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成都市2017级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暑假,某地理兴趣小组到冀东某地研学,下图是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乙两地分别是 A. 山丘 山顶 B. 洼地 山顶 C. 山丘 鞍部 D. 洼地 鞍部 2. 最适合兴趣小组搭建宿营地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同学们发现,③地森林比④地长势更好,主要是因为③地 A. 蒸发弱,土壤水分条件好 B. 海拔低,热量充足 C. 迎风坡降水多,水源充足 D. 位于山脊,光照强 【答案】1. D 2. A 3.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相关知识。 【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40m。甲地外缘闭合等高线数值为200,该闭合等高线两侧的等高线数值分别为200和240,因此甲地的海拔高度范围为160m-200m,为洼地;乙地位于两山顶之间的平缓部位,为鞍部,D正确。 【2题详解】 ①地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适合露营,A正确;②地位于山顶,夜间降温较快,气温较低,不适合露营,B错;③④两地等高线较为密集,地形坡度较大,且③④两地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地区,暑假正值该区域的雨季,山谷地区集水速度较快,不适合露营,CD错,故选A。 【3题详解】 该地位于冀东,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相对较少,③地地处山脉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弱,土壤水分含量较高,④地位于山脉南坡,为阳坡,蒸发更强,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低,因此③地森林比④地长势更好,A正确;两地海拔差别不大,且③地位于阴坡,热量条件较差,B错;③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C错;③地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D错。 【点睛】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计算(图中a>b) (1)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若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b,则da,即“大于大的”。 某摄影爱好者成都甲地拍摄图中宾馆及周边外景时,发现只能逆光拍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摄影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在 A. 6∶30-7∶30 B. 10∶30-11∶30 C. 13∶30-14∶30 D. 18∶30-19∶30 5. 摄影当天的日出方位是 A. 正北方 B. 正东方 C. 东北方 D. 东南方 6. 摄影当天成都的昼长可能是 A. 16小时30分 B. 13小时30分 C. 10小时30分 D. 7小时30分 【答案】4. D 5. C 6. 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视运动以及昼夜长短变化的相关知识。 【4题详解】 宾馆位于甲的西北方,该摄影爱好者在成都甲地拍摄图中宾馆及周边外景时,发现只能逆光拍摄,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位,表示时间为北半球夏半年的日落前后,AB错;成都的经度约为104°(识记内容),位于东七区,北京时间13∶30-14∶30,成都当地时间约为12∶30-13∶30,此时太阳位于成都当地西南方天空,C错;当北京时间为18∶30-19∶30时,成都当地时间约为17∶30-18∶30,正值日落前后,D正确。 【5题详解】 由小题(1)得知,当天日落西北,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因此日出东北方,C正确。 【6题详解】 北半球夏半年,成都昼长夜短,排除CD;成都纬度约为30°N,一年中昼长不可能达到16小时30分(可以参考北京夏至日昼长约为15小时),A错,故选B。 【点睛】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成都一驴友沿河西走廊公路一路向西北骑行前往嘉峪关市。沿途可见雪山在身旁绵延伸展,仿佛触手可及。家乡已经春暖花开,而此时路旁枝头上还是一派萧条模样,枝条不见星点的绿。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绵延伸展的雪山可能是 A. 祁连山 B. 昆仑山 C. 天山 D. 阿尔泰山 8. “家乡已经春暖花开,而此时路旁枝头上还是一派萧条模样,枝条不见星点的绿”,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光照 C. 水分 D. 热量 9. “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经度位置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地形地势 【答案】7. A 8. D 9. A 【解析】 本题组以河西走廊为背景,设置两三道试题,涉及地形分布、纬度地带性、时差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7题详解】 题意表明,驴友沿河西走廊公路骑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沿途的绵延伸展的雪山只可能是祁连山,选项A符合题意。昆仑山位于新疆与西藏边境,离河西走廊太远,排除B。天山和阿尔泰山位于新疆境内,位于河西走廊以西,离此地很远,排除C、D。所以选A。 【8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该驴友的家乡位于南方地区的成都,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春季来得早,鲜花开得早,而河西走廊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春季来得迟,树木枝头发芽迟,选项D符合题意。地形、光照、水分对这种现象影响不大,排除A、B、C。所以选D。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经度接近120°E,而河西走廊位于100°E附近,两地地方时相差1个多小时,当北京为20点时,河西走廊可能才18点多,因此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选项A符合题意。河西走廊与北京都位于40°N附近,纬度相当,排除B。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对昼夜影响不大,排除C、D。所以选A。 新疆喀什吐曼河畔高台民居(下图)建在一处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民居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为主,墙体厚度达1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吐曼河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1. 高台民居建在高崖上的主要目的是( ) A. 登高望远 B. 