可以缩短羊的觅食范围,节省羊的体力,减少消耗。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老挝经济以农业为主,该国境内水能丰富,开发的水电主要输往泰国。 材料二:湄公河短吻海豚是一种珍稀哺乳动物,以鱼类、甲壳类等为食,喜爱生活在河口的泥泞、微咸水域。湄公河鱼类多有洄游习性。 材料三:2018年7月23日20点左右,受飓风影响甲水电站溃坝,导致人员伤亡严重。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略图。 (1)简析泰国从老挝输入水电的主要原因。 (2)分析湄公河流域大量兴建水电工程对短吻海豚生存的威胁。 (3)分析甲水电站溃坝事故伤亡严重的原因。 【答案】(1)老挝地势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老挝经济发展水平低,电能需求量小;泰国经济发达,用电量大;距离泰国近;地形较平坦,输电线路建设成本低。 (2)阻碍鱼类洄游;短吻海豚食物来源少;河流输沙量下降,河口三角洲流水沉积减弱,泥泞环境遭到破坏;河口径流量下降,海水倒灌破坏咸水域。 (3)飓风带来强降水;下游地区(谷地)排水不畅;下游地区人口、聚落较多;崩溃发生在夜间;预警机制不完善;救援能力不足(难度大)。 【解析】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渗透的地理核心素养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1)泰国从老挝输入水电的主要原因,主要从水能资源丰富程度、电能需求、输送线路的距离、建设成本等角度作答。从水能丰富程度的角度,根据图中地形变化可知,老挝地势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从电能需求的角度,老挝经济发展水平低,电能需求量小,而泰国经济发达,电能需求量大;从输送线路距离角度,两国为邻国,距离近;从建设成本的角度,老挝到泰国的大部分地区海拔较低,且地势平坦,建设成本低。 (2)湄公河流域大量兴建水电工程对短吻海豚生存的威胁,主要结合短尾豚的生活习性作答,根据材料所述,短尾豚以鱼类、甲壳类等为食,喜爱生活在河口的泥泞、微咸水域,且湄公河鱼类多有洄游习性。大量兴建水电工程会阻碍鱼类的洄游,导致鱼类减少,短尾海豚的食物来源减少。同时,水库会阻碍泥沙汇入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泥沙沉积减少,泥泞的生产环境会遭到破坏。大量的水库会使得入海的水量减少,河口海水的盐度上升,破坏微咸水域。 (3)甲水电站溃坝事故伤亡严重的原因,主要结合材料信息和图中的地形和聚落分布进行分析。此次溃坝是由飓风引起的,而飓风会带来大量的降水;而且,溃坝发生在夜晚,人们的反应时间不足;另外下游的谷地地区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根据图中信息,甲地下游聚落较多,人口多;再加之老挝经济落后,预警机制不够完善、救援难度大,导致人员伤亡严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