通风采光 C. 防御洪水 D. 方便交通 12. 高台民居墙体厚度达1米,可以( ) A. 防风防沙 B. 保温隔热 C. 通风防潮 D. 防漏防火 【答案】10. B 11. C 12.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水的补给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10题详解】 新疆的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最高,高山冰雪融水量最大,河流流量最大,B正确。 11题详解】 新疆地形特点为“三山夹两盆”,聚落多分布在绿洲上,地势平坦开阔,民居建在高处目的不在于登高望远和通风采光,AB错;春夏季节气温回升,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加大,河流径流量较大,民居建在高处主要为了防御洪水,C正确;房屋建在高处与交通关系不大,D错。 【12题详解】 新疆地处内陆,降水较少,夏季光照充足,较厚的墙体使得室外热量传导到室内速度减慢,屋内气温较为凉爽;冬季靠近冷空气发源地,气候严寒,较厚的墙体可以减小室内热量的散失,有保温的效果,B正确;防风沙不是其主要目的,A错;该地降水较少,空气湿度较小,无防潮的必要,C错;墙体较厚并不能防火,D错。 图为2019年4月8日14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控制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 低压槽 B. 高压脊 C. 冷锋 D. 暖锋 14. 此时乙地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15. 未来银川的天气变化是 A. 气温降低 B. 气压降低 C. 连续性降水 D. 风力减小 16. 图中最不利于PM2.5污染物扩散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3. C 14. B 15. A 16.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风向的画法、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试题难度较易。 【13题详解】 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受到冷高压控制,冷空气向东南方向推进,在银川附近形成冷锋,而图中阴影部分位于冷锋的锋后,出现降水天气。故选C。 【14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乙地东面气压高,西面气压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乙地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东南风。故选B。 【15题详解】 据以上分析可知,冷锋过境后,气温继续下降,气压上升,风力增强,A正确;而连续性降水一般为暖锋过境时产生的天状况。故选A。 【16题详解】 结合图中等压线判断,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会导致空气的对流不旺盛,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乙地位于低压槽上,冷暖气团交界处,风力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丙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丁地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综上本题选择A。 从10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下图示意某地 7月7°C 等温线近百年来空间分布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 图示季节,①地的气候特征是 A. 温和多雨 B. 温和少雨 C. 炎热干燥 D. 高温多雨 18. ②地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洋流 D. 海陆位置 19. 全球变暖对①地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A. 制冷能耗减少 B. 草原变成荒漠 C. 作物熟制改变 D. 海岸线向东移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的分布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7题详解】 从10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7月7℃等温线向高纬移动,故图示地区为南半球,①地位于30°-40°S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7月为南半球的冬季,温和多雨。故选A。 【18题详解】 30°-40°S的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故等温线向低纬凸出,C正确。与纬度和大气环流无关,AB错误。受海陆位置影响,冬季海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①地海岸线向东移,D正确。制冷能耗增多,A错误。该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错误。作物熟制影响小,C错误。故选D。 吉布提地处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曼德海峡,被称为“非洲新加坡”。下图为非洲局部年降水量分布及吉布提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影响图示西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海陆位置 D. 地形地势 21. 吉布提被称为“非洲新加坡”,其最重要的区位条件是 A. 海岸线曲折,海运便利 B. 位于欧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 C. 非洲物产出口的集散地 D. 扼守曼德海峡,位于海上要道 22. 吉布提 A. 森林广布 B. 地热能丰富 C. 以种植业为主 D. 造船业发达 【答案】20. B 21. D 22.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以及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20题详解】 图中西部区域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的交替影响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大气环流,B正确;纬度和海陆位置不是主导因素,AC错;图中西部地区地形单一,地势起伏较小,D错误。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扼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曼德海峡”,D正确;AC不是最重要的区位条件;该地位于红海与印度洋、亚洲与非洲的十字路口,B错。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降水量较少,森林较少,种植业不发达,AC错;图中显示该地处于板块的边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能丰富,B正确;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农业基础较为薄弱,造船业不发达,D错。 芬兰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湖泊约18.8万个,森林覆盖率高达75.3%,木材蓄积量22亿立方米,是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下图为芬兰地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芬兰国土南北最大跨度约为( ) A. 550km B. 1150km C. 2250km D. 3350km 24. 芬兰湖泊众多的形成原因是( ) A. 冰川作用 B. 流水作用 C. 断裂下陷 D. 海水作用 25. 芬兰成为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的基础条件是( ) A. 海运发达 B. 技术先进 C. 原料丰富 D. 市场广阔 【答案】23. B 24. A 25.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经纬网、外力作用与地貌、工业的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芬兰南北约跨越10个纬度,南北跨越1纬度距离大约为111km ,因此南北最大跨度约为1150km,B正确。 【24题详解】 芬兰纬度较高,地质时期受冰川侵蚀较强,形成大量的冰蚀湖,A正确;该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不会因流水侵蚀形成众多湖泊,B错;该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活动不活跃,C错;受海水侵蚀不会在内陆形成众多湖泊,D错。 【25题详解】 该地植被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大,原料丰富,C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发展造纸企业最基础的条件,AB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厄瓜多尔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西临太平洋,赤道横贯北部.其首都基多是距离赤道最近的城市,但有“世界春城”的美誉,下图为厄瓜多尔区域图。 (1)描述厄瓜多尔的地形特征。 (2)与乙地比,甲地降水少,请分析原因。 (3)分析基多有“春城”美誉的原因。 【答案】(1)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中部以山地为主,东部、西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间高、东西低,地势起伏大;多火山地貌。 (2)甲地位于信风背风坡(信风离岸),降水少;甲地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3)位于赤道附近的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气温年较差小(四季如春)。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气候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详解】(1)根据图中的海拔、河流流向、火山等可知,该地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为:中部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东部、西部以平原为主;地势高低及其起伏为:地势中间高、东西低,地势起伏大;且多火山地貌。 (2)首先,该国中部为山地,甲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根据材料“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西临太平洋”,甲地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3)“春城”说明一年中气温较为适宜,因此本题主要思考影响气温的因素。读图可知,该地位于赤道附近,但是由于海拔高,因此气候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故有“春城”的美誉。 【点睛】地形特征的描述一般可思考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多哪种地形,主要分布在哪个方位);②地势高低及其起伏(哪里高哪里低,起伏大小如何);③有无特殊地貌(如火山地貌、喀斯特地貌、雪峰连绵等);④海岸线以及岛屿情况(海岸线长短曲折情况、岛屿多少情况等)。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瀑布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景区以自然观光为主,功能单一。后来景区打造了三叠泉峡谷穿越体验旅游项目,如玻璃桥、单走钢丝桥、溜索过涧单钢丝等,获得不少人的青睐。由于该项目位于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近年来先后关停了多个旅游项目并进行了拆除。下图为庐山位置、交通示意图及庐山瀑布景观图。 (1)分析庐山发展旅游业有利的区位条件。 (2)指出庐山观光最佳季节,并阐述理由。 (3)简述庐山景区打造三叠泉峡谷穿越体验旅游项目带来的积极影响。 (4)简述近年来关停并拆除三叠泉峡谷穿越体验旅游项目的原因。 【答案】(1)景区风光秀美,知名度高,游览价值大;距中、东部大城市距离近,市场广阔;铁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 (2)夏季 理由:夏季降水丰富,流量大,瀑布更加雄伟壮观;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多变;气候凉爽,适宜避暑。 (3)增加旅游项目;给予游客新的体验,增加吸引力;扩大旅游市场;增加经济收入。 (4)恢复自然风光,保护旅游景区的整体风貌;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安全隐患。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旅游观光的时机、发展旅游业的影响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 【详解】(1)根据材料“庐山瀑布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说明美学价值高,知名度高,具有较大的游览价值;根据庐山位置、交通示意图可知,该地距离中、东部大城市距离近,靠近客源市场;铁路交通便利;且庐山作为我国重要的风景名胜区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历史较早,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 (2 )本题考查旅游出行的时间选择。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较大,此季节观赏瀑布更能感受其雄伟壮观之美;且夏季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多变,能更好的感受景色变化更迭,时隐时现的朦胧美;同时,该地为山区,海拔相对较高,植被覆盖率较高,夏季气候凉爽,适宜避暑。 (3)根据材料“景区以自然观光为主,功能单一,后来景区打造了三叠泉峡谷穿越体验旅游项目”。因此丰富了旅游项目,增强了游客体验,增加景区的吸引力,从而扩大旅游市场,增加该地的旅游收入。 (4)根据材料“由于该项目位于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近年来先后关停了多个旅游项目并进行了拆除”,因此拆除的主要原因在于保护自然风光,保护该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峡谷地区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较快,关停该项目也有保障游客安全的考虑。 【点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角度:资源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资源的组合情况以及地域组合情况、位置与交通通达度、客源市场(距离远近以及大小)、基础设施情况等。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聂伯河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河网密集,航运价值较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干流的梯级开发,建有6座梯级水电站。流域南部是“欧洲粮仓”,黑土广布,近年来向日葵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成为世界主要的葵花籽油生产区和出口区。下图为第聂伯河水系与向日葵种植区分布图。 (1)分析第聂伯河为流域南部“欧洲粮仓”提供的有利条件。 (2)简述第聂伯河南部种植向日葵有利的气温条件。 (3)分析向日葵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对黑土地的不利影响。 【答案】(1)带来泥沙在流域南部堆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塑造面积广大的冲积平原;河流流量大,为种植业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干流梯级水电开发,为种植业发展提供电能;航运价值较高,便于粮食外运。 (2)纬度较高,气温低,生长周期长;(与北部比)南部纬度较低,热量更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养分)的积累;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冬季低温,病虫害少。(任答四点) (3)大面积种植会造成植被破坏,加剧黑土侵蚀,使土层变薄,肥力下降;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污染。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以及农业发展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详解】(1 )首先,该河流从上游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在流域南部堆积形成沉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其次,河流流域面积广,流量大,为南部地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灌溉水源;再次,注意“欧洲粮仓”,说明该区域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用电需求量较大,根据材料“建有6座梯级水电站”,因此干流梯级水电开发,为种植业发展提供电能;最后,该河航运价值较高,有利于粮食外运。 (2)读图可知,该区域纬度在50°左右,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向日葵生长周期长,品质较高;注意题干的关键词“第聂伯河南部”,对于该河流域来说,南部纬度较低,夏季热量更充足;气温属于气候的一个要素,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气候的特点为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因此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低温,不利于虫卵过冬,病虫害少,有利于保障向日葵品质。 (3)向日葵面积增大,必然挤压其他植被的生存空间,导致植被破坏,从而加剧黑土侵蚀,使得黑土肥力下降;向日葵面积增大,灌溉面积增大,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从而导致黑土退化;同时,大量化肥农药施用,导致土壤污染,也会导致黑土退化。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害在下游”。长760多千米的下游形成了宽3-20千米的地上河,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可能。有人建议在下游将河床往下挖60多米,以彻底清理黄河沉积的泥沙。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1)从自然地理要素角度,分析地上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的原因。 (2)分析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小的形成原因。 (3)有人反对通过深挖河床的方式改变地上河,请简述理由。 【答案】(1)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崎岖,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加之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为下游地上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 (2)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人工筑堤束水,形成地上河;几乎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小。 (3)土石方挖掘工程量大,投资大;挖沙量大,堆放困难;新泥沙沉积量大,清理效率低,见效慢;改变地上河的根本是治理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来源。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以及流域的综合治理等相关知识。 【详解】(1)题干要求从自然要素的角度分析,可从气候、地形、土质、植被等角度思考。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崎岖,植被稀少,土质疏松,且气候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河流流经下游地区,流速减慢,泥沙沉积,逐渐形成“地上河”,因此黄河下游地上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 (2)流域面积小说明支流汇入少。下游地区由于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同时为防止地上河决堤,需要人工筑堤束水,从而导致下游地区几乎无支流汇入,因此流域面积小。 (3)由第(1)小题分析得知,黄河下游地上河“病在中游、根在泥沙”,因此改变地上河的根本在于治理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来源。其次,根据材料“长760多千米的下游形成了宽3-20千米的地上河”可知,若将下游河床向下挖掘60米,工程量大,投入资金较多,且挖出来的泥沙堆放困难;即便采取该措施挖沙,若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加以解决,新的泥沙会继续沉积量,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见效较慢。 查看更多